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國子民」——海洋生物
第一節 海洋浮遊生物和底棲生物
在淺海和深海,在熱帶海洋和極地大洋,動植物的分布是很有特色的,每個海域有每個海域的動物,不可更改。
那麼為什麼海洋動物在偌大的海洋中不能隨心所欲呢?為什麼北冰洋沒有珊瑚呢?為什麼深海中找不到鯨魚呢?
這與生物的生理習性有關。在淺海區,陽光充足,餌料豐富,海洋生物的數量和種類都很多。
但是到了深海區,陽光無法直射,氧氣稀薄,氣溫很低,海水壓力又很大,不是一般的海洋動物都能忍受的。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生存,要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甚至在很多年以前,人們都深信,海平面600米以下不會有動物生存。
同時,有的魚蝦或貝類喜歡溫水,在冷水的情況下極容易凍死。而有的魚蝦或貝類卻喜歡冷水,如果海水溫度驟然上升,也能造成大量冷水動物的死亡。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抹香鯨就非常特殊,它在寒帶、溫帶、熱帶海洋中都能生存,而且養成一種習性,平時生活在寒帶和溫帶水域內,而到了生殖季節要遊到熱帶水域產仔,生殖,然後再慢慢離開。
下面我們就看看在不同海區的海洋動物的種類和特點。從垂直分布來看,大陸架淺海區和海平面200米以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海下動物世界。
在大陸架淺海區,可以用種類繁多、生氣勃勃來形容。這裡的動物無論從外形上看,還是生活方式、種類,都各式各樣,完全不同。這裡有海下神奇的建築師珊瑚,有「金蟬脫殼」的海參,有「橫行霸道」的海蟹,有「變色龍」比目魚,有「花枝招展」的海葵,有「吐胃吃食」的海星,有「頭頂噴泉」的鯨魚,有「兇神惡煞」的鯊魚,等等,真是無奇不有,令人眼花繚亂。
但是深海地帶,顯然缺少淺海的活力,大部分魚類都是盲魚,整天張著大嘴,靠過濾海水裡的食物聊以生存。有的眼睛鼓得特別大。有的魚類自身能夠發光,像探照燈一樣尋找目標。有的魚在漆黑的海洋深處,寂寞地度過一生。
從水平面分布來看,幾乎每個海區都各有特色。企鵝能構成南極一景,成群結隊,很有紳士風度,在陸上走來走去。而在北極的海域裡,北極熊、白鷗、角鯨、海象為北極增添不少活力;但它們在別的海域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如果人為遷移,只能導致它們的滅亡。珊瑚礁美麗多彩,它們只能在熱帶或亞熱帶海域的淺海地帶建屋築巢,珊瑚蟲的確非常嬌弱。
海洋的每一個海域都有其獨具特色的生存動物。歸根到底,海洋動物畢竟是動物界中較低等的,它們適應環境的能力還很差,所以只能生活在特定的環境裡。而那些全球性的海洋動物則是適應性很強的了,但僅佔極少一部分。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龍宮探秘—海洋覽勝 【試讀章節】
第二章 「海國子民」—海洋生物 【試讀章節】
第三章 變化莫測—海洋性格 【試讀章節】
第四章 千變萬化—海洋開發 【繼續閱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