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奇!史前動物「屎」化石不臭 堪稱寶貝(組圖)

2020-11-23 搜狐網

沒有臭味的寶貝:揭秘史前糞便化石

  世界各地都有糞化石出土,算不上什麼新鮮事兒,但考慮到糞便較短的存在時間,能夠最終變成化石卻也令人驚訝。雖然礦化過程讓糞便變硬同時又讓它們不再散發出臭味,但我們仍可以從糞化石身上了解到很久以前那些製造糞便的已滅絕動物的大量信息。  

活在糞便的世界裡

古生物學家以及更為專業的古糞便學家並不是粗心的觀察者,他們能夠分辨出糞化石

迄今為止發現的糞化石數量並沒有達到驚人的程度

  地球上的生命已經有數十億年歷史,在如此漫長的歲月變遷中,曾在地上行走,在水中遊泳以及在空中飛翔的動物數量絕對是一個驚人數字,但迄今為止發現的糞化石數量並沒有達到驚人的程度。

  造成這種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在於:即使糞化石就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也會視而不見。糞便變成化石時,礦物質會取代有機物,粗心的觀察者很難將這種化石與普通石頭區分開來。所幸的是,古生物學家以及更為專業的古糞便學家並不是粗心的觀察者,他們能夠分辨出糞化石,有時還會發現重要的糞化石,如獲至寶。

  卡倫?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糞便學家之一。由於每天都跟糞便打交道,估計很多人不願意與她握手。卡倫是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波爾得分校博物館古生物館館長,其對恐龍糞便的研究讓我們得以了解有關恐龍習性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信息。卡倫指出,糞便中存在寄生蟲留下的痕跡說明這些身軀龐大的動物曾飽受腸道寄生蟲折磨。在雷克斯暴龍糞化石中,卡倫也發現了骨頭,有些較為完整,有些則已破碎,說明這種手指「優美」的恐龍在狼吞虎咽地享用美餐時並不只是盯著肉,而是連骨頭也不放過。  

主人已滅絕本身無臭味

最令古糞便學家感興趣和著迷的恐怕還要屬恐龍糞化石

看到它們的糞便,古糞便學家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曾經那些身軀巨大並且令人恐怖的恐龍

與食草動物的糞化石相比,食肉動物的糞化石更容易保存

  迄今為止,人們已發現來自於所有類型動物的糞化石,這些動物的體型或大或小,或為魚類,又或為禽類,但相比之下,最令古糞便學家感興趣和著迷的恐怕還要屬恐龍糞化石。看到它們的糞便,古糞便學家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曾經那些身軀巨大並且令人恐怖的恐龍,同時還它們以本來面目。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糞便不過是排洩物罷了,恐龍糞便也沒有什麼出奇之處,但在古糞便學家眼裡,恐龍糞便卻保留了很多信息,能夠幫助他們描繪出數千萬年前的景象。

  古糞便學家表示,與食草動物的糞化石相比,食肉動物的糞化石更容易保存。這是一個令人感到有些吃驚的事實,畢竟一些食草動物是曾經行走於地球之上的體型最大的動物。實際上,白堊紀食肉動物也並非輕量級動物,它們的糞便也同樣如此。

  古糞便學家發現了據信是來自一頭生活在大約6500萬年前的雷克斯暴龍的糞便。這個暴龍糞化石是1995年由皇家薩斯喀徹溫省博物館的溫迪?索羅伯達發現的,尺寸為17.6英寸×6.4英寸×5.2英寸(約合44釐米×16釐米×13釐米),重量超過15.5磅(約合7公斤)。  

猛獁糞便,確實是個大問題

猛獁糞便

猛獁糞便

  猛獁和乳齒象體型巨大,大部分時間都在邊走邊吃東西中度過,胃口也大得驚人。正如老話所說,有進必有出,這些已經滅絕的毛髮粗而濃的厚皮類動物對它們所處環境產生重要影響。第一組圖片呈現的便是它們產生的已變成化石的「影響」,也就是巨大的糞便。

  按照地質學的標準,糞便變成化石通常並不需要太長時間,某些情況下,這一過程只需短短數百年便可完成。但在地球的冰凍苔原,情況卻並非如此。一代又一代長毛猛獁曾在這裡生存了數十萬年,它們的糞便變成化石也需要數十萬年時間。據一些科學家推測,隨著全球變暖導致北極地區溫度升高,在糞便中沉睡的微生物可能甦醒過來並「回到工作崗位」,在此過程中,糞便將向外噴出大量甲烷。這種現象與狗狗冬季時在院子裡隨地大便,待到明年春季雪化時發生的情況類似。  

侏羅紀嘔吐石

嘔吐石(使礦化嘔吐物)與糞化石較為接近。

箭石目是烏賊的古代近親,擁有堅硬鈣化骨骼結構。它們的殼在魚龍胃內堆積,而後又被魚龍吐出

  嘔吐石(使礦化嘔吐物)與糞化石較為接近。如果你覺得「嘔吐石」這個詞還不夠直截了當,那不妨將其理解為「變成化石的嘔吐物」。2002年,人們發現了最令人興奮的嘔吐石。當時,格林威治大學的彼得?道爾將其描述為聚成一團的箭石目骨骼,據信由大約1.6億年前一種被稱之為「魚龍」的海洋爬行動物吐出。

  箭石目是烏賊的古代近親,擁有堅硬鈣化骨骼結構。它們的殼在魚龍胃內堆積,而後又被魚龍吐出,就像貓頭鷹吐出無法消化的老鼠骨頭一樣。在提到這塊於英國發現的嘔吐石時,道爾表示:「我們認為這是第一次證明存在大規模嘔吐物化石,對此我們不應有任何懷疑。」  

冒牌糞化石

冒牌糞化石

  有時候,一些外表看似與糞化石無異的東西實際上就是普普通通的石頭。各種各樣的地質過程均與這些所謂的冒牌糞化石形成有關,最主要的因素當屬水以及大量化學反應。通過在顯微鏡下進行檢測以及使用化學劑測試,古生物學家和古糞便學家能夠對糞化石的真偽進行鑑定。具體到食肉動物糞化石身上,由於骨頭數量較多,這種糞化石的磷酸鈣含量也較高。  

更新世地懶糞化石

巨型地懶糞化石

由於滅絕時間不長,巨型地懶的糞便還沒有完全變成化石

  巨型地懶在北美洲和南美洲一度較為普遍,是巨型動物家族的「海報男孩」。一些巨型地懶種群的體重最高可達到5噸,站高可達到20英尺(約合6米)。雖然絕大多數巨型地懶在數千年前就已滅絕,但也有一些巨型地懶可能在古巴以及一些加勒比海島嶼上一直生存到16世紀中期。這些大塊頭喜歡生活在乾旱或者沙漠地區受保護的洞穴內,它們的糞便也因此被很好地保存下來。

  由於滅絕時間不長,巨型地懶的糞便還沒有完全變成化石,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糞化石。這種易碎糞便被稱之為「古糞」。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洞穴內發現的古糞保存非常完整。在智利的一個洞穴內,人們不僅發現了古糞,同時也驚奇地發現一些看上去很新的地懶皮和毛髮。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一個最為著名的地懶洞內部,成堆的糞便散落在地面上。最近之所以沒有這個洞穴的彩色照片完全與一個粗心大意的傢伙有關。這個傢伙在洞內抽菸並引發火災,絕大多數易燃糞便被付之一炬。  

挖金庫挖出千年人糞

人類糞化石

  人類糞化石?在我的銀行?任何人也沒有料到1972年工人們在為英國約克的勞埃德銀行挖一個新金庫過程中居然發現了人類糞化石,但結果就是這樣出人意料。這塊化石長9英寸(約合23釐米),最初被認為是一塊有年頭的精煉爐渣,但經過進一步分析,它的真實身份最終浮出水面,竟是一塊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礦化人類糞便。古糞便學家安德魯?瓊斯說:「這是我曾經見過的最令人興奮的糞便。它的價值相當於王冠上的寶石,這絕不是在開玩笑。」

  10世紀,包括約克在內的英國東北部地區在維京海盜統治之下。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挖金庫挖出的千年人糞就來自於維京海盜。面對勞埃德銀行糞化石令人印象深刻的長度和周長,身為保管員的學生吉爾?斯納普評論道:「不管出自何人,這個傢伙可能幾天內一直都沒有大便。」如此觀點顯然有一定道理,當時的海盜畢竟整日忙於姦殺搶掠。這塊糞化石目前在約克的喬維克海盜中心展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親自到約克一遊,與海盜的糞便緊密接觸。  

糞化石內發現最古老人類毛髮

糞化石內發現最古老人類毛髮

  隨著在南美洲約翰尼斯堡附近的格拉戴斯瓦勒洞上演重大發現,最古老人類毛髮的紀錄從9000年前變成20多萬年前,這可要感謝古代穴居人的仇敵土狼。古人毛髮是在對史前褐色土狼糞化石進行溶解分析時發現的,數量大約在40根左右。20萬年前生活在這裡的人類(確切地說應該是原始人類)就只有海德爾堡人,他們是尼安德特人的祖先。這些毛髮極有可能是一隻土狼在殺死一名海德爾堡人後撕咬屍體時吞下的。除了被土狼所殺這種可能性外,這名海德爾堡人在被土狼發現前可能就已死亡,屍體淪為土狼的食物。  

英國曾出現糞化石熱

糞化石大街

糞化石大街

  COPROLITESTREET(糞化石大街)並不是英國最享有盛名的地方,但在英國歷史上,此處也書寫了一個令人好奇的篇章1849年糞化石熱。19世紀40年代初,人們在英格蘭薩福克郡的小山上發現大量糞化石。糞化石經過硫酸處理產生大量磷酸鹽,後者被充當肥料。絕大多數精煉工作在伊普斯維奇市進行,也就是糞化石大街的所在地。

  待到19世紀80年代,其他更低廉的磷酸鹽生產方式浮出水面,糞化石產業也因此走向衰落,但伊普斯維奇這個曾經的糞化石產業中心的名氣還是不減當年。不幸的是,它保留的只有「臭名」,興盛之時很多人將這座城市稱之為一個垃圾場。  

糞便打磨變身「寶石」

糞便打磨變身「寶石」

手錶與糞便之間本是風馬牛不相及,但瑞士表商Artya卻將二者結合在一起

  是誰說我們不能對糞便進行打磨拋光?一些人對用打磨拋光過的恐龍骨製成的珠寶首飾可能非常熟悉,但令他們沒想到的是,生產恐龍骨首飾的製造商同樣打造糞化石首飾。糞化石首飾往往非常漂亮,絕對可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糞化石經打磨後能夠變身「寶石」可要感謝自然礦化過程,這一過程賦予糞化石豐富多彩的對比色和互補色。此外,我們也要感謝恐龍。如果不是它們花時間「生產」這些「原材料」,製造商又用什麼來製造糞化石首飾呢?

  手錶與糞便之間本是風馬牛不相及,但瑞士表商Artya卻將二者結合在一起,這就是存在爭議的恐龍糞表。這款手錶的表面採用打磨拋光過的糞化石,糞化石來自於生活在1億年前的一隻食草恐龍。手錶的銅製外殼與恐龍糞的「溫暖而無與倫比的色彩」相得益彰,錶帶則由美洲蔗蟾皮製成,售價為11900美元。

  閱讀與糞便有關的文章可能刺激人的生理反應,抵抗力差的人甚至會有衝向洗手間的衝動。雖然糞便令人心生厭惡,但糞化石卻也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它們提供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方式,允許我們在了解古代日常生活諸多細節的同時又不必與真正的糞便打交道,以免滿手沾上臭氣。(孝文)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揭秘地球史前怪物(組圖)
    揭秘地球史前怪物(組圖) 2005-12-09 eNet&Ciweek
  • 古生物化石「萬卷書」記載史前植物大戰殭屍 堪稱世界上最完好的標本
    我見過深褐色的屎化石,「溼軟的」被時光壓縮成無比「幹硬的」,可這「牛皮紙」到底是不是化石呢?這硅藻頁巖質地細膩,顏色灰白,微理層極為發育,1釐米厚可達四五十層,許許多多的古生物化石就蘊藏其中,為地質史上的第三紀中新世。顛在手裡,特別像一巴掌拍扁了的法風燒餅。一千多萬年前的山旺一帶是一片湖泊,氣候溼潤,水裡生長著大量的硅藻,陸地上有亞熱帶落葉和常綠闊葉混生林,許多動物棲息其間。隨著硅藻的沉積,植物和動物遺體埋在硅藻土層中,形成了化石。
  • 全球八大珍貴化石:史前巨蟒能吞恐龍(組圖)
    ,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美國《連線》雜誌近日評出了2010年公布或發現的、最著名的八大化石,這些化石帶領人們走進生機盎然的史前生命世界。1.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 北極發現15米長史前「巨獸」 堪稱海洋暴龍
    這種史前海洋動物的體長可達,撕咬力驚人 堪稱「海洋暴龍」挪威化石搜索人員在一座偏遠的北極島嶼上發現了一隻遠古海洋爬蟲動物的化石,它的體長比駝背鯨更長,牙齒像黃瓜一樣大,可一口吞下一輛小轎車。據挪威奧斯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約恩·胡魯姆領導的一個科研組說,經過測量,發現它的體長大約是50英尺(15米),這種能咬碎骨胳的食肉動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大海洋爬蟲動物之一,堪稱「海洋暴龍」。
  • 科學家發現距今143萬年前,帶DNA的史前人類「糞便化石」
    提到糞便,大家一定是捏著鼻子都嫌臭,但你知道有些遠古時代的糞化石,其擁有的價值是什麼嗎?什麼是糞便化石關於史前的生物糞便化石,據科學家說,可以在其糞便化石內,了解到遠古滅絕動物的大量信息。其實在地球上從有生命開始,任何事物都不停的在歲月中變遷。
  • 史前動物回聲定位首現化石證據
    我們所熟知具有回聲定位能力的動物有蝙蝠、鯨、海豚等。而在地面生活具有回聲定位能力的哺乳動物僅有北美短尾鼩鼱(Blarina)、慄齒鼩鼱(Sorex)以及馬達加斯加島的馬島蝟(tanrec),它們不像蝙蝠那樣利用回聲定位來尋找食物,而更多的用於搜尋棲息地。
  • 都因為恐龍是史前世界的霸主,其實,恐龍在這種動物面前就是小弟
    恐龍這種史前的大型動物人們並不陌生,在童年的印象中,恐龍作為地球上的霸主,擁有龐大的體型,猙獰的面孔,看起來就非常的害怕。但實際上,這些曾經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猛獸,並不是當時地球上最強的生物,而真正的王者,其實是:帝鱷。說到鱷,相信大家會很自然地聯想到鱷魚,的確,鱷魚看起來讓人不寒而慄,而作為活化石的它,自然是一個在地球上生存了很久很久的動物。
  • 大慶博物館史前動物化石的視覺盛宴(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原標題:史前動物化石的視覺盛宴(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大慶博物館鎮館之寶   猛獁象化石收藏最全   甫一進入大慶博物館,眼前的景象便會讓人駐足不前——大廳中央是三組惟妙惟肖的猛獁象、披毛犀和東北野牛大型雕塑,背後一面呈現東北第四紀圖景的巨大環形浮雕將它們包圍,它們的腳下則是第四紀地層中化石埋藏場景的復原……這些元素無聲地告訴參觀者,這座博物館將要為你呈現一場史前動物的視覺盛宴。
  • 侏羅紀化石揭秘:史前鱷魚如何進化成海豚狀動物
    近日,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具1.8億年前的化石。通過這個化石標本,研究人員發現了鱷魚家族在進化中缺失的環節,即史前鱷魚如何進化成海豚狀動物。研究人員解釋說,這一化石標本具有很大的一個脊錐,這表明其是侏羅紀時期最大的沿海捕食者—鱷魚。
  • 史前巨型蜘蛛祖先真面目曝光 身長150CM(組圖)
    9月7日消息,史前生物異性巨大,昆蟲也是如此嗎?考古證實,雖然蜘蛛現在的體型很小,史前世界他們的祖先可是個兇狠的大傢伙。科學家根據巨型蜘蛛的化石還原了他們生前的樣子,一起來看看吧。  近日在美國愛荷華州發現了世上最大最古老的海蠍物種「完好保存的」化石。
  • 盤點「有故事」的化石:史前巨蟒吃掉恐龍
    原標題:盤點「有故事」的化石:史前巨蟒吃掉恐龍 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曾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
  • 史前動物大探索
    生生不息的動植物,處處充滿傳奇,尤其是隨著一些化石的出現,讓這個充滿生機的地球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在出土化石中,我們可以發現,史前有一批動物,它們的體型與現代動物相比,奇大無比,如巨型蜻蜓、蜈蚣、蟒蛇等,那麼,為什麼史前動物會如此巨大呢?面對這樣的化石,我們不妨大膽猜測,它們巨大的軀體,跟以下幾個方面有關。首先是氧氣。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4.源泉南方猿化石  源泉南方猿化石 在谷歌地球的幫助下,科學家在南非發現了兩具190萬年前的靈長類動物骨架化石。這一發現讓靈長類動物家族又增加了一個新成員。這種靈長類動物被稱為源泉南方猿,它們擁有較長的腿部和一個向前突出的鼻子,還有超長的前臂和靈活的足部。源泉南方猿究竟是不是人類直接祖先,還是僅僅兩者相似?
  • 如何用貓判斷一個人的腳臭不臭?
    有天下班回來,剛準備把襪子拿去洗,沒想到被愛貓給劫走,死活叼在嘴裡拿不回來。真沒想到這年頭還有真喜歡臭襪子的貓!難道對於喵來說鏟屎官的腳臭不是貓生中無法解釋的痛嗎?鏟屎官的腳臭令貓大爺感受過驚嚇、慌張、不安、絕望運用等價代換的原理 鏟屎官第一次聞到貓大爺的屎 也是不可思議的驚詫可即便如此 鏟屎官還是要聞著屎味鏟著屎貓大爺還是既往不咎的愛著主人聞著臭
  • 紀錄片揭秘地球史前怪物(組圖)
    根據化石復活怪物  據報導,BBC最新科學記錄片《與怪物同行》是科學攝製小組和超過600名科學家合作,在參考化石證據的基礎上通過電腦特技攝製而成的。科學家先根據化石證據製造出這些史前怪物的真實模型,然後將模型掃描到電腦內,通過計算機科技使它們在電腦中「活」過來,整個攝製過程花了整整兩年時間。
  • 科學重口味:屎太臭會傳染疾病嗎?
    其中原因不是恐怖分子,也不是天氣或機務原因,原因竟然是某人在飛機廁所裡拉了一堆非常非常惡臭的屎。雖然讓人很不爽,但屎再臭其實也不會傳播疾病。糞便味道難聞的原因有好幾種,不一定就說明拉屎的傢伙生病了。服用太多藥物或者攝入某種維生素過量有時候就會改變胃腸道功能。
  • 俄羅斯的「地獄裂口」,1公裡長800米寬,還有「復活」的史前動物
    在俄羅斯就有一個神秘的「地獄裂口」,外表看上去像蝌蚪,內部有很多滅絕的史前動物。在西伯利亞的雅庫特地區巴塔蓋村,俄羅斯的專家學者就發現了一個「地獄裂口」。從高空俯瞰它的全貌就像是一個大型的蝌蚪,只不過它長約1公裡寬約800米左右,而且有著30米左右的深度。整個裂口就像是突然出現在大地之上,猶如狂風過境之後的樣子。
  • 貓屎為什麼那麼臭?
    如果你養了貓眯,尤其是成年後的貓咪,你有幸聞過它的便便,你才會真正體會到什麼叫真正的臭!這麼來說,哪怕是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貓砂盆以及最好最好的貓砂,也無法隱藏新鮮貓屎的臭味。 再做個比較~屎到底有多臭,不少人會覺得最臭的屎就是狗便便。
  • 驚奇恐龍展攻略:重慶驚奇恐龍展詳情介紹
    每個寶貝都對恐龍情有獨鍾,看到恐龍幾乎邁不開腿,想像一下與億萬年前的恐龍來一次親密接觸,會讓所有的人印象深刻,流連忘返,驚奇恐龍展——重慶站等你來探秘!驚奇恐龍展開放時間:10.00-22.00驚奇恐龍展地點:重慶市忠縣紅星路重慶忠州購物公園驚奇恐龍展門票價格:成人票29元、兒童票49元驚奇恐龍展由美邦美陳團隊傾力打造的,以「恐龍」為主題的互動科普展,全世界14億小孩心中的恐龍夢,沉浸式恐龍互動主題展,一起來感受《侏羅紀公園》的電影世界。
  • 南極發現史前小人類化石!
    最近科學家又在南極發現了史前小人類的遺骨化石,而且還在6億年前,難道史前真有失落的文明? 這具疑似微型人類的化石發現於南極洲惠特莫爾山脈區域,因為這裡位置偏遠和氣候寒冷,被人認為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直到最近發現的這具人類化石。然而兩塊化石令人費解之處在於他們比恐龍出現的時間還早,甚至比任何人類的跡象都早億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