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動漫:河童之夏,河童也拍的那麼萌,看完真想去河裡找找看

2020-12-05 小俊說生活

給河童之夏給這個夏天——河童之夏

人人心裡都曾有過一個結識精靈的夢吧。所以有英國人寫下彼得潘,而日本人人講出了河童的故事。河童不好看:鳥頭人身著有龜殼,頭頂有一碗狀的凹鏡,內有滿水,如其生命,水無則死,雙手相通可伸縮,能以屁的力量飛天。但是河童比人類更有情有義。

愛的轉變有如此多可能的方向。大叔原來的主人用懦弱的暴力替代了愛,大叔用無比的包容和理解在死去之前做著令人唏噓不已的自我安慰;康一最終撓著膝蓋羞澀地道出了對菊池的欽佩之情,雖然原來一直死要面子地大叫著她是醜八怪然後落荒而逃,連大叔都搖頭不解;瞳的任性和哭鬧幾乎貫穿了整個故事,但前半段我們因她的任性而笑,後半段卻因她的哭鬧而感傷——是的,我們也隨之展示著善變。

首先這部影片對河童這個形象的塑造很成功,很吸引人,很可愛。原本的美好家園被破壞,河童被救起。善良的康一把河童當做朋友,之間發生了許多的故事。同時,父子之愛、環境問題、欺凌問題等等,作品企圖通過河童小庫和主人公康一的交流,來道出對現實社會種種問題的看法。

另外,作品通過描述互相信賴的父子情、康一與在旅途中遇到的人的交流、和小庫,還有小狗奧桑大叔之間的友情,來表達出一種對有情人間的美好嚮往。影片所折射出來的現實道理很深刻,值得大家反思,通過小故事來反映社會,反映人性,美好又感人。

故事走向,童父求武士被殺危機時刻地震埋童→康一意外挖出被埋河童回家復活並被家人發現最後收養→河童與家人相互了解且康一帶河童了解現代世界→河童晚上出去被人看見別人從妹妹口中得知河童康一同學也要看河童→康一帶河童到鄉下等地尋找其他河童→記者開拍河童到河童上電視被殺父後代觸動感情此為劇情的高潮→迷茫失意時龍王出來推動故事情節到最後河童離開這部分是收尾。

河童之夏,一如我看過很清新的日本漫畫.怎麼說呢?我想說日本不論是文化還是其他,多數的東西,我都是認可的.正如當年迷戀漫畫,到現在使用的電子產品.或者說日本的景觀.無論哪一樣,都讓我感嘆.河童之夏的故事,是建立在一個傳說之上的.明治時期的小河童來到了現代.在河童已經變為傳說的現代.人們知道了他的存在,變的面目扭曲,各個電臺,新聞媒體,爭相報導,人們的好奇心和金錢的欲望這個導火索前膨脹.讓人覺得內心荒涼.而動物間的情感,讓人動容.故事是最簡單的故事.裡面穿插著動物性的光輝與人性的黑暗.而很多歷史傳說都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卻被日本人運用的恰到好處.

酷對這兩個救了他的孩子說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註定的,並不是偶然的,也許世事皆然。每一個我們遇見的人都是註定的,早就安排好的,如果抱著這樣的念頭是不是應該認真對待我們遇見的愛人,珍惜我們與愛人共同經歷的時光,不留遺憾,不存後悔。因為人類的作為才導致河童逐漸滅絕,僥倖存活的一個也幾乎因為人類的圍追堵截而消失。面對新鮮事物的出現這種瘋狂確實是人類的做法,這中間往往是因為一些誤會,需要雙方的耐心與溝通,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多一點體諒對方為對方著想的心思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看了片子,河童確實好有禮貌。與康一一家人禮貌相待,欠人家的情,會抗拒自己的恐懼去幫助他們。整片小酷都害怕被人類看見,因為在人類的眼中它是怪物,而在小酷的眼中人類才是可怕的生物。這一句話我深有感觸,人類自以為是世界的統治者,為所欲為,容不下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生物,就是不自量力。萬物是平等的,我們異樣的眼光也可以是利刃,直穿人心。

利益和私慾讓人類變得漠冷漠,變得狂妄自大。我們掌握著地球的領域,卻不能掌控萬物生靈。回歸單純的內心,擁有善良的靈魂,也許會比得取功名利祿更加怡然自得。但我們不是河童,我們的生活沒有那麼單純,所以我們不得不在汙濁的環境中舉步維艱的活著,也許我們會為些許名利所竊喜,如同男主一家第一次上電視時的興奮。但那些聒噪的興奮過後,是無限的空虛和寂寞。人類利用著自己的好奇心探索者宇宙的奧秘,人類也因為自己的好奇心殘害著無數生靈。在人類的世界裡,召喚出龍的擁有神秘能力的河童是怪物;在河童是世界裡,有著奇怪的想法、善變的舉動的人類是怪物。

和主題相比,更令我感動的反而是細節。小學生的互相排斥,小孩子不接受家庭的新成員,朦朧的青澀的戀情。他們的一個擠眉弄眼、一個舉手投足,都像是真實在我的身邊上演。可見真正熱愛生活,真正了解生活的人,才能做出令人感動的片子。

片尾曲輕輕地唱著「就在你能夠做你自己的地方吧,一直都笑著……多好。不再去思考堡壘和皇宮裡能不能容納自己的夢,再也不為那高樓林立而困惑。只要在能讓真我存在的地方,一直笑著。

請記住,若是碰到河童的時候,與他擁抱,讓它知道,這世界不冷。

相關焦點

  • 《河童之夏》:觀後感
    《河童之夏》改編自木暮正夫的同名小說,如其它日本動漫的一般風格,畫風唯美。日本的動漫中喜歡講述人類與自然的矛盾,由於人類漠視自然,不相信自然神靈的存在,因此肆意破壞環境,擴大人類的生存領土,讓大其他生靈無以寄存。
  • 河童之夏:電影內容反映出了現實,網友稱:生活就是那麼殘酷!
    又到了小慄子的動漫時間啦!不知道小夥伴有沒有想小編呢?閒話少說,讓我們直奔主題吧!·河童之夏:電影內容反映出了現實,網友稱:生活就是那麼殘酷!·今天給大家講一部非常感人的動畫作品《河童之夏》,也被翻譯叫做與河童小酷的暑假時光。
  • 讓人反思的一部動漫電影:《河童之夏》,人類與自然該如何相處?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讓人反思的一部動漫電影:《河童之夏》,人類與自然該如何相處?日本的動漫很多都有自己想要表達的深刻含義,有的嘲諷,有的讚美,總之,日本的動漫總是給觀眾一種看完以後回味無限的感受,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就是一部體現人類與自然相處的動漫《河童之夏》。
  • 《河童之夏》:那個夏天,幸好遇到的是你!
    藝術來源於生活,有很多動漫作品的劇情十分貼合實際生活,在寫實的同時又加入一些奇幻的元素,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通過講述一個溫馨感人的故事,來引起觀眾的思考與感悟,領悟一些人生真諦,或許就是這一類作品備受觀眾喜愛的原因。《河童之夏》就是這樣一部感人治癒的動漫電影。
  • 《河童之夏》:取名河童,實則談人
    正是河童所具備的獨特魅力,許多創作者也樂於將其寫入筆下,像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便曾經寫過一篇短篇小說《河童》,以人類在河童王國的所見所聞,寓意諷刺當時社會現狀和人性的醜惡。而本文所要介紹的動畫電影《河童之夏》也與之有著相似之處,以人類少年與河童之間共度夏日的奇幻故事描繪出人之百態,雖取名為河童,卻藉以圍繞河童展開充滿童話趣味性的故事,來談「人」這一種複雜的生物。
  • 豆瓣8.7分的日本治癒系動畫《河童之夏》裡的河童到底是什麼?
    原惠一導演的日本動畫《河童之夏》很治癒很暖心同時也很催淚。相比大家對電影中這個長得瘦小形象怪異但卻很暖心的河童萌到了吧?河童高約60公分至1米,重約45公斤,身上有臭味和黏液,難於捕捉。據說某些地方的河童全身長毛。
  • 河童之夏:河童出現的夏天,是成長的歷程
    河童之夏,由日本的導演原惠一執導的一部動漫電影。於2007年7月28日在國內上映,並在2008年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動畫部門優秀作品獎。人生有無數個季節,無數個夏天,在夏天這個炎熱異常的季節,都會遇到什麼呢?
  • 《河童之夏》:戀戀舊世界
    《河童之夏》:戀戀舊世界 時間:2007.08.20 來源:M1905 作者:未知 分享到: 暑假這個黃金檔期,除了一眾猛片出籠外,動畫亦是必然的一分子,而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又例必佔一席位,但今年大師似乎有意退出戰局,跑了去搞他的三隻熊人藝術展。
  • 《河童之夏》:可怕的並不是牛鬼蛇神,而是泯滅的人性
    文|三斤談娛樂一提起河童,不管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觀影者更多的印象是恐怖,邪惡,神秘或者是厭惡。但<<河童之夏>>讓我改變了對於河童的看法,我看到了一隻善良可愛的河童。曾有這樣的說法,小的麻雀,自由飛翔時堅強有韌性,但當你去餵養它時,它會拒絕進食,最後活活氣死,寧願飢餓,飽經風雨,也想追求它永遠自由生活的權利,這大概就是動物的天性吧。
  • 《河童之夏》:這個夏天,何其有幸,遇見的是你
    ——《河童之夏》天氣越來越熱,夏天的感覺也隨之回來了。動漫電影裡的夏天,總是滿目的綠色和清爽的微風,你記憶中的夏天,是宮崎駿作品中的西瓜和電扇,還是《夏日大作戰》中夏希和一群人聯手對抗世界混亂危機的場景,亦或是河童小咕為你帶來的清爽夏天?
  • 河童之夏:小酷最後會變成人類回來嗎?
    曾經執導過《蠟筆小新劇場版》的原惠一,在2017年導演了一部令大眾非常喜愛的奇幻動漫電影——《河童之夏》,這部電影講述了生活在現代的小男生小康,在一次意外玩耍中,撿回了和童之子小酷,然後和小酷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 《河童之夏》看完之後每到夏天你都能想起「小酷」!
    《河童之夏》,自己是注重動漫的人,看到過它的簡介後就想看,一貫沒有當作重要的事來完成,最近才得以看完。2個小時,自己看的很細心,回想起來自己剛剛看宮崎駿的作品的時分。風格很像,靜靜的音樂,淡淡的畫面,淡淡的故事。看的時分自己心境不是很好,開場暗暗的畫面自己看的很厭煩,色彩畫面的抑鬱。
  • 由日本神話改成的動漫,碰巧遇到了你,碰巧我是河童
    要說哪部影片讓我一下子淚崩,便是《河童之夏》。這部動漫的原名是「跟河童小咕一起的暑假時光,」聽名字好似是一部夏日必備的動漫神劇,劇情應該也是滿懷童趣,讓人能一下看懂的,但看完這部電影的人無一不是哭著看完的。原來不是大自然的環境變糟糕了,是人心變壞了。
  • 《河童之夏》:適合一個人看的治癒電影
    《河童之夏》是由《蠟筆小新》系列電影導演原慧一,改編自日本兒童文學名家木暮正夫《河童大騷動》、《河童的驚奇之旅》等河童系列,耗費五年完成的動畫片。該作也是繼《千與千尋》後首次入圍日本電影旬報的動畫電影。片子中融合了父子之情,壞境問題和欺凌問題等,也通過友情表現出人間的美好。
  • 《河童之夏》:這個夏天,我很慶幸自己能夠遇到你
    《河童之夏》用細膩的畫風溫情的故事為我們展現了一隻河童的冒險之旅。一隻古老的河童如何在如此「現實」的社會之中生存,迎接的它的命運會是一帆風順,還是殘酷的現實。《河童之夏》:這個夏天,我很慶幸自己能夠遇到你。《河童之夏》是由原惠一執導的動畫電影。
  • 《河童之夏》:你怎麼可以這樣就拿走我的眼淚?
    河童之夏是在今早的清晨一口氣看完的,到影片後半部分,止不住的眼淚,舒舒服服的大哭一場真是痛快的感覺啊,第一次決定寫下我對這部影片的一些感受,神靈是最重情義的,就是說,神靈其實都是幼稚的孩童,相信美好,隨性,單純,只有人才會虛偽和害人,所以人類有信仰,相信神明也只是在追尋某種不變的單純的契約罷了
  • 消暑必備,日本神話傳說改編《河童之夏》:人的妖性、妖的人性
    ——《河童之夏》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哪部影片會讓你一秒淚崩?在下面看到了《河童之夏》這個回答,原因是:《河童之夏》的原名應該是「跟河童小咕一起的暑假時光」,聽上去它應該是滿懷童趣,平易近人。河童在日本就像是水之精靈的存在,在動漫中的形象也很可愛,在《河童之夏》中,河童小咕就有著一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眼神中時常充滿純真和委屈,在日本神話傳說中,河童住在日本各地的河川或池子中,依照各地的習慣,有著不同的名字,但它們的共同點都是「住在河川裡的孩子」,因此才會叫做河童。
  • 影視鑑賞;河童之夏,回首已是百年身!
    妹妹的態度轉變更加印證了小咕的完美所在,由河童到人類,後者的醜惡和卑鄙更加凸顯。    河童存在的消息不脛而走,引得全城轟動關注,造成媒體的糾纏和民眾的圍觀,上原一家愁雲密布,小咕也是深受其擾。小咕之所以無親無故、無家可歸和無所適從,完全是拜得人類所賜,而人類卻渾然不知,肆意地改造著屬於他們的世界。
  • 日漫中的河童到底是什麼來歷,沙僧到底是不是河童!
    其身高介於2-10歲的兒童的身高之間,留著西瓜皮髮型,腦袋中央向下凹陷,呈盤狀,臉上長著鳥一樣的嘴巴,背生甲殼,手足上有蹼,屁股上有短短的尾巴,渾身通紅(一說面紅,但在現代的動漫、影視作品中通常將其描繪成渾身綠色的)帶有斑點,散發著腥臭的氣味。這種妖怪好作惡,經常將人類或陸地上的動物拖到水裡淹死。據說它們喜歡吃人的尻子玉。
  • 世界公認日本最好看的4部動漫電影,河童之夏上榜,圖四最好看!
    螢火之森:這個故事發生在「山神之森」,這個森林被翠綠色的樹林全給覆蓋起來了,某一天一個小女孩螢在森林裡迷失了方向,然後她遇見了帶有狐狸面具的銀,從此兩個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河童之夏:這部動漫講述了在現代社會甦醒的河童之子「小酷」,和一個人類少年上原康一成為好朋友,在一個就是「小酷」在人類社會遇到的各種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