「同胞們,請允許我在這蒼茫太空與你們告別,永別了……」「媽媽,您的每一根白髮我都能看清,您能看清我嗎?」這兩句感人至深的話是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維奇·科馬洛夫在登上太空飛船前對朋友和家人做的最後告別。回望科馬洛夫的一生,悲慘無奈,卻閃耀著人性的萬丈光輝,短暫卻在歷史的無盡長河裡熠熠生輝。如今,讓我們回顧這位英雄的傳奇人生。
科馬洛夫,是首位兩次進入太空的太空人,卻也成為了第一名在執行太空任務時遇難的太空人。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這是第一顆邁入地球軌道的人造衛星,它在美蘇冷戰期間陡然升起驚了全部西方國家,也給了美國一個極大的下馬威,但最重要的是,它拉開了美蘇太空競爭的帷幕。在之後的幾年裡,美蘇兩國爭先恐後,太空之戰如火如荼。
最終這艘為了與美國競爭登月,也為了在十月革命取得勝利50周年時,給「對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隆重巨獻」的產物——聯盟1號由此誕生了。
飛船問題不勝枚舉,航天任務或許危險重重?
而此時的聯盟號飛船卻如同一個擁有先進科技且價格不菲的金屬棺材。在他的好友加加林和其他的一些高級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仔細檢查後發現,這艘飛船竟然有多達203處結構性的問題,充其量只能算一個半成品,而這其中的每一個問題都有可能讓太空人命喪於太空,踏上沒有歸途的旅程。但卻沒有人上報,沒有人願意惹惱當時的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因此丟掉了工作。
為了責任和兄弟,他獨自踏上不歸路,曾涕淚交流
蘇聯航天部門的應對策略則是嚴格遴選,選派當時在各方面都優秀的太空人科馬洛夫和加加林,並且由科馬洛夫作為絕對首發航天員,加加林則作為替補航天員。
1967年3月,即使已經被告知這艘飛船問題重重但科馬洛夫心中也同樣明白,這項計劃無論如何都會如期的進行。在距離執行任務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在科馬洛夫與他的好友魯薩耶夫會面時,他告訴好友:「這一次的飛行任務我不會再平安回來了。」好友則問他「那你為何不退出這次任務,既然你已經知道這兇多吉少?」
科馬洛夫回答說:「如果我不去執行這次工作任務我的替補飛行員就會被派去。但加加林是我的替補。我不能這樣對待我的朋友,他會替我而死。我們說好要好好照顧他的。」說完科馬洛夫掩面哭泣。
他的替補是加加林,是曾經把酒言歡,傾訴衷腸,一起狩獵遊玩的摯友加加林啊!在生與死面前,在人性的選擇下,科馬洛夫毅然決然地選擇用自己的生命去守護自己的摯友,些許無可奈何卻傾注著無限的男子漢情誼。
1976年4月23日,聯盟1號在一片沉重與擔心下如約發射,承載著科馬洛夫也帶著無數人的牽掛飛離了地球,聯盟1號在發射升空時並沒有出現問題,但人們心中緊繃的弦並沒有因此放鬆。
左側太陽能電池板沒能展開,造成備份的遙測天線不能打開,電力不足,同時飛船的姿態穩定系統也備受影響,於是,在宇宙中飛船開始了茫然無助且無止境的旋轉。雖然這位優秀的太空人用盡了各種方法試圖修復飛船,試圖將太陽能電池板對向太陽,地面控制中心也努力地尋求解決的方案,但奈何故障太多,一次又一次的自救方案都以失敗告終了。
原定於發射聯盟2號與其順利對接,航天員在出艙環節修正太陽能板,從而挽救科馬洛夫的生命的計劃被否決,科馬洛夫安全重返地球的美好希望愈發渺茫了。在無盡的旋轉下導航運行系統早已失靈了,只能冒著極高的風險通過手動點火降落,而手動點火著陸若方向角度發生偏差則永遠迷失在太空裡了,但科馬洛夫不愧是最優秀的飛行員,業務精湛,不可思議地對準了方向並順利點火啟動了返回裝置。
久違的故鄉近在咫尺,他卻因降落傘問題命喪黃泉,曾經熱忱的飛行員如今只剩下燒焦的殘骸。
雖然生的希望渺茫但科馬洛夫卻不想放棄任何一絲希望。古語言大難不死定有後福,家似乎只有一步之遙,科馬洛夫或許馬上就能有驚無險地重返地球了。返回艙成功穿過了黑障區,降落傘展開觸發的緩速小傘也順利地打開,希望就在眼前了!
可是由於飛船製作的疏漏,本應隨即拽出的主降落傘無法打開,僅僅只是打開了一個小傘,眼看災難就要發生,他立刻打開了備用的降落傘,可是由於飛船設計的重大缺陷,讓備用降落傘和小傘纏在了一起。此時飛船已經完全不受控制了,載有科馬洛夫的返回艙如同脫韁的野馬,以數百米每秒的速度衝向地面,最終墜毀在俄羅斯奧倫堡附近的平原上。
飛船被撞得不像樣子,而用於緩衝的制動火箭也在猛烈的碰撞中被引燃,使飛船發生了劇烈的燃燒。科馬洛夫,這位當之無愧的航天英雄最終卻在一片殘骸與廢墟中被找到一塊足骨,其他的全隨風消散了……
全國的人民都揪著一顆心觀看著返回艙的返航實況;地面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想盡一切辦法,做了所有努力希望這位航天英雄安全的重返家園;科馬洛夫的母親、妻子和女兒與社會各界人士都為他祈禱,心中懷著希望在飛船著陸基地等待著迎接這位航天勇士…可是,這位英雄卻永遠離開了,甚至沒留下全屍,僅僅殘留的被燒焦的最後一點遺骸是他光輝事跡的最後憑證…
兩天後,裝有這位優秀航天員骨灰的骨灰盒裝在了軍用車上,受到了國葬的最高禮遇安放在克裡姆林宮牆內。他的妻子久跪在他的遺像不願起來,有超過15萬的蘇聯民眾自願為他送葬,美國的47位現役航天員一同發去了弔唁向科馬洛夫及其家屬表示殷切關懷和悼念。
為了紀念他,1971發現的小行星以科馬洛夫命名,另外以他名字命名的還有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作曲家貝雷特·迪恩也以他為原型完成了一支名為《科馬洛夫的隕落》的交響樂。
1971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5號」飛船登月時一名太空人大衛斯科特將藝術家霍伊東克精心製作的小鋁製雕塑《倒下的太空人》放在月球上,雕塑旁邊是一塊兒刻著美蘇兩國十四名在航天飛行任務或訓練中不幸犧牲的太空人名字的紀念碑,其中就有科馬洛夫英雄不朽。
而他的離去也為蘇聯乃至全人類的航空領域意義重大,讓人們清楚航空探索是一場不允許有絲毫偏差的冒險。這也讓蘇聯走出競賽思維,潛心研究技術,改進創新,在未來的1年多裡沒有再次發射載人飛船,認真對待每一次發射,尊重每一位飛行員。當然,不單單是上天返回卓越貢獻的太空人值得被人們記住,那些為航天事業英勇獻身的太空人更需要被我們銘記於心。
一顆巨星從此隕落而今後的航天領域卻因此被照亮,他以生命的代價給全世界敲響警鐘,尊重技術,敬畏生命。英雄不在乎讚美與擁戴而是抱著一顆赤誠之心和堅定的信念在未知的領域探索以至於獻出生命,他們肩負著重大的責任而內心飽含著愛,科馬洛夫就是真正的英雄,當我們抬頭仰望,他仍然翱翔在宇宙之間。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