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童是日本傳說中居住在河流、湖泊、沼澤當中的一種妖怪。其身高介於2-10歲的兒童的身高之間,留著西瓜皮髮型,腦袋中央向下凹陷,呈盤狀,臉上長著鳥一樣的嘴巴,背生甲殼,手足上有蹼,屁股上有短短的尾巴,渾身通紅(一說面紅,但在現代的動漫、影視作品中通常將其描繪成渾身綠色的)帶有斑點,散發著腥臭的氣味。
這種妖怪好作惡,經常將人類或陸地上的動物拖到水裡淹死。據說它們喜歡吃人的尻子玉。尻子玉是日本人幻想出來的一種長在肛門附近形狀如球的肉塊,實際上並不存在。由於溺死在河中的人肛門會鬆弛,看上去仿佛被挖了什麼東西一樣,故而日本人想像出這種東西。另外一種說法則稱:河童會將手伸進溺水者的肛門中,掏出其內臟來吃。
此外,河童還喜歡相撲,會強迫遇到的人跟它們比試。但是河童的力氣極大,正常情況下,人類根本無法戰勝河童,反而會被它們折磨至死。不過,河童有一個弱點,當它們從水裡出來時,頭上的盤子裡必須盛滿水。一旦盤子裡的水消失的話,河童就會變得虛弱,時間一長甚至會死亡。所以,在跟河童相撲的時候,若能令它們頭上的水灑掉,便可以取勝。河童是一種知恩圖報的妖怪,抓住了河童以後,只要放它們走,它們就會回贈給人類禮物。傳說中經常提到的禮物是河童的膏藥,這種膏藥對於跌打損傷和金屬割傷有神奇的療效。
除了力氣大,河童還擅長變形和附身。一旦小孩子被河童附身了,便會成天痴痴呆呆的望著河流、湖泊,最後會走進水裡淹死。河童雖然有公母,但它們必須與人類女子交合或附身在人類女子身上才能生育後代。小河童一出生就會自己跑回水裡去。
有些地方的傳說講道:河童到了秋天會離開水,往山裡面遷徙,變成山童,第二年春天再返回水中,變成河童。山童的性格比較溫和,只要送給它們食物,它們就會幫人類幹活。最受山童歡迎的食物是炒麵。
關於河童的起源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為外來說,認為河童原本是居住在中國黃河上遊的部族,後來渡過東海,遷徙到了日本;第二種說法為人偶說,認為河童是古代建築工匠將不用的巫術人偶棄於河中而演變成的妖怪;第三種說法為水神後代說,認為河童是水神的後代。
日本傳說中還有很多跟河童接近的水妖,如:川小法師、岸涯小僧、川猿、赤發怪等等。中國神話中的河伯、水虎傳入日本後,也經常跟河童混淆。
至於「沙僧真的是河童嗎?」,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該誤解起源於1978年拍攝的日本版《西遊記》,其中將沙僧改編成了河童,原因有兩點:第一,在《西遊記》原著中,沙僧曾經當過流沙河裡的河妖,與河童屬性接近;第二,《西遊記》是一個外國故事,日本人對其認知度低,而河童是日本傳說中最著名的妖怪之一,製片方想藉由將沙僧改造成河童來提高觀眾對《西遊記》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