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快生成的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

2021-01-15 量子認知

科學家們現在以創紀錄的速度製造出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在大約100飛秒的時間內即形成了這一令人著迷的物質相。要想知道這個速度有多快,如果以一百飛秒當作1秒鐘,那麼一天就相當於我們宇宙的年齡。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一種量子現象,其中大量粒子開始表現得就像是一個粒子一樣。愛因斯坦和玻色曾在上世紀初預言了這種迷人的行為。許多不同的系統,例如鹼原子氣體或與光耦合的半導體,已用於觀察這些冷凝物。但是,它們都沒有像現在科學家們所形成的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那樣快。

由光組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與雷射相似,特別適用於信息和量子技術。如今,網際網路的信息傳遞依賴於光的高速度。原則上,光還可以用於提供低能耗的超快速計算,但是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突破我們對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了解的極限。

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看到,潮溼的空氣中的水分子凝結在冷啤酒罐的表面上。同樣,在量子世界中,粒子必須找到一種失去能量的方法,以便凝結為最低的能量狀態。此過程通常需要數千秒到萬億分之一秒的時間。怎麼可能更快形成冷凝物?

研究人員解釋說,「在仔細分析了我們的測量數據後,我們意識到系統中的能量弛豫是一個高度受激的過程。這意味著當光子數量增加時,光子的有效相互作用從而會加速凝結。這種現象就是加快這些結果的程度速度的關鍵。」

另一個挑戰是證明凝結確實以記錄速度發生,因為即使是先進的實驗室攝像機也達不到這樣的時間解析度。研究人員說:「當我們在50飛秒內將能量泵入分子時,觀察到了凝結物。但是在300飛秒泵浦脈衝下,我們沒有看到它,這表明凝結必須更快地觸發。」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冷凝物產生的相干光束比兩年前在金屬納米棒陣列中觀察到的第一個表面等離激元極化子冷凝物要亮10萬倍,」如圖所示,光束中大量的光子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愛因斯坦和玻色預測的不同能量下的光子分布。「光束的亮度使這些凝結物更易於探索基礎研究和應用的新領域。」

該最新研究結果的論文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訊》上。

Sub-picosecond thermalization dynamics in condensation of strongly coupled lattice plasmo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相關焦點

  • 東京大學科學家已經製造出超導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
    它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直到最近,超導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還是純理論的,但我們現在已經在實驗室裡用一種基於鐵和硒(一種非金屬元素)的新型材料證明了這一點。"這是第一次通過實驗驗證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可以作為超導體工作,然而,其它物質的表現形式,也可以產生超導。
  • 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製造了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
    原子被冷卻並形成Bose-Einstein冷凝物自2018年5月以來,在國際空間站上的是一個微型冰箱大小的設施,稱為冷原子實驗室(CAL),能夠在真空中將原子冷卻至低於絕對零度十億分之一度的溫度。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和目的,它都是已知宇宙中最冷的地方之一。根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 新研究,科學家剛剛將其用於在太空中創造出一種罕見的物質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有時被稱為物質的第五態)是原子的氣態雲,它們像單個原子一樣停止行為,而開始像一個集體一樣運轉。
  • 「Nature封面故事 7」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首次在軌道上形成
    有顏值·有故事·有知識什麼是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是物質的一種奇特的狀態,處於這種狀態的大量原子的行為 像單個粒子一樣。打個比方,練兵場上的士兵剛解散不久,突然指揮 官發令「向東齊步走」,於是所有的士兵像一個士兵一樣整齊的向東 走去。如果將士兵縮小到原子尺度,以至於分辨不出誰是誰,我們便 看到了「BEC」。
  • 一種新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背景大約一百年之前,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與薩特延德拉·納特·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 )預測量子力學會使得大量粒子「齊聲歌唱」,其表現如同單一的粒子。這個現象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一物理現象。
  • NASA創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21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冷原子實驗室(CAL)宣布,其團隊在NASA噴氣推進器研究室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對於在2016年底將首次亮相空間站的特殊儀器來說,是個關鍵性的突破。
  • 科學家首次在國際空間站上創造出第五種物質狀態,愛因斯坦再成功
    -愛因斯坦凝聚體跨越了受重力等力支配的宏觀世界和微觀平面之間的界限。-愛因斯坦凝聚體非常「脆弱」,與外界最輕微的接觸就足以讓它們越過凝聚點,消失不見。 這使得科學家們幾乎不可能在地球上對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進行研究,在地球上,重力會干擾磁場,而穩定的磁場是讓科學家們進行觀察所必需的條件,剛好國際空間站的微重力環境是進行研究觀察的不二之處。
  • NASA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據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冷原子實驗室(CAL)宣布,其團隊在NASA噴氣推進器研究室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 NASA創造出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原標題:NASA創造出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舞者同臺起舞,動作一致時,妙不可言。當溫度低到了極限,原子的運動也變得像同臺起舞者那樣同步,這種奇異的現象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
  • 暗物質是由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構成的?愛因斯坦遺產又作重大貢獻
    比如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當1924年愛因斯坦寫下關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論文時,他自己還不大相信這種奇異的現象和物質態能很快被人們所發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簡稱BEC)是愛因斯坦在九十多年前預言的一種新物態。
  • 中國科學家成功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中新社上海七月七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悉,該所原子光學研究組的科學家們經過三年的努力,已成功地觀察到了銣原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現象。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專業網站上幾天前已飄起了五星紅旗,認可並向全球發布了我們的實驗結果。」領導這一項目實驗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育竹言語欣慰而興奮。
  • 遲到的科普: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本來今天早上起來,本來想著講解一下霍金先生的《時間簡史》,但是突然有一個朋友告訴冷言之前再講玻色子和費米子的時候說過,要在講一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所以冷言今天再填以前的坑講一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怎麼一回事。在講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之前,我們還是先回顧一下什麼是玻色子什麼是費米子。(今天主要講的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所以玻色子和費米子就不做詳細介紹做個比喻就行了。)
  • 人類首次遠程製作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
    Amruta Gadge博士的家距離蘇塞克斯大學的實驗室約3公裡,目前她只能居家工作,可以在她的屏幕上看到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圖像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新冠病毒疫情隔離期間,英國一位物理學家在自家客廳利用量子技術遠程控制實驗室設備
  • NASA利用雷射製冷造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當溫度低到了極限,原子的運動也變得像同臺起舞者那樣同步,這種奇異的現象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
  • 科學家在自家客廳生成物質第五態
    一位物理學家坐在距離實驗室兩英裡的自家客廳裡,通過操縱實驗室的電腦,控制實驗室設備生成了物質第五態。這幅圖像顯示的是銣原子速度的分布,它證實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存在。氣態、固態、液態和等離子態是物質的基本四態,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量子物理研究員加奇(Amruta Gadge)連線量子系統和設備實驗室,成功造出了玻色冷凝物。薩塞克斯實驗物理教授克魯格(Peter Kruger)說:「我們認為這可能是第一次遠程造出這種物質形態。」研究組說,這對未來在遠程太空環境中操控量子技術奠定基礎。
  • 德國物理學家: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開發新理論
    玻色-愛因斯坦的冷凝物通常被描述為物質的第五種狀態:在極低的溫度下,氣體原子的行為就像單個粒子。然而,這些系統的確切屬性很難研究。對這種奇異物質狀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愛因斯坦,他在1924年預測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的理論存在。
  • 我國首次獲得原子晶片上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
    新華網上海12月9日電(記者楊金志)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悉,由中科院院士王育竹領導的研究小組,近日實現了我國第一個原子晶片上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標誌著我國冷原子物理研究和量子信息存儲技術研究取得標誌性進展。
  • 最新研究:太空微重力條件下製備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中新社北京6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量子物理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在國際空間站上製備產生了第五種物質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該研究成果使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讓科學家得以在這種奇異物質狀態中探索基礎物理學。
  • 「高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研究獲突破性進展—新聞—科學網
    讓原子「凝聚一心」 大量相同量子態的粒子拷貝可以通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來實現。1925年,愛因斯坦預言,在極低的溫度下,由服從玻色-愛因斯坦統計的原子可能會發生神奇的轉變。隨著溫度不斷逼近絕對零度,越來越多的原子會聚集於最低的能量狀態上,直到幾乎所有的原子都處於這一個能量狀態上,而整體呈現出一個量子狀態,所有的原子似乎都變成了同一個原子,不再分你我他了。這種狀態後來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BEC)」,被稱為是與氣態、液態、固態、等離子態並列的,物質的「第五態」。
  • 雷射冷卻及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光明日報-光明網
    費米子服從費米-狄拉克統計,玻色子則服從玻色-愛因斯坦統計。對於費米子來說,兩個粒子不能同時佔據在同一狀態,這就是有名的「泡利不相容」原理;對於玻色子來說,則可以允許兩個甚至更多個粒子處於同一狀態。但是人們並不能分清楚到底是哪個微觀粒子坐在這個位置上。這個就是一般統計物理裡面說的「全同的量子粒子不可分辨」。
  • 宇宙最冷的物質,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科學家用它來尋找暗物質
    在一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新文章中,強調了利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的獨特性質尋找軸子。軸子被認為是極低質量的粒子,在空間中流動,很少與普通物質相互作用。它們的信號非常微弱,使得探測變得非常困難。這大致相當於你從火星上使用手機的人身上獲得的信號功率。如果它存在的話,將意味著「奇異的自旋相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