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自己而活,我不後悔我的選擇

2020-09-05 溜達溜噠

在差不多一百年前,試圖成為第一個攀登珠峰的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裡留下過一句名言,以及在珠峰途中的遺體。

當人們問他為什麼要登山,他的回答是:

因為,山就在那兒。

今年5月12日, 在張家界天門山上空2500米的高度,女翼裝飛行員劉安一躍而下。

平穩飛行19秒後,由於高空氣流等原因,她偏離了既定軌線,沒能降落到預定地點,在群山之間消失。

5月18日,經過了7天的全力搜救,劉安的遺體被找到,享年只有24歲。

她把短暫的一生,獻給了各種極限運動:

19歲在峇里島考了潛水證,多次潛入深海探險;

20歲學衝浪,多次受傷依然樂此不疲,那一年考取了aida四星;

21歲,她學習並考取了跳傘證書,此後,她完成200多次獨立跳傘;

22歲時,她開始學習和挑戰被公認為風險最高的極限運動——翼裝飛行。

遇難前,她已是一名資深翼裝飛行者,

談到風險,她說:「我為自己而活,我不後悔我的選擇,我會堅持我選擇的路。」

她還立下遺囑,希望身後將遺體捐獻給社會。

她活得無怨無悔,哪怕人生短暫,哪怕她的最後一次冒險之旅,不幸失敗。

他們是勇敢的。

探索未知的領域,挑戰未曾經歷的極限,是這些勇敢者的信條。

就像這本享譽世界的奇書《孤筏重洋》,其作者海爾達爾,也是這樣一位勇士。

《孤筏重洋》一書,幾十年來不斷再版,並在2012年,改編成同名電影,該影片斬獲2013年奧斯卡獎。


1、不服氣的科學挑戰

託爾·海爾達爾(1914-2002),挪威人。

1947年,33歲的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建造了一個仿古木筏,從秘魯的卡亞俄港口出發,在海上漂流了101個晝夜。

他們穿越了大半個太平洋,航程4300海裡(約8000公裡),終於到達預定的目的地——大洋洲的波利西尼亞群島。

託爾達爾並非極限運動愛好者或者探險家,而是一位畢業於奧斯陸大學的生物學家和人類學家。

他乘木筏漂洋過海,是為了驗證「大洋洲列島的原住民,最初來自南美大陸」的猜想。

他認為,先民可以通過木筏漂洋過海,從南美大陸來到大洋洲。

他的理論,被主流學術界認為是荒誕的。

他不服氣,為此做出了一個近乎瘋狂的決定:

「我要親自製作個木筏,模擬我所設想的先民,下海漂流,以此驗證自己的學術觀點!」

他的航海漂流,在歷經重重險阻之後,成功到達了目的地。

但是,「從秘魯能夠乘坐木筏,漂流到大洋洲」,這個壯舉,並不意味著大洋洲的原住民,必然來自秘魯。

他的理論猜想,幾十年後,卻被基因檢測技術所證偽。

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兩地原住民在文化符號,乃至體質人類學層面,雖然具有相似性,但基因鑑定技術證明二者並沒有基因傳承。

海爾達爾最為珍視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到頭來成了一堆廢紙。

因為孤筏渡大洋的壯舉,海爾達爾從此被公認為航海探險家,聲譽和財富也隨之滾滾而來,這卻並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他的夢想是科學,為之捨命奮鬥,卻並無建樹。

他就此衰老、死去。

某種程度上,他也很像翼裝飛行的少女,沒有達到自己渴望的終點,在追夢途中「折翼」。


2、九死一生渡大洋

海爾達爾返回故鄉後,把自己的這段經歷,寫成了一本文風平實的小書,書名叫《Kon-Tiki》。

Kon-Tiki是他的木筏的名字。Kon-Tiki是秘魯的印加部落原住民,所崇拜的神祇——太陽神。

這本書一炮走紅,被譯成多種文字。漢語版的書名,通常被改譯為更有視覺衝擊力的《孤筏重洋》。

書中,他談到自己在漂洋過海的一百多天裡,各種戰天鬥地、驚濤駭浪的冒險經歷。

乘木筏出發前,他充分研究了洋流的方向,以及特定時段的海面狀況。太平洋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在絕大多數時間裡,都風平浪靜。

1947年4月,一個風平浪靜的好天氣,海爾達爾和另外五名小夥伴,乘坐木筏下海出發。

但沒幾天後的一個深夜,大浪突然出現,不斷襲來。

「我們像蒼蠅似的,在黑暗中黏附在櫓上,讓冰凉的海水從頭髮上倒下來,櫓柄把我們前後身都拍痛了。我們的手,因為要用力拿住櫓柄,漸漸發僵了。」

「黑暗中有一個出乎意料的浪頭噴沫吐泡而來,把木筏衝成反方向。帆抽打著竹屋,快要把帆布和竹屋都打碎了。

每人都到甲板上去把貨物紮緊,拉帆索……我們用盡力氣,拉、推、搖,但唯一結果是:帆從黑暗中橫掃過來,差點把我們都打下深海。」

這還只是太平洋給的一點點苦頭。

這時候,已經離海岸線很遠了,逆著洋流往回走,會更加兇險。

他們雖然帶著無線電裝備,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呼救,但在茫茫大海,救人如大海撈針,尤其是在遇到風暴時,其他船隻也自顧不暇……

海爾達爾和他的夥伴們都鐵了心:繼續前行,絕不後退!

他們又接連遇到無數次風浪,木筏一次次差點散架,他們只好一次次在大風大浪中重新紮好繩索,掙扎求生。

海爾達爾充滿慶幸和後怕地回憶了這樣一個細節:

當初他和夥伴們一起製作木筏時,多數人都主張採用更為先進的材料,例如用硬度高、韌性強的鉛絲,來綑紮木筏。

海爾達爾拒絕了,因為他覺得要模擬古代的印加原住民,所有的材料都採用一千年前的「原始工具」。

在一次次風浪中,海爾達爾等人發現,如果當初用了鉛絲,鉛絲雖然不會被風浪打斷,但會在風浪的反覆衝擊下,將木筏割斷。

倘若如此,木筏上的所有人,都會在風暴中沉入大海,無一生還!

除了風浪,還有很多同樣堪稱生死煎熬的嚴峻問題。比如食品的腐壞,淡水的缺乏,日光的暴曬,以及鯊魚群……

當鯊魚襲來,大家用原始的魚叉和漁網,和鯊魚搏鬥。

但即使魚叉刺穿了鯊魚的肌膚,或者用漁網將鯊魚困住,接下來依然是一場惡鬥。

只有頭部靠後兩旁的五片鰓兒,是鯊魚的「軟肋」,能夠將其一擊致命。

遭遇鯊魚,不僅是死亡威脅,也是繼續生存的希望。

成功地殺死鯊魚,拖上木筏,這是大家珍貴的食物。

從4月到7月,整整101天,這種生死考驗,是大家的日常。

當木筏在大洋洲島嶼著陸,海爾達爾和當地原住民攀談,並向歐洲發送無線電信號時,他承認,他們是一群萬裡挑一的幸運兒。

「如果那段孤筏之旅重來一次,結果無人能夠預測。」他如此總結道。


3、昨天的冒險帶給我們今天

海爾達爾的孤筏遠航,創造了一個過去被認為不可能的奇蹟。

儘管他的學說沒有被學術界所認可,但是,他依然拓寬了人類的認知和視野,及想像空間。

我們今天的很多新知識、新技術、新材料,都源於前人無所畏懼的冒險。

例如:

為發明炸藥多次被炸成重傷的諾貝爾;

人類探索太空的旅途中,以前蘇聯「聯盟11號」、美國的「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等為代表的重大事故,卻已讓數十名太空人獻出生命;

1908年,萊特兄弟精心製作的飛機,發生空難。一名乘客不幸喪生,而奧威爾·萊特也身受重傷,肋骨折斷。

傷愈之後,他和哥哥威爾伯·萊特,繼續這項事業,為之甘冒生命危險。

如今,飛機成為事故風險最低的交通工具,這背後,是過去一次次災難案例,所積累的經驗教訓。

同在20世紀,人類平均壽命,從30歲出頭,翻了一番。

而這背後,也得益於很多醫學家的冒險探索。

1928年,畢業於賓夕法尼亞的醫學博士野口英世,為研究黃熱病遠赴非洲疫區,染病身亡,年僅52歲。

2003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駐越南河內的無國界醫師,卡爾·羅·烏爾巴尼,在「非典」爆發的初期,為搶救一名「無法確診」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感染了這種病,搶救無效去世。

臨終前,烏爾巴尼醫生向全世界拉響了烈性傳染病的防控警報,並將這種新出現的瘟疫,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簡稱SARS。

而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在疫情中堅守崗位的醫護人員,不幸殉職。

攀登珠峰的遇難者遺體,由於和冰雪覆蓋的山脊凍在一起,加上海拔過高,無法被搬運下來,他們就躺在通往珠峰的路途旁邊,栩栩如生,凝視著後來者。

他們,成為人類探索「生死禁區」的不朽見證,是人類勇氣和精神的一座座豐碑!

山就在那裡,海就在那裡,夢就在那裡。

有些人,曾真心熱愛過、追尋過、拼搏過。

無論成敗、生死,他們都不虛此生。

相關焦點

  • 「我為自己而活,我不後悔我的選擇!」
    遇難前,她已是一名資深翼裝飛行者,談到風險,她說:「我為自己而活,我不後悔我的選擇,我會堅持我選擇的路。」她還立下遺囑,希望身後將遺體捐獻給社會。他不服氣,為此做出了一個近乎瘋狂的決定:「我要親自製作個木筏,模擬我所設想的先民,下海漂流,以此驗證自己的學術觀點!」他的航海漂流,在歷經重重險阻之後,成功到達了目的地。
  • 普林斯頓教授顏寧:自由自在是我的人生指南,我從不為別人活
    這個理論是針對社會上的所有人,成功者、失敗者,家境良好與家境貧窮的人都適用,它是普遍存在的,沒有人活成孤島,不跟任何人產生關聯,不跟任何人比較。又沒有為國家做貢獻。我再差,至少是愛國的,我在國內消費,我在國內工作,為國家增長GDP,為社會創造價值,我多了不起啊!其實那些現實中越失敗的人,在網上發言越激烈,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這種發言可以發洩心中的不滿情緒,二是以為這樣可以打擊到對方,讓別人產生不快,從而產生短暫的幸災樂禍。
  • 「你做飯聲音太大,打擾我休息」「我不做,你自己做吧」
    餘秋雨說,真正能傷害你的,就是你自己的選擇。你選擇和什麼樣的人交往,和什麼樣的人成為朋友,與什麼樣的人戀愛,跟什麼樣的人結婚,就註定了你今後的人生,會經歷什麼樣的事,會走什麼樣的路。無論是喜樂還是痛苦,這都是你自己的選擇,打碎了牙齒,只能自己咽到肚子裡,與他人何幹。
  • 假如時光倒流,我還是願意只活在當下
    人們經常有一種情緒,「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真想回到某一天。」那一天,我做了一件荒謬的事情,內疚痛苦多年,想回去彌補;那一天,我失去了重要的家人,如今後悔當時的任性或厭惡自己的無能,希望回去挽留;那一天,我獲得了心心念念的東西,現在感慨自己的付出,渴望回到過去感受當時的喜悅;那一天,我有喜歡的人陪伴在側,而今卻早已不在身邊,想回到過去重溫那份幸福。
  • 離開體制,我從不後悔
    生活質量得靠自己去爭取,誰都幫不了你這個忙,你們說對吧?靠自己是我的信念,想提高生活質量是我的目標,讓孩子有好的發展是我的動力!糾結了這些年,我終於勇敢踏出這一步了!儘管我還沒有後路,感覺衝動了些。但我只想狠狠地逼自己一把,不要再為了留下,給自己找各種理由了。離開,不管是對是錯,這是我的選擇;未來,不管是好是壞,只要我努力、全力拼搏了,我不會有後悔和遺憾。
  • 我不知道 我給自己起了這樣一個名字
    我抓緊了背包帶問。「色字頭上一把刀。」他竟然靦腆地對出了我在出發前就想好的暗號。我當時覺得很新奇,現在覺得很白痴。貌似我一直都這樣,總是一腔孤勇地決定去做某件事,隨後的時間裡便會陷入後悔和自責裡。比如現在,我就有點後悔自己為了一個陌生人一時衝動來到這裡。
  • 當婆家人急需用錢時,我才意識到我的婚姻變成了「扶貧」,好後悔
    雖然他平時照顧我還可以,但是一想到這些我就焦慮得厲害。 我不會處理人際關係,讓他交工資卡他不樂意,我也沒要了。 我真的不知道該不該繼續,離婚的念頭一直在心裡,但又不知道,如果我真的選擇離婚了是不是對的。
  • 擇校不如擇班,幫孩子選擇麓山濱江,我沒有後悔
    長沙奧數網:2014長沙小升初雖然名校眾多,但是一類名校還是很少,通過小升初擇校進入一類名校的難度還是很大,但我們孩子的實力不能隨意擇校時,我們可以將目標轉移到擇班,小升初擇校時選擇性價比高班級對三年後的中考幫助很大。請看來自長沙e度論壇名為「瀟湘夜雨11」的詳細解讀。
  • 錯愛你,我無悔的選擇
    ,但至少在未來那些緩緩流淌的歲月裡回憶起來,每一幕都不曾後悔。但是,錯愛你,我無悔的選擇。其實愛情這種東西本就沒有對錯,不能說那段無疾而終的戀情是你這一生做過的最錯誤的一件事,也不能說那段悄然無聲的暗戀是你這一生最荒誕無稽的一場幻想,任何一份喜歡都值得去好好收藏,不是所有的美好都值得我們拿來好好回味,遺憾有時候也是一種歲月裡獨一無二的美好。
  • 如果能回到過去,我寧願選擇不認識你,放不下是我活該
    直到下定決心放棄你的時候,我哭了!眼淚證明我是真的愛你!愛你不是一場遊戲,愛你是真心的,忘記你我真的做不到!愛真的需要勇氣。勇氣是什麼?是讓你哭著愛我,還是哭著讓你離開?我愛你的時候,我願意包容你的一切,給你我最好的。我願意為你放下矜持,甚至可以忘記自我,只是因為我愛你。因為愛你,所以我選擇退出你的世界。
  • 「媽,我錯了」,那個不聽母親遠嫁的女兒,終於還是後悔了
    這句詩詞的字面意思是:「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為即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可見,母親對遠遊的孩子有多麼的不舍,這不禁讓我想到了遠嫁的姑娘,又何嘗不是母親心中的「遠遊」子女呢?這樣的離別讓為人母的有多麼的不放心。
  • 我有家族遺傳病,老公沒嫌棄娶了我,結婚五年我後悔了,想離婚
    我有家族遺傳病,老公沒嫌棄娶了我,結婚五年我後悔了,想離婚我和老公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彼此接觸了一段時間,老公覺得我這人還行,打算把關係確定下來,在我們倆正式戀愛之前,我把我的一些故事告訴了他。我有先天性心臟病,小時候做過手術,雖然手術很成功,但以後也有犯病的可能。在我們交往之前,我媽就叮囑我,不要把這事告訴給老公,可我覺得欺騙人是不對的,於是我就如實的告訴老公關於我的一切。我以為老公會拒絕,畢竟每個男人都希望找一個健康的妻子。老公的表現讓我感到意外,老公說他想呵護我一輩子。
  • 澳洲104歲科學家赴瑞士安樂死,曾說:我很後悔活這麼久
    親眼見過我舅舅患癌,每天躺在病床上,全身插著管,吃喝拉撒全部不能自理,那樣子,別提多慘了。@江南好友:別說尊嚴了,能不痛就千謝萬謝了!@巴斯光年:想死得有尊嚴,只有安樂死了。2018年,他穿著一件印有「可恥地老去」字樣的T恤,遠赴瑞士巴塞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4月4日,當古德爾在生日這天被問到「是否快樂」時,他表示:「我不快樂」,「我很後悔活到這麼久,我更希望再年輕個二、三十歲。」古德爾對安樂死早有想法。自從上了年紀,他感覺自己被限制了。他說,「這樣的生活根本沒有尊嚴可言。」
  • 月入過萬焊工辭職了:寧掙4000也要改行,不改行,怕我後悔一輩子
    今天讀者小東跟小編講述了他寧掙4000也要辭掉做了10年的焊工工作的原因小東說「我做焊工有10年了,6天前辭職了,除了老婆,親朋友好友都說我傻,家裡條件不太好,兒女雙全負擔壓力大,放著月入過萬的工作不做,偏偏要任性的改行,看你能耐有多大,終有你後悔的一天的。
  • 貓咪天生擁有的6種「超能力」,不養一隻,我怕你後悔!
    但是你知道嗎,據說貓咪天生就擁有6種「超能力」,看完下面這些,你不養一隻貓咪,我怕你後悔!1、有治癒功能貓咪在休息的時候,喉嚨會經常發出呼嚕聲,這種呼嚕聲約在27至44分貝,有助於療傷和強健身體。這也是為什麼經常說貓咪有9條命的原因。貓咪的這種呼嚕聲不僅有自我治療的能力,還能讓人心情愉悅,養只貓咪還有這種治癒的功能,你不養一隻,我怕你後悔!
  • 我命在我不由天,我是我自己的神
    我命在我不由天,我是我自己的神作者:覺者看世界不要在意別人在背後怎麼看你說你, 因為這些言語改變不了事實,卻可能攪亂你的心。 心如果亂了,一切就都亂了。為什麼人類的醫療條件越來越發達,卻依然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癌症去世?
  • 對不起,可能我沒法稱自己為多肉玩家
    其實拍視頻也挺久了,最近拍了個養多肉這些年花了幾萬到底留下了什麼的視頻,本意呢很簡單,只是想告訴大家不要追貴,也不要去後悔買貴買便宜了。愛好哪有不花錢的,引用評論區裡面一位花友的評論,養植物的錢很值,因為它能讓我們快樂。
  • 午間星聞|95後翼裝飛行女生生前曾稱「為自己而活不後悔」,好友發...
    意外去世的翼裝飛行女生是個95後,曾稱「為自己而活不後悔」5月18日,電視劇《清平樂》收官,曹皇后飾演者江疏影發文與角色告別,詳談自己入行以來的感受,她坦言「我是自卑且悲觀的。
  • 別讓「我以為」變成「我後悔」!花城街禁毒宣傳走進喬治中英文學校
    為加強校園禁毒宣傳力度,提高學生心理預防能力和禁毒意識活動中,禁毒講師充分運用精美的PPT和鍾南山院士拍攝的《別讓「我以為」變成「我後悔」》禁毒宣傳視頻,為學生們上了一堂內容豐富的毒品預防宣傳課。課堂上,工作人員用接地氣的方式,詳細講解了什麼是毒品,毒品有什麼特徵,會以什麼形態出現在大家面前;如果我們不會辨識,被它美麗的外表誘惑,會給自己
  • 我選擇獨自一人,而不是和你在一起
    我選擇了獨自一人,因為不管我受到了多少次傷害,即使我們遇到了問題,我都證明了自己在逆境中仍然是善良和堅強的。你也告訴我,你喜歡我,讓我暫時的感覺非常好,但在困難面前,你還沒有向我證明,你有足夠的力量來解決我的問題。你寧願獨自面對你的問題,這很好。但是,我當然也不能選擇幫助你面對他們。我選擇了獨自一人,因為不管我多麼努力地向你證明我是一個好人,你還是看不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