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製造了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
原子被冷卻並形成Bose-Einstein冷凝物自2018年5月以來,在國際空間站上的是一個微型冰箱大小的設施,稱為冷原子實驗室(CAL),能夠在真空中將原子冷卻至低於絕對零度十億分之一度的溫度。根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 新研究,科學家剛剛將其用於在太空中創造出一種罕見的物質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有時被稱為物質的第五態)是原子的氣態雲,它們像單個原子一樣停止行為,而開始像一個集體一樣運轉。眾所周知,BEC最早是在95年前由Albert Einstein和Satyendra Nath Bose預測到的,但是僅僅在25年前,他們才在實驗室中對其進行觀察。
-
世界上最快生成的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
科學家們現在以創紀錄的速度製造出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在大約100飛秒的時間內即形成了這一令人著迷的物質相。要想知道這個速度有多快,如果以一百飛秒當作1秒鐘,那麼一天就相當於我們宇宙的年齡。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一種量子現象,其中大量粒子開始表現得就像是一個粒子一樣。
-
東京大學科學家已經製造出超導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
它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愛因斯坦冷凝物是一種獨特的物質狀態,因為它不是由粒子組成的,而是由波組成的。直到最近,超導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還是純理論的,但我們現在已經在實驗室裡用一種基於鐵和硒(一種非金屬元素)的新型材料證明了這一點。"這是第一次通過實驗驗證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可以作為超導體工作,然而,其它物質的表現形式,也可以產生超導。
-
德國物理學家: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開發新理論
玻色-愛因斯坦的冷凝物通常被描述為物質的第五種狀態:在極低的溫度下,氣體原子的行為就像單個粒子。然而,這些系統的確切屬性很難研究。對這種奇異物質狀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愛因斯坦,他在1924年預測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的理論存在。
-
德實現光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本報訊(記者劉霞)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25日(北京時間)報導,德國科學家在11月24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報告稱,他們成功讓光子形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光源。新方法可讓科學家設計出新型紫外或X射線雷射器,從而製備出功能更強的計算機晶片。
-
國際空間站首次創造出「物質的第五態」,量子世界探索新路徑
也就是說,當溫度足夠低,原子運動速度足夠慢時,幾乎全部原子都聚集到能量最低的量子態,形成一個宏觀的量子狀態。BEC 研究,從地面到太空在 BEC 首次被發現之後,世界各地有近百個實驗室對其展開了研究。2016 年 5 月,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究團隊還首次使用人工智慧製造出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在此項實驗中,AI 主要起到調節溫度以及防止原子逃逸的雷射束的作用。儘管有多個研究在開展,但始終面臨著一個難以避免的阻礙——地球重力。
-
「高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你是怎樣的存在?
原標題:「高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你是怎樣的存在? 400nK、200nK和50nK溫度下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波峰表示隨著溫度下降,越來越多的原子「凝聚」到同一能態。圖片來自網絡 迄今為止,科學家還沒有研製出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
-
「Nature封面故事 2」首次觀測到分支的光流
有顏值·有故事·有知識北京時間每日14:00更新分支光流>NatureCover_583_7814當波浪穿過複雜的環境並形成強度增強的通道時在本期雜誌中,以色列的Technion與中央佛羅裡達大學之間的合作首次展示了分支光流的實驗觀察。 觀察到流在薄的肥皂膜內傳播,其中膜厚度的變化將光聚焦到分支的細絲中(如封面圖所示)。 在光學領域產生分支流的能力為研究和理解這種現象提供了新的機會。
-
科學家創造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有記錄以來最冷的實驗
[PConlie 資訊] 據外媒報導稱,在國際空間站上,物理學家們在一個獨特的實驗室裡創造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在這個量子物質加持下,科學家們將能夠進一步地探索廣闊宇宙的量子物理學。上周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的原理證明結果表明,這個冷原子實驗室能夠「成功地利用太空的微重力,使科學家能夠創造地球上不可能出現的現象」。按照自然規律,這個冷原子實驗室「有望成為已知宇宙中最冷的地方」。1月份,美國宇航局太空人克裡斯蒂娜·科赫和傑西卡·梅爾在實驗室裡安裝了一個原子幹涉儀。
-
《科學》:在零重力下獲得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科學》:在零重力下獲得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該成果可用於原子幹涉儀等精密測量儀器的研製 近日,一個以德國科學家為主的歐洲研究團隊在微重力下的量子氣體(QUANTUS
-
科學家創造出第五種物質形態:玻色 · 愛因斯坦凝聚態
北京時間11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17年1月23日,瑞典基律納上方256公裡處,一枚小小的薄片成為了宇宙中最冷的所在,並持續了幾分鐘。在接下來的6分鐘裡,科學家獲得了一個難得的機會,深入了研究這種宇宙中最奇特、最陌生的物質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也是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創造出這種物態。不同於其它物態(固體、液體、氣體和等離子體),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只有將氣態原子云冷卻至極接近絕對零度時才能形成,與絕對零度僅相差幾十億分之一攝氏度。
-
人類首次實現高壓下室溫超導,研究登上Nature封面
「室溫超導有可能實現嗎?」這個問題困惑了人們許多年。而最新一期的 Nature 雜誌封面研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該研究製造出了第一個無需冷卻即可使電阻消失的超導體。這項研究從投稿到接收僅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並登上了最新一期 Nature 雜誌的封面,或可說明其重要性和突破性,畢竟實現室溫超導對於人類而言尚屬首次。
-
沒看懂這些「封面故事」,你的專輯都白聽了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一張專輯的評價都是來自於專輯中音樂內容的本身,雖然音樂這種藝術形式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通過聽覺傳遞,但是每一個音樂人在自己專輯封面的創作上,都會付出很多精力,因為這是人們對於這張專輯最為直觀的「第一印象」。
-
人類首次實現高壓下室溫超導,研究登上Nature封面
「室溫超導有可能實現嗎?」這個問題困惑了人們許多年。而最新一期的 Nature 雜誌封面研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該研究製造出了第一個無需冷卻即可使電阻消失的超導體。這項研究從投稿到接收僅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並登上了最新一期 Nature 雜誌的封面,或可說明其重要性和突破性,畢竟實現室溫超導對於人類而言尚屬首次。
-
科學家首次在國際空間站上創造出第五種物質狀態,愛因斯坦再成功
大約一個世紀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薩特延德拉·納特·玻色就預言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的存在,它是在某些元素被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開爾文(-273.15℃)時形成的。原子在這一點上成為一個具有量子屬性的單一實體,其中每個粒子也作為一個物質波。
-
我國實現晶片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
我國實現晶片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
-
國際空間站首次創造出「物質的第五態」,量子世界探索新路徑
25 年前,人類首次創造出物質的第五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ose-Einstein condensate,BEC)。 由此,這一量子態便成為了量子物理學研究的重要工具。
-
Nature首次「博士後」前景調查:計算機、數學學者最樂觀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Nature首次對這一群體的關注,然後得出了如下結果:近三分之二的學者將選擇在學術界任職。而這當中有17%的人表示「極為消極」。另外,女性有58%的人持悲觀態度,要比男性的53%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