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童之夏》:我們祈求著能與命運和解,恰如那隻離開了水的河童

2020-12-05 溫暖大齡蘿莉動漫影視

河童小酷的命運是殘酷的,幼年時的他目睹了自己的父親被人類殘忍地斬殺,只因人性的貪婪與陰暗。後來因為地震,小酷被封印到了地下孤獨地度過了幾百年的時光,之後被善良的康一發現並被好心的康一一家人收留,受盡疾苦的小酷享受到了短暫的溫暖。但是與人類生活格格不入的小酷很快又被推向了風口浪尖,它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也不明白為什麼人類要將它們一族趕盡殺絕。

電影中對於人性的刻畫是完整的,人性本來就是不完美且複雜的。既有像康一一家人那樣像一條潺潺溪流般包容、幫助小酷的人類,他們溫柔、善良地對無助的小酷給予著能夠給予的一切;當然也有更多的人對未見過的生物或事物抱有獵奇和恐懼心理,他們就像兇猛、激烈的暗潮那樣仿佛下一秒就會將小酷「生吞活剝」。

電影中導演對於真實人性的解讀,矛盾、複雜且不完美

《河童之夏》中導演刻意地將河童小酷描繪成一個單純、善良且誠實的「完美」形象,它目睹了自己的父親被人類殘忍的殺害,但是小酷沒有因此而怨恨人類。在地下被「封印」了幾百年之久的小酷,面對將它救起康一和收留它的康一一家人展現出來的是善良和感恩。小酷有太多太多的理由來仇視人類了,作為河童的它也有能力對傷害它的人類復仇,但是它沒有選擇這樣做,導演刻意地描繪了一個善良的生靈與醜惡的人性做出對比。

電影中的小酷像一匹落入凡塵這個五顏六色大染缸裡的白色絲綢,大染缸中的每種顏色都想在它的身上留下屬於自己的標籤,但是小酷並沒有妥協和讓步,依然保持著自己純潔、唯一的色澤。相比較於出淤泥而不染的小酷,自命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它的面前卻相形見絀,他們貪婪、好奇且狡詐。通過電影中這種幾近刻意地對比,作為觀眾的我們悲痛地發現,我們仿佛比妖怪更像怪物。

其實,電影中對於人性的刻畫並非只有陰暗與邪惡,男主角康一的一家人所代表的就是人性中那些邪惡的對立面。他們有愛且善良,對未知的生物——河童小酷表現出的是包容和愛,小酷也十分慶幸自己在那個夏天的午後被康一發現並收留。導演也是通過康一一家人和其他人之間人性的對比,突出了人性本來就是矛盾的,它有時會想炙熱的陽光一樣讓你無法直視,仿佛要燒盡這世間的一切;但有時它也會像暴雨過後和煦的太陽一樣,給你帶來溫暖和希望,也正是這種不完美和複雜組成了矛盾但是真實的人性。

變得「世故、圓滑」仿佛讓我們更「合群」,「單純、善良」卻仿佛讓我們「格格不入」

導演除了在影片中對於人性做出了深刻的探討,也對單純和善良的人反而在人群中的格格不入做出了「露骨的」諷刺。善良的康一一家人友好地接納了小酷,這一做法卻招來了世人的圍觀。逐漸地,圍觀變成了「圍攻」,善良卻被視為了軟弱可欺,康一也因為只是單純地想要保護小酷而在同學和朋友中變得格格不入。同樣的,善良、單純的小酷沒有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它有太多的理由而且它也有能力「報復」那些欺負過它和它同伴的人類。甚至是面對一直保護和守衛它的忠犬「阿伯」慘死在它的面前,善良的小酷仍然認為這一直都是它自己的錯,是因為它的格格不入才導致了這一系列悲劇的發生。

其實除了善良的康一一家人和善良的小酷,導演看似「多餘」地安插了一條「暗線」——善良的菊池。她是康一的同班同學,同樣單純、善良的菊池在學校甚至是自己家中也是格格不入的那個存在。同學們因為好笑或者無聊隨意地欺負著她,父母因為自己的感情生活也無暇顧及她。善良的菊池像被捲入了一個黑暗的欲望漩渦之中,但是菊池並沒有「同流合汙」,她依然「出淤泥而不染」,她像人類中的「河童小酷」一樣,用自己的單純和善良抵禦著這世間的一切汙濁。

康一和菊池也因為同樣善良的本性變得惺惺相惜,同樣二人也因為善良變得格格不入。導演也仿佛「畫蛇添足」地增加了一段康一為了菊池打架的劇情,這段劇情跟電影的主旨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這段看似「多餘」的劇情卻清晰地表達了導演向現實中同樣善良的人們想說的話:善良的人們啊,你們的格格不入並不是你們的錯,你們要學會勇敢地反擊,就像看起來很瘦弱的小酷一樣,善良的你們體內孕育著巨大的能量,不要讓你們的善良讓別人誤認為你很軟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善良成為了軟弱的代名詞,單純和正直會讓你格格不入,變得世故和圓滑會讓你更好地融入這個社會。就像單善良的小酷、和菊池,他們沒有因為善良獲得任何便利,卻因為他們的善良讓周圍的人對他們群起而攻之。善良的小酷面對父親和阿伯的死都沒有選擇反抗,而是選擇爬上高高的東京塔想要了解自己的生命;善良的菊池面對同學的欺辱和父母的漠視,她也沒有選擇反抗,而是選擇默默地承受這一切;導演最終選擇了康一作為「信使」,通過康一傳達出他希望世上善良的人理應做出的抉擇:變得圓滑和世故並不是唯一出路,善良的人應該為自己反抗命運的一切不公。

我們每個人都像被命運扔上岸的河童,祈求著能與命運「和解」

電影中,小酷所代表的河童一族因為單純和善良換來的是人類的殺戮和踐踏,最終河童一族幾乎被滅門。現實中我們每個人都像被命運扔上岸的河童,脫離了水的我們奄奄一息,祈求著能與命運和解。大多數人面對命運的不公會逐漸蛻下身上的稜角,變得圓滑和世故,向命運妥協與命運和解。但是也有極少數人能夠在岸上的掙扎中保持自己的本性,勇敢地站立起來,跟著命運的方向自己奔跑。

生而為人,我們無權來評價這其中的對與錯。就像電影中一樣,我們無權來評價世人對於河童小酷做法的對錯,河童小酷更加像是一面鏡子,照盡這世上所有的炎涼,然而這其中的冷暖也只有照鏡子的人自己才能明白和感悟。命運對每個人都是是不公平的,但是相對的每個人對於命運的把握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到底是向命運低頭妥協,還是努力地跟著命運一起奔跑,也是每個人畢生所追求的方向。

我們真正能做到的不是對於他人的選擇或做法指指點點,而是尊重別人對於命運的選擇。我們不能自私地認為大多數人都那麼選擇或者那樣做了就是正確的,對於命運每個人都享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善良和單純在任何時候都不是軟弱的象徵,圓滑和世故也並不是面對命運做出的「滿分答卷」。

寫在最後

《河童之夏》是一部13年前的老電影,但是現在拿出來重溫卻也恰到好處。導演塑造了一個只存在於神話故事中的河童——小酷,其實我們不妨將自己代入到電影的情節當中,把自己想像成小酷,面對人類對於身邊至親的殘骸和尋找不到一個同伴的孤寂,我相信有絕少的人會做出像小酷一樣「無私」的抉擇。你可能會說電影終究是電影,一個好的童話故事終究還是要有一個完美的大團圓結局,你說得的確沒有錯。但是我願你在今後每一次面對生活或者命運不公的時候,能夠想起那隻單純、善良的小酷,不再一味地選擇妥協和放棄,勇敢地跟自己的命運據理力爭!

相關焦點

  • 《河童之夏》:觀後感
    《河童之夏》改編自木暮正夫的同名小說,如其它日本動漫的一般風格,畫風唯美。日本的動漫中喜歡講述人類與自然的矛盾,由於人類漠視自然,不相信自然神靈的存在,因此肆意破壞環境,擴大人類的生存領土,讓大其他生靈無以寄存。
  • 《河童之夏》:取名河童,實則談人
    從這我們亦能見到人類的醜陋之處,武士本被教誨需時刻謹遵道義並保持高尚的人格,但卻仍禁不住商人的誘惑打破戒律,並且為掩飾自己的罪責居然還濫殺無辜的生命,可謂一錯再錯。武士的此舉亦與恪敬禮數的河童形成鮮明對比,在純直善良、更似人類的河童面前,他宛若一隻被自身欲望所奴役的野獸一般,變得醜惡不堪。
  • 《河童之夏》:這個夏天,何其有幸,遇見的是你
    ——《河童之夏》天氣越來越熱,夏天的感覺也隨之回來了。動漫電影裡的夏天,總是滿目的綠色和清爽的微風,你記憶中的夏天,是宮崎駿作品中的西瓜和電扇,還是《夏日大作戰》中夏希和一群人聯手對抗世界混亂危機的場景,亦或是河童小咕為你帶來的清爽夏天?
  • 奇葩動漫:河童之夏,河童也拍的那麼萌,看完真想去河裡找找看
    給河童之夏給這個夏天——河童之夏人人心裡都曾有過一個結識精靈的夢吧。所以有英國人寫下彼得潘,而日本人人講出了河童的故事。河童不好看:鳥頭人身著有龜殼,頭頂有一碗狀的凹鏡,內有滿水,如其生命,水無則死,雙手相通可伸縮,能以屁的力量飛天。但是河童比人類更有情有義。
  • 消暑必備,日本神話傳說改編《河童之夏》:人的妖性、妖的人性
    「父親說過,人類將我們生存的水塘和沼澤奪走,然後是風,還有天空。漸漸地將神靈的地方都據為己有,作為代價就是,他們都開始失去了感情。」——《河童之夏》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哪部影片會讓你一秒淚崩?在下面看到了《河童之夏》這個回答,原因是:《河童之夏》的原名應該是「跟河童小咕一起的暑假時光」,聽上去它應該是滿懷童趣,平易近人。
  • 《河童之夏》:戀戀舊世界
    《河童之夏》:戀戀舊世界 時間:2007.08.20 來源:M1905 作者:未知 分享到: 暑假這個黃金檔期,除了一眾猛片出籠外,動畫亦是必然的一分子,而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又例必佔一席位,但今年大師似乎有意退出戰局,跑了去搞他的三隻熊人藝術展。
  • 《河童之夏》:適合一個人看的治癒電影
    《河童之夏》是由《蠟筆小新》系列電影導演原慧一,改編自日本兒童文學名家木暮正夫《河童大騷動》、《河童的驚奇之旅》等河童系列,耗費五年完成的動畫片。該作也是繼《千與千尋》後首次入圍日本電影旬報的動畫電影。片子中融合了父子之情,壞境問題和欺凌問題等,也通過友情表現出人間的美好。
  • 豆瓣8.7分的日本治癒系動畫《河童之夏》裡的河童到底是什麼?
    原惠一導演的日本動畫《河童之夏》很治癒很暖心同時也很催淚。相比大家對電影中這個長得瘦小形象怪異但卻很暖心的河童萌到了吧?河童高約60公分至1米,重約45公斤,身上有臭味和黏液,難於捕捉。據說某些地方的河童全身長毛。
  • 河童之夏:河童出現的夏天,是成長的歷程
    河童之夏,由日本的導演原惠一執導的一部動漫電影。於2007年7月28日在國內上映,並在2008年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動畫部門優秀作品獎。人生有無數個季節,無數個夏天,在夏天這個炎熱異常的季節,都會遇到什麼呢?
  • 《河童之夏》:這個夏天,我很慶幸自己能夠遇到你
    對於夏天,我們從來都不用苦來形容,因為它的本身是快樂的。夏天是孩子們的天堂,在夏日的陽光中,可以感覺自己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幼稚的嬉戲時光。正逢初夏,自然是要向大家推薦一部適合大家啃著西瓜吹著風扇觀看的治癒系動畫電影。《河童之夏》用細膩的畫風溫情的故事為我們展現了一隻河童的冒險之旅。
  • 《河童之夏》:可怕的並不是牛鬼蛇神,而是泯滅的人性
    文|三斤談娛樂一提起河童,不管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觀影者更多的印象是恐怖,邪惡,神秘或者是厭惡。但<<河童之夏>>讓我改變了對於河童的看法,我看到了一隻善良可愛的河童。這個鏡頭是諷刺與無奈的,外表醜陋的河童有著美好的心靈,善良,知恩圖報;而表面衣冠楚楚的人類卻自私,貪婪,無情,破壞大自然,抽乾河塘的水,無情的殺戮,完全沒有替小動物的死活著想過。這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外表的美麗不代表著心靈的純潔;有時真正善良的卻是那些其貌不揚的人。
  • 《河童之夏》:你怎麼可以這樣就拿走我的眼淚?
    河童之夏是在今早的清晨一口氣看完的,到影片後半部分,止不住的眼淚,舒舒服服的大哭一場真是痛快的感覺啊,第一次決定寫下我對這部影片的一些感受,神靈是最重情義的,就是說,神靈其實都是幼稚的孩童,相信美好,隨性,單純,只有人才會虛偽和害人,所以人類有信仰,相信神明也只是在追尋某種不變的單純的契約罷了
  • 河童之夏:電影內容反映出了現實,網友稱:生活就是那麼殘酷!
    閒話少說,讓我們直奔主題吧!·河童之夏:電影內容反映出了現實,網友稱:生活就是那麼殘酷!·今天給大家講一部非常感人的動畫作品《河童之夏》,也被翻譯叫做與河童小酷的暑假時光。這部由原惠一導演的作品,2007年上映時,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 讓人反思的一部動漫電影:《河童之夏》,人類與自然該如何相處?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讓人反思的一部動漫電影:《河童之夏》,人類與自然該如何相處?日本的動漫很多都有自己想要表達的深刻含義,有的嘲諷,有的讚美,總之,日本的動漫總是給觀眾一種看完以後回味無限的感受,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就是一部體現人類與自然相處的動漫《河童之夏》。
  • 淺析《河童之夏》:這部豆瓣8.7的高分動畫你看懂了嗎?
    河童,蛙蹼猴身,鳥喙龜殼。興於日本河川,載於民間志怪。力大,懼猿,傳說將人拖入河底,亦被稱為河靈受人敬仰。2007年7月,《河童之夏》上映,口碑極佳,為難耐的酷暑帶來一份清涼。13年後的今天,重看這部作品,天氣沒有當年的炎熱,人沒有了當年的浮躁,情節宛若汩汩泉水流入心間。
  • 河童之夏:借妖寓人,妖怪的純真,比偽善的人類更可愛
    很多時候我們提到日本的動畫電影,大家都會想到宮崎駿的溫情和浪漫。但是日本的動畫電影,也有拋開浪漫,運用寫實的手法,表達人性的動畫電影。《河童之夏》就是這樣的作品。《河童之夏》這部動畫電影,講述了在現代社會甦醒的河童之子「小酷」,和少年上原康一之間的友情,以及所遇到的各種事情和人類的故事。獲得第31回日本奧斯卡獎動畫部門優秀作品獎。
  • 豆瓣9.1《河童之夏》——人類大概會失去靈魂吧
    幾年前的一個夏天,我遇見了一隻河童。《河童之夏》改編自木暮正夫的同名小說。導演名作原惠一,說起這個名字大概一百個人裡只有一個知道。不過,如果你是《蠟筆小新》的死忠粉你可能就知道了,原惠一曾參與過十多部蠟筆小新劇場版的製作。
  • 《河童之夏》:那個夏天,幸好遇到的是你!
    《河童之夏》就是這樣一部感人治癒的動漫電影。河童是日本神話故事中的一個小妖怪,因為地震的原因一隻小河童被埋到土地裡面,成為了化石,康一在偶然間把河童帶回了家,並給他起名字叫小酷。因為自己的父親是被人類殺害的,所以小酷非常害怕人類,然而在與康一與家人的接觸中,小酷與他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在與小酷的交往中,康一與家人也在逐漸的改變。
  • 影視鑑賞;河童之夏,回首已是百年身!
    河童,就是我們中國的「河伯」,傳說起源是《河伯娶親》,發生地在古代河南的鄴縣。妹妹的態度轉變更加印證了小咕的完美所在,由河童到人類,後者的醜惡和卑鄙更加凸顯。    河童存在的消息不脛而走,引得全城轟動關注,造成媒體的糾纏和民眾的圍觀,上原一家愁雲密布,小咕也是深受其擾。小咕之所以無親無故、無家可歸和無所適從,完全是拜得人類所賜,而人類卻渾然不知,肆意地改造著屬於他們的世界。
  • 《河童之夏》看完之後每到夏天你都能想起「小酷」!
    《河童之夏》,自己是注重動漫的人,看到過它的簡介後就想看,一貫沒有當作重要的事來完成,最近才得以看完。2個小時,自己看的很細心,回想起來自己剛剛看宮崎駿的作品的時分。風格很像,靜靜的音樂,淡淡的畫面,淡淡的故事。看的時分自己心境不是很好,開場暗暗的畫面自己看的很厭煩,色彩畫面的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