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驅動:用戶體驗中的「動機理論」

2020-12-0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每位設計師都希望用戶愛上自己的產品,但是我們要給一個用戶愛上自己產品的理由。希望本文對於用戶動機的闡述會幫助你們找到那個理由。

大部分設計師都希望自己的產品可以獲得用戶的認可與喜愛,在產品上線之後,他們會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用戶反饋。我不否定用戶反饋的重要性,但是產品上線之後我們才通過用戶反饋判定產品的好壞已經遲了。在產品上線之前,甚至在產品處於設計階段,我們就應該對這款產品的前景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當然要達到這種」未卜先知「的境界,我們要做到對用戶足夠了解,知道如何驅動用戶使用你的產品。接下來我們將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闡述動機對設計的影響。

什麼是動機?

動機是一個心理學術語,這個概念解釋了人類在特定環境下做出特定行為的原因。 簡單來說,動機是人類行為的內在動力。動機的產生和生理、心理、社會關係以及認知水平都有著極大的聯繫。動機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徵:

激活 — 做出決策,制定目標;

持久度 — 動機所驅動行為的持續時間長短;

強度 — 對於完成既定目標的渴望程度。

為什麼設計師要懂得用戶動機乃至用戶心理學呢?因為了解用戶動機會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用戶期望和用戶痛點。你設計出來一款app,很實用,你有信心用戶用了一次後就會立馬愛上它。但是前提是「用戶使用了一次」。在當前產品高度同質化的時代,在保證產品功能性的同時能夠在包裝上給用戶足夠的吸引力,這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渠道來誘導用戶使用你的產品。

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

動機分為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我們將外部因素激發用戶特定行為的傾向稱之為外在動機。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可以將外在動機視為尋求獎勵,獎勵可以是有形的(金錢、獎品、文憑、證書、獎盃、獎章等),也可以是無形的(表揚、支持、認可等)。競爭本身就是外在動機的一種典型表現,那些好勝心極強的人並不是真的想要那些獎品,他們追求的一種認可——我比其他人更強。

外在動機已經成為了很多用戶體驗設計師的研究對象,並且已經應用到了很多網際網路產品中。例如,你成為了優酷的黃金會員,你就可以比別人更早看到《神探夏洛克》的上映;你在扇貝裡背單詞堅持了100天,在朋友圈曬打卡記錄炫耀;你的作品上了UI中國的首頁,受到大家的一致點讚。以上的所有一切都是外在動機在用戶體驗中應用,提升用戶黏度。

內在動機是指內部因素驅使人做出特定行為。內在動機來自人的內心世界,由一個人的希望和需求所形成。當人們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以後,如食物和住房,他們就會希望滿足更高級別的需求。嘗試新事物、接受新的挑戰、最大化自己的潛力,這些都是人類的天性。學習了一門新知識或者掌握了一項新技能,我們會從中獲得成就感。所以說內在動機可以歸結為追求更好的自己。

在用戶體驗中,我們所說的內在動機是指用戶使用產品是因為產品本身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和欲望,存在於用戶內心而非依賴於任何外部力量驅動。比如用戶跑步的時候打開「咕咚」,背單詞的時候打開「扇貝」,驅動他們的主要是追求更好的自己(健康的身體,更好的外語)。當然不排除截圖發到朋友圈炫耀這一外部動機了。與外部動機相比,內部動機更能留住用戶,真正想學英語的人堅持的時間肯定要比只是想曬朋友圈的人要長。當用戶真正被內在動機驅動的時候,使用這款產品本身就是最大的享受。

通過設計建立用戶動機

用戶喜歡玩貪吃蛇主要是爭強好勝和贏得獎勵的外在動機。用戶可以將自己獲得的成就分享到社交網絡,外界的鼓勵和讚賞是觸發用戶持續使用的重要外在動機。

海底世界百科全書基於用戶渴望新知識的內在動機。高質量的引導頁設計會提升用戶對這款應用的期望值,他們的使用欲望也會增加。

Toonie Alarm包含了內在動機(堅持按時起床)和外在動機(獲得起床小能手稱號)。

Upper看重的是用戶渴望提升工作效率的內在動機。

合理的文案選用也會刺激用戶的使用欲望,向用戶宣傳使用這款產品的好處、能取得的成果和完善的輔助服務。

總結

動機對一個人的行為驅動是極其重要的,但是要找出用戶的內在動機是很困難的。因為大部分用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是用戶不知道自己的動機不代表沒有動機。福特汽車創始人 – 亨利福特曾經說過:「如果聽用戶的,我們根本造不出汽車來,用戶就是需要一匹快馬。」但是當汽車真正被造出來以後,在快馬與汽車之間,用戶還是會使用汽車的。因為用戶對於快馬的需求的根本動機是更快的交通工具。用戶對於產品設計細節的不了解,會導致他們無法正確的反應出他們的動機,但是在動機的驅動下,在進行抉擇的時候,用戶還是會做出理性的判斷。

每位設計師都希望用戶愛上自己的產品,但是我們要給一個用戶愛上自己產品的理由。希望本文對於用戶動機的闡述會幫助你們找到那個理由。

本文由 @王M爭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扎克伯格告訴你:驅動用戶行為的因素到底是什麼?
    在此,我們將會從FBM行為模型觀點出發,來解釋是什麼驅動了用戶的行為,並透過這些觀點,結合facebook實踐,提供三個能夠改變用戶行為的大Tips;是什麼促使行為改?用戶行為潛藏著深層次的需求和動機,而能力匹配和事件觸發則缺一不可,同樣這一切又是揣摩及利用用戶心理的不二法門。
  • 用戶需求分析常用的3個理論
    1、馬斯洛的層次需要理論老馬的這個理論都快被用爛了,多數產品分析報告在對用戶需求進行分析時都會使用老馬的層次需要理論,該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動機與個性》中提出來的,但我們多數人所熟悉的是老馬的五層次需求說,即人類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對食物、水、空氣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
  • 6種轉化率分析模型,提高產品轉化率、用戶體驗
    也就是說,雷軍所說的成為風口上的豬;以下方法論中的魚塘理論、機會井理論、PMF 幫助我們「取勢」。(1)魚塘理論市場規模是決定一家企業規模和最主要的指標之一,很多投資機構只投資具有千億級以上規模市場中的企業,那麼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市場呢?
  • 遊戲化設計8大驅動力:利用動機模型,打造高黏性的產品體驗(一)
    下面就以用戶體驗設計的角度,從心理學和行為習慣方面為大家層層撥開迷霧。行為模型遊戲設計是一門集合用戶心裡學和行為習慣的領域,好的遊戲讓人上癮,在之前的3篇譯文中大家可以了解到關於遊戲化設計的詳細內容,這裡不再贅述。好的遊戲設計師都十分熟知人性的弱點,並善於利用人性的弱點來設計高粘性的遊戲體驗。
  • 用戶行為分析:如何高效觸發用戶行為?
    一款產品如能有效的觸發用戶的動機,緊緊扣住用戶需求,那麼或許產品用戶體驗很差,也會吸引一波人趨之若鶩。1:動機大家覺得體驗為王的今天,有沒有那麼一款產品,無論多複雜多麻煩多難用,依然有人對它趨之若鶩?
  • 聚鯊環球精選籤約易觀方舟,數據驅動電商平臺用戶體驗提升
    近日,國內移動視頻電商平臺-聚鯊環球精選正式籤約易觀方舟智能用戶運營平臺,希望通過易觀方舟智能分析,不斷提昇平臺產品優化、深度洞察用戶行為偏好,通過數據驅動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消費服務體驗
  • 遊戲直播中互動行為對用戶平臺消費的影響
    本文首先通過文獻分析,尋找理論框架,探索遊戲直播中互動與消費行為之間的關係模型,之後利用訪談法挖掘互動方式與消費動機之間的深層聯繫以驗證模型的有效性,並利用文本分析法,從互動的角度切入,具體分析直播內容與互動行為之間的直接或間接聯繫,最後總結出遊戲直播中消費行為的特徵與影響因素。
  • 那些錯誤的用戶體驗
    原本文章標題叫錯誤的用戶體驗,但一說用戶體驗,很多人以為我又要扯用戶體驗的五個層級,從戰略層到感知層,逐層分解再好好說道一番。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在職場這麼多年很少看到誰會搬出這個層級來做用戶體驗,一方面除了這個理論框架沒有太大指導意義,毫無執行落地的方法以外;另一方面我們作為一線的負責人員,鮮少有能力決定產品對應的資源層、能力層,更不用說是戰略層的東西。
  • 用戶驅動時代,如何定義「收割「與「經營「?
    面對以「降價增量」營銷模式著稱的特斯拉而言,如今的國產新能源品牌儼然已經摸索出了更能留住用戶的反超思路。其中,不僅包括以蔚來為首的造車新勢力,還包括以有著天然品牌紅利的傳統巨擘,以及以上汽R汽車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中的國家隊」。保持清醒看見「用戶」不可否認的是,特斯拉的降價,將會讓這場沒有「硝煙」的新四化戰爭再次上升到一個更加白熱化的層面。
  • 深層次挖掘用戶需求,馬斯洛理論再進階
    這就是超越動機。凌駕於基本需要的動機稱之為「超越需要」。簡單來說,一個是基本需要,一個是超越需要。兩者都是需要。一個是初級版,一個是升級版。馬斯洛談到這個「超越需要」,最具體的事例就是「投入於工作中的使命感」。除了「使命感」外,還有「沉迷」「奉獻「等方面。
  • 第八屆中國用戶體驗峰會在廈門召開
    中國電子質量管理協會駐會副理事長、中國用戶體驗聯盟秘書長楊智寶致辭楊智寶副理事長在致辭中表示,用戶體驗在有效促進各領域高質量發展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的《關於做好2020年工業質量品牌建設工作的通知》(工信廳科函﹝2020﹞59號),提出「試點推動電子產品、家電等消費品質量分級,圍繞產品安全性能、節能環保、智能化水平、用戶體驗等關鍵特性確定分級標準。」以及全國政協《在多學科中設立用戶體驗專業方向,加快用戶體驗人才培養》的提案,都為用戶體驗行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微交互:不被用戶察覺的小細節提升用戶體驗?(下)
    但在這裡主要是說產品本身有關微交互的反饋機制,微交互中反饋的目的,是幫助用戶理解微交互的規則,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沒有反饋,用戶永遠也理解不了規則。反饋的原則別讓反饋給用戶造成壓力,用最少的反饋傳達同樣的信息反饋應該由需求驅動,在合適的時間和場景下,讓用戶知道他需要知道的事情最好的反饋不是複雜的、難理解的,而是明確的,容易被個體感知用最少的反饋傳達最多的信息用被人忽視的東西作為傳達信息的手段反饋要及時,最好能夠引導用戶進行下一步操作
  • 業務驅動體驗,體驗迭代業務
    賣方通過提供一種能夠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或服務,由此觸發買方一定的消費動機,並產生購買行為;在與產品接觸前、過程中以及使用之後,產品可能給予用戶不同性質的激勵;可能是「底層價值」,如:生理價值、安全價值、社交價值等;也可能是來自頂層價值,如移情、共鳴等;這些激勵都會不同程度地促使用戶重複消費行為,即「業務驅動體驗,體驗迭代業務」。
  • 公眾號用戶體驗的三大因子:瀏覽體驗、情感體驗、信任體驗
    表一:最關注的公眾號調研歸納三大成功關鍵因子當我試圖拔開迷霧,去思索是什麼因素讓用戶愛上他們時。在思考的過程中我驀然發現:如果把公眾號作為一個產品來講,他一樣是要有用戶思維,才能被用戶所接受、所喜歡、所信任。
  • 用戶留存的最強增長手段:行為模型
    它的目的是讓用戶按照一個合理的使用頻次,重複使用產品的核心功能,並逐漸成為用戶生活習慣的一部分。如果產品讓新用戶僅完成一次關鍵行為的體驗,是無法形成用戶的使用習慣,不足以帶來用戶的長期留存。因而促進用戶行為的關鍵要素有三個,分別是:(1)動機M:福格建立的行為模型中,將用戶的核心動機歸為三類:追求快樂,逃避痛苦:快樂和痛苦是非常有力的動機;追求希望,逃避恐懼:這個分類是基於對結果的預期。
  • 學習動機理論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重點內容,考試頻率比較高,要求各位考生以全題型的形式進行備考。尤其需要注意對於案例分析題的備考。一下是常見的動機理論,要求大家把握好每個理論的核心觀點,能夠用動機理論來分析學生的學習問題。一、強化理論強化理論是行為主義學派的觀點。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動機是強化的結果。
  • 筆記|C9 動機 之四、動機的種類 & 五、動機理論 & 六、衝突 & 七...
    (2)成就動機是人們希望從事對他有重要意義的、有一定困難的、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在活動中能取得完滿的優異結果和成績,並能超過他人的動機。(3)權力動機是指人具有某種支配和影響他人以及周圍環境的內在驅動。(4)交往動機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重要的社會性動機。
  • 淺談用戶體驗的 4 個維度
    本文深入分析了用戶體驗的四個維度在不同產品中的體驗以及背後的原理。通常而言,用戶體驗越多,產品能量越大;不過也要考慮例外的存在,依據產品特性而言。個人認為,依然有,只是體驗中規中矩。如果你的標準是好或者優秀,也可以認為沒有。如果換成淘寶心選或者網易嚴選(兩個平臺我都買過,我還是嚴選的會員),就跟剛才那家精品小店一樣了:具有不錯的 CX 體驗。至此,我們基本可以總結出 CX 的標準和規律。擁有內容(實物或書影音等虛擬物品),就擁有 CX 屬性。
  •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用戶體驗設計
    視覺設計師對用戶體驗設計有著一種觀點,互動設計會有另外的觀點,而程式設計師也會有不同的觀點。理解甚至體驗別人正在體驗的大象的那一部分將會有一定的幫助。I’m a psychologist by training and education.
  • 當數據分析遭遇心理動力學:用戶深層次的情感需求浮出水面
    4、讓用戶情感需求洞察成為可能——Censydiam用戶動機分析模型 4.1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分析用戶行為動機上的不足 傳統的用戶動機研究往往基於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人格理論家和比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這個理論大家也相當熟悉咯,所以下面只簡單聊幾句,不太明白的可以去網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