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避亂南下遷移鎮江
石潭譜也詳細載明:「第一世龔昭,仲奄公之子,字益昌,行一,宋仁宗天聖戊辰鄉舉預首選,明年中,省試第一,初補承事、籤書平江軍節度使判官廳(廳)公事。慶曆丙戌以秘書省正字召入,八年,戌子春除校書郎。皇佑庚寅除知寧國府。至和乙未以司封郎中召,辭,不允。上虛席慕之,一見甚喜,除國史院編修官實錄,又除中書舍人院秘書修撰,又除臨江提刑官,熙寧末除吏部侍郎,不就。元豐初,除荊湖四川宣撫使參謀官,尋除戶部尚書改吏部尚書。配王氏夫人,累贈令人,葬江寧縣解家鄉,生一子二女。長靜英姐,適(適)修識郎建德縣主簿張良輔,次靜凝姐,適監察御史解雄飛。第二世龔裴,按剡譜斐作裴,習儒業,以父萌,官大理寺丞,配周氏,生一子,合葬江寧縣解家鄉」。
譜中提及的江寧縣解家鄉,我又利用百度地圖功能,進行了定位,最集中的地方在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解溪社區和淳化鎮解溪村一帶(註:小編有幸曾在此地生活過五年餘),考慮到那時的鄉是一個較大的行政單位,解姓人口眾多,後人應該繼續在這裡生存繁衍,以姓命名所在村落社區的習慣不會改變,我比較相信解家鄉就處於這一地帶。解溪背後的方山是國家地質公園,山上還有一處嶽王臺遺址,相傳為南宋嶽飛抗擊金兵所留,方山津是南北方向出入南京的必經之地。其實早在三國孫權建立南京城之前,秣陵就已在秦時置縣,是江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流傳「先有秣陵後有金陵」這種說法。益昌公的任職地點從蘇州市平江區、宣城市宣州區、樟樹市臨江鎮和荊湖四川間轉換,時間從1028年鄉舉預首選,分別經1029、1046、1048、1050、1055、1077,後於1078年除吏部尚書,分別列明有8個時間節點計50年為官時間,職位也從秘書、法官、地方長官一直升遷到相當於現在的人事部部長,並有皇帝召見等描述,內容詳實細緻生動。文字中比較特別的地方還在於記錄了長女和次女的名字以及她們的婚姻生活,這在過去是很少見的。我在石潭問及嘉產宗親女性可否進入家譜世系時,回答說新時代的今天也可入譜並予以性別標註。
我多次翻閱二十四史《宋史》、史料《宋會要輯稿》和龔延明祖慧編著《宋登科記考》,遺憾未能有更多的資料對益昌公求學任職情況加以輔佐證明。後來我有機會在全國最權威資料最全的國家圖書館及北京大學圖書館查找線索,有了重大發現,找到併購買了《中華龔氏通志》一書。該書編纂委員會根據各地家譜匯總在第三篇人物(上)第347、349和351頁把益昌(昭)公及相關諸公按江西進賢、浙江上虞和福建莆田等籍貫多處統計列示,時間官位都是相同的,應為同一人,極有可能是剡縣令龔願三子史、臾和夫分遷江西、福建及本省上虞的各地後人編譜記系時按當地譜籍記定。由各地共同印證來看,益昌公確有其人,官至高位且聲名較為顯赫。
石潭譜對龔氏出處源流也有概括介紹:「龔為周晉大夫堅公後……龔氏之先出於漢時湖廣常德府武陵縣,有封武陵候諱勝者,食採武陵。為武陵龔氏勝之二十四世孫,諱昭字益昌,居鎮江,為鎮江龔氏」。南方諸多龔姓家譜皆以堅公為得姓始祖,以武陵為郡望,以《史記》記載循吏代表龔遂(史書中出現的第一個龔姓人物)和節氣名臣龔勝為祖。也有譜牒謂龔勝為龔遂支系,有龔奇英漢時當過武陵令。龔勝(前68-前11)字君賓,西漢彭城(今江蘇徐州)人。翻閱《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從龔勝的任職經歷看,未有到過武陵,也沒有封過武陵候。
仲奄公為一世益昌公之父,石潭譜對此介紹雖只有數字,卻比較真實可信。那古剡譜和古虞譜不知有否仲奄公的記載?其它書籍上能找到相關文字記錄嗎?還是就此明確的線索漸斷,有證據的考證進入想像猜測的階段?幸運的是《中華龔氏通志》第一篇中華龔氏播遷概況第63頁圖表列明的世系中把益昌公上推到仲奄、斌、德、通、觤、明、侹、國清、萬善、武等諸公,中間多有缺失,並最終歸納到「龔麕,奉政大夫,西漢末避新室之亂(約9-24),遷居鎮江」。巉頭在此圖表中也轉變為砏頭,讓我大感驚奇。秦漢禁修私譜,唐時民間私家修譜逐漸形成,宋時風靡天下,明清更為盛行,該世系的保存可能有賴於福建莆田南宋名臣龔茂良,由於同祖同宗的原因,較為完整的世系才得以保存。原來早在西漢時龔氏先人避亂南下從中原就來到了鎮江!並在鎮江居住了近千年的歲月時光!這個考證結果讓我對鎮江霎時充滿了好感。鎮江龔姓人口眾多,遍布以龔為名的巷灣甸莊村等地方,由此逐漸以群體或個體繁衍到南京等蘇南一帶及更遠的地方。金置奉政大夫,為文職正六品封銜,放在漢時麕公的官位上,與史實不符,想來也是後人按當時編譜時從屬朝代的官員職階模擬而定。科學地研究家譜,應持有這樣一種觀點:家譜誠為可親可信,但囿於久遠年代前的口耳相傳,個別文字可不予迷信。
對龔氏族系資料列示相關線索的調查基本到此告一段落,我明白了家族千年的遷移路線和先人生活的那段時空,也已經徹底解開了少年心中的那個結。對遷鎮江以前龔氏在中原北方一帶生活的時空痕跡因相隔二千年已難再覓蹤跡,但我養成了時時關注中華龔氏信息資訊的習慣。縱觀橫覽神洲大地,龔姓族人遍布全國,有關龔氏的名勝古蹟實物比比皆是,並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待續)
來源於:中華龔氏網 作者:科學 編輯:建育
友情轉發來源於:中華龔氏網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