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積約佔5.1億平方公裡,其中陸地才佔了地球表面積的29%,而海洋就佔了71%,海洋中生物種類繁多,有的個體很大,消耗著更多的物質與能量,這得需要海洋提供供給,因此海洋對生物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四大洋來說,海洋生物資源分布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大陸架,二是熱量帶。海洋中生物資源豐富,生存競爭非常激烈,構成了非常複雜的食物鏈。
海洋中生產者與我們陸地上一樣,也主要依賴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沿海水域海水較淺,陽光充足,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是食物鏈底端的生產者,是海洋中的生物資源供給者,而食物鏈頂端的消費者,逐級獲得物質、能量,並維持食物鏈的動態平衡,構成穩定的生態系統,而大陸架是這個生態系統最主要的活動場所。
什麼是大陸架?
大陸架就是大陸向海洋延伸部分,它與大陸融為一體,只是被海水所覆蓋,在地質歷史時期的冰期,由於海平面下降,大陸架常常露出海面成為陸地,在間冰期,又被海水所淹沒,成為淺海。我們也可通俗地理解為「濃縮版」的潮間帶,有其相似性。
大陸架是陸地與海洋交接部分,它具有雙重特徵, 有陸地性,同時也有海洋性特徵。一般來說,大陸架海水並不深 ,大約在200米以內的淺海環境,受光照影響,生長著許多浮遊生物。既然是依賴於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那麼還要受太陽輻射影響,太陽光照強弱是影響生物生長的因素,熱帶地區終年太陽高度角較高,光合作用旺盛,相比於兩極地區,生物資源要豐富很多。
那麼四大洋中哪一個大洋生物資源最為豐富呢?應該是太平洋。
地球上大陸架總面積為2700多萬平方公裡,約佔海洋總面積的7.5%,世界總陸地面積的18%。四大洋中大陸架的面積也不盡相同,北冰洋大陸架的面積最為廣闊,按大陸架面積在大洋總面積中所佔的百分比,則以北冰洋為第一,大陸架共達500多萬平方公裡,等於北冰洋總面積(1,310萬平方公裡)的38%,上圖中淺藍色標識為淺海大陸架。印度洋是大陸架面積最小的大洋,僅320萬平方公裡,約當洋面的4.2%,也是生物資源最貧乏的大洋。
太平洋總面積約為17968萬平方千米,僅島嶼就有10000多個,面積達440萬平方公裡,約佔到世界島嶼的45%,如日本群島、加裡曼丹島、紐幾內亞島等,而島嶼四周幾乎都是淺海環境的大陸架,所以大陸架資源非常豐富。
太平洋平均水深在3900多米,但200米以內的大陸架約佔5.6%,雖然佔比遠遠小於北冰洋,但絕對數值要高於北冰洋,大約有17968*5.6%=1006.2平方千米的大陸架,居於四大洋首位,上圖中淺色為大陸架。
太平洋南北跨越赤道,將近有一半面積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熱量資源豐富,有很好的光合作用條件,生物得以繁生,在地質歷史時期,大量的生物死亡後沉積,是很好的成油條件,為此大陸架有豐富的礦藏和海洋資源,已發現的有石油、煤、天然氣、銅、鐵等20多種礦產,其中已探明的石油儲量是整個地球石油儲量的三分之一。
大陸架上不僅僅是光合作用旺盛,還有陸地上河流匯入,河流把上遊的有機物質帶到河流下遊,這些都是生物的餌料,通過岸邊的洋流流動,寒暖流交匯在一起,形成天然的漁場,也是生物資源豐富的原因之一。
總結一下,大陸架是海陸交匯的地方,是海洋生物棲身發育繁殖的場所,一方面這裡可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另一方面可以接受陸地上河流帶來的有機物,才使得這裡成為海洋生物的樂園,大陸架上佔整個海洋生物資源85%以上,而更深的海洋深處,海水深,光合作用微弱,生物資源相之比較少了很多。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