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的戰爭為啥總是發生在幾個固定區域?中國九條龍脈格局所致

2020-12-01 歷史需要細看

從軍事地理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地理格局就像一個不規範的圍棋盤。在這個不規範的圍棋盤上,關中、河北、東南和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東、湖北和漢中是其四邊,中原為其中央腹地。中國的地域雖然遼闊,但在歷代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卻主要是上述九大地域,也有人說是九條龍脈。

在歷代戰爭中,上述九大地域的重要性往往關係到天下的統一與分裂、關係到一朝一代的興盛與衰落,或者,在中原政權與塞外遊牧民族之間的戰爭中關係到中原政權的生存與滅亡。

古人慣講「山川都會」。一般說來,在那些既有山地險要可以憑恃,又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的地方容易形成戰略要地。

幾列東西向的山河與幾列南北向的山河縱橫交錯,將中國腹地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區域。

有山地險要可以憑恃,則易於在紛亂的局面中建立根據地,形成局部的秩序,積蓄力量;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則便於向外部投遞力量,便於向外擴展,也便於介入全局。上述九大戰略要地大都擁有這些條件。

在這個棋盤形格局中,關中、河北、東南和四川分處其四角。四角之地,都各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一般都有比較優越的山河形勢,有相對穩固的後方和可以憑恃的山川險阻,能夠保持一種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態勢;有優越的經濟條件,足以供養、支撐起一個龐大的政治、軍事集團;有一定的社會基礎,易於形成一定的社會政治力量。一種勢力興起之初,佔據四角山川險固之地,可以建立根據地,形成局部的秩序,從容經營,積累力量,為日後進取天下打下基礎。

歷史治亂更替,天下大勢也隨之分合變遷。逐鹿雖在中原,真正能參與逐鹿的群雄,卻多不起於中原,而起於四角。歷史上,那些最終完成統一天下大業的勢力,大都是起於四角山川險固之地。先據有一到兩個角,積累力量,繼之以向兩翼擴展,然後,向中原發展,進取天下。

秦、西漢、隋、唐因襲的成資可追溯到西魏和北周(和唐都是以關中為基礎統一天下的。由關中進取天下,以秦的統一開其先例,且其進取天下的歷程亦最典型,西漢、隋、唐的統一,大抵循秦之故轍:其根基在關中,擴展在兩翼,決戰在中原。

東漢劉秀則開創了由河北進取天下的先例。劉秀在河北脫離更始帝自立,先據河北、河內作為根基,次取河南,據洛陽,立以為都,然後,遣將四略,平定四方,統一天下。元和清都起自塞外,入主中原後,也以河北為其根基。

明朝朱元璋開創了由東南統一天下的先例。朱元璋據有金陵,西平陳友諒,控制荊襄上遊;東滅張士誠,鞏固三吳根本。平定江南之後,興師北伐元朝,先攻山東,由山東包卷河南,取河南之後,再才北上攻取大都,驅逐蒙古勢力,統一天下。

據有四角山川險固之地者,上之可以平定四方,統一天下;次之可以割據一方,稱雄一時。當統一的條件不成熟時,據四角之地可以建立起局部的秩序,成就一方霸業。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秦嶺是中國龍脈
    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西起甘肅南部,經陝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體位於陝西省南部與四川省北部交界處,呈東西走向, 長約1600多千米。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秦嶺腳下誕生了中國古代的絢爛文明。
  • 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至少24條龍脈,它們分布在哪?
    在中國古代的風水術中,因龍善變化,既能飛又能潛水,既能變大也能變小,變化多端,所以常藉助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即我們俗稱的龍脈。龍脈,龍脈,山是龍的勢,水是龍的血,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髮。
  • 中國的三條龍脈,個個威武壯觀,不由得讓人心生敬意!
    說起中國文化,在外國人眼中,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龍是中國的象徵,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可見龍在中國人心中是多麼的神聖偉大。從秦始皇時代開始,許多的皇帝都會選擇在自己所穿的黃袍上繡龍的圖案,那時候的皇帝認為自己就是龍的轉世,只有皇室才配擁有帶有龍的朝服,在古代人眼中龍是神秘的,至高無上的。
  • 中國地圖上有三條匯集王氣的「龍脈」,深刻影響了歷史的走向
    這本書通過考察中國的輿地山川、戶口強弱和城郭兵防來分析天下郡國的利病。在全書的開頭有一篇總論,介紹中國的地脈、形勝和風土,認為它們影響到了國家級歷史的發展,也就是所謂的「王氣」。書中說從地理的角度來看,華夏大地上從南到北,臥著三條龍,是為國家之龍脈,也是「王氣」聚集的地方!現在,我們去除其中的迷信成分,單單從地理的角度來剖析,這三條山脈的走向是如何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
  • 中國那麼多巨型山脈,為什麼只有秦嶺被稱為「中華龍脈」?
    ),龍脈可以拆成「龍」和「脈」,「龍」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它能大能小、能飛能潛、能隱能現、能屈能伸......因此人們把龍這種變化多端的特徵代表山脈的各種走向、轉折、起伏和變化,而「脈」本質上就是血管;因此龍脈可以是一個人最重要的那條主血管;但如果是一個國家的話,龍脈則應該是在這個國家境內最重要的一條山脈,這條山脈的影響範圍將是全國性的,如果沒有這條山脈,整個國家發生巨大改變,比如由肥沃土地變成戈壁沙漠
  • 劉伯溫斬盡天下龍脈,為啥到長白山扭頭就走?看衛星雲圖就明白了
    ——《易經》 有道是: 一個山頭葬十家,九家貧窮一家發 。而如今的人卻常說「我命由我不有天」,覺得自己能夠主宰命運。這世間真的有能夠看破生死,預知吉兇禍福的事情?還是那只是一些道士在胡言亂語呢?
  • 中國有龍脈嗎?是真有其事還是封建迷信,看了這些例子你就知道了
    古人以為中國範圍內的地域就是天下,而按神話傳說的說法,則是崑崙山最高,便以為一切山脈都是從崑崙山「發脈」的,並分出三條幹龍,每條幹龍上又分有各種等級的支龍、小龍…… 不過眾所周知,江河的形成是水往低處流,源頭總是位於流域的最高處。山脈是地球巖石圈中板塊運動造成地殼一些部位受到擠壓隆起而成,不同構造體系的山脈,各有其自身的歷史,並無什麼共同的祖宗。
  • 講故事,別認真,從地震帶看中國的龍脈
    我們先看看中國的地震帶,看到這些盤根錯雜的地震帶,突然聯想到,這和大地的龍脈是否有關係呢?中國傳統上就有龍脈的說法,按照風水師的分析認為:中國的大龍脈正在西進和東出的狀態中,西進方向的是黃河流域,華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東進方向的是長江流域,黃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
  • 劉伯溫斬盡全國龍脈,為何到長白山掉頭就走?你看衛星雲圖就知曉
    在古代風水術中,有龍脈一說。龍脈一般是指起伏的山脈,在風水學中認為,崑崙山是」萬山之祖」,是龍脈之源。在我們國家,古代的時候,一直是把龍奉為至高無上的生物,尤其是帝王之家。大家公認為,龍脈聚集了很多的天地靈氣,是風水寶地。根據龍脈,可以判斷出因果,也可以斷定吉兇。
  • 劉伯溫斬盡全國龍脈,為何到長白山轉身就走?你看衛星雲圖便知曉
    在墓穴文化中,一直有「龍脈」這一說法,《史記》中記載,黃帝時期,就用龍作為圖騰。而在古代,皇帝的陵墓一般都會修建在龍脈之上,這樣就可以保佑子孫,讓自己打下來的江山基業長駐。然而,龍脈並不是固定的,且一個個高國家也不止一條龍脈,為了保佑自己的江山,古代帝王往往會斬斷其他的龍脈,在歷史長河中就有一大批這樣的帝王,相信斬龍脈能讓國家穩定。  嬴政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不僅尋求長生藥,還命令術士將金陵地區的龍脈斬斷。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後,就命袁天罡去斬龍脈。而到了公元1368年,朱元璋成為皇帝後,就命令自己最信任的劉伯溫去斬盡天下龍脈。
  • 崑崙山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有重兵把守,原來背後還有這樣的故事
    崑崙山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有重兵把守,原來背後還有這樣的故事軍隊,是一個國家國防的重要力量。他們在戰時負責作戰,在和平時期守衛邊疆。現在世界上大範圍戰爭很少發生,只有個別區域還是有戰爭的存在。一般在邊疆區域才會駐紮士兵,來防止有人越過邊境。但是我國有一個地區,卻常年駐紮著重兵,這個地方就是崑崙山。
  • 古代戰爭有多可怕?為何戰後十室九空,甚至千裡無人煙?
    在大多數人看來,現代戰爭應該是比古代戰爭更為可怕的,現代戰爭不僅有槍、炮、坦克、飛機、炸彈,還有飛彈、原子彈,尤其軍事強國,可以在千裡之外實行無人機蜂群戰術或定點打擊。而古代除了少量的火炮,基本上都是刀槍劍戟,幾乎全是冷兵器,敵人得一個一個殺,而炮彈,一炮可是一大片,肯定是現代戰爭更為可怕。
  • 科學研究發現,中國古代戰爭頻發和這一氣候現象有關
    中國作為文明古國,中原地區經歷十二個朝代,而每一次王朝更迭,都伴隨戰爭的爆發。而戰爭的原因有很多,外族侵略、統治者腐敗無能等等,但是自然因素的影響也不可以忽略。因為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決定國力的根本就是農業的發展,而氣候的變遷絕對會對農業產生巨大影響,進而形成戰爭的導火索。
  •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古代的戰爭史,是不是最為豐富的?
    有一句話:中國的歷史是一場戰爭史。這句話已經很明白的回應了這個問題,中國的戰爭史是世界上最豐富的的。從炎黃二帝時期就已經有了逐鹿之戰,從而建立夏朝。這種王朝的更迭形式從夏貫穿到民國時代,沒有任何一次王朝更迭未曾發生過戰爭。
  • 【文萃】新石器時代戰爭與早期中國文明演進
    究其原因,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國東部季風區發生了顯著的氣候乾冷事件,岱海、黃旗海及其以北地區可能很難再發展農業,加上自然災害肆虐,大概只好選擇大規模遷徙,由此自然會引發戰爭。  東方的大汶口文化和南方的屈家嶺文化此時則強勢西進北上,大汶口文化的範圍一度東擴至豫東大部,尊、杯等因素及於晉南、關中。
  • 堪稱中國最大的一條龍脈,埋葬六代24位皇帝,古墓數量超過10萬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裡是大偉歷史觀,大偉今天帶你走進:中國最大的一條「龍脈」,埋葬6代24位帝王,古墓數超過10萬座。在中國古代是非常講究風水的,所以歷代王公貴族的墓地大多數都會選擇風水好的地方,他們在選址的時候會找風水師來,而大多數風水師認為龍脈則是風水中最好的地方,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夠稱之為龍脈的。
  • 中國龍脈上只埋藏著三個人,墓葬一個比一個厲害,你知道有誰嗎?
    我國古代講究風水,而「龍脈」一詞就是由此而來的。古代風水又有: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其中「龍「指地理脈絡,也就是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古書載:」地脈之行止起伏曰龍。」也就是說如果山脈像傳說中的龍一樣,蜿蜒綿遠,飄忽逶迤,則稱為龍脈。
  • 軍事|古代戰爭中的」生化武器「大起底
    在人類戰爭史的恢宏畫卷中,除了疆場上金戈鐵馬的壯麗豪邁,也有草廬中決勝千裡之外的詭詐奇謀,還有真正詮釋了戰爭「無所不用其極」本質的事物——生化武器。雖然因為影視文學作品的取捨,生化武器的「戲份」在人們印象中的戰爭故事中並不多見,但實際上,人類在戰爭中使用生化武器。,相當的古早且廣泛。
  • 中西古代法律起源|中國,戰爭的產物;西方,階級的調和
    其實中國古代的法律向來都包含「刑」與「禮」兩個部分,它們也是中國法律起源的兩條途徑。最早的法律例如「五刑」則是起源於戰爭的某些需要,也是脫胎於軍事活動中的產生的軍法。《通典》中就記載著「黃帝以兵定天下,此刑之大者」之說,《國語》也記載著「夫戰,刑也……刑始於兵而終於禮者也」,所以最初的「法」兼有軍法和刑罰兩層含義,最初的法官和獄官也是兼掌軍事和司法兩種職能,皋陶就是明例。
  • 中國古代歷史上被天氣扭轉的戰爭有哪些?
    原標題:中國古代歷史上被天氣扭轉的戰爭有哪些?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人、無數家國的命運因為一場雨、一陣風、一次寒冷的天氣而得到延續,或者走向結束,抑或開啟新篇章。 雖然這個關於天氣作戰最著名的故事可能並非確有其事,但在中國古代歷史中也確確實實存在著很多因為天氣原因使戰爭發生逆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