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童之夏》:適合一個人看的治癒電影

2020-12-04 漫漫漫說

《河童之夏》是由《蠟筆小新》系列電影導演原慧一,改編自日本兒童文學名家木暮正夫《河童大騷動》、《河童的驚奇之旅》等河童系列,耗費五年完成的動畫片。該作也是繼《千與千尋》後首次入圍日本電影旬報的動畫電影。片子中融合了父子之情,壞境問題和欺凌問題等,也通過友情表現出人間的美好。

片子大致講述了河童小酷失去父親,在石頭中沉睡了百年,後被上原康一發現並帶回家好好照顧。河童與上原一家漸漸地相處得十分融洽,還結識了阿伯。當河童被發現後,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可以說是稀有物種的河童一旦被人類發現後,面對的是人類暴露無遺的貪婪之心,在一系列的事情發生之後,河童收到了親戚的來信,最後離開了這個家。

歷經百年,只有小酷一隻河童留了下來,但是它仍然和康一共同踏上了尋找同類的旅程。在那片少見的溪水清澈,樹木成蔭的地方,小酷仿佛回到了家鄉,也仿佛讓人看到童年的影子。是啊,在高樓大廈林立,到處燈紅酒綠的現代,要找到一處人煙稀少,風景如畫的地方也不容易。高高的大樓隔絕了自然的氣息,也磨滅了很多東西,放眼望去,皆是人類。

有讓人溫暖的情景,就有讓人氣憤的瞬間,那這個瞬間就是阿伯被撞死的時候。家裡養了一隻河童,遲早有一天是要被發現的。但是被發現之後面對的卻是曝光,或者說暴利。為了上原一家著想,河童決定接受媒體的邀請,卻在現場找到了被殺死的爸爸留下的一隻手臂。一直十分想念爸爸的河童,不願意放開爸爸的手臂,最後逃離了現場。

阿伯為了保護小酷,帶著小酷前往沒有人類的地方,可是那種地方在現代幾乎沒有。就在奔跑的路上,阿伯被一輛突然出現的車子撞倒在地,就在一群鷹想要分食阿伯的屍體時,小酷用自己的力量殺死了那群鷹。也因為這樣,小酷見到了傳說中的龍,並了解了父親的意願。

如果當時阿伯帶著小酷逃到了一個沒有人類的地方,故事就此完結。我們也不會看到當阿伯死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舉著手機和相機拍照,卻沒有一人上前幫忙的醜態。也不會看見當小酷與上原一家分別的時候,康一在郵局守護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只為了親眼看著小酷安全被送走的友情。也許,如果不是遇見了上原一家這樣善良的人,等待小酷的是比父親還要悽慘的下場。但是幸好,善良之人與善良之人相遇了。

河童都有著強大的力量,但是善良的他們在出事時想的都是商量解決,而不是武力逼迫。影片中的環境問題,欺凌問題都是現在還存在著等待解決的問題。我們需要愛,也給予別人被愛的權利,世界美好,未來可期。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河童之夏》:那個夏天,幸好遇到的是你!
    《河童之夏》就是這樣一部感人治癒的動漫電影。河童是日本神話故事中的一個小妖怪,因為地震的原因一隻小河童被埋到土地裡面,成為了化石,康一在偶然間把河童帶回了家,並給他起名字叫小酷。因為自己的父親是被人類殺害的,所以小酷非常害怕人類,然而在與康一與家人的接觸中,小酷與他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在與小酷的交往中,康一與家人也在逐漸的改變。
  • 《河童之夏》:戀戀舊世界
    《河童之夏》:戀戀舊世界 時間:2007.08.20 來源:M1905 作者:未知 其實大師宮崎駿並不是有意不參賽,只是棋差一著:完成《哈爾的移動城堡》後,大師本已計劃把外國圖書《三隻熊》搬上銀幕,但在製作期間,他才發現這個故事根本不能拍成電影,因故事是講述一個少女趁著熊人一家外遊,藉機闖進它們的天地,任意妄為一番,雖然故事情節不多,但宮崎駿指其中動人的細節卻甚難著墨,於是只好放棄。
  • 讓人反思的一部動漫電影:《河童之夏》,人類與自然該如何相處?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讓人反思的一部動漫電影:《河童之夏》,人類與自然該如何相處?日本的動漫很多都有自己想要表達的深刻含義,有的嘲諷,有的讚美,總之,日本的動漫總是給觀眾一種看完以後回味無限的感受,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就是一部體現人類與自然相處的動漫《河童之夏》。
  • 豆瓣8.7分的日本治癒系動畫《河童之夏》裡的河童到底是什麼?
    原惠一導演的日本動畫《河童之夏》很治癒很暖心同時也很催淚。相比大家對電影中這個長得瘦小形象怪異但卻很暖心的河童萌到了吧?河童高約60公分至1米,重約45公斤,身上有臭味和黏液,難於捕捉。據說某些地方的河童全身長毛。
  • 《河童之夏》:這個夏天,我很慶幸自己能夠遇到你
    正逢初夏,自然是要向大家推薦一部適合大家啃著西瓜吹著風扇觀看的治癒系動畫電影。《河童之夏》用細膩的畫風溫情的故事為我們展現了一隻河童的冒險之旅。一隻古老的河童如何在如此「現實」的社會之中生存,迎接的它的命運會是一帆風順,還是殘酷的現實。《河童之夏》:這個夏天,我很慶幸自己能夠遇到你。
  • 《河童之夏》:取名河童,實則談人
    正是河童所具備的獨特魅力,許多創作者也樂於將其寫入筆下,像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便曾經寫過一篇短篇小說《河童》,以人類在河童王國的所見所聞,寓意諷刺當時社會現狀和人性的醜惡。而本文所要介紹的動畫電影《河童之夏》也與之有著相似之處,以人類少年與河童之間共度夏日的奇幻故事描繪出人之百態,雖取名為河童,卻藉以圍繞河童展開充滿童話趣味性的故事,來談「人」這一種複雜的生物。
  • 《河童之夏》:觀後感
    《河童之夏》改編自木暮正夫的同名小說,如其它日本動漫的一般風格,畫風唯美。日本的動漫中喜歡講述人類與自然的矛盾,由於人類漠視自然,不相信自然神靈的存在,因此肆意破壞環境,擴大人類的生存領土,讓大其他生靈無以寄存。
  • 河童之夏:河童出現的夏天,是成長的歷程
    河童之夏,由日本的導演原惠一執導的一部動漫電影。於2007年7月28日在國內上映,並在2008年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動畫部門優秀作品獎。人生有無數個季節,無數個夏天,在夏天這個炎熱異常的季節,都會遇到什麼呢?
  • 四部適合在夏天看的電影
    夏日炎炎,窗外蟬鳴不絕,萬物承受熾熱烘烤,此時最愜意的事就是在室內捧著西瓜看幾部充滿夏日風光的電影啦,今天給大家推薦四部適合在夏天觀看的電影。1.《河童之夏》「父親說過,人類將我們生存的水塘和沼澤奪走,然後是風,還有天空。漸漸地將神靈的地方都據為己有,作為代價就是,他們都開始失去了感情。」《河童之夏》是由原惠一執導的動畫電影。
  • 河童之夏:電影內容反映出了現實,網友稱:生活就是那麼殘酷!
    ·河童之夏:電影內容反映出了現實,網友稱:生活就是那麼殘酷!·今天給大家講一部非常感人的動畫作品《河童之夏》,也被翻譯叫做與河童小酷的暑假時光。這部由原惠一導演的作品,2007年上映時,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 奇葩動漫:河童之夏,河童也拍的那麼萌,看完真想去河裡找找看
    給河童之夏給這個夏天——河童之夏人人心裡都曾有過一個結識精靈的夢吧。所以有英國人寫下彼得潘,而日本人人講出了河童的故事。河童不好看:鳥頭人身著有龜殼,頭頂有一碗狀的凹鏡,內有滿水,如其生命,水無則死,雙手相通可伸縮,能以屁的力量飛天。但是河童比人類更有情有義。
  • 蠟筆小新和河童之夏的導演,這次讓人失望了
    以前一直都是以知名度來評判,但最新又發現一種評判方式那就是看百度詞條你見過冷門到連專門的百度詞條都沒有的動漫嗎,明明是今年四月份才在日本上映這部電影就是《生日樂園》他真正意義上的首部動畫電影《河童之夏》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豆瓣評分達到8.7分但今年四月份上映的《生日樂園》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僅有5.7的豆瓣評分,故事究竟如何下面一起來看看生日的前一天
  • 《河童之夏》:這個夏天,何其有幸,遇見的是你
    ——《河童之夏》天氣越來越熱,夏天的感覺也隨之回來了。動漫電影裡的夏天,總是滿目的綠色和清爽的微風,你記憶中的夏天,是宮崎駿作品中的西瓜和電扇,還是《夏日大作戰》中夏希和一群人聯手對抗世界混亂危機的場景,亦或是河童小咕為你帶來的清爽夏天?
  • 消暑必備,日本神話傳說改編《河童之夏》:人的妖性、妖的人性
    ——《河童之夏》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哪部影片會讓你一秒淚崩?在下面看到了《河童之夏》這個回答,原因是:《河童之夏》的原名應該是「跟河童小咕一起的暑假時光」,聽上去它應該是滿懷童趣,平易近人。河童在日本就像是水之精靈的存在,在動漫中的形象也很可愛,在《河童之夏》中,河童小咕就有著一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眼神中時常充滿純真和委屈,在日本神話傳說中,河童住在日本各地的河川或池子中,依照各地的習慣,有著不同的名字,但它們的共同點都是「住在河川裡的孩子」,因此才會叫做河童。
  • 河童之夏:借妖寓人,妖怪的純真,比偽善的人類更可愛
    很多時候我們提到日本的動畫電影,大家都會想到宮崎駿的溫情和浪漫。但是日本的動畫電影,也有拋開浪漫,運用寫實的手法,表達人性的動畫電影。《河童之夏》就是這樣的作品。《河童之夏》這部動畫電影,講述了在現代社會甦醒的河童之子「小酷」,和少年上原康一之間的友情,以及所遇到的各種事情和人類的故事。獲得第31回日本奧斯卡獎動畫部門優秀作品獎。
  • 《河童之夏》:你怎麼可以這樣就拿走我的眼淚?
    河童之夏是在今早的清晨一口氣看完的,到影片後半部分,止不住的眼淚,舒舒服服的大哭一場真是痛快的感覺啊,第一次決定寫下我對這部影片的一些感受,神靈是最重情義的,就是說,神靈其實都是幼稚的孩童,相信美好,隨性,單純,只有人才會虛偽和害人,所以人類有信仰,相信神明也只是在追尋某種不變的單純的契約罷了
  • 《河童之夏》:我們祈求著能與命運和解,恰如那隻離開了水的河童
    電影中導演對於真實人性的解讀,矛盾、複雜且不完美《河童之夏》中導演刻意地將河童小酷描繪成一個單純、善良且誠實的「完美」形象,它目睹了自己的父親被人類殘忍的殺害,但是小酷沒有因此而怨恨人類。在地下被「封印」了幾百年之久的小酷,面對將它救起康一和收留它的康一一家人展現出來的是善良和感恩。小酷有太多太多的理由來仇視人類了,作為河童的它也有能力對傷害它的人類復仇,但是它沒有選擇這樣做,導演刻意地描繪了一個善良的生靈與醜惡的人性做出對比。
  • 《河童之夏》:可怕的並不是牛鬼蛇神,而是泯滅的人性
    文|三斤談娛樂一提起河童,不管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觀影者更多的印象是恐怖,邪惡,神秘或者是厭惡。但<<河童之夏>>讓我改變了對於河童的看法,我看到了一隻善良可愛的河童。電影的鏡頭再一轉已經是現代了,在人類刀刃下倖存的小河童在機緣巧合下遇到了善良有同情心的一家,他是幸運的,沒有被圖謀不軌的人再次利用,成為賺錢工具,而是開始融入這個幸福和諧的家庭。小河童剛剛甦醒時的那一句:不要殺我。
  • 河童之夏:小酷最後會變成人類回來嗎?
    曾經執導過《蠟筆小新劇場版》的原惠一,在2017年導演了一部令大眾非常喜愛的奇幻動漫電影——《河童之夏》,這部電影講述了生活在現代的小男生小康,在一次意外玩耍中,撿回了和童之子小酷,然後和小酷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 《河童之夏》:一場為離別而生的相遇,演繹三位少年的自我成長
    直到我發現《河童之夏》這部寶藏作品。如果說龍貓因為外在形象讓人治癒,那麼河童"小咕"就是在外形和心靈的強烈衝擊下實現治癒。小咕是一名來自日本傳說的河童,他長著鳥的喙、青蛙的四肢、猴子的身體及烏龜的殼,如同多種動物的綜合體。他頭頂有個碟形的盤子,只要盤子裡裝的水流盡,他就會精力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