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促進基因多樣性可以拯救瀕危生物嗎?也許會適得其反!

2021-01-16 生物谷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不斷擴大的全球人類足跡正在將世界動植物劃分為越來越小、越來越孤立的種群,這些種群可能會因為近親繁殖、疾病或環境變化而滅絕。幾十年來,環保人士一直在提議通過從更多的人口中引進新的血液來振興這些頑固分子。但他們想知道這是否真的有效,以及如何在不破壞處於危險中的群體的基因特性和獨特適應性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上個月舉行的2019年進化大會上,研究人員描述了基因組工具是如何改進所謂的基因拯救的。
儘管動物園一直在努力通過仔細匹配個別動物進行繁殖來保持瀕危物種的遺傳多樣性,但這種策略在自然界中很少被嘗試過。基因拯救"應該更頻繁地嘗試,"密蘇裡州蒙大拿大學(University of Montana)的保守基因組學家Andrew Whiteley和他的同事上周在《生態與進化趨勢》(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雜誌上寫道。但要想證明它的有效性,需要對好幾代生命進行數年的跟蹤,這是很少有研究嘗試過的。研究人員直到最近才能夠在分子水平上探測到發生了什麼。現在,密西根州立大學(MSU) W. K. Kellogg生物站的進化生物學家Sarah Fitzpatrick說,"我們有基因組工具來研究這些種群……以我們以前從未有過的方式。"佛羅裡達州立大學與Fitzpatrick合作的自然保護生物學家Brendan Reid說,在Trinidad對野生孔雀魚進行的長期實驗進化研究表明,為小種群注入新鮮血液確實有幫助。幾十年前,研究人員在這個多山的國家的兩條溪流的源頭播種了取自遙遠棲息地的孔雀魚。在一條小溪裡,被轉移的魚必須走很長的路,只能緩慢地向下遊的一小群孤立的魚遊去。在另一條小溪裡,這些魚更快地加入了另一個孤立的群體。在兩年半的時間裡,Fitzpatrick和她的同事們每個月都要捕捉、標記並研究他們在這些孤立群體的領地上能找到的所有魚類,然後再把它們放回溪流。他們在大約七代的時間裡追蹤了這種魚的生長、生存和遺傳多樣性。在這兩條河流中,種群數量增加了10倍,遺傳多樣性增加了一倍。Reid在會議上報告說,後代更加多產,許多最健康的後代是當地和外來魚類的雜交後代。但研究結果也發出了警告。在第二條河流中,新魚的快速注入幾乎完全消滅了土著魚--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通常希望避免這種結果。Fitzpatrick說,這一結果表明,"少量移民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另一項基因組研究顯示,一些小群體經歷了自然的基因拯救--並從中受益。紐約羅徹斯特大學的種群遺傳學家Nancy Chen和她的團隊研究了瀕臨滅絕的佛羅裡達叢林鴉(Aphelocoma coulescens),它們的數量已經減少到幾千隻,分布在幾百個地點。50年來,研究人員定期對佛羅裡達州Placid湖附近Archbold生物站發現的所有叢林鴉進行統計和評估。最近,他們收集了每隻鳥的血液樣本,這使得陳和她的同事能夠跟蹤基因隨時間的變化。研究小組發現,這些鳥群體天生就能緩慢地注入新鮮血液。通常情況下,鳥類會從幾公裡外的小群體中緩慢進入。新來者的基因多樣性不如那些已經在那裡的鳥,但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群體,他們有助於保持居民群體的多樣性。然而,由於鳥類數量的下降,近年來抵達的鳥類越來越少,這種多樣性正在下降,使鳥類面臨滅絕的危險。"來自小群體的基因流動可能真的很重要,"她在會議上總結道。大多數生物學家認為,人口越多,新生血液的來源就越好。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研究生Chris Kyriazis使用計算機模型研究了隱藏在源種群中的有害突變的影響。因為只有當父母雙方都將這種突變傳遞給後代時,這種突變才有可能是有害的,因此它們很可能從歷史上規模較小的近親繁殖種群中被淘汰,並在更大的種群中持續存在。Kyriazis在會議上以及bioRxiv上發表的一篇預印本上報告說,他的模型表明,中等規模的種群,而不是最大的種群,可能是基因拯救的最佳來源。有時,基因組結果顯示,這種拯救策略可能適得其反。加州Santa Catalina島上只剩下1000隻島狐,其中60%患有影響耳朵的癌症。來自莫斯科愛達荷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Paul Hohenlohe發現了許多使狐狸易患癌症的基因,他想知道狐狸是否是基因拯救的候選對象。但他在會議上報告說,他發現Santa Catalina狐與可能是新血液來源的鄰近種群相比,具有遺傳優勢:它們的基因組有更多的變異,包括癌症基因。此外,Santa Catalina狐狸比其他狐狸更能適應島上炎熱乾旱的氣候,其中許多狐狸生活在更潮溼、更涼爽的島嶼上。因此,他建議順其自然,觀察狐狸是否最終進化出了對癌症的抵抗力。這些研究正在幫助振興一項許多人認為迫切需要的戰略。Fitzpatrick說:"這個問題的緊迫性和工具的可用性使它成為一個真正令人興奮的時刻。"

參考資料:

【1】Elizabeth Pennisi. Boosting genetic diversity may save vanishing animal populations. But it may also backfire. Science. 2019. doi:10.1126/science.aay7653

【2】Elizabeth Pennisi. The Great Guppy Experiment. Science  24 Aug 2012:Vol. 337, Issue 6097, pp. 904-908 DOI:10.1126/science.337.6097.904

【3】Donovan A. Bell et al. The Exciting Potential and Remaining Uncertainties of Genetic Rescue.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DOI:https://doi.org/10.1016/j.tree.2019.06.006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生物谷APP,圍觀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Science: 促進基因多樣性可以拯救瀕危生物麼,也許會適得其反!
    但他們想知道這是否真的有效,以及如何在不破壞處於危險中的群體的基因特性和獨特適應性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上個月舉行的2019年進化大會上,研究人員描述了基因組工具是如何改進所謂的基因拯救的。圖片來源:http://cn.bing.com儘管動物園一直在努力通過仔細匹配個別動物進行繁殖來保持瀕危物種的遺傳多樣性,但這種策略在自然界中很少被嘗試過。
  • 可以培育新品種,拯救瀕危生物的育種方式,為什麼人們會反對?
    在地球上,大多數生物都採用有性生殖的方式繁衍後代,這樣做的好處是後代的基因來自於父親與母親,可以使得後代的基因更加多樣化。當外界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時,基因多樣化越豐富的種群,越容易抵抗環境的變化,不至於全部後代都無法存活。
  • ...會代表參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守護瀕危植物基因多樣性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12月10日,中國綠髮會代表在雲南昆明參觀了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簡稱:種質庫),種質庫有關老師詳細介紹了建設背景以及工作成果。西南種質資源庫依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設和運行,建設內容包括種子庫、植物離體庫、DNA庫、微生物庫(依託雲南大學共建)和動物種質資源庫(依託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共建),以及植物基因組學和種質生物學實驗研究平臺。綠會曾發起「瀕危的光葉蕨」、極危物種五小葉槭、中華鐵皮石斛保護地等眾多公益項目。
  • 冰凍樣本能夠拯救瀕危動物嗎?
    儘管冷凍-克隆動物並非新技術,但通過冷凍動物組織以保存瀕危動物的遺傳物質來拯救瀕危動物,將開創瀕危動物保護領域的一個方向,值得我國瀕危動物保護領域的研究人員關注。        由於亂捕濫獵和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越來越多的動物正在從地球上消失。我們怎樣才能拯救瀕臨絕境的動物?對於那些已經滅絕的動物,我們能讓它們重回地球嗎?
  • 長江魚類減少了三分之二,克隆技術能拯救瀕危物種嗎
    雖然這種科學成果很牛,但是這些物種的數量並未因此而增加,這是因為儘管電影那樣演現實中我們不可能定製一支克隆軍,要克隆某樣生物 你需要的不僅僅是該物種的原始DNA,你還需要能存放DNA的卵細胞來構造一個胚胎,然後胚胎還需要植入代孕母體內生長。
  •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值得肯定——訪《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
    新華社奈洛比5月26日電(記者韓茜 鄧耀敏)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正在肯亞首都奈洛比召開,本次大會的主題是「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環境目標」,生物多樣性作為該議程中一個貫穿各領域的重要環節,是與會代表們最為關注的議題之一。
  • 用生物技術保護生物多樣性 中國這樣做
    今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目前,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絕大多數得到保護,朱䴉、東北虎等近10種瀕危物種種群開始恢復,6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人工繁殖成功。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性行為並不能促進遺傳多樣性嗎?
    生物教科書告訴我們性行為的主要作用就是促進遺傳多樣性,但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分子醫學和遺傳學中心的副教授亨利.恆(Henry Heng)卻認為事實並非如此。根據Sciencedaily網站的報導,亨利和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的魯特.戈雷利克(Root Gorelick)副教授提出,儘管遺傳多樣性可能源自於基因的不同組合,但是性行為的主要作用卻不是促進遺傳多樣性,更確切地說,它的作用其實是保證基因體儘可能穩定,從而維持一個物種的特性。 這篇論文 已經被《進化》(Evolution)雜誌選為封面文章發表了。
  • 建設中國生物物種基因庫
    本報訊  記者溫雅莉報導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神農架林區區長錢遠坤日前建議,國家應堅決保護神農架林區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建立生物物種基因庫。  據錢遠坤介紹,神農架幾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雙版納,東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馬拉雅山的所有動植物物種。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一起學習《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2018年9月21日雲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雲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八號)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已由雲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於2018年9月21日審議通過,現予公布
  • 美國佛州確定將釋放7.5億隻轉基因蚊,會不會「適得其反」?
    在2020年的時候,我們已經聽到過關於「基因蚊子」的事情。而根據11月5日新消息指出,美國佛羅裡達州已經宣布,已經批准向環境中釋放7.5億隻轉基因蚊子,以減少當地這種吸血生物的數量。上面我們也提到了,「轉基因蚊子」的主要作用就是減少美國佛羅裡達州的蚊子生物種群情況,蚊子隨著生態環境的發展,變化是越來越強,很多蚊子可能都因為環境問題而出現了變異的情況。其實從我們身邊大家應該也了解到了,那就是蚊子對人類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強,動不動吸血一下,人類的身上可以瞬間出現「紅包」,這說明蚊子比以往的蚊子可能更強了,同時蚊子還能夠攜帶不少的病毒。
  • 獨角鯨:北極的17萬隻奇葩生物,低基因多樣性帶來隱性瀕危風險
    這根「角」的長度最長可以達到3米。研究人員收集並標註了來自西格陵蘭島的獨角鯨的基因組,研究了它們的線粒體DNA,對基因組進行測序,他們驚訝地發現,獨角鯨的基因多樣性非常低。獨角鯨種群的基因多樣性低到什麼程度呢?舉個例子來說,地球上大熊貓的數量目前只剩下大約1700隻,但是,就連它們的基因多樣性都比17萬隻獨角鯨豐富。
  • 從愛知到昆明|是什麼左右了生物多樣性
    一個物種的個體數量減少到一定程度後容易滅絕,但如果數量多就一定代表種群安全嗎?這個問題與「基因多樣性」有著密切的關聯。「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生物遺傳的最基本單位。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的締約方大會中,遺傳資源(各個物種的遺傳情報)一直都是一個重要話題。一般衡量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要看基因或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其中基因或遺傳多樣性是最小維度,衡量著物種內部的多樣性和健康程度,在物種保育的研究和工作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 備戰中考 ▏生物考點37——生物的分類及生物的多樣性
    1.依據: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並對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徵進行科學的描述。2.意義(1)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護生物。(2)了解各種生物在生物界中所佔的地位及進化的途徑和過程。(3)對生物進行分類、科學地命名,可以避免生物名稱的混亂。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或可用於減緩生物多樣性的消失
    2019年,全世界大約有100萬種物種正在面臨滅絕,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科學家們在紐西蘭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至少需要5000萬年才能恢復自殖民以來失去的鳥類物種的多樣性。基因編輯技術,希望通過基因編輯對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DNA進行針對性、精確性的改變,以保護並恢復全球生物多樣性。
  • 保護生物多樣性 建設美麗彩雲南
    5月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  當天,雲南省發布《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倡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動物研究所、雲南大學、雲南生物多樣性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組織了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 Science_史上最全人類遺傳多樣性分析
    該研究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是迄今為止世界範圍內種群遺傳多樣性的最詳細代表作。所有研究人員均可免費使用它來研究人類遺傳多樣性,包括研究世界不同地區對疾病的遺傳易感性。這些基因組的測序和分析是人類基因組多樣性計劃(HGDP)-CEPH小組的一部分,現在為我們的遺傳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細節。研究小組發現了數百萬個以前未知的DNA變異,這些變異僅在一個大陸或主要地理區域內發生。儘管其中大多數是罕見的,但它們包括某些非洲和大洋洲人群的共同變異,而先前的研究並未發現這些變異。
  • 近親繁殖與基因多樣性
    查爾斯的血統十分混亂,以至於他的「近親係數」(inbreeding coefficient,指的是從父母雙方繼承相同基因的概率)比親兄弟姐妹生下的孩子還高。生態學家還使用這一指標來評估瀕危物種面臨的基因遺傳風險。「如果種群數量太小,每個個體遲早都會與其他個體產生血緣關係,而隨著血緣關係越來越近,近親繁殖的影響也會越發明顯。」
  • 生物多樣性不能沒有你
    生物多樣性概念包含了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四個層次,其中基因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物質基礎,基因的物質形態需要通過科學儀器才能夠探測到;而其他三個層次的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現實世界中的直觀表現形式,用肉眼就可以分辨。
  • Science:利用古生態、古氣候、古基因記錄保護生物多樣性
    近百年來的氣候變暖,究竟會對生物多樣性產生怎樣的影響和生態後果?有些地區是逐漸變暖的,而有些區域的升溫過程則是在數十年到數百年時間內發生的,如此快速的氣候變暖對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的豐度和地理範圍、群落組成以及生態系統的結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例如歐亞大陸許多適應寒冷的哺乳動物種群減少了50% - 90%,北美小哺乳動物多樣性急劇下降以及曾經廣泛分布的克裡奇菲爾德雲杉(Picea critchfieldii)消失,引起了遺傳多樣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