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中國航天大會|未來的火箭會學習
17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首場航天控制專業論壇——人工智慧賦能航天控制發展論壇上(如圖),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所長馬衛華如是說。當天的論壇聚焦「航天控制+人工智慧」領域技術發展和工程實踐,旨在推動航天智能技術的基礎理論原始創新、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及工程應用推廣,吸引了不少這一領域的權威專家參會。會上,馬衛華院士作《讓火箭會學習》的演講。
-
人工智慧賦能航天控制發展論壇17日在榕召開
臺海網9月17日訊 據福州新聞網報導 17日下午,為促進中國航天控制領域智能技術的交流與發展,推動航天智能技術的基礎理論原始創新、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及工程應用推廣,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航天控制專業論壇——人工智慧賦能航天控制發展論壇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召開。
-
日本Eclair飛機電氣化聯盟發布電動飛機技術路線圖
中國航空報訊:日本Eclair飛機電氣化聯盟日前發布的一份技術路線圖顯示,到本世紀50年代,電動飛機將為減少航空碳排放做出重大貢獻。Eclair飛機電氣化聯盟2018年7月由日本航空航天開發局(JAXA) 發起成立,成員包括石川島播磨重工(IHI)、川崎重工(KHI)、斯巴魯、日立、三菱(MHI)和日本經濟產業省以及JAXA、大學和初創企業等,旨在開發飛機電氣化技術, 並孵化各種創意,促進日本航空業的發展。
-
火星探測、航班化航天運輸! 西電人聚焦航天科技前沿研究
發布航天難題 聚焦關鍵技術攻關「航天是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和廣泛帶動性的高科技領域之一9月18日,2020中國航天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正式發布2020年宇航領域十大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包括可重複使用空天飛行器熱防護材料及壽命預測;面向空間超大型天線結構的在軌增材製造技術;基於深度強化學習的空間操控技術;超大型空間光學裝置在軌組裝和維護技術;太空飛行器與甚大基線陣協同探測技術等等。
-
北京發布「新基建」方案:聚焦生態系統基礎設施等六大方向
此次發布的《方案》聚焦「新型網絡基礎設施、數據智能基礎設施、生態系統基礎設施、科創平臺基礎設施、智慧應用基礎設施、可信安全基礎設施」六大方向,暨「新網絡、新要素、新生態、新平臺、新應用、新安全」,實施30個重點任務。到2022年,北京市基本建成網絡基礎穩固、數據智能融合、產業生態完善、平臺創新活躍、應用智慧豐富、安全可信可控的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新型基礎設施。
-
航天科工發布「太空材料商業開發行動路線圖」
本屆高峰會議上,航天科工面向社會發布《太空材料商業開發行動路線圖》。 目前,航天科工已匯聚十餘家國內材料領域優勢單位共同加入太空材料商業開發計劃,構建聯合開發體系,初步形成了材料設計、製備、檢測能力,開展了太空輻射、熱真空等方面地面模擬試驗,著力開展太空材料產業體系論證,確定了太空材料商業開發行動路線圖: 第一步:利用1-2年時間,圍繞部分關鍵材料地面難以製備問題,完成典型材料地面模擬試驗及太空驗證。
-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重磅發布
導 讀 詮釋「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發布。 大會現場,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正式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路線、願景和戰略目標進行詳細介紹。《技術路線圖2.0》中提到,到2035年,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和產業體系全面建成、產業生態健全完善,整車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網聯式高度自動駕駛網聯汽車大規模應用。
-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核心內容概要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李克強在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開幕式上就《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以下簡稱「《技術路線圖 2.0》」)編制背景和主要內容進行了發布。2019年5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修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適時組織行業力量啟動《技術路線圖 2.0》修訂工作,得到了行業內眾多企業和專家的高度關注與廣泛參與。
-
《中國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18-2022年)》發布
Iccsz訊 光電子技術是電子信息技術的重要分支,也是半導體技術、微電子技術、材料技術、光學、通信、計算機等多學科交叉產生的新技術。光電子器件是光電子技術的基礎和核心,也是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領域,直接拉動形成了數千億美元規模的光電子產業。
-
光電子發展路線圖發布,多領域獲益
1月2日從工信部獲悉,《中國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18-2022年)》發布,《路線圖》較為系統地梳理了國內外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現狀,聚焦於信息光電子領域的光通信器件、通信光纖光纜、特種光纖、光傳感器件四大門類並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產業競爭優劣形勢,剖析發展面臨機遇挑戰,研究發展思路和戰略目標
-
思源電氣研製的變電站智能巡視系統開啟運檢數位化時代
大數據與現場實景應用高效結合 思源電氣研製的變電站智能巡視系統開啟運檢數位化時代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記者 慄清振 通訊員 凌良君 報導 近日,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設備部專家組現場觀摩了110千伏南川變電站智能巡視系統建設情況,該項目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重點新技術應用項目
-
商業航天產業聯盟首屆年會在海口舉辦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5日消息(記者 王子遙)25日,商業航天產業聯盟第一次年度會議在海口舉辦。該產業聯盟由中國航天基金會、中國華騰工業有限公司、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未來之旅(海南)航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天風證券等六家單位聯合發起,經過表決,多家商業航天企業成為聯盟理事單位和會員單位。11月25日,2020新形勢下的商業航天暨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年會在海口舉行。
-
智能家居領域新入口:土巴兔加入智能家居產業聯盟
國內最大的網際網路家裝平臺土巴兔正式成為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理事單位。據國內知名數據諮詢機構易觀智庫最新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家裝行業年度分析2017》顯示,目前土巴兔日均裝修請求訂單達3萬,累計服務超1800萬中國家庭,是國內最大的家裝精準需求入口。憑藉平臺海量的業主資源和家裝大數據,土巴兔將用更高效更精準的方式將智能家居觸達到C端用戶,助推智能家居硬體產品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智能家居領域新入口。
-
軟體定義衛星,智能引領航天
從此,航天開始逐漸步入大眾時代和智能時代……「天智一號」是一顆怎樣的衛星?什麼是軟體定義衛星?軟體定義衛星技術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是一個怎樣的組織?軟體定義衛星將有一個怎樣的未來……帶著一系列的疑問,耗時1年,《科學中國人》走訪了聯盟的諸多單位,參加了他們在山東日照舉行的2019軟體定義衛星高峰論壇,與諸多與會院士、專家和商業航天公司的代表進行了大量交流。
-
重慶市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萬物互聯智能工廠 助力...
重慶日報消息,牽頭制定工業物聯網相關國際、國家標準;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創新體驗中心,讓企業了解相關前沿技術和方向,承擔工業網際網路領域重大技術創新任務……重慶市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成立時間雖然不長,但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11月27日,重慶日報記者對該聯盟進行了採訪。
-
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在西安航天基地舉辦
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航天人肩負使命,造夢未來的腳步從未停止。古絲綢之路起點的西安東南,全國唯一以航天產業為特色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安航天基地,正站在商業航天風口,登高望遠、前瞻布局。他說,伴隨著航天強國戰略的實施,商業航天產業將成為繼網際網路之後創新最為密集、資本最為活躍的領域。航天基地積極發揮主導產業優勢,立足資源稟賦,是商業航天產業的最佳承載地。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將肩負使命,推動商業航天各成員單位在協同創新、資源共享、供需對接、技術開發、人才培養等一系列的合作,形成商業航天全產業鏈的聚集,助推商業航天繁榮發展。
-
美智庫發布:美歐跨大西洋合作路線圖
近日,新美國國家安全中心(CNAS)發布了《應對中國崛起的跨大西洋路線圖》,提出對華政策不僅應遵循六項原則,而且要在技術、投資、貿易和國家治理等多個領域聯合跨大西洋夥伴展開與中國的競爭。 CNAS是美國國家安全政策核心智庫,是美國政府對外政策的主要參考來源之一。新美國安全中心在入選「美國頂級智庫」的97家美國智庫中排名第12。其創辦人之一的Kurt M.
-
中關村領創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聯盟正式成立
第一屆理事會由中國航天科工三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航天科工海鷹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北京尊冠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劍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眾智信安信息技術研究院、北京天鏈測控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數慧時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11家單位組成,監事會由北京軒宇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臨近空間飛艇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惠天九州科技有限公司等
-
之江實驗室發布系列研究成果 聚焦智能科學與技術
之江實驗室供圖中新網杭州9月2日電(錢晨菲)9月2日,之江實驗室智能科學與技術系列成果發布會在浙江杭州舉行,對外集中公布其在智能感知、智能網絡、智能計算、智能系統等研究方向的最新科研進展,多項研究成果已進入產業轉化階段。
-
包為民:航天智能控制技術讓運載火箭「會學習」
首先,梳理了我國運載火箭「從無到有」、「從有到全」的發展歷程,提出了航天智能技術從太空飛行器的可靠性做起,太空飛行器的可靠性從航天智能控制做起,航天智能控制從「會學習」的火箭做起。圍繞航天智能控制技術如何使運載火箭「會學習」的發展架構,進一步探索了「邊飛邊學」和「終身學習」智能控制技術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現狀,支撐我國「會學習」運載火箭高可靠、智能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