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世界大約有100萬種物種正在面臨滅絕,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科學家們在紐西蘭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至少需要5000萬年才能恢復自殖民以來失去的鳥類物種的多樣性。

想要依靠大自然的能力恢復生物多樣性幾乎不可能,所以,科學家們開始把目光投向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希望通過基因編輯對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DNA進行針對性、精確性的改變,以保護並恢復全球生物多樣性。
科學家們嘗試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保護珊瑚
由於環境汙染和海水升溫,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正面臨著史無前例的相繼死亡現象。為拯救正在滅絕的珊瑚生態系統,科學家們開始在實驗室中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珊瑚基因,以了解哪些DNA基因片段能夠提高珊瑚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研究人員通過編輯一項基因,使珊瑚具有更好的耐溫性。然後,通過觀察天然珊瑚群,尋找出天然具有這種基因突變的珊瑚種群,繼而對具有這種突變基因的珊瑚進行大量培育,就能得到天然具備耐溫性的珊瑚群。

為什麼不直接培育CRISPR基因編輯後的珊瑚?
因為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仍存在技術障礙。目前的技術還難以實現對珊瑚的每個細胞進行相同的編輯,並使其具有遺傳效應。其次,CRISPR基因編輯也不能完全保證只編輯目標基因,若對錯誤的基因進行編輯,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基因編輯後的珊瑚也可能會對棲息在珊瑚上的其他物種造成傷害。

在野外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被科學家拒絕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具有局限性,研究基因驅動的科學家們也直言不諱地指出,我們應拒絕考慮在野外使用該技術。一旦基因編輯的物種被釋放到野外,我們就會失去對他們的控制權,甚至會創造出生態入侵物種。

是「救命稻草」還是「索命稻草」,還要看我們怎麼用
雖然很多人急於討論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來保護日益減少的生物多樣性,但我們一定要保持謹慎,因為人類幹預的效果並不總是可以預測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基因編輯提高了珊瑚礁耐溫性,但也有可能會破壞與蟲黃藻的共生體系,失去蟲黃藻,珊瑚礁就等於失去了氧氣,終將死去。

濫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也可能會創造出超級物種,造成生態危機,甚至可能導致物種滅絕。所以,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還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完全取決於我們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