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後,很多男孩對大海便有了深深的眷戀,而「徵服大海」則成為了深埋在很多男孩心中的終極夢想。如果說11月中旬「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是中國航天探索的裡程碑,那麼同樣在11月中旬,中國自主研發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順利下潛至海洋最深處(10909米),創造出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同時,也替我們完成了徵服深海的壯舉!而在11月16日,央視新聞客戶端直播間請來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特約水下攝影師張帆,一同在《品海 π下午茶 看海「仲」有奇物》節目中為我們分享並「描繪」了萬米深海下精彩的海洋世界。
1991年張帆畫的《海闊天空》
浩瀚海洋中每一滴水都包含著微小生命體,在廣袤無垠的海底深遠,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生命「新物種」。張帆從小就對神秘的海洋保持好奇心,他在5歲半的時候曾畫過一幅名為《海闊天空》的畫,畫作的主題就是探秘深海,裡面包含了幼年期的魚類、浮遊動物、軟體動物、頭足類動物,水母和許多無脊椎動物。幸運的是,這幅作品至今被保留了下來。
長大後的張帆從未放棄兒時探索海底的夢想,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成為了一名海底生物攝影師。每一次張帆手持攝像機、身穿潛水服前往一個未知的海底世界,與大大小小的魚群擦身邂逅,都有可能見證一場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糾纏,這就是海洋生物的生存法則,物競天擇之下帶來了不斷進化的新物種。
「全副武裝」的張帆在深海完成拍攝任務
普通人恐怕一輩子都難有機會體驗到海底世界的驚險,而深潛至今十餘年的張帆,不僅「登」過上百艘乘船,也見證了大大小小的海洋事故。他曾親眼看見海洋攝影師被旗魚扎穿小腿的痛苦慘狀,甚至在泰國潛水時親歷過突然駛來的船隻與自己擦身而過的「死亡瞬間」;最讓張帆心生驕傲的,是在太平洋深處探索二戰殘留的歷史遺蹟,這種不畏生死的探險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在直播間,有很多長相奇特的海洋生物在語言的描繪下顯得蒼白無力。張帆通過現場擺放的華為IdeaHub直接畫出了這些海洋生物的輪廓。由於華為IdeaHub具備0.035秒超低書寫時延,讓張帆暢快自如的將腦海中浮現的生物畫了出來。還別說,作為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插圖藝術專業畢業的張帆,通過華為IdeaHub畫得還真惟妙惟肖。在直播互動環節,很多網友根據華為IdeaHub上的「抽象草圖」就猜出了像ET一樣的菱鰭烏賊、深海中的體操選手短吻絲鰺以及被稱為「海洋裡遊動的毯子」的毯子章魚。張帆還講述了這些深海生物背後的科研價值,並在華為IdeaHub上展示了自己拍攝的這些奇妙深海生物「真身」。
在張帆和眾多深海愛好者眼中,海底世界奇幻又美妙,它的浩瀚和神秘遠超出人類想像,有著無窮無盡的新物種等待著人類去探索發現。而華為IdeaHub作為「企業智慧屏」系列,以具備智能導播功能和音幕管理功能,配合華為深厚的電信網絡優化能力,成為企業視頻會議的利器,而白板互動和分享功能,更進一步加強了團隊、群組之間的深入互動能力,在今年獨家贏得了國際權威第三方研究認證機構Frost & Sullivan頒發的「全球團隊協作終端創新獎」。如果說浩瀚海洋中的新物種是大自然巧奪天工的傑作,那麼華為IdeaHub何嘗不是人類親手創造的「智慧辦公新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