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龍之介《河童》中的藝術和宗教,值得一看漲知識

2021-01-10 貪看飛花忘卻愁

《河童》是芥川龍之介晚年的代表作之一,於1927年1月左右執筆,2月15日脫稿,同年發表在《改造》3月號中。芥川在作品中虛構出一個河童國,寫到河童國的社會、家庭、藝術、政治、戰爭、軍事、法律、宗教等眾多內容,寫到了音樂家庫拉巴庫的苦惱,哲學家馬古的著作,詩人特庫的自殺、詩人特庫幽靈的出現等等。本文通過對河童國的藝術家的形象和「生活教」進行探討,明確芥川龍之介自殺前的藝術觀和宗教思想。

《河童》中有關藝術的內容佔很大一部分,作品中描寫了音樂家庫拉巴庫、詩人特庫、哲學家巴古等人物形象,而其中芥川龍之介傾注感情最多的要數音樂家庫拉巴庫和詩人特庫。庫拉巴庫是河童國出生的空前絕後的天才音樂家,是一個藝術至上主義者,眼中只有藝術,當看到好友特庫自殺時留下的詩稿,庫拉巴庫細小的眼睛閃耀著光說「這下可好了,了不起的送葬曲完成了」。芥川龍之介把庫拉巴庫和其他的音樂家對比描寫,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他自己的某種心境。這種比較筆者以為可以看成是晚年的芥川龍之介將自己與志賀直哉進行的比較。晚年時期芥川在藝術上非常推崇志賀,在評論文《藝術的,過於藝術的》中,芥川對自己藝術生涯的評價是「雜駁」,而認為志賀直哉是日本作家中最「純粹」的,並表示在日本的現代作家中,他最愛而又最怕的作家是志賀直哉。芥川龍之介知道自己和志賀直哉在文學的資質上存在根本的不同。對於比自己年長九歲的志賀直哉,芥川確信在知識方面,在感受性方面的才能在志賀直哉之上,但是就算是在知識、智慧上再具才能,也無法對抗他自己所說的志賀的「天衣無縫的藝術」。志賀直哉是從現實中攫取作品的主題,而芥川龍之介是從古典中取材,並通過理智和智力將主題嵌入古典之中。到了晚年時期,透過志賀直哉這面鏡子,芥川清楚地意識到了自己藝術上的偏頗,但是在他眼中,他已經無法看到超越志賀直哉的自己。  《河童》中處處可見芥川本人的影子。芥川筆下的河童形象中,筆者以為描寫得最為突出的是詩人特庫,在詩人特庫身上,我們最能感覺到芥川本人的影子。在詩人特庫身上至少有兩點與芥川本人極為相似,一是對待生活的態度,一是對藝術的理解。詩人特庫對生活、對藝術都是自我矛盾的。特庫是個自由戀愛家,對待生活,特庫的主張是「沒有比河童的一般生活更莫名其妙的了」。父母、子女、夫婦、兄弟等等都以互相折磨為生活的唯一樂趣。芥川對戀愛,對家族制度又是如何看的呢?在以警句形式寫成的評論文《侏儒的話》中芥川多次表達了對戀愛、結婚、家庭的看法,文中寫道:  母親對子女的愛是最沒有利己心的愛。但是,沒有利己心的愛,不一定是養育子女的最好的策略。這種愛對子女的影響——至少影響的大半,或者是使之成為暴君,要麼或者是使之成為弱者。  人生悲劇的第一幕是從作為父母子女開始的。

女人對我們男子來說是真正的人生,即諸惡之源。  面對戀愛、家族制度的矛盾,特庫把目光轉向了「藝術」。特庫在藝術上有獨特的見解,他認為「藝術不受任何支配,應是為藝術而藝術。所以藝術家首先必須成為摒棄善惡的超人」。在特庫看來,藝術是超越良心、道德之上的,即所謂的藝術至上主義。這種藝術觀和芥川前期的藝術觀是一致的。  小說中持藝術至上主義藝術觀的詩人特庫最終卻自殺了,理由是「作為詩人已經厭倦了」,就連他留下的詩稿也是剽竊歌德的,特庫的藝術遇到了困境,但他自己無法完成超越,所以最終步入絕境。在這裡透露出當時已經下定決心自殺的芥川龍之介自身的切身情感。對詩人特庫的死,對其家屬的悲傷,芥川表達了深深的同情和感動。當然,詩人特庫並不完全等同於芥川龍之介,至少在面對藝術、生活、思想等迷茫和困境時,芥川龍之介曾試圖超越,他把目光投向了宗教他藉助的力量就是宗教。

《河童》的第十四章寫到河童國的宗教。在詩人特庫死後,哲學家馬古曾說過「我們河童無論如何為了維持生活,還要相信我們河童以外的某種力量」。讓主人公想起宗教的正是馬古的這番話。那麼,河童國的宗教又是怎樣一種狀況呢?在河童國,河童們信仰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拜火教,但是其中勢力最大的是近代教。近代教也叫做生活教。這裡,我們要問生活教的本質何在?生活教的聖徒斯特林堡、尼採、託爾斯泰、國木田獨步、華格納等人都受盡生活之苦,有的甚至自殺過,在他們身上,生活即意味著承受痛苦,因此他們信仰生活教,因為生活教的教義是「生機勃勃地生活下去」。 生活教無視現實中存在的實際困難——生活之苦、病痛之苦、社會醜惡等等,一味地強調在現實中頑強掙扎著生活下去。生活教的本質實際上就在於,對於人生中的種種複雜的令人煩惱的諸多理由,只要信奉、禮拜「生命之樹」就能超脫。

相關焦點

  • 芥川龍之介的作品真的配得上世人對他的評價嗎?
    芥川龍之介的文學創作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開拓了一個不曾有過的領域。——中村真一郎準確來說,芥川龍之介的創作生涯只有12年,而在這12年的時間裡,他一共寫了148篇小說,我們無法肯定這148本小說每一本都對日本近代文學產生了什麼決定性改變。但是至少有一點, 芥川龍之介的作品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撮合在一起,變成了一種魔幻化的筆法,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 芥川龍之介的童話《蜘蛛絲》,講述了怎樣一個人性的故事
    芥川龍之介的童話《蜘蛛絲》,講述了怎樣一個人性的故事。1918年7月,芥川龍之介應由鈴木三重吉的請求,在其擔任主編的兒童雜誌《紅鳥》創刊號上,發表了他第一篇童話作品《蜘蛛絲》。雖說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但是芥川並不只是寫給兒童看的。如果用現在的話講,它應該屬於一篇成人童話。像王爾德的《快樂王子》、《夜鶯與玫瑰》這等的童話便是。《蜘蛛絲》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名為鍵陀多的無惡不作的盜賊,生前幹盡了些喪盡天良的壞事,因此死後墮入了地獄中,在血池中像只「瀕臨死亡的青蛙」一樣,受盡折磨。
  • 1991年河童目擊事件:通體發綠,頭頂碟子,日本曾懸賞1000萬抓捕
    傳聞中河童高約六十公分到一米,重約四十五公斤,像四五歲的孩紙。可它卻有著鳥的喙,青蛙四肢,猴子的身體以及烏龜的殼。身上有著惡臭和粘液,並且水性特別好。  曾在1991年,巖手縣遠野市發生了河童目擊事件,一位自稱小鳥漱川的先生稱見到過河童。當時他正帶著孩子們遊玩,結果在河岸邊發現了一個通體發綠,頭頂碟子類似河童的生物出現了。
  • 1991年日本河童現身,通體發綠頭頂碟子,曾懸賞1000萬抓捕
    —芥川龍之介《河童》歷史長河發展至今有很多值得我們推崇的文獻典籍,同時也有很多的神話傳說。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成分。無論是任何一個國家當中的任何一種文化都是時代留給我們最好的東西,我們都應該虛心接受。縱然有很多文化在歲月的流逝當中消亡殆盡了,可是留給我們的依舊是非常有意義的文化。
  • 今日讀書—芥川龍之介短篇《蜘蛛絲》
    當我了解到《蜘蛛絲》是芥川龍之介在兒童雜誌發表的童話短篇作品時,是十分吃驚的。因為《蜘蛛絲》講述的是一個作惡多端的江洋大盜在墜入地獄後,佛陀念在他在世時救過一隻蜘蛛而垂下蜘蛛絲助他逃離地獄,卻因他一心只想著自己活下去而被佛陀收回了蜘蛛絲,最終再度墜入地獄的故事。怎麼看它都與童話相去甚遠。
  • 日本妖怪河童和《西遊記》中的沙和尚是一個人嗎?
    根據民俗學者石川純一郎的統計,河童傳說分布極廣,包括日本的東北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關西的石川、富山縣、四國、北九州、九州的佐賀、宮崎縣以及奄美諸島和衝繩縣都有河童傳說流傳。芥川龍之介寫過一篇短篇小說,題目就叫《河童》,芥川筆下的河童,面似虎,身上有鱗,形如四五歲的兒童,這是日本最常見的河童形象。水木茂在《日本妖怪大全》中記載了許多關於河童的故事。
  • 牛頓、巫術和宗教:論藝術和科學、宗教的關係
    那麼,這個其實不僅僅表現了東西方思維上的一個區別,而且還涉及到了藝術、宗教和科學的關係上。從這個意義上講,原始的巫術活動不僅僅孕育了以後人們為之痴狂的藝術,這其中既包括舞蹈藝術,也包括語言藝術(屈原的楚辭詩歌)、繪畫藝術(遠古時期各種表現祭祀、巫術活動的繪畫)等等,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宗教崇拜這一行為在這一時期得以被確立。
  • 芥川龍之介小說裡河童的世界,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1927年,芥川龍之介發表短篇小說《河童》,同年7月,因為健康以及情緒上的原因,服用安眠藥自殺,永久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35歲。可以說,《河童》是他的一篇遺世之作。這自然也是一篇思想深刻的作品,那麼,現在讓我們走進這個光怪陸離的河童世界裡,看看這裡面,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關於「河童」河童的神話傳說最早應該是由中國傳過去的。
  • 未知揭秘河童「水鬼」:生活在沼澤中的神秘生物,真面目令人瞠目結舌
    河童也稱水虎,是漢族民間傳說中的鬼怪。
  • 日漫中的河童到底是什麼來歷,沙僧到底是不是河童!
    其身高介於2-10歲的兒童的身高之間,留著西瓜皮髮型,腦袋中央向下凹陷,呈盤狀,臉上長著鳥一樣的嘴巴,背生甲殼,手足上有蹼,屁股上有短短的尾巴,渾身通紅(一說面紅,但在現代的動漫、影視作品中通常將其描繪成渾身綠色的)帶有斑點,散發著腥臭的氣味。這種妖怪好作惡,經常將人類或陸地上的動物拖到水裡淹死。據說它們喜歡吃人的尻子玉。
  • 《河童之夏》:取名河童,實則談人
    故事講述了少年上原康一在河川邊無意間拾得一枚類似烏龜的化石,好奇心旺盛的他便將其帶回家中玩弄。怎料用水衝洗過後,原本鑲在石裡的「烏龜」竟然復活了,而它居然是傳說中的神秘生物——河童。善良的上原一家予以極度虛弱的河童糧食和住所,並為之取名「小酷」,令它安然地窩住在這溫馨的大家庭中。
  • 世界上真的有河童嗎?河童究竟是什麼生物?西瓜視頻為你揭秘
    「河童」這個生物是民間流傳了很久的傳說,那世界上是否真的有河童的存在呢?河童這個生物又是什麼?我也是無意間在刷西瓜視頻的時候偶然看到了一個西瓜視頻創作人——77探索,他在一期視頻裡就詳細的介紹了河童,讓我漲了不少的知識。
  • 馮至《十四行集》中對死亡的思考和超越,值得一看漲知識
    」連詩人自己都說:「這開端是偶然的,但是自己的內心裡漸漸感到一個責任……於是從歷史上不巧的精神到無名的村童農婦,從遠方的千古的名城到山坡上的飛蟲小草,從個人的一小段生活到許多人共同的遭遇,凡是和我的生命發生深切的關聯的,對於每件事物我都寫出一首詩。」
  • 日本的神話中的河童和中國神話的河伯,是同一種妖怪嗎
    有個小夥伴讓我來聊一聊河童,然後我就發現了這個問題還真的挺複雜的,最早的起源是來自中國黃河流域的上遊,早在我們的戰國時期初期就已經有了河伯娶妻的故事,古時候的叫做水虎,又名河伯。在《幽明錄》中記載這種生物名叫水蟲,又名蟲童或者水晶。
  • 豆瓣8.7分的日本治癒系動畫《河童之夏》裡的河童到底是什麼?
    原惠一導演的日本動畫《河童之夏》很治癒很暖心同時也很催淚。相比大家對電影中這個長得瘦小形象怪異但卻很暖心的河童萌到了吧?河童高約60公分至1米,重約45公斤,身上有臭味和黏液,難於捕捉。據說某些地方的河童全身長毛。
  • 科學與藝術、宗教的區別、界限何在?
    相對於這個界限,我們的藝術、宗教又在哪裡?藝術、宗教、科學都是經常被提到的概念。因為這些是我們人類自身特有的基本現象。那麼,這三者到底是什麼關係?歷史上,藝術和宗教經常是聯繫得非常緊密,比如,宗教場所裡通常有繪畫,宗教活動則經常與音樂相關。在很多情況下,宗教需要藝術,藉助了藝術。也就是說,宗教常常很藝術。同時,人們也熱議科技和藝術的關係。可以說,目前科技對藝術的影響非常大,上午帥立國教授已經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