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網際網路時代疊加了疫情之後,人權與隱私似乎變得越來越脆弱。《紐約時報》在今年 1 月份的一篇報導中就曾報導過 Clearview AI 公司一些灰暗的事情,在之前的報道中,他們詳細介紹了該公司計劃如何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然而,該公司龐大的數據庫卻來自 Instagram、YouTube、LinkedIn 等社交媒體平臺一些未經授權的數據。
之後就這家公司的這種行為,ACLU在伊利諾伊州對其發起了訴訟。為什麼是在伊利諾伊州發起訴訟呢?是因為目前只有該州通過了《生物識別信息隱私法案》,法案要求企業在使用包括面部識別等個人生物特徵信息前必須獲得書面授權。
正是鑑於伊利諾伊州率先在美啟用了有關生物特徵測定的隱私保護法律,ACLU 已將未經授權收集人像數據的 Clearview AI 公司告上了法庭。據悉,Clearview AI 涉及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從互聯網上收集了超過 30 億張人臉照片。根據周四公布的消息,本次訴訟的共同發起者還包括伊利諾伊公共利益研究小組、芝加哥的反性剝削聯盟等。
ACLU 在一份聲明中稱,Clearview AI 的所作所為,正是立法機構需要應對的隱私威脅,同時呼籲其它州迅速跟進制定類似的法律。此外 BuzzFeed News 獲得的資料顯示,警方正在使用 Clearview AI 來識別性工作者,且該公司一直在向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沃爾瑪等私營企業提供面部識別工具。
相比於我們國內而言,至少天網的信息與數據還只是在系統內部使用。而美國的Clearview AI公司不僅私自收集個人的臉部信息,而且通過對這些人進行分析、歸類,打上標籤之後進行出售。當你忙著想VPN的時候,或許牆外的世界有時候更為複雜,有時直接被標記出賣。
目前原告方正尋求伊利諾伊州的法院命令,以迫使 Clearview AI 刪除未經同意手機的該州居民的照片並停止收集新的照片,直到其行為符合《生物識別信息隱私法案》的要求為止。可以說,在大數據時代我們的隱私將會面臨極大的挑戰,人類的隱私權變得越發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