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誕生于波蘭託倫城。10歲時,父親去世,他便跟隨舅父路加斯·瓦茲德生活。他的舅父是一位學識淵博的主教,哥白尼深受影響,愛上了天文學和數學。哥白尼18歲時,入克拉科夫大學藝術系學習。他白天上課,夜間觀測星星。後來,哥白尼又到義大利波亞大學攻讀天文學,哥白尼成人之後,回到波蘭,在弗倫堡天主教堂當牧師,哥白尼在教堂的一角,找到了一間小屋,建立了一個小小的觀測臺。他自己動手製造了四分儀、三角儀、等高儀等觀測儀器。
哥白尼經過長期的觀測,算出太陽的體積大約相當於個地球(實際上比這數字還大)。他想這麼一個龐然大物,會繞著地球旋轉嗎?他開始對流傳了1000多年的託勒密的「地心說」產生了懷疑。
哥白尼天天觀測著,計算著。後來他終於創立了以太陽為中心的「日心說」。僧侶們聽說了哥白尼的新觀點之後,都說他瘋了。哥白尼只得躲避起來,繼續埋頭於天體研究。
從1510年開始,哥白尼動手寫《天體運行論》。整整花了20多年的時間,數易其稿,他終於寫成了6卷巨著《天體運行論》。
哥白尼已預料到這本書將會遭到教會的激烈反對。他在序言中寫道:我知道,某些人聽到我在《天體運行論》一書中提出地球運動的觀念之後,就會大叫嚷,當即把我轟下臺來!我深深地意識到,由於人們因襲許多世紀以來的傳統觀念,對於地球居於宇宙中心靜止不動的見解深信不疑,所以我把運動歸之於地球的想法肯定會被他們看成是荒唐的舉動。
鑑於當時教會勢力的強大,哥白尼雖然深知自己手中掌握的是真理,但是否立即把這一真理公之於眾,卻躊躇不定。因而書稿完成之後,他把它放在貯藏室裡,整整10年,未敢拿去出版。
1539年,一位25歲的德國數學家雷蒂卡斯獲知哥白尼創立一種新的天體運行理論,專程來到波蘭向他請教。這位年輕人讀了《天體運行論》的手稿,大為震驚,極力鼓動哥白尼出版這本著作。
在雷蒂卡斯和許多朋友的熱情鼓勵下,哥白尼終於下定決心,把《天體運行論》送去出版。
可是,書剛剛印好,哥白尼就離開了人世。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高度評價了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自然科學藉以宣布其獨立並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燒教諭的革命行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這本書(雖然是膽怯地而且可說是只在臨終時)來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會權威挑戰。從此自然科學便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