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最新的研究顯示,太陽系神秘的第九大行星之所以一直無法觀測到,因為它可能不是一顆「行星」,而是原初黑洞,它的半徑約為5釐米,但質量卻是地球的5~15倍。
天文學家自從發現太陽系最遠的一顆小行星「塞德娜」後,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神秘蹤跡逐漸顯露。塞德娜的公轉軌道非常接近橢圓形,近日點和遠日點分別約為76天文單位和937天文單位。天文單位是指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約1.5億公裡。物理學家觀測賽德娜的繞日軌道,發現它的軌跡有些「古怪」,不在黃道面內,同黃道面有很大的傾角。這與以前觀測天王星(太陽系第七顆行星)軌道異常相似,猜測天王星之外可能還存在未發現的行星,給它提供了額外的引力,幹擾了天王星的軌道。此猜測最後得到了確認,人們發現了太陽系第八顆行星的海王星。海王星的無論直徑或體積均小於天王星,但質量卻大於天王星,大約是地球的專17倍。
這次,物理學家猜測塞德娜軌道異常的小行星,可能也受到了一個未發現天體的引力幹擾,把塞德娜拉到了一個高軌道,而這個天體可能就是「第九大行星」。根據計算,這個天體的質量為5到15倍地球質量,軌道半徑大約300至1000個天文單位。這就意味著它繞太陽公轉一周可能需要3萬年。
物理學家根據引力透鏡效應,在此處發現了好幾處引力異常區域,這也預示著太陽系還存在未被發現的大天體,這和計算小行星引力幹擾的結果也相符。依照這些數據,物理學家相信太陽系的確存在第九大行星,那它是什麼呢?
近期,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物理學家傑姆斯·恩溫與英國杜倫大學的雅各布·舒爾茨在預印本網站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太陽系中未被觀測到的第九大行星,可能不是行星而是一顆原初黑洞。
假如真的是黑洞,為什麼會圍繞太陽公轉呢?物理學家依據太陽系天體的運行規律,推測這個黑洞很小,性質雖然類似於通常所說的黑洞,但是它的形成和演化比較特別,屬於「原初黑洞」, 質量也只有地球5~15倍。
黑洞具備的吸積盤,而原初黑洞卻沒有吸積盤。想要直接觀測是基本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藉助引力透鏡效應。換句話說,就是有天體發出的光在經過它時,會被它的引力作用偏折。如果觀測到符合預期的偏折現象,就能證明它真的存在。
根據推測,如果這一顆原初黑洞真的存在,它不可能是在太陽系內誕生的,有可能是一顆「流浪黑洞」。這是因為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形成之後的殘留物,想要形成黑洞這種天體,這些殘留物遠遠是不夠的。因此這顆「原初黑洞」很可能是系外來客,它是在經過太陽系時,被太陽的引力俘獲,成為了太陽系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