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抖音為案例,講清楚「用戶增長實驗」在做什麼?

2021-01-21 深圳熱線

原標題:以抖音為案例,講清楚「用戶增長實驗」在做什麼?

你是否知道什麼是用戶增長實驗?你又了解用戶增長實驗究竟是在做什麼?它如何產生作用的呢?針對這些疑惑,筆者將以抖音為案例,聊聊用戶增長實驗在做什麼?

摘要:之前簡單介紹過用戶增長(UG)核心工作流:分析數據→形成假設→實驗驗證,大致描述了每一步在做些什麼。現在用一個大家可能注意到過的案例,來嘗試逆推和重現相關的工作場景,爭取講清楚UG實驗在做什麼。

案例簡介:在刷抖音時部分用戶可能會留意到,完成2次播放後分享按鈕變成了自己的好友頭像,而部分用戶依然是常規的分享圖標。

對了,這就是一個簡單的UG實驗。實驗涉及到的環節是類似的,我們不妨拿這個例子來做代表,主要講:

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實驗的設計和下發;實驗分析;實驗價值提煉。

案例重點講每一步應該做什麼,具體數值是杜撰的且並不重要,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圖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用戶界面

1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

這個案例我只是借用,下面的表述主要從旁觀角度去做逆推和重現。

1.1首先關注策略目標

抖音為什麼要下發這個策略?不難看出,直接目的是提升用戶點擊分享按鈕的比例(分享率)。用最常分享的「好友頭像」替換「分享按鈕」是否能提升分享率,需要實驗來驗證。

1.2提升分享率的目的是什麼

曾經了解過一些經驗:用戶群的互動率(轉評贊的用戶佔比)與其留存率很好的正相關。

從產品邏輯上很好理解:用戶有互動,就會收到反饋,持續互動會產生粘性。假想你的微信好友很少,沒有收到信息,你還會經常打開嗎?假設你每次發朋友圈,沒人點讚評論,勢必會大大削弱發圈的積極性。

所以,抖音這麼做,更進一步的目標應該是提升用戶留存,而留存和用戶規模又高度相關,策略的最終目標應該還是提升DAU、時長、收入這些規模數據。

這些都是前期分析數據的關鍵產出,而「提升分享率能夠提升DAU和時長」是一個假設,需要實驗驗證。

小結

這個實驗雖小,但是它背後關聯到最核心的增長目標。實驗效果的評估,我們也需要關注到這些「結果指標」,而不僅僅是分享按鈕的點擊率、分享完成率、分享的回流率等等「過程指標」。

2實驗的設計和下發2.1實驗的設計

我們通常會使用隨機對照實驗,市面上大家基本上用AB實驗來代指隨機對照實驗。通過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指標差異,來驗證下發不同策略的兩組間,是否產生了顯著差異。隨機對照實驗最核心的兩個要點是「隨機分組」和「單一變量」:隨機分組,目的是保證實驗組和對照組用戶組成、特點一致,可以進行對比,確保差異來自策略差異而非用戶群差異;單一變量,目的是方便將實驗結果的差異準確地歸因到某個策略差異上。

2.2實驗的下發

如何實現隨機分組呢?

通常將用戶ID(通常是在用戶首次使用app時自動生成的一個字符串)經過一些隨機算法(常用hash算法)的處理,理論上保證用戶的特徵與隨機算法處理後的用戶ID不存在依賴關係,最後依據處理後ID進行分組。即便如此,分組的充分隨機,依然是一個行業難題,所以會通過實驗前的空跑期或叫AA實驗來確認不同組間在實驗前是否無偏差。

這個案例只關心到隨機分組,假設我們隨機從大盤活躍用戶中取了一部分人群,再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就可以開始實驗了。

表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流量分配

實際工作中,往往會碰到流量少,而同時需要做的實驗多,這就需要引入正交分層。分層的目的在於形成一系列互不幹擾的「平行宇宙」,便於在流量不足時,同時進行很多實驗。但是,正交分層有適用條件,我們後面單獨開一篇來講正交分層有哪些要點和坑。

這個案例沒這麼複雜,只需要將實驗組下發「分享按鈕替換為朋友圈頭像」的指令,而對照組下發「保持原狀」的指令(注意:這對照組不是「不下發指令」,因為這樣可能會涉及到SRM問題,同樣,容我後面單獨拿一篇來介紹)。實際工作中,還會碰到多個實驗變量,如果需要評估每一個變量的影響,就需要確保存在「僅有一個變量差異」的兩個實驗組。

3實驗分析3.1看哪些指標

回歸到實驗目的,我們直接關注分享率的提升,進一步關注用戶留存率的提升,最後想看到對用戶DAU、時長等是否有提升。那我們需要關注的指標就有:

表2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觀測指標,數值均為杜撰

3.2實驗結果可信嗎

判斷實驗結果是否可信,涉及到一個「顯著性」的概念,即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指標差異是不是能滿足統計顯著性。統計顯著性,意味著我們看到的提升,並不是因為隨機波動造成,而是策略影響的。評估顯著性,通常用表2中的P-value、統計功效等來說明,完善的實驗平臺,可以直接輸出差異是否顯著的結論。如果對顯著性感興趣,建議大家找一本統計學的書詳細了解。

參照表2中的數據,基本上可以說明該策略能夠顯著提升分享率、次留、DAU和時長。

3.3選多少樣本量合適

直觀的認識:樣本量足夠大時,即使很小的差異也可能是置信的;而樣本量太小時,即使比較大的差異,也可能是不置信的。只要分組充分的隨機,樣本量大更可能得到置信的結果,但是受限於各方面的成本考量,我們往往需要評估選擇多少樣本量。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最小樣本量」的問題:通過對實驗差異的預估,推算出每一組用最少用多少樣本量才能確保實驗結果差異是置信的,而不是隨機的誤差。相關的,還會涉及到一個「實驗時長」的問題,簡單來說,實驗時長=最小樣本量/每日流量。

3.4想長期觀察這個效果,應該怎麼辦

UI修改帶來的點擊提升,通常可能是新奇效應,所以我們的實驗儘量拉長至兩個以上的用戶活躍周期。比如某些用戶是周末刷短視頻,周中很少刷,使用頻次的一個完整的活躍周期就是一周。新奇效應通常最多持續一個活躍周期,我們選擇觀察兩個活躍周期,大概率能看到用戶回歸常態下的最終提升量。當然,如果有必要,我們也可以保持這兩個實驗組和對照組長期有效,看更長久的影響。

4實驗價值提煉

實驗完成後,我們通常可以收到很多結果,如果不做及時的復盤,這些數據的價值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這一部分,我跳出本篇的抖音案例來說。

4.1及時復盤

及時復盤幫助我們儘早的知道策略是否有效,甚至儘早反推實驗是不是設計合理。

假設實驗差異置信,這個策略的整體效果對總體業務有價值嗎?

通常用戶量足夠大時,很小的指標提升也是置信的,但實際上可能對增長目標幫助不大。我們需要橫向來對比不同策略,對同一指標的提升效果,決定哪一個更好。

假設實驗差異不置信,增長策略從下發到生效是一個「鏈條」,在哪個節點斷掉了?為什麼?及時復盤能夠儘快明確是策略沒成功下發,還是策略無效果。

4.2下鑽分析

很多時候我們初看數據會得到實驗差異不顯著,效果提升不明顯的結果。但是這不妨礙我們去做進一步的挖掘:哪些人群更有效、哪些人群沒有效果,可通過實驗下鑽得到初步答案,再針對有效人群設計新的實驗去重複驗證,針對無效人群做進一步的分析,進一步調整策略。

實驗下鑽依賴於我們對用戶屬性有初步的標籤,在實驗分析時能夠用戶進行下鑽,或者說篩選。需要強調:下鑽後用戶量少,不能保證置信度;另一方面這種「後驗」的方式會存在分組不均的潛在風險,需要我們針對下鑽結果重複去做實驗,才能得到可靠的結論。

4.3可以做哪些新的策略迭代

通過漏鬥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策略的斷點,策略是在哪一步開始失效的。通過產品優化(頁面加載、按鈕樣式、引導樣式、文案等等)、運營優化(調整策略下發時機、頻次;調整參數如金額、展現時長等等)。

這一部分是產品經理最為擅長的,UG無非是強調基於準確結論來判斷問題的關鍵,去高優先級推進最關鍵的迭代。

4.4有沒有哪些通用的價值提煉

一個實驗結束,我們能夠得到的應該遠超過實驗指標提升。上升到對用戶價值提升的視角,這些策略之所以有用,是在哪些地方提升了用戶價值,是新體驗遠超過了舊體驗,還是極大降低了用戶成本?這些認知是否有可能推廣到相關領域、推廣到類似場景?

這些我認為是UG更大的課題,也需要產品經理們更多的思考、總結和新的嘗試,這同時也是數據驅動的價值和樂趣~

總結

這個案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需要關注的要點,最後再做一下梳理。

策略的目標是什麼,需要看到哪些指標,如何評判實驗設計時需要關注哪些地方,隨機分組、最小樣本量、單一變量這幾個最為基礎;正交分層、SRM問題等我們後續單獨介紹實驗結果怎麼分析,如何挖掘價值,產生進一步的假設或迭代

文中不免錯漏,辛苦指出!

後續會跟進「實驗分析三部曲」一點點介紹各種主觀/客觀造成的分析難點:

增長實驗中的增量分析方法準確量化不容易-基礎篇準確量化不容易-進階篇

作者:jinlei886;5年+用戶增長的一手經驗,前騰訊、滴滴出行用戶增長產品經理,專注增長策略挖掘、增長工具搭建、實驗設計分析。本碩博均就讀於浙江大學高分子系。微信公眾號:用戶增長實戰筆記

本文由@jinlei886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來源:搜狐

相關焦點

  • 以抖音為案例,講清楚「用戶增長實驗」在做什麼?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你是否知道什麼是用戶增長實驗?你又了解用戶增長實驗究竟是在做什麼?它如何產生作用的呢?針對這些疑惑,筆者將以抖音為案例,聊聊用戶增長實驗在做什麼?摘要:之前簡單介紹過用戶增長(UG)核心工作流:分析數據→形成假設→實驗驗證,大致描述了每一步在做些什麼。現在用一個大家可能注意到過的案例,來嘗試逆推和重現相關的工作場景,爭取講清楚UG實驗在做什麼。
  • 用戶留存的最強增長手段:行為模型
    什麼是行為模型?其實就是重複一種行為多次後產生的一種習慣,也可以說是用戶針對產品的使用習慣。行為模型能有效幫助用戶留存,是運營人必須知道的運營手段。一、用戶習慣什麼是使用習慣?1.3 如何養成用戶習慣?研究發現:習慣養成的時間與行為的複雜程度和對於該用戶而言的重要性有關,行為的使用頻率越高,演變為習慣的可能性越大。因而小編將通過上癮模型和用戶行為閉環的構建方法論來說說通過增長手段養成用戶習慣。
  • 實戰案例:全定量增長模型如何搭建?
    用戶新增數量明細表主要變量為:不同渠道獲客數、K因子、激活率三個指標;時間維度為:基於歷史情況對未來進行估計;K因子即為每個老用戶能帶來多少新客戶,是用戶推薦渠道的相關參數。03 利用定量增長模型進行假設分析(what-if Analysis)假設分析是定量增長模型的一個常規用法,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分析具體的用法:問題:現在是9月份,到年底前,如果想最大程度提升月活,應該做哪些增長實驗?
  • 用戶增長框架的搭建拆解
    編輯導語:用戶運營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用戶增長,有足夠的用戶才能保證後續運營起來的順利,用戶增長有很多種方式,選用最符合的進行操作;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用戶增長框架的搭建拆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用戶增長框架,是用戶運營的第一步;依靠增長框架獲取用戶,才能有後續用戶運營的環節,形成健康的用戶運營體系,促使業務向前發展。那麼如何搭建用戶增長框架呢?
  • 速途新營銷常娜:做PR就像談戀愛 搞清楚對象了沒?
    做PR就像談戀愛,搞不清楚對象,怎麼談?PR工作中的新手常常遇見這樣的問題:撰寫的稿子沒有深度;做的創意物料沒有轉發;做的傳播沒有出圈……如果去找一個本質的原因是,如果沒有找到真實的溝通對象,一切溝通的方式都是無效的。
  • 萬字乾貨 |10倍用戶增長的方法論全在這裡
    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建立增長根基; 第二,找到增長機會; 第三,打造增長引擎。 建立增長根基,我把它總結為: 找到「做什麼」,比「怎麼做」更重要。 你需要花時間去把這個問題想清楚,決定做什麼,找到這100件事裡哪件事情最重要,其實比你一上來就很著急地去做50件事情要有效地多。 我很信奉一個原理,所有的事情裡面有20%的事情,可以產生80%的效果。所以花時間找到20%,比做很多事情更重要。
  • Chamath:從4500萬用戶增長到7億Facebook只做了三件事
    作為Facebook主管移動和增長的副總裁,Chamath Palihapitiya加入Facebook時,Facebook只有4500萬用戶,他說,從4500萬到7億用戶的增長,其實他們只做了三件事。
  • 抖音什麼內容容易漲粉?抖音做哪個領域漲粉最快
    那做抖音耶同樣,如果想要快速漲粉,首先我們得把準備工作做好。那做抖音前我們需要準備什麼?準備什麼才能讓後期更加快速得漲粉?  比如,我們是做抖音營銷的,那麼我們就只分享和抖音營銷相關的,其餘的營銷方法,推廣方法我們都不講,不然會讓自己的抖音號很雜
  • 鹽城抖音運營培訓新手速成(智邦)--東至
    如果想要實現用戶增長,渠道可能是微信、抖音快手、搜尋引擎、應用商店等,方法可能會採用發帖子、策劃活動、運營社群等。而活動運營,它能幫我們在短期內快速提升銷售轉化或者用戶活躍度。拿什麼去告訴下一份工作的面試官,我適合這份工作?案例!營銷人,你除了案例別無其他可證明自己的地方,不要講粉絲數、轉發數這種冷冰冰的數字。帶著你的案例,講好你的故事,出路不會是問題。
  • 世界第一的在線外語教育App,靠什麼增長到3億用戶?
    本文作者深入研究一下這款APP,主要搞清楚兩個問題:一是「知識免費」靠什麼商業模式賺錢;二是實現從0到3億的增長,其核心策略是什麼。enjoy~如果只是這樣也就一般神奇,更神奇的是:這家公司的口號是學語言永遠免費,不收用戶一分錢!於是,我決定深入研究一下這款APP,搞清楚兩個問題:「知識免費」靠什麼商業模式賺錢?實現從0到3億的增長,其核心策略是什麼?1.
  • 做品牌越來越像做APP,消費品如何向超級APP學增長?
    04 「品效合一」背後的三大本質變化那在新媒介和流量結構發生變化的環境下,品牌應該怎麼做增長?第一,媒介的選擇變得不再重要。不管你選什麼媒介,你最終在這個媒介上能夠觸達的用戶都只會是你自己的目標用戶。所以要求所有品牌都要做到全媒介的覆蓋,不能說今天哪個媒介的效率高,我就選那個。
  • 2019《抖音企業藍V白皮書》發布,藍V帳號數量增長 44.6 倍
    隨著基礎功能建設的不斷完善以及抖音藍V帳號營銷鏈路的打通,僅僅一年時間,抖音藍V企業帳號取得迅速發展。7月16日,抖音官方發布《抖音企業藍V白皮書2019版》,白皮書數據顯示對比去年 6月,企業藍V帳號數量增長 44.6倍,投稿量增長211倍,企業帳號成為抖音平臺重要的活躍用戶。高速增長的同時,抖音企業藍V帳號仍然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
  • 3個抖音營銷案例告訴你,企業到底要不要開通藍V?
    3個企業抖音案例分析案例1:「飛機之家」:業務內容變成趣味視頻,有效轉化為訂單「飛機之家」是隸屬於山東小漢直升機租賃有限公司,起初是由大學生創業做直升機租賃業務,圈內小有名氣。這樣一個在社交媒體上不佔聲量優勢的中小型企業,為何能在抖音平臺逆襲為王?事實上,像「單色舞蹈」一樣,手握巨大流量的中小企業抖音藍V不在少數。
  • 三十而已,模型師老原兒在抖音「重啟」人生
    「我以前在電視上等你們的節目更新,現在我兒子在抖音上等。」  《原來如此》是央視科教頻道一檔以實驗體驗為特徵的科普欄目,寧原在那做了很多年的模型師。特殊情況的原因,部分工作的暫停讓他開始琢磨著做科普類的短視頻。為了支持他,在央視科教頻道任欄目主編的妻子也離職了。兩個在科教頻道幹了十年的夫妻,就這樣將陣地轉移到了抖音和西瓜視頻,繼續做科普內容。
  • 2020 DouCar 盛典:全新升級計劃發布,助推抖音汽車破界新增長
    根據巨量算數《抖音汽車創作者生態白皮書》顯示,抖音上已聚集2.8億汽車愛好者,每日點讚汽車內容的人數已突破8400萬,觀看汽車內容14億次,對比2019年10月增長翻倍。創作者們不斷在抖音上盡情釋放自己的創作熱情,每天有1.2萬條汽車內容發布,萬粉創作者數量對比19年10月增長179%,百萬粉絲作者增長151%。快速成長的另一面是依然存在的增長空間,對比美妝、快消等行業,汽車創作生態仍處於擴張的高速增長期,機會頗多。
  • 抖音攜手聯想 斬獲2017最佳行業創新營銷案例金獎
    憑藉出色的創意及效果,抖音與聯想合作的整合營銷案例「#放肆show真我# 粉絲節挑戰賽」榮獲「2017年度行業最佳創新營銷案例獎」金獎。抖音與聯想的合作是抖音的首次商業化嘗試,主題挑戰賽調動了用戶主動創作符合「聯想粉絲節」主張的短視頻超過1.3萬支,且視頻內容極其優質,最終實現超過8500萬的視頻總播放量,數據效果令人驚喜,也進一步提升了聯想的年輕化形象。本次抖音與聯想的合作,無論是從創新性、互動性還是影響力而言,均備受行業與品牌認可,也受到了用戶的喜愛。
  • 用戶增長體系:一套清晰完整可復用的流失用戶召回方案
    二、提出想法提出想法是為第四階段的測試做準備,根據用戶質量、觸達工具、簡訊文案、獎勵禮物、落地頁等等模塊進行拼接實驗。如下圖:三、預期效果我看過很多用戶增長實驗,都忽略了預期效果這一步,覺得用戶增長實驗就是快速的迭代實驗、復盤而忘記了實驗之前對效果的預估,這是一種錯誤做法。方向錯誤,高效的執行便是災難。
  • 精講用戶運營方法論3個模型:漏鬥、金字塔、內容運營生態軸
    我們一直在講數字的重要性,我想提示大家一點:數字不等於結論。數字有時會出錯,例如我們關注某個實驗,實驗的數據提升了十個百分點,此時的數據能證明這件事是對的嗎?如果這個數字下滑了,那麼我們就不做了嗎?事實經常是,後續證明這件事情就是對的,只是短期內還沒有體現在數據上。所以大家不要認為看到一次數據就意味著它能代表一件事的結論。
  • 抖音poi地址什麼意思
    抖音門店POI地址是什麼意思,在商家認領門店的時候會出現POI這樣的提示字樣,對於很多人來說POI這個詞的具體意思還不清楚,這裡我們來看下抖音POI地址的詳細介紹。
  • 抖音藍V怎麼申請?達人資源在哪?品牌主最關心抖音的5個問題的答案...
    同時需確保您在頭條、抖音兩個平臺的帳號信息(頭像、用戶名、介紹)均保持一致,且符合您的認證信息。 8、品牌主頁藍V高級認證的權益有什麼效果? 目前,品牌主頁藍V高級認證還處於內測階段,抖音短視頻邀請了adidas neo、奧迪和卡薩帝洗衣機等品牌主參與內測以驗證產品效果。 數據顯示,品牌主頁藍V高級認證對於品牌長期經營用戶,開展品牌營銷有顯著提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