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Sheldon的第120 篇漫畫,所有圖片大約 2 MB。
航天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說過,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
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裡。」
如果地球和太陽系不能待了,
在茫茫銀河系中
那麼人類應該去哪兒發展呢?
瑞士米歇爾·馬約爾和他的學生
迪迪埃·奎洛茲給出了一種新的可能。
他們通過觀察恆星速度的「抖動」,
在太陽系以外,
發現了一個「系外行星」,
叫作飛馬座51b。
在此之前,
天文學家也發現過其他系外行星,
但那些行星的母恆星不是死了,
就是快死了,
或者半死不活。
飛馬座51b的發現,
改變了這個局面。
它的母恆星飛馬座51正值壯年,
而且跟太陽差不多大,
距離我們不算遠,
只有50光年!
在此之後,天文學家又發現了
4000多顆地外行星。
根據現有的數據估算,
在銀河系中,類似地球的行星
可能有110億顆。
這樣看來,人類的未來
也許有無限種可能!
▲ 藝術家想像圖 ▲
銀河系就有這麼多恆星,
那麼整個宇宙呢?
宇宙的未來會如何發展呢?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不得不請出
美國宇宙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
為了描述宇宙從嬰兒時期,
到成年時期的演化規律,
宇宙學家們建立了一套模型,
叫作標準宇宙學模型。
比如,宇宙中有多少物質?
每種物質的成分佔多少?
哪種物質越來越多?
哪種物質越來越少?
物質分布會不會有「貧富差距」?
「貧富差距」會不會擴大?
這些問題
標準宇宙學模型全都知道!
在這個模型中,
許多宇宙學家都做出了貢獻,
其中,皮布爾斯是活著的人中,
貢獻最大的一個!
為了表彰他們發現系外行星
和建立標準宇宙學模型等貢獻,
諾獎委員會授予
詹姆斯皮布爾斯,米歇爾·馬約爾
和迪迪埃·奎洛茲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
Sheldon後記:
1.說實話,這篇解讀我寫得很艱難。因為我問了好幾個天文學家,每個人都說不知道為什麼要把諾獎頒給飛馬座51b的發現,就連諾貝爾獎官方資料都沒有很明確地回答這個問題。所以,以上漫畫僅代表一個喜歡《流浪地球》的科普作者的個人解讀。
參考文獻
1.諾貝爾獎官方資料
End
作者:Sheldon
對白、美指:牛貓
繪製:賞鑑
排版:牛貓
本文首發於果殼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自媒體、報刊等轉載請聯繫公眾號果殼(ID:Guokr4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