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利用FELIX工具檢測新冠病毒,揭示該病毒非人工製造

2021-01-12 騰訊網

科技戰略

英國政府宣布將創建以公共衛生防護和傳染病防治能力為重點的新「國家衛生防護研究所」

據英國政府官網8月18日消息,英國政府宣布將創建以公共衛生防護和傳染病防治能力為重點的新「國家衛生防護研究所」(NIHP),旨在加強應對當前新冠疫情以及未來重大傳染病的能力。根據政府公告,NIHP將整合英國應對新冠疫情過程中的3個關鍵衛生機構:英格蘭公共衛生局、國民保健制度檢測與追蹤部門、聯合生物安全中心,並於2021年春季正式開始運營。NIHP的工作任務將包括疫情防控過程中的檢測和密切接觸者追蹤工作、對未來嚴重傳染性疾病的緊急應對和監控、全球公共衛生研究,以及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關專家意見等。

印度國防部發布《2020年國防生產和出口促進政策》草案

據藍海星智庫8月15日消息,印度國防部發布《2020年國防生產和出口促進政策》草案。該政策是印國防部指導國防工業建設的頂層文件,旨在提高國防生產能力,實現自力更生和擴大出口雙重目標。該草案明確印度國防生產和出口的發展目標為:到2025年,航空航天與國防領域的產品與服務產值達250億美元,其中出口額達50億美元;減少進口依賴,加強自主研發,推進「印度製造」計劃;促進國防產品出口,使印度成為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等。此外,該草案提出促進印度國防生產和出口的主要措施包括採辦改革、支持初創企業、推進國有軍工企業發展等。

新美國安全中心發布《下個國防戰略中的海軍力量結構》報告

據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官網8月17日消息,CNAS發布由前美國海軍上將約翰·理察森撰寫的《下個國防戰略中的海軍力量結構》報告。報告認為,當前美國海軍改革的主要背景因素為:一是美國霸權遭到挑戰,二是信息技術革命正在改變軍事系統的運作效能和方法。作為一個全球性海洋大國,美國的安全與繁榮和控制海洋存在內在聯繫,美國的海軍力量需要能投射和覆蓋到全球範圍,為美國的軍事、外交和經濟提供足夠支撐。為此,美國海軍需建立一個能迅速給決策者提供全部選項的指揮平臺,需要一個能在幾周內就接納和使用前沿技術的靈活開放的作戰系統,需要吸納更多年輕軍人以增強人機協同能力,並隨時做好戰鬥準備。然而,由於美國公眾尚未對競爭威脅形成共識,所以美國在海軍建設上缺乏任務感、緊迫感。美國海軍改革面臨的重大障礙即美國兩黨分歧嚴重,推進改革的政治領導力不足。

信息

韓國發布6G研發戰略提案稿

據人民郵電報8月11日消息,韓國科學與信息通信技術部(MSIT)發布《引領6G時代的未來移動通信研發戰略》,計劃在2021-2026年內投資2000億韓元(約合1.68億美元)研發6G技術,專注於6G國際標準並加強產業生態系統,從而確保韓國成為全球首個6G商用國家。韓國政府將首先在超高性能、超大帶寬、超高精度、超空間、超智能和超信任6個關鍵領域推動10項戰略任務,並為試點項目選擇了5個主要領域:數字醫療、沉浸式內容、自動駕駛汽車、智慧城市和智慧工廠。目前,韓國公司已陸續啟動6G研發。繼三星公司發布6G白皮書後,LG公司也宣布啟動6G研發,並計劃在2029年實現商業化。

歐美研究團隊首次觀測到「時間晶體」相互作用,有望促進量子信息處理技術發展

據科技日報8月19日消息,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美國耶魯大學和芬蘭阿爾託大學聯合團隊首次觀測到「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時間晶體是一種物質態,其基本概念與金屬或巖石等標準晶體對應。標準晶體的原子以規則的重複模式排列而成,而時間晶體的原子可在同一個方向不停地振蕩、旋轉或移動,即使沒有外部刺激也能持續進行。研究人員將氦-3元素構成的超流體冷卻到絕對零度(零下273.15攝氏度)附近,隨後在超流體內部創建了兩個時間晶體,並使其接觸。科學家觀察到兩個時間晶體相互作用,並交換了各自的組成顆粒。這些粒子從一個時間晶體流向另一種時間晶體後返回。時間晶體的穩定周期運動特性使其有望促進量子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改善當前的原子鐘技術、提高陀螺儀以及依賴原子鐘的系統(如GPS)的性能。

美國CISA舉行2020年「網絡風暴」安全演習

據E安全8月19日消息,美國國土安全部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宣布結束為期3天的「網絡風暴」安全演習。CISA通過建立現實世界「假想敵」的模型,對多個聯邦部門的關鍵系統進行了模擬攻防,但沒有實施真正的攻擊或破壞行為。此次演習規模為全美範圍內最大,約2000名來自私營企業、聯邦政府和國際組織的參與者參加了演習。儘管「網絡風暴」安全演習的目標是加強協調,以應對潛在的基礎設施攻擊風險,但此次演習並未對選舉安全進行測試。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稱升級華為限制令將嚴重傷害美自身產業

據第一財經8月19日消息,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主席兼執行長約翰·涅弗在SIA官網上發布聲明,回應美國宣布的新出口管制規則變化。該規則旨在全面限制華為獲取美國晶片和技術。聲明稱,SIA仍在評估相關規則變動,同時對更加嚴格的銷售限制表示驚訝和擔憂。涅弗認為,向中國銷售非敏感的商用產品將推動美國本土半導體的研究和創新,這對美國的經濟實力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而禁令將傷害美國半導體產業。從2019年第一輪禁令發布開始,美國企業已向美政府提交了近300份許可申請,只有約四分之一的申請獲得批准。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發布一份報告稱,美國的技術貿易限制可能會終結其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如果美國完全禁止半導體公司向中國客戶出售產品,那麼其全球市場份額將下降18%,收入將損失37%。

生物

美國普渡大學科學家開發出可收集腸道細菌的口服膠囊

據Science科學8月18日消息,美國普渡大學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可收集胃腸道內特定位置細菌的膠囊。該膠囊主要由樹脂外殼和吸收性水凝膠組成。當膠囊暴露在胃腸道的特定pH值下時,外殼會溶解,其內部的水凝膠吸入含有細菌的消化液並發生膨脹,推動膠囊內類似柱塞的裝置來封閉洞口,以防止吸收其他部位的細菌。通常情況下,醫生只能通過分析病人糞便來了解其消化道內的菌群,但無法區分細菌來自腸道、胃或直腸等。該膠囊為研究腸道菌群提供了新工具,有助於精準操作腸道細菌來對抗疾病。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RSC·前沿》期刊。

加拿大科學家利用新型生物材料開發的二合一細胞注入療法,可增強嚴重失明小鼠的視力

據Science科學8月18日消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工程生物材料團隊利用一種新型的水凝膠,開發出二合一細胞療法,即通過將健康細胞注入眼部,可增強嚴重失明小鼠的視力。該款水凝膠可確保兩種細胞在注射器內具有良好的分布,同時它還具有重要的剪切稀化特性,有助於簡化通過細針進行注射的相關操作,進而提升了成功率。該療法或可用於救治與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和罕見的色素性視網膜炎等疾病。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生物材料》期刊。

美國IARPA資助開發的"查找與工程相關指標"(FELIX)工具首次被用於檢測新冠病毒,揭示該病毒非人工製造

據IARPA官網8月17日消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Broad研究所使用美國高級情報研究局(IARPA)資助開發的"查找與工程相關指標"(FELIX)工具,將新冠病毒基因組與5800萬個已知的基因序列進行比較,尚未發現新冠病毒經過生物工程改造的證據。IARPA於2018年資助6個外部團隊開發了FELIX工具,可檢測基因組中的生物工程操作痕跡,揭示細胞或病毒是否經過人為改造。此次新冠病毒的檢測是FELIX工具的首次應用。此前,美國國家情報總監代表美國17家情報機構發布聲明稱,新冠病毒並非人為製造或人為修改。這些情報機構表示,未來研究重點將放在兩方面:一是研究新冠病毒如何從動物傳播到人類,二是調查新冠病毒是否為實驗室事故造成的天然病毒的意外釋放。

能源

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探索海洋油氣平臺供電新模式

據北極星風力發電網8月17日消息,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發起了名為「O/G Decarb」的創新項目,其旨在探索綜合利用浮式海上風電、波浪能、氫能等多種能源形式,為海洋油氣平臺供電。一直以來,海洋油氣平臺的電力獲取途徑較為單一,對此道達爾曾與能源巨頭Equinor開發了全球首個利用海上風電為海洋油氣平臺供電的項目,但由於風電出力不穩定,風場僅能供應平臺電力需求的35%,剩下的65%仍需其他電力來源。而O/G Decarb充分考慮了各種可再生能源、資源的互補性,其使用了海上風電和波浪能兩種能源,極大地彌補了單一能源的不穩定性。此外,道達爾還在平臺上設置了電解槽,可將海上風電和波浪能超發的電力用於電解水制氫,氫氣將以15%的比例與平臺生產的天然氣混合,並使用同一套管網運輸,這也節省了新建管網的費用。

海洋

日本欲建立信息共享系統,以推動「全日本造船」計劃

據國際船舶網8月18日消息,日本國土交通省計劃建立造船企業之間能夠共享設計圖紙和訂單信息的系統,以促進日本造船業共同進行接單和建造工作。國土交通省認為,一旦新系統啟動,日本船企將能夠更加容易地共享設計圖紙、變更情報,並共同訂購零部件。日本造船業正探索一個涵蓋國內15家主要船企的「全日本造船」大重組計劃,以此抗衡已經開始整合的中韓造船業。而「全日本造船」計劃的第一步是統一開發、設計接單,以及分擔建造工作等,其最終目標是實現船廠的整合。

航空

美空軍發布高超聲速飛彈演示器信息徵詢書

據國際安全簡報8月18日消息,美空軍研究實驗室發布「混亂」項目信息徵詢書,表示擬研製一款具有遠程高載荷性能的高超聲速武器。據悉,該型武器將基於美空軍與美國國防高級研究項目局(DARPA)合作的低成本空射型高超聲速巡航飛彈「高超聲速吸氣式武器概念」項目進行開發。該型武器的載荷艙將採用模塊化設計,可攜帶三種不同載荷,從而為執行不同任務提供支持。

航天

美空軍評估「星鏈」衛星在飛機上的通信性能

據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8月18日消息,美國SpaceX公司與美空軍研究實驗室合作,將「星鏈」衛星與地面站和固定在一架C-12J「蒼鷺」運輸機上的終端相連接。測試結果顯示,「星鏈」衛星寬帶網絡的傳輸速率達610Mbps,明顯高於空軍飛機目前的數據傳輸水平。美軍方此前已進行了幾次初步測試,預計第一輪正式測試將於2021年6月中旬完成。

美國SpaceX公司成功發射第11批「星鏈」衛星,並實現火箭的第6次重複使用

據航小宇8月19日消息,美國SpaceX公司成功發射第11批58顆「星鏈」衛星,並實現「獵鷹9」火箭的第6次重複使用。此次發射是該公司今年完成的第9次「星鏈」星座組網發射任務。目前,該公司已通過11次發射將653顆衛星部署入軌,這些衛星即將為北美地區提供衛星網際網路服務。此外,該星座在近期民用測試中的Ping速率為20ms-94ms,下載速度為11Mbps-60Mbps,上傳速度為5Mbps-18Mbps,完全滿足預期目標。

英國皇家空軍成立商業集成小組,以加強軍事和商業太空行動合作能力

據星際智慧8月18日消息,英國皇家空軍與英國航天產業貿易協會(UKSpace)在英國太空作戰中心(SpOC)建立商業集成小組(CIC),以加強軍事和商業太空行動的合作。按照要求,加入CIC的公司必須是為英國國防部提供支持的商業衛星所有者、運營者,或運營太空基礎設施和相關系統的服務供應商。CIC的成員公司將與英國皇家空軍共享太空相關信息,並在維護太空安全和可持續利用太空方面加強合作。

新材料

美國研究人員研發新工藝,可從電子垃圾中提取稀土元素

據科技前沿8月19日消息,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與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愛達荷國家實驗室合作,基於天然蛋白質lanmodulin,設計出可以從電子垃圾和煤炭副產品中提取的稀土元素,為美國實現多元化、可持續的稀土元素業務提供了新途徑。目前提取和提純稀土元素的化學工藝很複雜且對環境有害。此次研發的新工藝與其他化學工藝提取方法不同,lanmodulin蛋白質可以一次性從電子垃圾和燃燒前的煤炭中,定量且選擇性地提取稀土元素。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可回收、可自愈的聚合物3D列印材料

據南極熊8月19日消息,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和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聯合開發出一種可回收、自癒合的聚合物3D列印材料。研究人員利用低聚物線性預聚物和交聯劑二苯甲烷雙馬來醯亞胺的混合物製成新型樹脂材料,通過增加該材料體內交聯分子的數量,定製該材料的強度水平,使其能夠像橡膠般柔軟及具備塑料般的強度。該聚合物材料暴露在高溫下時,其化學連結會脫離或重連,因此可經過簡單加熱來實現修復。該材料在假肢、柔性機器人以及航空航天部件製作領域具有應用潛力。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2020諾獎得主新技術:5分鐘檢測新冠病毒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今年5月,兩個研究小組報告了一種基於CRISPR的新冠病毒檢測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在大約1小時內檢測出病毒,比傳統檢測方法所需的24小時快得多。
  • 檢測新冠病毒只需5分鐘!這是新科諾獎得主的新技術
    圖片來源:INA FASSBENDER/AFP VIA GETTY IMAGES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
  • 「基因編輯」技術檢測新冠病毒,獲美國緊急授權
    CRISPR/Cas基因修飾技術為原理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這是美國FDA授權的首款該類型試劑盒。 文丨實習記者 蔣模婷財新記者 馬丹萌 「基因編輯」工具也可用於新冠病毒檢測了。5月7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緊急授權了以CRISPR/Cas基因修飾技術為原理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這是美國FDA授權的首款該類型試劑盒。
  • 今年諾獎得主新技術:5分鐘檢測新冠病毒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該測試方法不需要昂貴的實驗室設備來運行,可以在醫生的辦公室、學校和辦公樓中使用。相關成果發表於預印本平臺medRxiv。
  • 諾獎得主研發檢測新冠病毒新技術,病毒學家稱該方法不如傳統的診斷裝置好
    中國科學報10月12日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該測試方法不需要昂貴的實驗室設備來運行,可以在醫生的辦公室、學校和辦公樓中使用。相關成果發表於預印本平臺medRxiv。
  • 如何說服爸媽,新冠病毒不是美國製造的
    內蒙古電視臺《新聞聯播》在昨天(8日)報導,快手某主播涉嫌「發布虛假違法信息」,稱新冠病毒為人工製造的「基因武器」,被採取了強制措施,拘留10日,罰款500元。 「科盲」不是「法盲」的藉口,更不能成為辯護理由。但對新冠病毒為人工製造的擔憂,儘管缺乏基本的依據,但仍在流傳。 石正麗被推到了中心。
  • 新冠病毒不是人工合成,俄衛生部說的「病毒重組」是什麼?
    編輯製圖(素材來源:500PX)作者 | 湯波 分子生物學博士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關於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陰謀論不斷傳出,吸引了不少眼球。上周,一則關於「俄聯邦衛生部稱新冠病毒系人工合成」的傳言,又掀起一陣網絡討論。
  • 新冠病毒檢測工具匯總 除了核酸試劑盒還有這些手段
    南開大學7天研製出新冠病毒抗體快速測試卡  12日在瑞士日內瓦閉幕的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將研發更加簡便的確診工具定為短期內最迫切的目標。  新冠病毒全球論壇聚焦:研發比PCR檢測更簡便易行的確診工具  那麼,目前可能適用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手段都有哪些?
  • 諾獎得主領導團隊研發新技術:5分鐘檢測新冠病毒
    中國科學報10月12日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該測試方法不需要昂貴的實驗室設備來運行,可以在醫生的辦公室、學校和辦公樓中使用。相關成果發表於預印本平臺medRxiv。
  • 新冠病毒檢測走向「物美價廉」
    科技日報記者 劉 霞據美國《科學新聞》雜誌網站8月31日報導,快速、廉價、準確且容易使用的新冠病毒檢測方法對於遏制新冠肺炎大流行,安全重啟學校、企業和其他重要機構至關重要,因此無數科學家殫精竭慮,各出奇招,開發出一系列新冠病毒檢測方法。
  • 日本教授已人工合成新冠病毒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東京消息 據日本《每日新聞》5日報導,日本群馬大學一名病毒學教授據說人工合成了新冠病毒,以了解並解釋其機制的運作。該報寫道,病毒學教授神谷亙(Wataru Kamitani)將病毒基因插入細菌的人工染色體中,並通過在細胞中重建遺傳信息製造出一種人工病毒。
  • ...第57期:科學家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 瑞士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瑞士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近日,瑞士一個科研團隊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該技術能高效合成新冠病毒,尤其在新暴發病毒尚未被成功分離出之前,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且該替代方案更為高效、安全。
  • 科普:病毒大搜捕——新冠病毒與核酸檢測
    電子顯微鏡樣本的準備非常繁瑣的,而且檢測的成本也非常高,還需要現在實驗室專門去培養一管新冠病毒,再把它放到電子顯微鏡下觀察,這樣才比較靠譜,不像今天用核酸檢測就可以快速而便宜地發現病毒。病毒進入細之後會把外殼脫掉,跑到細胞核附近,釋放其所蘊含的單鏈的RNA遺傳物質,然後這個遺傳物質會利用人細胞的生產工廠先複製一套自己的生產工具,然後再利用這套工具高效地複製自己,將大量的複製個體再排出細胞外,去感染其它細胞。新冠病毒會對人體造成什麼樣的危害?人體的免疫系統可以簡單的分成兩類,第一類,只要看到外來入侵者就會消滅它。
  • 美國CDC的實驗室出現汙染!拖了全美新冠病毒檢測工作的後腿
    當地時間4月18日,《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爆了一則重磅新聞,堪稱美國CDC的一大汙點,一時引起全球關注。簡單來說,就是美國CDC的實驗室出現了汙染問題,拖了全美新冠病毒檢測工作的後腿。
  •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瑞士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
    近日,瑞士一個科研團隊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該技術能高效合成新冠病毒,尤其在新暴發病毒尚未被成功分離出之前,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且該替代方案更為高效、安全。
  •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3月中旬就曾公開承認,「在美國,一些『流感』死者可能實患新冠肺炎」。美國新澤西州貝爾維爾市市長麥可·梅爾哈姆表示,自己在2019年11月就已感染新冠病毒,檢測結果也顯示他已擁有新冠病毒抗體,這比美國今年1月20日報導首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提前了兩個多月。劍橋大學遺傳學家彼得·福斯特表示,根據基因數據來看,武漢不是新冠病毒的起源地。
  • 美國到底有多少假新冠病毒檢測點?
    隨著疫情蔓延和醫療資源的緊張,不少美國人挖空心思尋求庇護。為了得到切實的保障和心理安慰,他們把停車場當做避風港,那裡有看上去十分專業的赤腳大仙,提供著低廉的新冠病毒檢測。貼著紅十字的帳篷,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一切都和頂級醫院沒什麼兩樣。
  • 中國、美國及WHO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審評要求簡要對比
    本文將對中國、美國及WHO上述文件中對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的要求進行對比分析。美國FDA指南提供了靈活的加速新冠檢測的方式,對於經CLIA認證可開展高複雜性檢測的實驗室,使用該實驗室開發的試劑,在完成產品驗證後、申請EUA之前(一般不超過申請之前15個工作日),允許開展新冠病毒的臨床樣本檢測。對於州/地區授權的轄區內經CLIA認證可開展高複雜性檢測的實驗室,使用該實驗室開發的試劑檢測樣本,在州/地區政府為檢測結果負責的前提下,可無需向FDA提交EUA的申請。
  • 世衛再次重申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 駁斥印度記者病毒中國製造言論
    一位印度記者就近日中國港大前僱員閆麗夢在美國炒作「病毒是中國人為製造的」一事挑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對此回應稱,世衛堅信科學與證據,目前所有科學證據都表明新冠病毒源於自然,而非人為製造。全球70%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來自10個國家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並不是均勻分布在世界各地,全球70%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來自10個國家,應關注這些國家如何能減少病例數量。現在對新冠病毒的了解比疫情初期更多,也有了非常有效的應對工具,所以要應用好這些工具,並對診斷工具及療法等進行投資。
  • @三亞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3月中旬就曾公開承認,「在美國,一些『流感』死者可能實患新冠肺炎」。美國新澤西州貝爾維爾市市長麥可·梅爾哈姆表示,自己在2019年11月就已感染新冠病毒,檢測結果也顯示他已擁有新冠病毒抗體,這比美國今年1月20日報導首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提前了兩個多月。劍橋大學遺傳學家彼得·福斯特表示,根據基因數據來看,武漢不是新冠病毒的起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