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用戶體驗案例研究:重新設計觀測星星的門票

2020-12-03 人人都是..

本文是關於一次用戶體驗的案例研究,看一個天文臺應該如何去設計,以便於更好的去購買觀測星星的門票。

客戶:基特峰國家天文臺

基特峰(Kitt音譯)國家天文臺(KPNO),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圖森市(Tucson音譯),因其光射電望遠鏡組幾乎是全球最大而聞名世界。

對於遊客來說,也許天文臺最大的吸引力是提供望遠鏡觀測項目,遊客可以通過一個特殊的望遠鏡來更近距離地觀測讓人窒息的美麗星空。天文臺還提供了一些夜間項目,其中最流行的是針對初學者的夜間觀測項目。

商業目標

KPNO希望優化他們的遊客中心網站(https://www.noao.edu/kpvc/),從而幫助用戶更好規劃他們的行程。KPNO特別希望用戶能夠更容易且更方便地,在線預約各種項目,尤其是夜間觀測項目。

初始分析

1. 原始網站

KPNO現有的導航系統在網站右上方,以漢堡菜單的形式呈現,點擊漢堡圖標就會展開所有菜單:

主導航

從「Tours, Stargazing, Programs, and Exhibits」這個標籤展開的子菜單。

雖然「移動優先」是用戶體驗的良好做法,但這個網站卻似乎是「唯有移動」,因為漢堡按鈕在移動端便於使用,但在PC端網站並不方便,所以PC端有更多的空間可供使用。

當前的在線預約用戶體驗如何?

滿頁的文字,而且無法返回。

當用戶進入夜間觀測項目頁面進行在線預約時,他們看到的是滿頁的文字(如上圖,儘管上圖很長,但還沒包括全部內容),而且主導航會消失,也沒有返回按鈕。

當用戶來到下一頁,他們看到:

有用的信息過於集中,讓用戶很難快速消化。

用戶在頁面左側會看到更多說明,在頁面中還能看到日曆信息,用戶可以通過這些日曆信息,選擇日期。並且這裡提供了每一天的有用信息,比如:月相時間,日落時間以及用戶應該到達的時間。然而,現在的呈現方式對用戶來說體驗很差,因為頁面中信息過多。而且,在交互上,用戶也要花一定時間才會知道日曆信息中只有日期數字可點擊。

進入聯繫方式填寫頁面

然後,用戶進入聯繫信息填寫頁面。頁面左側有更多的說明信息,但是卻沒有聯繫電話,而且用戶在上一頁選擇日期之後,沒有任何確認動作。用戶很容易忽略頁面的「保存」按鈕,因為連結過小,而用戶在點擊下一步(Next按鈕)之前,要必須保存他們的信息。

最後的預約步驟

然後,用戶開始輸入遊客人數和他們的信用卡信息。和上一頁一樣,保存按鈕仍然很小,很容易被忽略。而一旦用戶預約成功,就無法在線更改時間或者其他信息,也無法在線取消訂單。此時需要打電話給訪客中心才能解決問題,但這樣就很不方便,尤其是在預定之後24小時內就要付費25美元才能對訂單進行更改或取消。而且訪客中心的工作時間並未顯示,這讓用戶如何呼叫呢?

有一點也值得一提:不論是否是多雲天氣,這些觀光項目都會正常進行。想像一下:你計劃從東部沿海穿越到到亞利桑那州去看那些星星的特殊景觀,僅在你預約的前幾天才會去想可能會因為多雲,導致你很難看到任何星星……甚至你會在預約日期之後才會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你會希望時間能提前一天,這樣更方便自己調整。

2. 內容審核

然後,對KPNO訪客中心網站的每個頁面進行清點,對要保留的內容、要改進的內容及要刪除的內容做了初步決定。

要刪除的重點內容:

  1. 漢堡桌面菜單。
  2. 預約頁面中的保存步驟。
  3. 「虛擬之旅」——一在」親眼看看」頁面下的一系列頁面。這些頁面只能通過漢堡菜單找到,在其他任何著陸頁都看不到。這部分幾乎全部都由網站其他部分的冗餘信息構成。
  4. 有過時文章的頁面——這些頁面中有很多社交媒體連結和旅行評論頁面,每個都應該展示最近提到的基特峰,但內容太少,而且他們的」最新文章」來自3年前。
  5. 超過3種在線預約表格。多個項目都有它們自己的獨特在線預約表格,但所要填寫的信息卻是相同的。

要保留的重點內容:

  1. 在線預約快捷方式——主導航將」在線預約」作為其主導航菜單的主要菜單項之一。用戶從這可以直接進入預約頁面,而不用點擊2~3個頁面後從而通過一個詳情頁進入在線預約頁面。
  2. 預約日曆信息——月相、日落時間、到達時間。
  3. 項目信息頁面——這些內容很好,但需要精簡。
  4. 有用的信息,比如:方向、小時等。
  5. 一些容易忽略的內容,也就是在「親眼看看」頁面上的一些視頻、相片和音頻文件(可下載的音頻導覽)。

3. 啟發式分析

我們採用Abby方法來評估網站的價值,從而確定網站在如下方面的表現,比如:可查找、可訪問、清晰、容易傳達信息、有用、可信賴、可控、有價值、可學習並令人愉快。

從這次分析中,我意識到我們要優先簡化預約流程,減少冗長的介紹信息,並清楚地描述每個步驟。

4. 競品分析

特性對比

我們對基特峰和其他天文臺(如:莫納克亞山、格裡菲斯、休斯頓自然科學博物館、喬治天文臺和洛威爾)進行了比較,並對基特峰和冰山指南進行了對比。冰山指南被選為對標,是因為它也提供與天氣相關活動的在線預約功能。天氣對參與天文望遠鏡觀測項目的遊客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在暴風雪天氣中,根本看不到任何星星。

通過這些分析,很明顯能看出基特峰網站有一些特性是其他網站沒有的,其中一個很大的亮點是——它有一個天氣頁面,但這個頁面很難找到,並且不是很好理解,這個頁面由很多技術性的天氣網站構成,這對科學家而言更具有吸引力。

問題陳述

使用現有的網站,用戶很難發現一些有用信息,比如:如何確認清楚在他們觀測日期的天氣;怎麼去進行在線預訂,並且預訂過程很不清晰,一旦預約成功,用戶沒有辦法在線上改變或者取消預約,這讓用戶在臨近觀測日期時,難以避免額外的費用。

我們如何讓用戶能更多地掌控他們的望遠鏡觀星體驗?

研究

1. 封閉卡片分類

為了更好地組織所有內容,由5位用戶在Optimalworskhop.com上做了一次封閉卡片分類,這5位用戶是從紐約大學學生群體中招募的,總共使用了如下分類:

  1. 旅行計劃;
  2. 未做清單;
  3. 新聞資訊;
  4. 在線預約;
  5. 支持我們;
  6. 聯繫我們;
  7. 媒體資源。

我們對導航欄做了一個比較大的改變,比如:「旅行、觀星、項目和展覽」被簡化成了「未做清單」。

封閉式卡片分類結果矩陣

多書分類符合我的預期,但對某些分類是屬於「旅行計劃」還是「未做清單」存在分歧,並且用戶對一些奇怪的卡片,如:「我們的望遠鏡/設備」難以分類。

2. 樹狀測試

使用optimalworkshop.com再次進行樹狀測試,讓9位用戶(從紐約大學和我的社交網絡中招募)完成10個任務。這些任務根據卡片排序結果選擇,如果一張卡很難放入卡片中,我想看看它在新樹中放置的可行性。

與卡片分類類似,他最大的問題是,「旅行計劃」和「未做清單」之間存在重疊。因此,有必要對命名做一些調整。

導航研究

靜止狀態的頁眉與頁腳

懸停時會出現」體驗」菜單

最終的頁眉和頁腳如上圖所示。點擊頂部標題欄可以返回首頁。它下面的主導航菜單包括一個橫跨頁面的欄,包括這些類別:關於我們、用戶體驗、在線預約、新聞資訊、媒體資源、聯繫我們、支持我們。點擊類別標籤,用戶就能進入對應著陸頁。滑鼠懸浮在對應類別上時,會出現對應菜單。用戶可以選擇點擊這些菜單從而進入對應子頁面,或者滑鼠懸浮在對應菜單上時會出現對應子菜單(箭頭暗示著子菜單的存在)。

頁腳包含用戶可能想知道網站的位置信息,如電話號碼和具體時間。

網站地圖

重新設計的網站地圖

上方的網站地圖顯示了,內容在主要類別上是如何分布的。

用戶流程

作為一名有邏輯思維的人,我很享受創造系統用戶流的預約過程。我簡化了預約流程,並為更改或者取消預約,創建了流程。

用戶流程:預約流程

用戶流程:更改預約

用戶流程:取消預約

原型1

(1)重新設計的網站原型的部分重點

主頁的初始」首屏」視圖

主頁(左側)包含天文臺的星空圖像、介紹文字和雲層顯示,指示用戶對應的夜間天空的多雲程度,以及望遠鏡觀測屆時是否可行。

用戶體驗菜單

用戶將滑鼠懸浮在「用戶體驗」標籤上時,下方會顯示對應的子菜單。在導航研究中看到的最終菜單與初始版本的不同之處在於——「準備參觀」改成了「關於我們」;「我們的望遠鏡和設備」被移至「關於我們」,並添加了箭頭以表示其有子菜單。

夜間觀測項目信息頁面

在夜間觀測項目詳情頁面(左側)中,用戶可以通過選擇日期來預約。選擇日期後,日曆下方的框會顯示當天的月相、日落時間和到達時間。在頁面左側,用戶可以看到給定時間的多雲程度,以及望遠鏡觀測是否會提供,用戶還可以輸入確認碼來更改或取消現有訂單。

預約表格

在用戶點擊「立即預約」之後,會進入上圖頁面,在頁面頂部可以確定項目日期,通過頁面中的表格可以完成預約。

在線預約著陸頁

如果用戶需要更改或取消訂單,他們可以輸入確認碼。這項操作可以在如下頁面完成:在線預約著陸頁、單個項目信息頁面、以及通過在線預約導航菜單訪問的「更改或取消預訂」頁面。

你的預約頁面

輸入有效的確認碼後,用戶將會進入訂單總結頁面,這個頁面提供了取消或更改的選項。點擊「取消」按鈕,將會出現問用戶是否確定的提示內容,如果用戶選擇確定,將會進入確認取消頁面。點擊「更改」按鈕,用戶將會返回預約表格頁面,但此時該頁面中包含之前填寫的內容,並且日曆信息中的日期是之前填寫的日期,以便於用戶更改日期。

(2)成功標準

我們如何知道網站的重新設計是成功的?可用性測試什麼時候應該停止?

達到以下這些標準時就算成功了:任務完成率達到100%,錯誤率達到0%,而且在測試後的調查問卷中(用戶在問卷中可以從1~5打分,1表示強烈反對,5表示強烈贊同),正面表述的平均分達到4.5分以上,負面表述平均分為1.5分以下。

(3)第1輪可用性測試

從紐約大學校園招募了5名用戶進行面對面的可用性測試,我擔任調解人/記錄員/觀察員。

場景/任務歸結為:

  1. 了解更多有關天文臺提供的不同望遠鏡觀測項目的信息。
  2. 預約夜間觀測項目。
  3. 檢查預約日期當晚的夜空,有多清晰。
  4. 找到基特峰的方向。
  5. 更改預約日期。
  6. 取消預約。

第1輪測試較大的正面反映:

  1. 查找方向、更改預約和取消預約的錯誤率為0%。
  2. 所有6項任務的完成率均為100%。

需改進之處:

  1. 「準備訪問」和「用戶體驗」之間的模糊性。
  2. 查看雲量的困難,用戶認為通過日曆就能直接看到對應的雲量情況。
  3. 由於項目很大,因此在「首屏」上可見的內容數量有限,嘗嘗需要滾動。

一些更改:

  1. 主導航——將「準備訪問」改為「關於我們」,並在菜單中添加箭頭以表示子菜單是否存在;
  2. 主頁——更加突出雲量預測,並在首頁顯示;
  3. 預約中心——更改預約流程,以便日期選擇和聯繫/帳單信息表格顯示在一起,日期選擇不再出現在節目信息頁面。雲量預測也被移至日曆旁,以便更快地查看,同時進一步簡化表格,以減少過度滾動;
  4. 在線預約著陸頁——不是一堆指向單個項目信息頁面(以前選擇日期的頁面)的連結,現在有個按鈕指向一個共同的表單。

原型2

The Top of the Home Page

預約中心-選擇日期之前

預約中心-選擇日期之後

在線預約著陸頁頂部

第2輪可用性測試:

在這一輪可用性測試中,我們招募了4名來自紐約大學的用戶,和第一輪的任務相同。

較大的正面反映:

  1. 查找路線、更改預約和取消預約的錯誤率為0%。
  2. 任務1(查找望遠鏡觀測信息)和任務2(進行預約)的錯誤率有(40%~25%)的降低。

需改進之處:

用戶希望在「用戶體驗」下找到」發現雲量信息」,特別是在他們剛註冊的項目下。

因此,一個主要的調整是將雲量功能添加到各個項目的信息頁面。

原型3

點擊這裡查看項目」基特峰原型」,這個原型會帶你進入InVisionAppinvis.i

後續步驟:

用戶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對網站和天文臺的典型用戶有更好的了解,用戶常常只是從城外過來,是只來1次,還是本地的常客?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我們,確定登錄系統對用戶是否比確認碼更有用,因為如果大多數訪問者是常客,那麼他們更希望保存他們的信息以便於將來的預訂。

在滿足成功指標前,還要進行更多迭代和可用性測試。這個項目主要關注桌面體驗,下一步是確保移動體驗得到改善。

結論

樹狀測試後,重新設計網站是一個完全非線性的過程。我將進行導航研究,然後暫停並研究網站地圖。網站地圖會影響導航研究,而用戶流程會影響網站地圖,然後又根據獲得的新用戶流程重新進行導航研究,如此循環。

當然,可用性測試會導致導航研究、網站地圖和用戶流程的變化。每項研究都會影響其他研究,因此在進入下一項研究之前,不可能完全完成一項研究,他們需要有機的共同完善,這也說明用戶體驗設計是一個非線性的循環過程。

 

作者:Francesca

原文連結:https://uxdesign.cc/ux-case-study-redesigning-your-ticket-to-the-stars-1cb3fb04bf85

#專欄作家#

萬能的船長,公眾號:PMWang,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個做產品的人。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騰訊移動遊戲用戶研究大揭秘:研究思路、方法、案例及步驟
    騰訊眾多遊戲成功的背後,離不開基於大量數據和用戶的研究分析,而本次分享中涉及到的移動遊戲用戶研究思路、研究方式、研究結論以及具體案例中都有許多可借鑑參考的地方。以下是遊戲陀螺整理篩選的具體內容。圍繞主題:遊戲體驗與設計的4W1.誰在左右移動遊戲的體驗與設計 (WHO)– 三「對象」2.如何做到接地氣的遊戲體驗與設計 (HOW)– 三「對象」3.如何通過研究來完成遊戲的體驗與設計 (HOW)–分析研究、宏觀微觀4.遊戲體驗與設計的增值空間是什麼 (WHAT)–創新設計
  • 用戶體驗設計思維:5個步驟,打造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作品集
    用戶體驗設計師的作品集就是在展示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優勢、設計過程和設計風格。本文中提到的「設計師」泛指那些參與用戶體驗某一環節(或模塊)或多個環節(或模塊)設計人,這些環節(或模塊)包括發生在臺式設備、觸屏設備或其他設備上的交互流程,獨立界面元素,視覺外觀,或者全旅程。一、招聘經理想知道什麼?
  • 結合實際案例,一篇看懂用戶體驗五個層次
    看過了很多描述用戶體驗五個層次的文章,但感覺很多都淺嘗而止,今天我特地結合了十來個案例對用戶體驗進行了一次相對全面的闡述一、概要用戶體驗設計就是「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即創造「每件事都按照正確的方式在工作」的用戶體驗,讓用戶賓至如歸,就像《Don’t make me think》裡提到的「這會讓用戶覺得自己更聰明,更能把握全局,這會讓他們成為老用戶」。
  • 情感化產品設計案例,創造更好的產品體驗
    在現代產品設計中,許多產品已經從單純的「談配置」過渡到了「談感情」階段,情感化設計逐漸形成一種潮流趨勢。情感化設計的目標是在人格層面與用戶建立關聯,使用戶在與產品互動的過程中產生積極正面的情緒。這種情緒會逐步使用戶產生愉悅的記憶,從而更加樂於使用你的產品。
  • 花海設計——旅遊案例分析
    花海設計——旅遊案例分析 【公眾號】鄉釐農旅規劃設計工作室2018-10-19 18:48:05 閱讀(52416)
  • 2020-2021 設計趨勢ISUX報告 · 用戶體驗篇
    編輯導讀:隨著時代不斷變化和人們審美的不斷提高,對於用戶體驗的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已經過半,用戶體驗設計出現了什麼樣的趨勢呢?本文總結了11個用戶體驗設計趨勢,希望對你有幫助。
  • 對啊網設計學院:用戶體驗——設計的一致性
    為什麼設計一致性很重要簡而言之,一致的用戶體驗設計方法帶來以下好處:○ 對於新用戶,界面變得更容易學習○ 用戶更少的困惑使得更少的錯誤發生○ 這樣可以減輕認知負擔,節省用戶的時間和精力○ 一致性支持網站或應用程式的強大品牌形象因此,一致性連接不同 UI元素進入可預測和清晰互動的系統。
  • 第八屆中國用戶體驗峰會在廈門召開
    浙江大學心理科學研究中心教授,中國心理學會工程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用戶體驗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席葛列眾作報告「用戶體驗教育體系建設」騰訊CDC用戶研究專家黃利賢作報告「用戶研究多源數據融合技術的實踐之路」北京津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Aero Fitness,一個完整的UI/UX設計案例研究
    設計的流程 所採用的基本流程基於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它幫助我定義並提出了重要的假設,這些假設通過原型測試和可用性測試來驗證。 子流程包括進行用戶研究以了解市場,創建用戶角色和用戶移情圖。
  • 29個典型案例告訴你 設計中如何運用心理學
    設計師穿上這套「模擬衣」能夠切身體驗到老年人在認知、機能、行為、心理上遇到的各種困難,進而幫助設計團隊更全面地理解老年用戶的需求,設計出更具包容性的FOCUS汽車。該車一經推出,就受到老年人和年輕人的共同青睞,獲得巨大的市場成功,成為共情理論在包容性設計實踐應用的成功案例10.
  •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用戶體驗設計
    大象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有著不同背景、教育或經驗的人對設計的不同的觀點。視覺設計師對用戶體驗設計有著一種觀點,互動設計會有另外的觀點,而程式設計師也會有不同的觀點。理解甚至體驗別人正在體驗的大象的那一部分將會有一定的幫助。
  • 【零次方設計 | 新作】當代置業 · 高品質標準化體驗中心研究及案例實踐
    這座由當代置業打造的體驗中心,充滿了尖端、濃厚的世界性都市感。內外通透貫通,環繞建築四面的衝孔結構鋼板,通高的玻璃外立面,為銷售中心主空間提供了一覽無餘的風景。體驗中心步梯設計概念,步步為營,環環相扣,方得始終,重視設計的因果聯繫。整體材質簡化使用。
  • 谷歌翻譯改版設計的3個用戶體驗要點
    以下是我從重新設計谷歌翻譯網站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1. 你的用戶就是你的靈感源泉如果你讀過有關厭惡改變的文章,你很可能看過下面這樣的圖表:這個圖展示出了改變設計後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但它不能幫助你預測結果。
  • 用戶驅動:用戶體驗中的「動機理論」
    在產品上線之前,甚至在產品處於設計階段,我們就應該對這款產品的前景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當然要達到這種」未卜先知「的境界,我們要做到對用戶足夠了解,知道如何驅動用戶使用你的產品。接下來我們將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闡述動機對設計的影響。什麼是動機?動機是一個心理學術語,這個概念解釋了人類在特定環境下做出特定行為的原因。 簡單來說,動機是人類行為的內在動力。
  • 【體驗研究】UI設計中那些讓用戶爽歪歪的動效原理
    本文將市面上最常被使用的動效進行了一次總結並逐條闡明這些設計背後的原理,每條原理後面我都會為朋友們選出一些大家最常用的 App 作為例子,順手打開就能體驗啦
  • 以抖音為案例,講清楚「用戶增長實驗」在做什麼?
    原標題:以抖音為案例,講清楚「用戶增長實驗」在做什麼?你是否知道什麼是用戶增長實驗?你又了解用戶增長實驗究竟是在做什麼?它如何產生作用的呢?針對這些疑惑,筆者將以抖音為案例,聊聊用戶增長實驗在做什麼?摘要:之前簡單介紹過用戶增長(UG)核心工作流:分析數據→形成假設→實驗驗證,大致描述了每一步在做些什麼。
  • 淺談用戶體驗的 4 個維度
    本文深入分析了用戶體驗的四個維度在不同產品中的體驗以及背後的原理。通常而言,用戶體驗越多,產品能量越大;不過也要考慮例外的存在,依據產品特性而言。首先,重新回顧一下,這 4 個維度:UX:User Experience,人與界面的交互體驗CX:ContentExperience,人與內容的交互體驗PX:People Experience,人與人的交互體驗BX:Brand Experience,人與品牌的交互體驗
  • 高留存產品背後的用戶體系設計
    王者榮耀能夠這樣吸引大規模的用戶開始玩,其背後的產品體驗和用戶激勵體系設計,都堪稱是經典。對於激勵用戶留存體系上,本文從高階用戶激勵體系(用戶激勵體系)和更高階用戶體系(產品激勵體系)兩方面來看。一、高階用戶激勵體系什麼是高階用戶激勵體系?
  • 基於用戶體驗的百度學術應用研究
    基於用戶體驗的百度學術應用研究 2017年12月25日 09:57 來源:《現代情報》 作者:魏瑞斌 郭一嫻 字號 內容摘要:百度學術為用戶提供了較為豐富的篩選功能,便於用戶從檢索結果中查找所需要的學術信息
  • 三個表情符號的社會化營銷案例
    LINE作為在日韓發端、在亞洲流行的即時通訊軟體,在《來自星星的你》風靡亞洲之際,巧妙地推出《來自星星的你》相關的表情,藉助「星星」的熱點進一步深化「LINE」品牌,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植入式營銷。   表情符號,原本只是一種網上次文化,隨著智慧型手機和即時通訊工具的流行,表情符號可以讓大家的交流更加鮮活、豐富和多元化,成為網絡交流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