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_史上最全人類遺傳多樣性分析

2021-01-16 臨床與基礎研究

      一項新的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人類基因多樣性的最全面的分析,來自惠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劍橋大學及其合作者對929個人類基因組進行了測序。該研究發現了大量以前未曾描述的遺傳變異,並為我們的進化歷史提供了新見解,突顯了祖先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多樣化,遷移和混合的過程的複雜性。該研究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是迄今為止世界範圍內種群遺傳多樣性的最詳細代表作。所有研究人員均可免費使用它來研究人類遺傳多樣性,包括研究世界不同地區對疾病的遺傳易感性。

      關於人類歷史的共識觀點告訴我們,大約在500,000-700,000年前直到近幾十萬非洲「現代」人類出現之前的年份,當今人類的祖先與絕種的尼安德特人和Denisovan群體的祖先背道而馳。大約在50,000-70,000年前,一些人從非洲擴張出去,不久之後便與古老的歐亞群體混為一談。此後,在過去的10,000年中,隨著許多群體從狩獵採集者過渡到食品生產者,人口迅速增長,伴隨著廣泛的移民和混合。

                             圖1,全球人口遺傳變異的結構。

      在不同地理區域中發現的四種不同類別的遺傳變異的近似數量的示意圖。用點表示包含在研究中的人群的起源。


      這項研究首次將最新的高質量測序技術應用於如此龐大而多樣的人類,涵蓋了來自全球54個地理,語言和文化上不同種群的929個基因組。這些基因組的測序和分析是人類基因組多樣性計劃(HGDP)-CEPH小組的一部分,現在為我們的遺傳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細節。研究小組發現了數百萬個以前未知的DNA變異,這些變異僅在一個大陸或主要地理區域內發生。儘管其中大多數是罕見的,但它們包括某些非洲和大洋洲人群的共同變異,而先前的研究並未發現這些變異。

      來自不同人類群體的基因組序列可以揭示我們物種遺傳變異的結構以及不同種群的歷史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它們還為醫學遺傳學研究的設計和解釋提供了框架。在這裡,我們展示了來自該小組的54個地理,語言和文化差異人群的929個高覆蓋度基因組序列(圖2)

               圖2,54個不同人群的基因組測序和變異發現。

(A)HGDP-CEPH面板中54個種群的地理起源,括號中顯示了每個種群的測序個體數量。 (B)在HGDP數據集中發現的變體的最大等位基因頻率,但在1000 Genomes階段3數據集中沒有發現(紅色),反之亦然(深藍色)。垂直軸顯示在任何單個種群中具有最大等位基因頻率等於或高於水平軸上對應值的變體數。為了解決由HGDP數據集中較小的樣本數量導致的較高採樣噪聲,還顯示了在1000個基因組數據集的向下採樣以匹配HGDP大小的版本中獲得的結果(淺藍色)。為了保守地避免計算兩個數據集中實際存在但由於技術原因未在其中一個數據集中調用的變體,應排除數據集中全局頻率大於30%的任何變體。 (C)使用全基因組序列和常用的確定的基因分型陣列位點比較來自54個種群的所有可能的f4統計量的Z得分。點數根據統計中包括的非洲人口數進行著色。


      諸如此類的變化可能會影響不同人群對疾病的敏感性。但是,到目前為止,醫學遺傳學研究主要是在歐洲血統的人群中進行的,這意味著這些變體可能具有的任何醫學含義尚不清楚。鑑定這些新穎的變體代表了將基因組學研究全面擴展到代表性不足人群的第一步。但是,沒有發現任何主要地理區域的100%基因組中都存在單個DNA變異,而其他所有區域都沒有這種變異。這一發現突顯了全球常見的大多數遺傳變異。


      「這項研究提供的細節使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類歷史,特別是在非洲內部,對人類進化的時間尺度目前知之甚少。我們發現,當今種群的祖先主要是在過去的25萬年來,通過逐漸複雜的過程而多樣化,這些早期世系之間有大量的基因流。但是我們也看到證據表明,人類祖先的一小部分可以追溯到比這更早多樣化的群體。」 來自Francis Crick研究所和Wellcome Sanger研究所的Anders Bergström博士說道。 法國巴黎愛德華·多態主義中心(CEPH)生物資源中心負責人Hélène Blanché強調:「人類基因組多樣性項目資源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促進了許多有關人類歷史的新發現。令人興奮的是,藉助最新的基因組測序技術,這些基因組將繼續幫助我們了解我們的物種以及我們的進化方式。」


      這項研究還提供了證據,表明現代人的尼安德特人血統可以通過一個重大的「混合事件」來解釋,很可能涉及幾名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接觸後不久,他們才與非洲人接觸。相反,在大洋洲和東亞地區的人們中發現了從Denisovans繼承的幾組不同的DNA片段,表明至少有兩個明顯的混合事件。在西非人中發現少量的尼安德特人DNA,最有可能反映出後來的遺傳基因從歐亞大陸回流到非洲的情況,進一步凸顯了人類遺傳史是如何表現出多重複雜性的。直到最近,人們還認為只有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外的人擁有尼安德特人的DNA。

                                圖3,時間深度和人口分離模式。

(A)MSMC2跨人口調查結果針對成對的非洲人口,包括以漢人作為非非洲人的代表,以及古人口與以現代人類為代表的姆布蒂之間的人口。使用每個人口四個物理階段性的單倍型計算現代人類群體之間的曲線,使用每個人口兩個基因型和未定相的古代基因組來計算現代人群和古種群之間的曲線。在不同時間點具有瞬時間隔的模擬歷史記錄的結果以黃色和灰色曲線交替顯示在背景中。 (B)與(A)中的MSMC2交叉填充結果,但針對成對的非非洲人口。 (C)在簡單突然的成對拆分模型下,使用momi2對54個群體中所有可能的對FST(等位基因頻率差異的度量)進行估計的拆分時間。

惠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的 Chris Tyler-Smith博士談到。「儘管這種資源只是許多研究途徑的開端,但我們已經可以推測出對人類歷史的一些誘人見解。對於更好地了解非洲的人類進化以及促進醫學研究以實現人類祖先的全面多樣性而言,這尤其重要。」


期刊參考:Bergströmet等,Science . 2020. 通過929個不同的基因組洞察人類遺傳變異和種群歷史。 

DOI:10.1126 / science.aay5012。

原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84/eaay5012.full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人類表觀遺傳多樣性模式
    研究人員對來自世界五個不同種群 DNA 甲基化、基因型和基因表達的數據進了分析。研究發現,在人群範圍內的表觀遺傳變化比 DNA 序列的變化快得多。相關研究於今日發表在 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 期刊,這可能揭示了人類如何通過表觀遺傳學反應來應對環境壓力。
  • Science:新發現揭示遺傳調控的多樣性
    在新論文中,GTEx聯盟基於GTEx版本8的資料庫信息提供了對成千上萬個調節性遺傳序列突變情況的深入調查,其中包括來自838個死亡供體的49個組織的15,201個RNA測序樣品和全基因組測序數據。 Lappalainen博士與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FrançoisAguet博士以及Kristin Ardlie博士共同領導了這項工作。
  • 【科普】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
    遺傳多樣性評價、分子身份證和新基因挖掘是種質資源利用的3大內容。遺傳多樣性指的是群體的複雜程度,遺傳多樣性評價方法主要包括形態學標記、同工酶標記和DNA分子標記。目前最流行的方法是DNA分子標記的方法,分子標記的發展從最初的AFLP、RFLP、RAPD和SSR標記,過渡到更高通量、二等位和共顯性的SNP標記。
  • 遺傳多樣性影響人類身高和思維
    這一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首次回答了達爾文提出的遺傳多樣性有何益處的問題。  該研究由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資助。研究人員分析了世界各地100多個健康和遺傳信息研究,包括來自城市和鄉村35萬多人的詳細信息。結果發現,更豐富的遺傳多樣性與增加個子高度有關,也與更好的認知技能以及更高的教育層次相關。其父母來自不同遺傳背景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更高,並且具有更強的思維能力。
  • Science特刊從轉錄組角度專注於人體遺傳變異
    人類表型的全貌源自常見和罕見的遺傳變異的混合,其中的一些遺傳變異會影響基因在體內的表達和剪接方式。十多年前,科學家們為了更好地了解遺傳多樣性對健康人體的影響,發起了基因型-組織表達(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 GTEx)聯盟。在此,Science期刊公布了這個項目的第三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的成果:共計5篇論文,展示了第8版(v8)GTEx的分析結果。
  • 最大規模人類遺傳多樣性調查完成
    由美英等國科學家組成的兩個國際研究小組,完成了一個空前規模的人類遺傳多樣性調查。樣本涵蓋了全球50多個不同的地理學族群,進行了迄今為止最為深入的人類遺傳差異和相似性的分析。
  • 遺傳多樣性:影響人類身高和思維
    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關注我們吧。 英國一個研究團隊對各國人口基因的研究發現,得益於遺傳多樣性,人類進化得比祖先更聰明,並且身材更高了。這一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首次回答了達爾文提出的遺傳多樣性有何益處的問題。 該研究由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資助。研究人員分析了世界各地100多個健康和遺傳信息研究,包括來自城市和鄉村35萬多人的詳細信息。
  • 非洲首個大型人類基因組學研究揭示高水平遺傳多樣性
    南非科技部資助的「南部非洲人類基因組計劃(SAHGP)」,順利完成了對24名來自不同民族語言個體的全基因組測序,證實非洲人群存在高水平的遺傳多樣性,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該計劃是非洲首個由政府資助開展的人類基因組學研究,旨在揭示南部非洲人群的獨特遺傳特徵,全方位發掘各類人群的多樣性。研究由南非金山大學實施,來自4個省份、講4種民族語言的24名南非人作為樣本採集對象,包括16名黑人以及8名混血或有色人種。
  • Science Bulletin:人類和家犬的強迫症之間顯著的遺傳趨同
    來源:王國棟團隊強迫症是一種異質性極高的精神疾病,其表型、遺傳和病因均具有明顯的多樣性,使得在人類群體中探索強迫症的潛在遺傳和生物學機制異常困難。家犬作為最早馴化的一種家養動物,在自然條件下亦受到強迫症的折磨,且與人類強迫症具有多種相似表型。因此,開展家犬強迫症的遺傳和細胞學研究將有助於闡明兩者強迫症共享的生物學機制。本研究針對轉圈行為這一家犬強迫症的代表性表型,在兩個獨立犬種中(比利時馬裡努阿犬和昆明犬)開展了表型鑑定和全基因組測序工作。
  • Nature Genetics:人類遺傳多樣性的"引擎"
    據萊斯特大學遺傳學系教授Sir Alec Jeffreys的一項最新研究,驅使人類進化和多樣性的一個關鍵因子能夠解釋人類不同代之間的差異20多年前,Jeffreys教授在人類基因組中發現了DNA的高度可變重複片段,即小衛星(minisatellites),這是一項裡程碑式的發現。而據在9月5日Nature Genetics雜誌上的一篇文章,Sir Alec和他的研究團隊又獲得了另一項重要發現,一特殊基因對人類多樣性的發生具有顯著影響。
  • 全基因組測序揭示人類多樣性和進化的遺傳密碼信息
    遺傳的歷史就書寫在現代非洲人的DNA中,但還需要一些調查工作來對其進行注釋。在即將出現在8月3號《細胞》(Cell)雜誌封面上的一篇報導中,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遺傳學家們和他們的同事對分屬三個不同狩獵者(hunter-gatherer)群體的15個非洲人的完全測序基因組進行了分析,並破解了一些必定涉及人類多樣性和進化的遺傳密碼的信息。  Tishkoff 說:「我們的研究強調了基因組非編碼區域的重要性,特別是調控基因的表達。
  • 秦艽的遺傳多樣性研究進展
    這些技術在秦艽組遺傳多樣性的研究方面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並取得很大進展。因此,本文對近年來國內外秦艽的遺傳多樣性研究進行綜述,以期為秦艽的優質種質篩選鑑定、遺傳多樣性保護及遺傳改良等提供參考。1  形態學研究通過形態學來檢測遺傳變異是最直接、最簡便的方法,可以通過直接觀察或者用簡單儀器即可測定出來。
  • 「解讀」亞洲人群遺傳多樣性
    一項從全基因組水平揭示亞洲人群的精細遺傳結構、系統闡明亞洲人群遺傳結構與地理分布,以及語言結構之間關係的研究成果,12月10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
  • 遺傳多樣性與動物滅絕的關係
    生態系統多樣性離不開物種的多樣性,也就離不開不同物種所具有的遺傳多樣性。對遺傳多樣性的研究可以揭示物種或居群的進化歷史(起源的時間、方式),也能為進一步分析其進化潛力和未來命運提供重要資料,遺傳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學研究的核心之一。
  •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史上最全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史上最全在生物學習過程中,由於課程的信息量驟然增加,使複習難度加大,很多學生在複習階段由於複習不得法而導致基礎知識依然有欠缺,能力也沒得到相應的提升,學習成績沒有提高反而下降,最終導致高考成績很不理想。下面有途高考網小編整理了《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史上最全》,希望能幫到你。
  • 非洲獅遺傳多樣性喪失,並非完全是人類的責任,環境也有影響
    圖片:Simon Dures 保護主義者不應該總是假設野生生物的遺傳多樣性喪失是由人類造成的,正如國際慈善保護組織倫敦動物學會(ZSL)發表的新研究表明,就南部非洲獅群而言(Panthera leo),這很可能是生態因素而非人為因素引起的。
  • 聊聊SSR•遺傳多樣性(二)
    因此對遺傳多樣性的研究可以揭示物種或居群的進化歷史(起源的時間、地點、方式),也能為進一步分析其進化潛力和未來的命運提供重要的資料,尤其有助於物種稀有或瀕危原因及過程的探討。有助於推動保護生物學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之一就是保護物種的遺傳多樣性或進化潛力。只有掌握物種多樣性水平高低及群體的遺傳結構,才能制定有效的保護策略和措施。
  • 基因研究揭示玉米遺傳多樣性及進化機制
    這是科研人員在玉米基因組學研究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對全面深入認識玉米這一重要穀類作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對加快玉米的遺傳改良及育種具有巨大的科學價值。玉米是集糧、經、飼為一體的三元作物,也是重要的能源作物。遺傳多樣性研究對玉米種質資源的收集、評價、保存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對玉米育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新研究發現越南豐富的遺傳多樣性
    越南與中國、寮國和柬埔寨接壤,擁有豐富的地理多樣性,與紅河和湄公河三角洲接壤,有充足的人口遷徙通道,還有漫長的海岸線。最早在東南亞大陸定居的那一批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類可以追溯到至少6.5萬年前(kya),這些人類還和一種狩獵採集傳統的形成有關,這種傳統被稱為Hoabinhian。
  • 三分之二人類生物樣本來自歐洲血統!遺傳研究多樣性問題凸顯 |...
    人類遺傳研究依賴於大量的生物樣本和基因數據。3月21日,《細胞》雜誌發表了一系列關於人類基因組測序研究的綜述和評論文章。該資料庫有超過65%的非白人參與者,代表著紐約市的人口多樣性,也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生物樣本庫之一。通過該資料庫研究代表性不足的人群,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隱性遺傳病,即Steel症候群,該病是波多黎各人群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該案例表明,下一代個性化醫療無疑將受益於基因樣本的種族多樣性及其研究,將有助於識別高危人群,改善全球範圍的人類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