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筆下的巨型鴨嘴獸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11月6日報導,近日澳大利亞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生活在數百萬年前的鴨嘴獸,從其巨型牙齒化石推斷,這種鴨嘴獸可長到一米長,比現代鴨嘴獸大一倍,也比至今所知的最大型原始鴨嘴獸還要大,堪稱為是鴨嘴獸中的「哥斯拉」。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一組古生物學家在最新一期《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期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在東北部的昆士蘭州的一個蘊藏動物化石的沙漠地區,發現了一個巨型鴨嘴獸牙齒化石。小組中的阿徹教授說:「我們從沒見過這麼大的鴨嘴獸牙齒化石,很驚訝鴨嘴獸可以長到這麼大。」
目前,科學家已把這種確信生活在500萬至1500萬年前的鴨嘴獸命名為「Obdurodon Tharalkooschild」。據稱,現代鴨嘴獸僅存於澳大利亞東部,成年鴨嘴獸不長牙齒,它生性膽小,只在夜間出沒。阿徹教授指出,相比之下,新發現的絕種鴨嘴獸可不是「小巧可愛」的動物,它「絕對具有危險性」。他說:「現代鴨嘴獸的後肢有尖刺,可分泌毒液,人若被刺到會感覺劇痛,幾小時內無法行走。設想比這更大的動物,毒素強上兩三倍,你會突然間發現這是只捕食性動物。」科學家推測新發現的絕種鴨嘴獸生活在淡水池塘裡,以甲殼類與脊椎類小動物為主食。
據報導,一直以來,科學家以為鴨嘴獸的進化過程是直線型的,意即同一個時候只存在一種品種,可是這新發現的品種看似與原先已知,但較小的鴨嘴獸同時並存,因此科學家猜測鴨嘴獸這種屬哺乳類但卻產卵的獨特物種的進化史,可能比原以為的更加複雜。(原標題:澳發現數百萬年前鴨嘴獸化石 身長或達一米)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