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用戶體驗設計

2020-12-07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一個國王帶了六個人到了一個昏暗的建築物裡。他們什麼都看不見。國王對他們說:「我從荒野中將這隻動物帶回到東方。他們稱之為大象。」「什麼是大象?」六人問。國王說:「你們摸一下這隻大象,然後描速給我聽。」摸腿的人說大象就像一個柱子,摸尾巴的說大象就像繩子,摸鼻子的說大象就像三個樹枝,摸耳朵的說大象就像一把扇子,摸肚子的人說大象就像一面牆,摸象牙的人說大象就像一根硬管子。「你們都對了」,國王說,「你們每個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

You may have heard this story about an elephant:

你也許聽說過這篇關於大象的故事:

A king brings six men into a dark building. They cannot see anything. The king says to them, 「I have bought this animal from the wild lands to the East. It is called an elephant.」 「What is an elephant?」 the men ask. The king says, 「Feel the elephant and describe it to me.」 The man who feels a leg says the elephant is like a pillar, the one who feels the tail says the elephant is like a rope, the one who feels the trunk says the elephant is like a tree branch, the one who feels the ear says the elephant is like a hand fan, the one who feels the belly says the elephant is like a wall, and the one who feels the tusk says the elephant is like a solid pipe. 「You are all correct」, says the king, 「You are each feeling just a part of the elephant.」

一個國王帶了六個人到了一個昏暗的建築物裡。他們什麼都看不見。國王對他們說:「我從荒野中將這隻動物帶回到東方。他們稱之為大象。」「什麼是大象?」六人問。國王說:「你們摸一下這隻大象,然後描速給我聽。」摸腿的人說大象就像一個柱子,摸尾巴的說大象就像繩子,摸鼻子的說大象就像三個樹枝,摸耳朵的說大象就像一把扇子,摸肚子的人說大象就像一面牆,摸象牙的人說大象就像一根硬管子。「你們都對了」,國王說,「你們每個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

The story of the elephant reminds me of the different view of design that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education, and experience have. A visual designer approaches UX design from one point of view, the interaction designer from another, and the programmer from yet another. It can be helpful to understand and even experience the part of the elephant that others are experiencing.

大象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有著不同背景、教育或經驗的人對設計的不同的觀點。視覺設計師對用戶體驗設計有著一種觀點,互動設計會有另外的觀點,而程式設計師也會有不同的觀點。理解甚至體驗別人正在體驗的大象的那一部分將會有一定的幫助。

I’m a psychologist by training and education. So the part of the elephant I experience applies what we know about people and how we apply that to UX design. I take research and knowledge about the brain, the visual system, memory, and motivation and extrapolate UX design principles from that.

我是一個受教育而成的心理學家。所以,我體驗的那部分的大象就是我們對人的了解和我們將我們的了解應用於用戶體驗設計。我對大腦、視覺系統、記憶和動機做了研究和學習,並從中推斷用戶體驗設計的原則。

This article is a snapshot of the psychologist’s view of the elephant.

這篇文章是一個對大象的心理學家觀點的簡單描速。

1. People Don’t Want to Work or Think More Than They Have To

1.除非必要,否則人們不想工作或者思考

* People will do the least amount of work possible to get a task done.

只要能完成任務,人們能少做就少做。

* It is better to show people a little bit of information and let them choose if they want more details. The fancy term for this is progressive disclosure, which I wrote a blog post about recently.

最好只展示一小點信息,接著讓他們抉擇是否需要查看更多。漸進展開是個不錯的方法。最近我寫了一篇關於「漸進展開」的博文。

* Instead of just describing things, show people an example.

別只是解釋,給個例子吧。

* Pay attention to the affordance of objects on the screen, page, or device you are designing. If something is clickable make sure it looks like it is clickable.

注意屏幕、頁面或是設備上的對象的啟示(Affordance,啟示,功能可見性)。如果某個東西可點擊,那麼就要把它做得像是可點擊的。

* Only provide the features that people really need. Don’t rely on your opinion of what you think they need; do user research to actually find out. Giving people more than they need just clutters up the experience.

只提供人們確實需要的功能。別按你自己的想像認為他們需要什麼;做些用戶研究去確切地發現他們所需。給予他們超過他們的需要的功能只會搞砸體驗。

* Provide defaults. Defaults let people do less work to get the job done.

提供默認。默認讓人們做更少的事就能完成工作。

2. People Have Limitations

2.人有局限性

* People can only look at so much information or read so much text on a screen without losing interest. Only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that’s needed at the moment (see progressive disclosure above).

人們只能在屏幕上看有限的信息或閱讀有限文字而不失興趣。在當下只提供需要的信息(查看上述的「漸進展開」)。

* Make the information easy to scan.

讓信息易於掃描。

* Use headers and short blocks of info or text.

使用標題和小塊信息或文字。

* People can’t multi-task. The research is very clear on this, so don’t expect them to.

人們不能同時進行多項任務。這份研究很清楚的表明了這個觀點,所以別期望他們能夠做到。

* People prefer short line lengths, but they read better with longer ones! It’s a conundrum, so decide whether preference or performance is more important in your case, but know that people are going to ask for things that actually aren’t best for them.

人們喜歡短小的文案,但是長文案又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這是個難題,所以要抉擇在你的項目裡,是偏好更重要還是性能更重要。但是,要知道人們喊著想要的東西並不是對於他們最好的東西。

3. People Make Mistakes

3.孰能無過

* Assume people will make mistakes. Anticipate what they will be and try to prevent them.

假設人們會犯錯。要預見到他們會犯的錯誤並努力避免發生。

* If the results of an error are severe then use a confirmation before acting on the user’s action.

如果一個錯誤的結果嚴重,那麼在操作之前提供一個確認。

* Make it easy to 「undo.」

提供容易使用的「撤銷」。

* Preventing errors from occurring is always better than helping people correct them once they occur. The best error message is no message at all.

防止錯誤發生往往比發生錯誤後幫助人們糾正更好。最好的錯誤消息是完全沒有錯誤消息。

* If a task is error-prone, break it up into smaller chunks.

如果一個任務容易出錯,那麼把它分散成為細小的組。

來源:http://article.yeeyan.org/view/om19/108766

相關焦點

  • 對啊網設計學院:用戶體驗——設計的一致性
    為什麼設計一致性很重要簡而言之,一致的用戶體驗設計方法帶來以下好處:○ 對於新用戶,界面變得更容易學習○ 用戶更少的困惑使得更少的錯誤發生○ 這樣可以減輕認知負擔,節省用戶的時間和精力○ 一致性支持網站或應用程式的強大品牌形象因此,一致性連接不同 UI元素進入可預測和清晰互動的系統。
  • 用戶驅動:用戶體驗中的「動機理論」
    在產品上線之前,甚至在產品處於設計階段,我們就應該對這款產品的前景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當然要達到這種」未卜先知「的境界,我們要做到對用戶足夠了解,知道如何驅動用戶使用你的產品。接下來我們將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闡述動機對設計的影響。什麼是動機?動機是一個心理學術語,這個概念解釋了人類在特定環境下做出特定行為的原因。 簡單來說,動機是人類行為的內在動力。
  • 從心理學實驗到網際網路產品設計02:利用從眾效應,引導用戶行為
    一、前言前文中,筆者介紹了行為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定義和研究方向,追本溯源,我們再來看看心理學的定義和研究目的。心理學是關於個體行為及精神過程的科學研究,既是理論學科,也是應用學科。定義可以拆解為幾個關鍵詞:科學的,行為,個體,心理。
  • 心理學+產品設計,會碰撞出很多有趣的方法論
    心理學+,也是一樣一樣的道理,將心理學與網際網路產品設計相結合,也會碰撞出很多有趣的方法論。一. 反饋反饋即用戶在與人、動物、程序等進行交互時得到的響應。反饋的可預期性談到反饋體驗是否友好,首先是反饋的可預期性,其次才是反饋的體驗友好性。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我們在發出一個請求後,對將要得到的反饋信息都會有個大致的可預料到的答案。比如當我問一個女同事「今天下午要不要一起去吃飯哈?」,其實我們潛意識裡已經預料到將要得到的反饋信息無非是回答YES或NO。
  • 29個典型案例告訴你 設計中如何運用心理學
    Norman指出,產品的可視化結構是通過三條線索來幫助用戶評估產品應該如何使用的:易用性、功能可見性、約束和映射。用戶心理感知的產品功能屬性決定了該產品應如何使用的客觀性;執行特定活動的行為受到用戶心理感知程度的限制;映射是指用戶操作與系統相應行為之間的關係,可以理解為設計的可感知性與心智模型的一致性。圖11至圖15分析了通過可視化設計引導行為操作的心理學設計應用案例。
  • 心理學角度闡述行為與態度、定性與定量的關係
    今天,本文作者就帶領大家從心理學的角度,由淺入深地了解定性和定量的關係,並且通過案例,詳細地闡述了行為和態度之間的種種聯繫。一、總概不論是對用戶調研活動作體量上的規劃,還是在細節上作揣摩,要想作出對產品有用、正確的決定,都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論證。
  • 用設計實例看心理學如何發揮作用
    本文介紹五種心理學理論及其設計應用,希望能夠幫助你對設計中如何使用心理學有一個新的認識。一、雙重編碼理論(Dual-Coding Theory)雙重編碼理論是由加拿大心理學家佩維奧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知識認知表徵理論。
  • 2020-2021 設計趨勢ISUX報告 · 用戶體驗篇
    編輯導讀:隨著時代不斷變化和人們審美的不斷提高,對於用戶體驗的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已經過半,用戶體驗設計出現了什麼樣的趨勢呢?本文總結了11個用戶體驗設計趨勢,希望對你有幫助。
  • 那些錯誤的用戶體驗
    原本文章標題叫錯誤的用戶體驗,但一說用戶體驗,很多人以為我又要扯用戶體驗的五個層級,從戰略層到感知層,逐層分解再好好說道一番。 接觸過專利的讀者可能都知道,我國的專利分為三種類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以及外觀設計專利,價值也是從高到低排序。多數產品經理,在沒有能力去創新模式以及底層邏輯時,總是在花費大力氣搞花裡胡哨的產品外觀創新,最後再扣一個「改善用戶體驗」的帽子。
  • 第八屆中國用戶體驗峰會在廈門召開
    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的《關於做好2020年工業質量品牌建設工作的通知》(工信廳科函﹝2020﹞59號),提出「試點推動電子產品、家電等消費品質量分級,圍繞產品安全性能、節能環保、智能化水平、用戶體驗等關鍵特性確定分級標準。」以及全國政協《在多學科中設立用戶體驗專業方向,加快用戶體驗人才培養》的提案,都為用戶體驗行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記憶流水線;重啟用戶記憶的大門,創造利於用戶體驗的記憶鍊金術!
    ,創造利於用戶體驗的記憶鍊金術!三、如何利用記憶心理學原理提高用戶體驗?顯然,在用戶體驗設計領域,所有的界面設計都需要對記憶的工作原理加以研究和考慮,了解記憶的工作原理,設計師可以創造出以人為本的界面,迎合用戶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節約他們的精力,提升可用性;重複和建立關聯,是獲取長期記憶的有效方法,用戶體驗設計師在創建網站或移動應用的交互流程時,應該考慮這個因素,當然,他們的目標是讓用戶形成應用的長期記憶,使得用戶能夠輕鬆地反覆使用應用界面,
  • 心理學畢業後不是去算卦!
    上期我們講了,心理學是門邊緣學科,心理學專業的畢業生,從事的行業種類繁多,所做的事情更是五花八門。接下來就來細數一下,那些從心理學專業畢業的學生,現在都在幹什麼?教師鑑於近幾年學校內自殺的事件發生較多,教育部門開始重視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我們國家現在也開始重視起心理學,要求學校要配有心理老師。
  • 從心理學角度看壓力與應對
    2 什麼是壓力 心理學中將Sress翻譯成應激或壓力壓力是心理壓力源和心理壓力反應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和行為體驗過程。 從心理學角度看,壓力應當是一種經驗到的東西,它無法拋開主體而單獨存在。
  • 從心理學實驗到網際網路產品設計06:利用「執行意向」影響自由意志
    填寫日期組比觀測組實際接種比率搞出1.5%,填寫日期和時間組比對照組實際接種比率搞出4.2%二、實驗原理」立刻馬上「,「不遠的將來」和「遙遠的未來」在人們心中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距離當下越近,人們越會從是否「願意做」角度去思考是不是改變行為,而距離當下較遠的將來和未來,會讓人們從是否「應該做」角度去思考問題,決定未來是否應該做出某些行為
  • 高留存產品背後的用戶體系設計
    王者榮耀能夠這樣吸引大規模的用戶開始玩,其背後的產品體驗和用戶激勵體系設計,都堪稱是經典。對於激勵用戶留存體系上,本文從高階用戶激勵體系(用戶激勵體系)和更高階用戶體系(產品激勵體系)兩方面來看。一、高階用戶激勵體系什麼是高階用戶激勵體系?
  • 學設計心理學,這8本經典書籍就足夠了
    設計師為什麼要學心理學?  既然是設計,就是把東西做出來讓別人用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人的感受,一味只追求自己的感受,那就不是設計,是純藝術了。  作者簡介:  魏因申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心理學博士,行為心理學家,研究心理學在設計中的應用30餘年。  推薦理由:  ●此書以科學研究和作者30多年的設計經驗為基礎,觀點均引證自國外正規專著和論文。
  • 一次用戶體驗案例研究:重新設計觀測星星的門票
    本文是關於一次用戶體驗的案例研究,看一個天文臺應該如何去設計,以便於更好的去購買觀測星星的門票。雖然「移動優先」是用戶體驗的良好做法,但這個網站卻似乎是「唯有移動」,因為漢堡按鈕在移動端便於使用,但在PC端網站並不方便,所以PC端有更多的空間可供使用。當前的在線預約用戶體驗如何?
  • 用戶體驗設計思維:5個步驟,打造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作品集
    關於設計作品集最常見的迷思(誤解)是:僅靠UI設計最終稿和屏幕截圖就可以拼湊出作品集。本文將指導你如何通過五個步驟製作一份涵蓋整個用戶體驗過程的作品集,而不流於表面。
  • 全網都說體驗好的vivo新系統,跟用戶體驗走了反方向
    這款名為OriginOS的作業系統是經過了一年多的設計全新推出的,在UI和使用交互上都有了和之前Funtouch OS完全不同的體驗,然而卻跟用戶體驗走了反方向。這一規範從生態角度來說,跨越十分激進,想做到理想化的狀態,需要全行業來支撐這些組件具備更寬泛的信息展示能力。
  • 從資本管理角度認識景觀設計的全生命周期
    在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市場較為成熟的區域,會設立資產管理經理崗位,其人選一要懂市場,能夠根據用戶畫像了解用戶需求以及變化中的市場/公眾需求,提出設計和運營目標;二要懂金融,能夠為該項目的融資及後期退出制定預設方案;三要懂設計,能夠評估各種方案的可行性並核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