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河童之夏》——人類大概會失去靈魂吧

2020-12-04 新過期青年

沒有哪個季節像夏天這樣充滿生命力。

莽撞,熱烈,陽光貪戀人間。

幾年前的一個夏天,我遇見了一隻河童。

《河童之夏》改編自木暮正夫的同名小說。

導演名作原惠一,說起這個名字大概一百個人裡只有一個知道。不過,如果你是《蠟筆小新》的死忠粉你可能就知道了,原惠一曾參與過十多部蠟筆小新劇場版的製作。

初看到幾張劇照,你會驚嘆」OMG,為什麼這麼醜?「

驚喜嘛?變態嘛?

對,這就對了。

當然,這種崩壞的場面並不多。

導演基本上展示了「童年+夏天這絕佳組合最美好的狀態了。

再說劇情。

一開始,河童爸爸和小河童走在鄉間的田野上。

漫天飄舞著螢火蟲,河童爸爸眼睛裡是溫柔的光:」傻瓜,不要吃螢火蟲啦「

看到這裡,你以為是《龍貓》般童真童趣的片子。

接著,畫風一轉。秒變驚悚!

人類出現了。

河童爸爸被人類殘忍殺害。

這是故事的引子。然後,就是兩百年後。

小河童已經變成了「河童幹」,被走在放學路上的小男孩原康一撿到。

他把河童幹帶回家。

在男孩一家的各種嘗試下,醜到嚇人的河童終於恢復了萌萌噠的樣子。

長得這麼可愛,當然要收留啦。

男孩給它取名「咕」

跟他一起睡覺,洗澡,吃飯。

雖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不過沒關係,當狗狗養就好。

很快,意外發生了。

原康一「家裡養了妖怪」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

甚至找來了記者,偷拍到了小咕的照片,刊登在報紙上。

這可是大事,立馬引起軒然大波。

男孩一家正常生活被破壞了。

這時,康一的爸爸被公司要求——一定要讓小河童上電視。

小咕答應了爸爸的請求。

起初,節目是客客氣氣的對待小河童。

它可愛的樣子也引來不少人的喜愛。

可突然有人拿出了一隻河童手臂,並且聲稱河童是作惡的妖怪。

小咕立馬認出來,這半隻手臂是父親當年被人類砍掉的那隻。

它為父親辯解,不是的......

突然就哭起來,想起那段可怕的回憶。

在現場,它看到一個長得像當年殺害它父親的工作人員。

巨大的恐懼衝上腦門,它瞪大眼睛,一瞬間將電視臺所有的攝像頭炸個粉碎。

大伯(康一養的狗)帶著咕離開,可所到之處都是人類。

或驚恐,或獵奇,或憐憫.......

慌亂之中,大伯被車撞死。

人們立刻圍上來拍照。

咕徹底失望了:「這是一個怎麼樣冷漠的物種?」

這時,突然衝過來一隻鷹想要叼走大伯的屍體。

小咕徹底發狂,將怨恨化作力量,瞬間將大鳥炸裂的血漿四濺。

人們嚇壞了,以為河童要殺人了!

萬念俱灰的小咕帶著父親的斷臂,爬上高塔想要一躍而下。

此時,它頭上的水盤已經乾涸。

(河童頭頂的水盤乾涸,很快就會喪失體能)

天突然黑了,烏雲密布。

一條龍盤旋在空中,下了一場雨救了它。

人們驚呆了,小咕知道這是爸爸的指示。

冥冥之中,它在告訴兒子:活下去,孩子。

小咕重打精神,決定好好活下去。

康一一家人趕到,帶走了小咕。

然而,他們不能再生活在一起了。

這裡的人覺得河童是不祥之物,一心想趕他走。

小咕也決定要走,它不喜歡人類的世界。

它收到了一封信,來自神魔世界的友人,希望它回到那個世界。

臨走那天晚上,它說了很多。

對人類的失望:

「人類從我們這裡搶走了水和地,然後是風和天空,連神的居所也佔為己有,作為交換肯定要失去靈魂的吧!」

也有,對這個世界的不舍:

「我曾以為人類就是這樣怪物一樣的生物,沒想到還能遇到你們這樣好的人類」

沒錯,這個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垃圾場,但你總能在其中刨出一種叫「希望」的東西。

第二天,原康一送走了小咕,他在路邊等了很久,一直靜靜的。車開走的那一瞬間,他跑著追,眼淚順著風飛舞。看著小咕漸行漸遠......

「你救回的命,我會好好珍惜的」

故事結束了,小時候看到這裡,經常是哭的上氣不接下氣,也始終不明白——為什麼世界這麼大,就是容不下一隻河童?

現在我明白了。人性與自然,從來都是相生相剋

這部片子,將人性醜惡發揮到極致。從開篇小河童抱著大魚從路邊跑出來,在最黑暗的夜晚求人類別殺害父親。

這個孩子,神靈都來不及蒙住他的眼睛,就眼睜睜看著雪花在月光下四濺。

電視臺是大批記者,滿場觀眾,場外的吃瓜群眾們,還有所謂的「專家」。你會看到孩子們在大人那裡學會了惡毒的口吻,而大人則裝成孩子的懵懂、無知、放縱。

這是人性的醜惡,但是你單獨將他們任何一個拎出來,他們都將感到不安、感到恐懼、甚至會內疚,這是人性的怯懦。

大伯曾告訴小咕,主人(原康一父親)小時候和康一是「那麼的像」,後來人長大了,世界也長大了,一切都不一樣了。與其說河童是妖怪,不如說每個人的成長史,就是一部「妖怪現形記」。

相比而言,河童可愛的多。小咕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如此被動——父親被武士砍死,自己被黃土掩埋兩百年,被救,擁有名字,但不可出門。一直到後來,被人類發現,被動的面對媒體,被動的被節目中爸爸的斷臂刺激,被人咒罵,被冤枉......

面對廣袤而與自己相距遙遠的這個世界,這大約是連它圓而明亮的雙眼都想要發出的驚嘆聲吧。

即便能呼風喚雨,但他的力量太小了。因為他不是人類,他不會欺瞞,不懂殘殺,他閃閃發光的大眼睛,讓這個土地上的每一寸醜惡都無地自容。

這不是一個兒童故事,但我很高興,能在兒童時期看到。小時候背著爸媽偷偷打開電腦看動畫片的夏天過去了,我呢?也心懷感激的長大了。

我走了很多地方,不知道腳下這片土地藏著多少靈魂,多少被搶走的家?也不知道這高樓聳立的城市大地,到底多少屬於人類?

那個夏天告訴我——每一個生命都應該被尊重。

河童走了,留下一句話,我會記得一輩子:那麼,就在你能夠做自己的地方一直微笑吧!

相關焦點

  • 《河童之夏》:取名河童,實則談人
    正是河童所具備的獨特魅力,許多創作者也樂於將其寫入筆下,像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便曾經寫過一篇短篇小說《河童》,以人類在河童王國的所見所聞,寓意諷刺當時社會現狀和人性的醜惡。而本文所要介紹的動畫電影《河童之夏》也與之有著相似之處,以人類少年與河童之間共度夏日的奇幻故事描繪出人之百態,雖取名為河童,卻藉以圍繞河童展開充滿童話趣味性的故事,來談「人」這一種複雜的生物。
  • 《河童之夏》:這個夏天,何其有幸,遇見的是你
    作品以夏天為故事時間背景,講述了復活後的河童小咕在現代生活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了解《河童之夏》製作背景和故事作品由日本導演原惠一執導,講述了在現代社會甦醒的河童小咕和人類少年康一之間的友誼,以及其他人類對這一古老生物的好奇和過分追求。
  • 淺析《河童之夏》:這部豆瓣8.7的高分動畫你看懂了嗎?
    河童,蛙蹼猴身,鳥喙龜殼。興於日本河川,載於民間志怪。力大,懼猿,傳說將人拖入河底,亦被稱為河靈受人敬仰。2007年7月,《河童之夏》上映,口碑極佳,為難耐的酷暑帶來一份清涼。13年後的今天,重看這部作品,天氣沒有當年的炎熱,人沒有了當年的浮躁,情節宛若汩汩泉水流入心間。
  • 影視鑑賞;河童之夏,回首已是百年身!
    講了一直叫小咕的河童有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是其唯一可算優勢的地方,流露出來的神色充滿委屈、哀傷和不解。因為人類的兇殘,它失去了父母雙親。因為人類的出沒和改造,它甚至沒有了自由活動的空間,從水澤、河流到土地甚至是夥伴。
  • 讓人反思的一部動漫電影:《河童之夏》,人類與自然該如何相處?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讓人反思的一部動漫電影:《河童之夏》,人類與自然該如何相處?日本的動漫很多都有自己想要表達的深刻含義,有的嘲諷,有的讚美,總之,日本的動漫總是給觀眾一種看完以後回味無限的感受,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就是一部體現人類與自然相處的動漫《河童之夏》。
  • 河童之夏:小酷最後會變成人類回來嗎?
    曾經執導過《蠟筆小新劇場版》的原惠一,在2017年導演了一部令大眾非常喜愛的奇幻動漫電影——《河童之夏》,這部電影講述了生活在現代的小男生小康,在一次意外玩耍中,撿回了和童之子小酷,然後和小酷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 消暑必備,日本神話傳說改編《河童之夏》:人的妖性、妖的人性
    「父親說過,人類將我們生存的水塘和沼澤奪走,然後是風,還有天空。漸漸地將神靈的地方都據為己有,作為代價就是,他們都開始失去了感情。」——《河童之夏》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哪部影片會讓你一秒淚崩?在下面看到了《河童之夏》這個回答,原因是:《河童之夏》的原名應該是「跟河童小咕一起的暑假時光」,聽上去它應該是滿懷童趣,平易近人。
  • 豆瓣8.7分的日本治癒系動畫《河童之夏》裡的河童到底是什麼?
    原惠一導演的日本動畫《河童之夏》很治癒很暖心同時也很催淚。相比大家對電影中這個長得瘦小形象怪異但卻很暖心的河童萌到了吧?河童高約60公分至1米,重約45公斤,身上有臭味和黏液,難於捕捉。據說某些地方的河童全身長毛。
  • 《河童之夏》:這個夏天,我很慶幸自己能夠遇到你
    《河童之夏》用細膩的畫風溫情的故事為我們展現了一隻河童的冒險之旅。一隻古老的河童如何在如此「現實」的社會之中生存,迎接的它的命運會是一帆風順,還是殘酷的現實。《河童之夏》:這個夏天,我很慶幸自己能夠遇到你。《河童之夏》是由原惠一執導的動畫電影。
  • 奇葩動漫:河童之夏,河童也拍的那麼萌,看完真想去河裡找找看
    給河童之夏給這個夏天——河童之夏人人心裡都曾有過一個結識精靈的夢吧。所以有英國人寫下彼得潘,而日本人人講出了河童的故事。河童不好看:鳥頭人身著有龜殼,頭頂有一碗狀的凹鏡,內有滿水,如其生命,水無則死,雙手相通可伸縮,能以屁的力量飛天。但是河童比人類更有情有義。
  • 《河童之夏》:觀後感
    《河童之夏》改編自木暮正夫的同名小說,如其它日本動漫的一般風格,畫風唯美。日本的動漫中喜歡講述人類與自然的矛盾,由於人類漠視自然,不相信自然神靈的存在,因此肆意破壞環境,擴大人類的生存領土,讓大其他生靈無以寄存。
  • 《河童之夏》:可怕的並不是牛鬼蛇神,而是泯滅的人性
    文|三斤談娛樂一提起河童,不管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觀影者更多的印象是恐怖,邪惡,神秘或者是厭惡。但<<河童之夏>>讓我改變了對於河童的看法,我看到了一隻善良可愛的河童。他從一開始來到這個家,謹慎又害羞,當知道這家人有恩於他時,他會主動的抓魚報恩,也會害怕的躲到被窩裡,再到後來一起吃飯,玩相撲,醉酒跳舞,才讓我感受到這個小河童逐漸有了依賴和陪伴。小合同不斷尋找它失去的家,問狗狗為什麼不離開這個家時,觀眾才意識到,它真正想要的還是自由。
  • 河童之夏:河童出現的夏天,是成長的歷程
    河童之夏,由日本的導演原惠一執導的一部動漫電影。於2007年7月28日在國內上映,並在2008年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動畫部門優秀作品獎。人生有無數個季節,無數個夏天,在夏天這個炎熱異常的季節,都會遇到什麼呢?
  • 河童之夏:電影內容反映出了現實,網友稱:生活就是那麼殘酷!
    閒話少說,讓我們直奔主題吧!·河童之夏:電影內容反映出了現實,網友稱:生活就是那麼殘酷!·今天給大家講一部非常感人的動畫作品《河童之夏》,也被翻譯叫做與河童小酷的暑假時光。這部由原惠一導演的作品,2007年上映時,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 《河童之夏》:戀戀舊世界
    《河童之夏》:戀戀舊世界 時間:2007.08.20 來源:M1905 作者:未知 既然大師退出,自然有人上位,如無意外由《蠟筆小生》電影版導演原惠一操刀的《河童之夏》,應該可獨領風騷。這位有心人不但畫出彩虹,還利用動畫宣揚環保,和《阿森一族》的創作人馬特格安寧同樣有心,並呼籲放映《河童之夏》的電影院把冷氣調低兩度,雖然只有五十家戲院肯附和,但原惠一不失為一位身體力行的環保人士。 至於《河童之夏》更以環保信息入題,不過絕非說教式。
  • 河童之夏:借妖寓人,妖怪的純真,比偽善的人類更可愛
    《河童之夏》就是這樣的作品。《河童之夏》這部動畫電影,講述了在現代社會甦醒的河童之子「小酷」,和少年上原康一之間的友情,以及所遇到的各種事情和人類的故事。獲得第31回日本奧斯卡獎動畫部門優秀作品獎。在這部動畫電影裡,人類和妖怪,誰是真純真,誰是假善良,人性的扭曲,被赤裸裸地呈現。
  • 《河童之夏》:適合一個人看的治癒電影
    《河童之夏》是由《蠟筆小新》系列電影導演原慧一,改編自日本兒童文學名家木暮正夫《河童大騷動》、《河童的驚奇之旅》等河童系列,耗費五年完成的動畫片。該作也是繼《千與千尋》後首次入圍日本電影旬報的動畫電影。片子中融合了父子之情,壞境問題和欺凌問題等,也通過友情表現出人間的美好。
  • 《河童之夏》:那個夏天,幸好遇到的是你!
    《河童之夏》就是這樣一部感人治癒的動漫電影。河童是日本神話故事中的一個小妖怪,因為地震的原因一隻小河童被埋到土地裡面,成為了化石,康一在偶然間把河童帶回了家,並給他起名字叫小酷。因為自己的父親是被人類殺害的,所以小酷非常害怕人類,然而在與康一與家人的接觸中,小酷與他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在與小酷的交往中,康一與家人也在逐漸的改變。
  • 《河童之夏》:你怎麼可以這樣就拿走我的眼淚?
    河童之夏是在今早的清晨一口氣看完的,到影片後半部分,止不住的眼淚,舒舒服服的大哭一場真是痛快的感覺啊,第一次決定寫下我對這部影片的一些感受,神靈是最重情義的,就是說,神靈其實都是幼稚的孩童,相信美好,隨性,單純,只有人才會虛偽和害人,所以人類有信仰,相信神明也只是在追尋某種不變的單純的契約罷了
  • 《河童之夏》:我們祈求著能與命運和解,恰如那隻離開了水的河童
    電影中導演對於真實人性的解讀,矛盾、複雜且不完美《河童之夏》中導演刻意地將河童小酷描繪成一個單純、善良且誠實的「完美」形象,它目睹了自己的父親被人類殘忍的殺害,但是小酷沒有因此而怨恨人類。在地下被「封印」了幾百年之久的小酷,面對將它救起康一和收留它的康一一家人展現出來的是善良和感恩。小酷有太多太多的理由來仇視人類了,作為河童的它也有能力對傷害它的人類復仇,但是它沒有選擇這樣做,導演刻意地描繪了一個善良的生靈與醜惡的人性做出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