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後哈雷彗星再次回歸,能不能把彗星通過某種方式在太空擊毀?

2020-12-05 句理pro

作為人類第一顆有記錄的周期彗星和肉眼可見的最大的彗星之一,哈雷彗星在全球天文愛好者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哈雷彗星上一次回歸是在1986年,為了這次回歸,歐洲空間局、日本航天局和前蘇聯太空局都發射了太空飛行器,只為對哈雷彗星進行近距離觀測,為彗星研究提供一手資料。

哈雷彗星的下一次回歸時間預計將在2061年7月28日。

既然在三十多年前就能發射太空飛行器對哈雷彗星進行近距離觀測,那麼在四十多年後當哈雷彗星再次光顧地球時,我們能不能使用核武器等方式將其擊毀?

每年都會有大量天體墜入大氣層,由於體積小,在高速飛行中與空氣摩擦產生高溫,燃燒殆盡,並不會造成實質性威脅。

但人算不如天算,還是會有一些體積較大的天體近距離飛掠地球,產生威脅,每一次小行星飛掠地球都會引起科學家的注意甚至恐慌,畢竟這關係到人類生死存亡。

前有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2千萬噸TNT當量的爆炸導致2150平方千米內的8千萬棵樹焚毀;後有2013年俄羅斯隕石墜落事件,造成1200多人不同程度受傷。值得注意的是,兩次隕石墜落事件均發生在俄羅斯境內,不免引起外界的猜疑,但咱們就不細究了。

從既往的歷史來看,行星撞擊對地球具有毀滅性的打擊,隨著航天技術以及高能武器的發展,人為幹預星體軌道,對小行星進行攔截成為可能。

為應對外來小行星威脅,科學家們設想出以下幾種可能方案:

1、發射火箭撞擊星體使其破碎

2、發射核武器炸裂超大天體

3、用引力牽引器撕碎超大天體

幾年前,丹麥一家非政府組織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小行星引爆裝置,該裝置可攜帶核彈對小行星進行攻擊,整套系統擁有快速反應能力。科學家估計該工程的任務成本為5至15億美元,這取決於小行星的大小,如果大型小行星被列為目標,就需要使用更大當量的核武器和大型飛船。該組織還認為目前美國使用的德爾塔IV和阿特拉斯V型火箭都能夠勝任這個任務。

比起使用核彈進行爆破,對於體積較小的星體,利用飛船直接對其進行撞擊成本更低。一旦火箭將攔截飛船送入軌道,飛船就會朝小行星飛去,兩個高速飛行的物體相撞產生的巨大能量足以「擊碎」小行星。

第三種方法由於難度較大,可行性不高,暫不列入考慮範圍之內。  

如果對哈雷彗星進行「爆破」,就不得不考慮距離、體積等因素。雖然哈雷彗星肉眼可以觀察到,但繞著太陽進行運轉的哈雷彗星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也有6300萬公裡,是月地距離的160餘倍。

此外,哈雷彗星的彗核大約為16x8x7.5千米(全部為最長距離),質量約為3000億噸,體積約500立方公裡。

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對百米直徑的小行星進行攔截還力所能及,對於哈雷彗星這種大型天體,姑且無法進行「爆破」。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類似哈雷的新彗星 2011年回歸
    這顆被科學家取名為P/2007 R5 (SOHO)的彗星屬於罕見的周期彗星,目前已知的上千顆彗星中只有190顆是周期彗星。最著名的周期彗星是哈雷彗星,它每76年回歸地球一次,最近一次回歸是在1986年。儘管科學家們懷疑SOHO探測到的1350顆彗星中多數為周期彗星,但是次此觀測到的彗星是首次被科學家確證為周期彗星,並被公布於眾。
  • 「知道SET」哈雷與哈雷彗星
    本集主題:哈雷與哈雷彗星歷史上,人們總是把彗星的出現視作某種徵兆,甚至有些人認為,說不定彗星就是當耶穌在馬廄裡降生時照亮了早晨的「伯利恆之星」。2年後,他的星表正式出版, 其中包含了超過300顆恆星的方位,而哈雷也在這之後被選為皇家學會的會員。1680年,哈雷在巴黎天文臺,與時任臺長的卡西尼,觀測到了當年出現的一顆大彗星,自此,哈雷對彗星這種自古以來就被視作「不祥之兆」的天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684 年, 哈雷同牛頓 (I.
  • 2061年,人們將會再次看見哈雷彗星
    1682年8月,這顆彗星出現了一個月的時間。哈雷根據觀測所得的數據,計算出彗星的運行軌道它。他發現,這顆彗星的運行軌道的特徵符合克卜勒在1607年所描述的那顆明亮彗星的運行軌道。兩顆彗星沿同一個軌道運行,這好像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哈雷推斷,這顆彗星的軌道是橢圓形,而它的運行周期大約是76年。
  • 勇於探索的人--哈雷與哈雷彗星
    構成彗星的塵埃、冰凍團塊在彗星繞太陽轉動時都要損失一部分物質,原因是從慧核蒸發出來的氣體及塵埃等被吹離慧核,進入星際空間了。因此,在多次公轉之後,彗星的生命就結束了。慧核瓦解後,有的可能成為很小的小行星,有的在太陽系中形成流星群。
  • 勇於探索的人——哈雷與哈雷彗星
    彗星是太陽系內質量很小的一種天體,只有地球質量的幾千億分之一,其軌道為扁圓形,繞行太陽一周的時間從幾年到幾百年各不相同。彗星的外觀呈雲霧狀,由慧核、慧發、慧尾構成。慧核是其主要部分,由冰物質組成。慧核的冰物質在彗星接近太陽時升華成為氣體,這層雲霧狀的氣體即慧發。
  • 彗星、哈雷、牛頓和萬有引力,一顆彗星成就了兩個人和一個定律
    彗星的出現是突兀的,它被看做預示著皇帝或國王的生死、國運的興衰和軍隊的勝敗。當1066年的大彗星略過英國的上空時,它嚇壞了哈羅德國王領導下的撒克遜士兵,他們很快輸給了徵服者威廉的進攻軍隊,奠定了現代英國的雛形。
  • 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哈雷彗星!
    [2] 哈雷在1705年發表了《彗星天文學論說》,宣布1682年曾引起世人極大恐慌的大彗星將於1758年再次出現於天空(後來他估計到木星可能影響到它的運動時,把回歸的日期推遲到1759年)。當時哈雷已年過五十,知道在有生之年無緣再見到這顆大彗星了。
  • 與你擦身而過的那些彗星丨NEOWISE彗星下次再來要數千年後,別錯過!
    目前,隨著NEOWISE彗星慢慢遠離太陽,相對地球的位置也發生了一些改變,接下來到7月底,它已往北天移動,南京地區觀測時間漸變為日落後,如果天氣晴好可別錯過。如此亮度的NEOWISE彗星出現在夜空,有多稀奇呢?一句話,它的亮度吊打1986年的哈雷彗星。那麼,為什麼哈雷彗星如此有名?還有哪些亮彗星走過夜空,你錯過了嗎?
  • 百年來最亮彗星將登場 回顧人類認識彗星曆程
    他們都發現彗星的尾部總是背離太陽的方向。當彗星從太陽的一側繞到另一側時,彗尾也隨著改變方向。這是首次關於彗星的重要科學發現,意味著彗星和太陽之間必定有著某種關聯。後來,在1577年,人類又獲得了一次更為驚人的發現。那一年,天空中又出現了一顆彗星,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不僅記錄了這顆彗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而且認為自己能測出這顆彗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 NEOWISE彗星下次再來要數千年後,別錯過!
    哈雷彗星曾扮演「末日死神」 說起彗星,公眾隨口而出的就是「哈雷彗星」!上一次哈雷彗星回歸是1986年,那年的最大亮度僅有2.1等,北半球的觀測條件也不是很好。但是為什麼哈雷彗星如此深入人心呢?哈雷彗星的軌道周期為76~79年,下次過近日點時間為2061年7月28日。
  • 奇妙的「哈雷彗星蛋」,蛋殼布滿星辰花紋,它和彗星有何關係?
    這就是當哈雷彗星每次重新拜訪地球時,這顆神秘的藍色星球上就必有一隻母雞產下一枚奇異的「彗星蛋」來。這種神奇的雞蛋最早被發現是在1682年,哈雷彗星再次造訪地球,在德國的馬爾堡,有隻母雞居然產下一個異乎尋常的蛋,這個蛋的蛋殼上布滿了神秘的星辰花紋。
  • 西媒盤點五大彗星:曾有邪教徒為彗星集體自殺
    它們是:1.哈雷彗星 毫無疑問它引起人們的最大興趣,每75年環繞太陽一周,因英國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在1705年首先測定其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其回歸時間(1758年)而得名。哈雷彗星讓人們知道,彗星是按照一定軌道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哈雷彗星的另一個特點是從地球上用肉眼就能看到它,它最近一次被看到回歸是在1986年,預計2061年它將再次回歸。
  • 6800年一見!罕見彗星划過北半球,亮度超過哈雷彗星
    圖源:人民網至於為什麼要等6800年才能再次見到這顆彗星,原因是這顆彗星有非常長的運行軌道,光顧一次地球需要非常久。哈雷是唯一已知的能用裸眼直接看見的短周期彗星,也是唯一的人一生中可以看見兩次的彗星。The comet's periodicity was first determined in 1705 by English astronomerEdmond Halley, after whom it is now named.
  • 《從地球出發》科普課堂:彗星來的那一夜,究竟對人類產生怎樣影響?
    1910年5月19日,哈雷彗星尾部便掃過地球。但那次濃度很低,對人類基本沒有影響。未來在某種條件下,如果彗尾掃過的角度更正,有可能濃度會更大,影響到人類的正常生活。 2062年哈雷彗星將再度回歸 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國物理學家愛德蒙·哈雷首先測定其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回歸時間而得名。 據袁嵐峰介紹,愛德蒙·哈雷是格林威治天文臺的臺長。
  • 6800年一見!罕見彗星划過北半球,亮度超過哈雷彗星
    七月底,這顆漂亮的彗星可能會消失在我們的視野裡,而一旦消失,人類就只能在6800年後再見到它了。哈雷是唯一已知的能用裸眼直接看見的短周期彗星,也是唯一的人一生中可以看見兩次的彗星。The comet's periodicity was first determined in 1705 by English astronomer Edmond Halley, after whom it is now named.
  • 百年來最亮彗星將登場 最早被預言回歸的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1986年回歸路線圖。哈雷彗星曾於1301年出現過一次,這給了這位藝術家創作的靈感,他把伯利恆之星(耶穌出生時當地出現的星星)描繪成了燃燒的流星。  本周,「世紀彗星」ISON將過近日點,成為近百年來的最亮彗星。這一天文盛觀,再一次吸引無數天文愛好者把目光投向蒼穹。  雖然人類觀察和記載彗星有著很悠久的歷史,但人們真正認識彗星,還只是近代以來的事情。
  • 彗星長啥樣?哈雷彗星慧核的首張近距離彩色照片!由各國合作拍攝
    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如果談到彗星,浮現在大部分人腦海中的第一個名字一定會是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是著名的短周期彗星,每隔75年就會光臨一次地球。而且,哈雷彗星是唯一在地球上能用肉眼看見的短周期彗星。如果足夠好運的話,一個人可以在一生中兩次觀察哈雷彗星。
  • 當哈雷彗星再次回歸,我們可以發射探測器進行著陸嗎?
    哈雷彗星是太陽系內一顆短周期彗星,周期大約在76年,它的名字主要來源於英國物理學家愛德蒙·哈雷,就是他首先測定出哈雷彗星的軌道數據,並準確的預言了哈雷彗星的回歸。
  • 與其對著星星許願,不如來「自製」一顆彗星?
    柯伊伯帶天體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第二家「彗星工廠」名叫奧爾特雲,比柯伊伯帶更遙遠。1950年,荷蘭天文學家奧爾特對41顆長周期彗星(繞太陽公轉周期超過200年)的原始軌道統計後認為:在柯伊伯帶外還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雲團」,太陽系裡幾乎所有的彗星都來自這個"雲團"。
  • 如果一顆直徑2公裡的彗星衝向地球,能用核彈攔截的方式摧毀嗎?
    隨著近現代以來人類太空觀測技術和相關航空航天事件的發展進步,對彗星的認知也有了極大的提升,其實彗星也是太陽系內非常正常的一種天體形態。它們從太陽系外緣飛向太陽系內部,甚至向著地球飛來,在一定程度上有著撞擊地球的風險,那麼以當下的技術條件,能否通過核武器攔截的方式將來擊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