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科考40天】⑾:奇妙的海洋生物

2021-01-17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這是一段探索未知的旅程,目的地是遠在萬裡之外的西南印度洋,那裡,風光旖旎又神秘莫測。「金記者」2月15日從模里西斯出發,乘坐「向陽紅10」船,開啟為期40天的中國大洋科考第43航次第三航段。印度洋時間2月24日,順利抵達位於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海洋中有著不計其數奇特和美妙的生物,「金記者」就帶大家見識一下——

  點擊進入【直擊大洋科考40天】專題 

  【漲姿勢啦!奇妙的海底世界】海洋中有著不計其數奇特和美妙的生物。很多學者就是被美麗、神秘、多樣的海洋生命所吸引,從而開始了海洋生物學的研究。海洋生物學研究也具有現實性意義,海洋生命為人類提供巨大的資源和財富,比如食物、藥物和原材料。而且,地球生命可能起源於海洋,從海洋生物研究中得到的知識有時也適用於地球上更多生物。例如,19世紀晚期,科學家Ilya Metchnikof通過研究海葵和海星,發現了動物免疫系統細胞。這一發現為當今許多醫學研究奠定了基礎。對多金屬硫化物合同區海洋生物的調查,不僅是保護環境的需要,也是人類對海洋奧秘的探索。(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周鵬供)

  【注意啦,一大波不明生物正在靠近】如果沒有親身經歷,很難想像這片波瀾壯闊的藍色星球下面竟然生活著這樣一群奇形怪狀的生物。得益於深海電視抓斗的使用,科考隊員們從水深近2000米的大洋洋底有幸「抓獲」了一塊重達百斤的玄武巖巖石及附著在其上面的海底「精靈」。你,最喜歡哪一個呢?

  【沒有陽光,這些生物照樣活】如果我們能夠把海水全部抽乾,便可以欣賞到海底的美麗景色,那裡與陸上地形非常相似,有高山和深谷、緩坡和平原以及溝壑和丘脊。但這裡的溫度從來也不會高於冰點,也不會有陽光。植物因吸收不到陽光而無法生長,因此,這裡非常缺乏食物。深海動物能過濾海水和海底的泥土,篩出一些從水面沉下來的食物碎屑,這裡的動物都能很好地適應這種環境。

  (經濟日報記者 沈慧 現場報導)

  歡迎微信掃描二維碼,與金記者一起參與直播互動:

(責任編輯:王炬鵬)

相關焦點

  • 【大洋科考40天】⑩:海底「黑煙囪」是怎樣煉成的
    「金記者」2月15日從模里西斯出發,乘坐「向陽紅10」船,開啟為期40天的中國大洋科考第43航次第三航段。印度洋時間2月24日,順利抵達位於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此番「向陽紅10」船遠渡重洋,其實主要是為了探尋20世紀最激動人心的科學發現之一——「黑煙囪」。
  • 中國大洋46航次環球科考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中國網12月15日訊 日前,記者從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了解到,經過兩個航段、長達60多天的走航和作業取樣,「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的科學調查結束,不僅獲取到豐富的海底巖石和生物樣品等,為後期科研積累了寶貴樣品和數據,也意味著此次科考大西洋航段的科考任務順利完成。
  • 科普丨南極大洋科考關注些什麼
    12天完成42個重點站位的考察作業。自1984年首次南極科考以來,南極半島海域都是我國南極科考的研究重點。大洋隊科考隊員都在專注於哪些研究?想要獲得哪些樣本和數據?新華社記者帶你走近南大洋上科考作業現場,聽聽科考隊員們的介紹。南大洋中溫室氣體的「物理泵」此次作業航線中完成了西風帶區域內兩條重要的海域斷面考察。
  • 我國遠洋科考船「大洋一號」廣州啟航開赴太平洋
    新華社廣州5月22日電(記者梁鋼華)在我國挺進大洋系列科考活動中屢立功勳的「大洋一號」遠洋科考船,22日上午在廣州長洲碼頭再次啟航開赴太平洋,進行為期250天的遠洋科考之旅。    中國大洋協會理事長、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飛告訴記者,這已是我國大洋考察的第20航次。
  • 我國大洋45航次科考獲海洋地質和水文與氣象等多學科調查成果
    隨著科考隊員近日將在5200多米海底成功取樣的箱式取樣器回收至「向陽紅03」科學考察船甲板,中國大洋45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作業順利收官,這也意味著大洋45航次的科考任務全部完成。目前,「向陽紅03」船已駛離作業海域,踏上回國之路。
  • 大洋科考新發現硫化物礦化區
    從大海深處歸來的「向陽紅10」科考船5月1日傳來好消息:中國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科考在西南印度洋新發現一處多金屬硫化物礦化區。        執行中國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務的「向陽紅10」船在海上漂泊47天後,於當地時間4月30日下午停靠模里西斯路易港。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7名科考隊員參加大洋培訓
    中國網11月25日訊 大洋39、40航次出航在即,近日,記者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了解到,黃威等七名中國大洋科考隊員在杭州參加了中國大洋39、40航次前的地質專項培訓工作。此次培訓增強了我所科研人員對大洋地質調查工作的認識,進一步堅定了他們圓滿完成工作任務的信心。據悉,中國大洋39和40航次將於12月中上旬起執行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合同區的海上調查研究工作。
  • 縱橫太平洋,中國大洋45航次科考將探尋哪些深海秘密_滾動新聞_中國...
    新華社廈門7月12日電(記者 劉詩平)中國大洋45航次科學考察12日從廈門起航,前往西太平洋典型海山區、東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和中東太平洋一帶,進行為期將近120天的科學考察。科學家們縱橫太平洋,將重點探尋哪些海洋科學奧秘?會有哪些亮點?
  • 大洋一號帶回數噸海底寶貝:盲蝦盲蟹令人稱奇(圖)
    早報訊 出海一趟帶回好幾噸海洋寶貝,有礦石、海水、海洋生物等。記者昨日採訪了解到,執行大洋26航次第6航段科考任務的「大洋一號」科考船正式完成所有驗收。該航次科考歷時245天,首次在西北印度洋和奈及利亞幾內亞灣兩個海盜猖獗海域作業,並成為國際上首個在西北印度洋脊發現非活動海底熱液區的科考船。在一段時間的維護保養後,「大洋一號」科考船明年年底前將執行新任務。
  • 「大洋一號」中國科考船首次在大西洋跨越赤道
    新華社「大洋一號」11月1日電(記者 邱紅傑)當地時間11月1日凌晨4時20分,中國「大洋一號」科考船在西經24度16分從北向南跨越赤道。  這是中國科考船首次在大西洋跨越赤道。1日上午,「大洋一號」的隊員們投放漂流瓶以示慶祝,還舉行了拔河比賽。
  • 「海洋六號」船完成今年深海大洋科考-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袁於飛)歷時122天,航程近35000千米,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六號」船完成中國地質調查局深海地質第8航次和中國大洋第55航次科考任務,10月23日返回廣州。
  • 中國大洋科考在西南印度洋新發現硫化物礦化區
    大洋科考新發現硫化物礦化區徜徉西南印度洋科技日報路易港5月1日電 (記者劉園園)從大海深處歸來的「向陽紅10」科考船5月1日傳來好消息:中國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科考在西南印度洋新發現一處多金屬硫化物礦化區
  • "大洋一號"返回青島 2800米海底撈起"黑煙囪"
    ▲ 科考隊員帶回的多金屬硫化物。  ▲5月29日,在完成中國大洋第30航次科考任務後,"大洋一號"返回青島。記者 何毅 記者 何毅 通訊員 李英  5月29日,在完成中國大洋第30航次科考任務後,「大洋一號」返回青島。
  • 「向陽紅01」船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原標題:「向陽紅01」船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經過兩個航段、長達60多天的走航和作業取樣,「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的科學調查日前結束,不僅獲取到豐富的海底巖石和生物樣品等,為後期科研積累了寶貴樣品和數據,也意味著此次科考大西洋航段的科考任務順利完成。
  • 原創連載|《進軍三大洋—— 中國「大洋一號」船大洋科考20年》(5):承載民族海洋夢想的科學之舟
    我國大洋科考船自 20 世紀末我國開始大洋科學考察時起,在「大洋一號」船購進專用大洋科考前,我國已有多艘調查船進行了多個航次的大洋科考。「向陽紅 5 號」萬噸級海洋調查船原系波蘭建造的「Francesco Nullo」級貨船,由波蘭巴黎公社船廠建造,1966 年下水。
  • 海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是以下哪個大洋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每天的凌晨更新一道題目,答對後能領取小雞飼料,今天的問題是「小雞寶寶考考你,海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是以下哪個大洋?」一起來看看螞蟻莊園小課3月29日的問題答案吧。>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每天的凌晨更新一道題目,答對後能領取小雞飼料,今天的問題是「小雞寶寶考考你,海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是以下哪個大洋
  • 【原創連載】|《進軍三大洋—— 中國「大洋一號」船大洋科考20年》(4):追夢深藍
    中國「大洋一號」船大洋科考20年》(4)
  • 「科學」號完成西太平洋開放共享航次科考任務
    「科學」號完成西太科考任務返回青島母港2020年1月5日,「科學」號科考船圓滿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19年西太平洋開放共享航次科考任務,返回青島母港。胡敦欣院士、王輝書記以及科考船運管中心負責人、相關部門同事到碼頭迎接。
  • 中國首位大洋科考女首席科學家揭秘洋底探秘...
    大洋科考有多神奇? 小朋友們,家長們,注意啦! 中國首位大洋科考女首席科學家 韓喜球博士親臨溫州 親身講述科學家 在大洋深處的探險故事 解密深海大洋處的神奇世界!
  • 我國最先進科考船出徵太平洋 尋找海底"黑煙囪"
    據新華社電 目前正行進在東太平洋的中國海洋科考船「大洋一號」7月1日開始執行第22航次第6航段科考任務。船長甄松剛告訴新華社記者,未來半年,他們將在太平洋中脊上尋找海底「黑煙囪」,爭取發現新的熱液硫化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