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研究】UI設計中那些讓用戶爽歪歪的動效原理

2021-01-16 阿門教你PS

本文將市面上最常被使用的動效進行了一次總結並逐條闡明這些設計背後的原理,每條原理後面我都會為朋友們選出一些大家最常用的 App 作為例子,順手打開就能體驗啦。

緩動(Easing)、偏移量和延遲(Offset & Delay)主要與時間相關。

父子關係(Parenting)用於闡述元素之間的關係。

變形(Transformation)、數值變化(Value Change)、遮罩(Masking)、覆蓋(Overlay)、生成(Cloning)多作用於加強元素自身的延續性。

視差(Parallax)多作用於表明元素的層級關係。

蒙層(Obscuration)、多維化(Dimensionality)、鏡頭平移與縮放(Dolly & Zoom)作用於表明元素與空間的關係。

1. 緩動(Easing)

當運動發生的時候,元素運動速率的變化符合用戶的預期。自然界之中是很少存在完全線性的運動的,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完美的保持勻速運動,緩動效果能夠讓運動看起來更加接近自然,符合用戶的認知,達到用戶的預期。

例子:你手機裡面幾乎所有動態效果都是緩動的,看起來是不是非常舒服和諧呢?

2. 偏移量和延遲(Offset & Delay)

利用偏移和延遲來錯開元素的運動時間,表明元素之間的層級與關係。設計師利用錯開運動時間的方法,讓信息或界面元素按照有所區別的秩序進退場,利用明顯的錯序運動暗示用戶信息與界面元素之間或許存在某些區別,或利用錯序的方法吸引用戶的注意。但一般情況設計師不應該使用太多的延時效果,因為譬如說網絡的加載本身就已經需要時間,所以延遲效果的使用最好只用於技術。

例子:蘋果官網各商品詳情頁均有大量運用。

3. 父子關係(Parenting)

在用戶進行操作時,有父子關係的元素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它們之間的層級關係以及帶來更加有理可循的操作反饋。正如上面給出的這張動圖,位於下方的方塊的左右運動,而位於上方的方塊跟隨下方方塊進行左右運動並同時進行自己的縮放運動,他們之間構成了父子關係。說得簡單一點,父子關係就是子元素的某個屬性的值隨父元素的某個屬性參數的值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變化。

例子:Google Allo 按住發送按鈕向上滑動,發送內容字體變大。

4. 變形(Transformation)

利用變形來告知用戶元素的狀態或作用發生了改變。人們對於實物的變形是敏感的,合理的變形能夠清晰高效地將正確的信息以最高效、最令人愉悅的方式傳遞給用戶。注意,這裡所說的變形並不一定要像上面那種動圖一樣動作那麼大才算變形。或許是顏色的變化,也有可能是角度的改變,這些都能達成我們想要的效果。

例子:知乎 Live 選擇贊助金額的動畫效果。

5. 數值變化(Value Change)

連續性的數值變化動態效果能讓用戶清晰地看見數值到底是在變多還是變少。關於這一點,我想多用兩張動圖呈現,大家可以看到,數值變化有連續性動態效果的一張是不是更能讓你知道數字是在變多還是變少?想像一下,假如在某款理財 App 裡面,這個數值是你的錢的話,那麼數量的增加與減少這個信息對於用戶來說就非常重要了。

例子:京東金融手機 App,「總資產」,及「白條」頁面的數值變化效果。

6. 遮罩(Masking)

遮罩型的動畫是在界面元素進場或者退場的時候創造連續性效果的一種選擇。這種類型的動效似乎在 Material Design 裡面比較常見,所以沒有使用過原生安卓系統的夥伴們可能比較陌生。

例子:原生安卓系統(5.0 以上 7.0以下版本可見,7.0取消了菜單按鈕,以上劃操作代替。)點擊菜單按鈕呼出菜單的動畫效果。美圖秀秀手機 App 處於首頁的各個功能按鈕點擊後的轉場效果。

7. 覆蓋(Overlay)

覆蓋用於在扁平化(沒有厚度)設計的界面上闡明兩個相互獨立的元素的位置關係。在實際上沒有厚度、沒有縱深概念扁平化設計中,覆蓋動畫的使用能讓本來就非常有限的屏幕空間被更好的利用起來。

例子:微信橫劃刪除聊天記錄。

8. 蒙層(Obscuration)

蒙層與覆蓋非常相似,在沒有縱深概念的扁平化設計中表現縱深,它並不完全將處於下方的元素遮蓋住,而通常是通過高斯模糊或變暗的手段讓下方的元素保留一定的可視性。

例子:在 iOS 裡面隨處可見的毛玻璃效果。

9. 生成(Cloning)

當元素被生產出來時,表達元素與元素之間的連續性的關係。這種動畫能夠非常清晰地表達因某個操作而產生的一個或數個事件發生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例子:蘋果的 Messages 發送信息的效果。

10. 視差(Parallax)

界面元素同時開始運動,但運動的效率不同,構成一種視差的效果。用戶在進行滾動操作的時候通過視差效果可以在扁平化的界面裡面表現空間中各元素的位置及層級關係。這種效果還非常的美觀高端,能讓整個頁面看起來更加活潑一些。通過視差的特性,我能引導用戶去關注應該應該關注的地方,運動效率高的元素通常表達的是距離用戶更近,適合承載更加有使用性意義的重要信息,而運動效率較低的元素通常表達的是距離用戶較遠,而且或許沒有承載什麼重要的信息。

例子:蘋果官網各商品詳情頁。

11. 多維化(Dimensionality)

將扁平化的界面元素多維化從而表達空間中各元素的位置及層級關係。其實扁平並不符人類認知邏輯的(而符合人類認知邏輯幾乎可以說是可用性的第一原則),所以人們在扁平化的界面裡面下足了功夫來在沒有縱深和厚度的界面裡表達縱深和厚度,這句話讀起來非常拗口,但實際上就是這樣的。多維化的使用比較少,因為添加縱深感有很多種手法(覆蓋、蒙層、陰影,etc.),而多維化的開發成本是比較高的。

例子:iBooks 的翻頁效果和 Flipboard 的翻頁效果,滴滴打車退出呼叫狀態的 Appbar 動畫。

12. 鏡頭平移與縮放(Dolly & Zoom)

鏡頭平移與縮放聽起來好像是一樣的東西,事實上卻完全是兩碼事。鏡頭平移是拍攝的術語,被拍攝物保持靜止而鏡頭移動或鏡頭保持靜止而被攝物體進行遠離或接近鏡頭的前後移動,縮放是鏡頭與被攝物體在位置上保持靜止而被攝物自身進行縮放。鏡頭平移與縮放效果表明元素與空間之間的關係,也能表現出一種縱深感。

例子:iOS 的解鎖動畫是典型的鏡頭平移效果,而雙擊放大圖片操作的那個動畫是典型的縮放效果。

來源:知乎    作者:DesignCoder


相關焦點

  • UI設計中配色設計攻略
    最近研究了一下配色方法,今天我就針對UI設計中配色設計攻略進行簡單的說明,希望能幫助到一部分小夥伴。有個有趣的研究成果 —— 「七秒鐘定律」:人們在挑選商品和服務時 ,只需要 7 秒鐘就可以確定是否感興趣,而在這短暫的 7 秒鐘內,色彩的作用佔到了 67%。一個設計作品呈現在用戶面前,最先進入眼帘的就是產品的視覺表現,而色彩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UI設計需要用到的軟體
    Photoshop—UI界面世界設計-70%illustrator-更多是UI圖標設計—5%After Effects-交互動效設計-5%Axure RP-交互原型圖設計-10%Sketch-交互原型圖設計-10%一、PS CC 2018PS是一款圖像處理軟體,功能很強大,可以做界面設計、可以做圖標設計等等
  • Vuetify - 廣受歡迎的 Material Design 風格的開源 UI 框架
    vuetify-home-pageMaterial Design好看是好看,但由於 UI 和動效細節非常多,純手寫這種風格的輪子非常費勁,而 Vuetify 就是一個能幫助開發者快速構建基於 Material Design 風格應用的優秀框架。
  • Aero Fitness,一個完整的UI/UX設計案例研究
    設計的流程 所採用的基本流程基於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它幫助我定義並提出了重要的假設,這些假設通過原型測試和可用性測試來驗證。 子流程包括進行用戶研究以了解市場,創建用戶角色和用戶移情圖。
  • 谷歌Material Design動效篇 - 視覺同盟(VisionUnion.com)
    突然開始運動或突然結束運動的動效是生硬的,顯得不自然,無法符合用戶的預期,也無法取悅用戶。 最佳案例 Material Design中動效設計的關鍵是保證物體運動的物理感,同時不犧牲物體運動的優雅感、簡約感、美感,讓物體的運動充滿魔力,打造無縫式的用戶體驗。
  • UI設計模式大閱兵
    互動設計師在設計線框圖原型時,熟知常見的Web設計模式很有幫助,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創造出符合需求,用戶易學易用的界面來。常見的設計模式有哪些呢?在商業中有哪些案例呢?某公司互動設計師張雅秋寫了一篇博文對此進行了總結,現轉載於此,全文如下:互動設計師在設計線框圖原型時,熟知常見的Web設計模式很有幫助,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創造出符合需求,用戶易學易用的界面來。所謂「沒有必要重複發明輪子」,模式往往容易解決常見問題,正確的模式能幫用戶熟悉界面、提高效率。常見的UI設計模式如下圖:
  • 三效蒸發器工作原理及三效蒸發動態原理圖
    在化工生產過程中或者工業廢水處理時,三效蒸發器是一款常見的蒸發濃縮結晶設備,但有些操作員對三效蒸發以及三效蒸發器了解的偏少,在三效蒸發器操作學習過程中,有些吃力。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了解下三效蒸發器工作原理及三效蒸發動態原理圖,看看三效蒸發器是怎麼工作的。
  • 互動設計的最後一公裡(一)——動效設計
    對於那些對產品以及業務不是很了解的團隊成員來說,其一直會處於懵懂狀態,甚至會在眾多的靜態頁面中迷失,大大降低了交互稿的可讀性。自然自然是高階要求中最難把握的一點,參照現實環境的物體物理運動特點,用戶會將現實生活中的運動感受,帶入到具體的動效過程,若動效不符合用戶運動感受的動效,會給人怪異的情感。因此,不同的動效節奏和形式,會給用戶帶來不同的體驗。例如:在加載過程中的加速運動,要比勻速運動與減速運動的的體驗好。
  • 從過去到未來,淺析UI設計趨勢
    二、現今UI設計發展進入21世紀,隨著社會發展技術進步,信息軟體行業逐漸興起,這裡要感謝喬幫主給我們飯碗,正是蘋果的設計讓全球開始重視用戶體驗重視UI設計,以前大家都叫美工……1.擬物化設計早期UI設計都是擬物化設計 ,其風格特點:模擬真實物體的材質、質感、細節、光亮等,交互也模擬現實中的交互方式,學習成本低,傳達豐富的人性化感情。
  • 一次用戶體驗案例研究:重新設計觀測星星的門票
    本文是關於一次用戶體驗的案例研究,看一個天文臺應該如何去設計,以便於更好的去購買觀測星星的門票。用戶在頁面左側會看到更多說明,在頁面中還能看到日曆信息,用戶可以通過這些日曆信息,選擇日期。並且這裡提供了每一天的有用信息,比如:月相時間,日落時間以及用戶應該到達的時間。然而,現在的呈現方式對用戶來說體驗很差,因為頁面中信息過多。而且,在交互上,用戶也要花一定時間才會知道日曆信息中只有日期數字可點擊。
  • 用戶驅動:用戶體驗中的「動機理論」
    在產品上線之前,甚至在產品處於設計階段,我們就應該對這款產品的前景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當然要達到這種」未卜先知「的境界,我們要做到對用戶足夠了解,知道如何驅動用戶使用你的產品。接下來我們將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闡述動機對設計的影響。什麼是動機?動機是一個心理學術語,這個概念解釋了人類在特定環境下做出特定行為的原因。 簡單來說,動機是人類行為的內在動力。
  • 那些錯誤的用戶體驗
    原本文章標題叫錯誤的用戶體驗,但一說用戶體驗,很多人以為我又要扯用戶體驗的五個層級,從戰略層到感知層,逐層分解再好好說道一番。 接觸過專利的讀者可能都知道,我國的專利分為三種類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以及外觀設計專利,價值也是從高到低排序。多數產品經理,在沒有能力去創新模式以及底層邏輯時,總是在花費大力氣搞花裡胡哨的產品外觀創新,最後再扣一個「改善用戶體驗」的帽子。
  • 對啊網設計學院:用戶體驗——設計的一致性
    為什麼設計一致性很重要簡而言之,一致的用戶體驗設計方法帶來以下好處:○ 對於新用戶,界面變得更容易學習○ 用戶更少的困惑使得更少的錯誤發生○ 這樣可以減輕認知負擔,節省用戶的時間和精力○ 一致性支持網站或應用程式的強大品牌形象因此,一致性連接不同 UI元素進入可預測和清晰互動的系統。
  • 你還在用做平面的思維做ui設計嗎
    你還在用做平面的思維做ui設計嗎 五維網
  • 如何進行環境級AR體驗設計?
    內容加載設計建議:簡單明了的話術幫助用戶了解應用的目標和功能,讓用戶對總體目標和功能初步了解,具體操作引導可以在後續環節中詳細介紹。若有特殊體驗要求,需提前告知用戶,為進入後續流程擁有較好的體驗,安全警告、體驗建議、環境要求等需要前置提示。
  • 集成運放電路設計原理圖
    集成運放電路設計原理圖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11534.htm  一、集成電路及其特點  集成電路是利用氧化,光刻,擴散,外延,蒸鋁等集成工藝,把電晶體,
  • 用戶體驗設計思維:5個步驟,打造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作品集
    用戶體驗設計師的作品集就是在展示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優勢、設計過程和設計風格。本文中提到的「設計師」泛指那些參與用戶體驗某一環節(或模塊)或多個環節(或模塊)設計人,這些環節(或模塊)包括發生在臺式設備、觸屏設備或其他設備上的交互流程,獨立界面元素,視覺外觀,或者全旅程。一、招聘經理想知道什麼?
  • 華為人因研究團隊:與人連接的溫暖中 尋找科技的張力
    以人為本,根據人的習慣設計和改進產品,讓技術的原點歸於人的需求,被稱為人因學。華為有一群985知名高校研究生團隊,涵蓋生理學、心理學、工程學、互動設計等專業,以人因研究為觸手,深入到具體情境當中,給用戶帶來更為舒適的體驗。一、有溫情的高知團隊人因研究是靠長時間的積累,華為人因研究團隊每年都要對不同年齡不同經歷,不同國家的消費者深入進行調研,用同理心去理解用戶。
  • ...記憶流水線;重啟用戶記憶的大門,創造利於用戶體驗的記憶鍊金術!
    三、如何利用記憶心理學原理提高用戶體驗?顯然,在用戶體驗設計領域,所有的界面設計都需要對記憶的工作原理加以研究和考慮,了解記憶的工作原理,設計師可以創造出以人為本的界面,迎合用戶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節約他們的精力,提升可用性;重複和建立關聯,是獲取長期記憶的有效方法,用戶體驗設計師在創建網站或移動應用的交互流程時,應該考慮這個因素,當然,他們的目標是讓用戶形成應用的長期記憶,使得用戶能夠輕鬆地反覆使用應用界面,
  • UI設計的工作範疇有哪些?UI設計是做什麼的?
    UI是用戶界面(User Interface)的簡稱,指的是用戶操作界面,所以UI設計就是設計各種用戶界面的,最常見的有網頁,APP界面,軟體界面,智能手錶,各種智能設備顯示界面,簡單粗暴點理解就是屏幕顯示的那些界面其實都屬於UI設計,很多初學者以為UI就是做做APP畫畫圖標,這是完全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