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上天了也不放過:學學人家馬斯克,怎麼不給太空「添堵」

2020-11-27 澎湃新聞

電影《地心引力》開篇便上演了「太空槍戰戲」。

迎面而來的太空垃圾就像子彈一樣,直接擊毀了太空飛行器,航天員從此開始在天空中的流浪。

太空垃圾真的有如此大的威力嗎?那麼這些垃圾是怎麼上天的?又該如何清理呢?

我們一般把廢棄的衛星、拋棄的整流罩以及火箭的殘骸、太空人出艙活動時丟失的手套、工具包等已經沒有用處的人造物體統一稱為太空垃圾。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戰略規劃室主任張偉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目前太空中的垃圾碎片多達1億多塊。他們尺寸又大又小,從毫米級、釐米級到米級以上不等。總重量高達2700噸,約合為1800輛小轎車的重量。

大於10裡面的大約有2萬9千塊;1釐米到10釐米之間的有75萬個,相當於比彈珠大,比西紅柿要小;毫米級的有1.66億個,比芝麻大,比彈珠小。

更為可怕的是,這些垃圾還會再「生」垃圾。這些太空垃圾完全漂浮在太空,它們彼此之間還會在軌道中發生碰撞,碰撞之後產生出來的垃圾數量可能稱幾何級數增長,甚至更誇張。

資料顯示,2009年2月10日,銥星系統第33星和俄羅斯Cosmos 2251兩顆衛星發生了碰撞。在短短幾個月之內,兩顆衛星碰撞產生的垃圾幾乎覆蓋了它們曾經所在的軌道。甚至這些垃圾還有不斷碰撞的可能性。

太空垃圾中90%分布在近地軌道。由於受到地球引力和大氣阻力的作用,垃圾會逐漸軌道衰減,最後自行墜落在地球上。只不過,軌道越高,衰減速度越慢,有的需要數百年才能落回地球。

迄今為止,還從未發生過太空垃圾墜落地球直接傷人的事件。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害怕他們呢?

與日俱增的太空垃圾,但另一面是每年落回到地球上的太空垃圾僅為幾十噸。太空垃圾減少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增加的速度。據悉,目前每年近地軌道太空垃圾淨增長5%左右。照這個速度,近地軌道中太空垃圾的數量每15年就會翻一番。

太空垃圾的逐年增長,這就意味與太空飛行器發生碰撞的可能性也在逐漸增加。

近地軌道太空垃圾與太空飛行器的相對速度大約10千米/秒,這大約是高鐵速度的100倍。在如此高速的情況下,一個子彈大的太空垃圾撞擊太空飛行器,毀傷成都相當於子彈的100倍。就像電影《地心引力》呈現得一樣,太空飛行器會被撞擊得四分五裂。

如果你還是覺得太空垃圾在太空中,跟地球沒有任何關係,那麼你就錯了。

處在地球上空35786公裡高的地球靜止軌道,這裡聚集了人類所有的通訊衛星,也產生了很多的衛星垃圾。但由於這個高度實在是太高了,太空垃圾一旦產生,恐怕千萬年後都不會消失。

更麻煩的是,這條軌道非常的寶貴。因為只有它同時滿足了在赤道上空(0度軌道傾角)和35786公裡的軌道高度,以實現與地球自轉相同的24小時軌道周期,實現同步/相對靜止。

因此全世界都在搶發這個軌道上的通訊衛星以佔住資源(國際原則是先發先佔),但這條軌道目前已經深受太空垃圾的影響。太空垃圾一旦與軌道上的衛星相撞,這就很有可能導致一個地區的導航無法使用或者手機通信中斷,這將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

應對日益增多的太空垃圾,目前採取的辦法無非就兩個:不再生產垃圾以及移除。

比如,當太空飛行器壽命結束,通過控制離軌使其墜入地球大氣層燒毀,或向上推送入墳墓軌道。墳墓軌道就相當於垃圾填埋場。這個軌道長期無人使用,將垃圾放在該軌道上不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或者採用馬斯克的做法,儘可能地回收火箭的大部分內容,包括一級、二級火箭和整流罩等。SpaceX公司等已成功實現一級火箭的回收,不僅可以減少太空垃圾,還可以降低發射成本。

銷毀太空垃圾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工作。1984年年初的太空梭STS-41-B任務中,美國西聯匯款公司的Westar 6和另一顆印尼訂購衛星入軌失敗,便成為太空垃圾。在隨後的11月STS-51-A任務中時,太空梭返回地球前,飛到這兩顆衛星附近,由太空人使用載人機動系統飛到它們附近將它們抓住,最後裝入太空梭送回地球。

後來,Westar 6在檢修後賣給香港亞洲衛星控股公司,成為大名鼎鼎的亞洲一號衛星,由長徵三號火箭發射,這也是我國火箭第一次進行國際商業航天發射。這就是最典型的變廢為寶了。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影響其他國家太空探索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成為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  凱斯勒現象,是美國航天局(NASA)的太空碎片研究專家唐納德·凱斯勒在1978年提出的一種理論。  他認為,如果地球低軌道的太空垃圾密度足夠高,將產生級聯碰撞:  一塊碎片被碰撞產生多個碎屑,這些碎屑又會與其他的太空垃圾繼續碰撞,產生更多的碎屑。
  • 太空旅遊不是夢,馬斯克即將用火箭把日本億萬富翁送上天
    42歲的前澤友作(Yusaku Maezawa)創立了日本最大的在線時尚零售商店,他即將成為第一個在月球上旅行的私人乘客前澤友作可能是第一個環遊月球的私人乘客, SpaceX執行長伊隆馬斯克周一宣布計劃用即將建造的大獵鷹火箭把日本億萬富翁推送上天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已成太空垃圾,國家探索太空已受限
    近日,馬斯克旗下Spacex的星鏈計劃被天文學家投訴,原因是巨大的發射量造成太空垃圾巨增,倘若這些失效的衛星擠佔了軌道,那麼對其他國家探索太空會有很大阻礙,對於整個地球來說也會有極大的危機。故障的衛星如果收不到指令從而做出響應,那麼極有可能與其他太空飛行器發生碰撞從而發生太空事故,碰撞後產生的太空碎片更是會成為太空垃圾,從而覆蓋整個地球。
  • 發射的衛星有3%成了太空垃圾,馬斯克該咋辦?-虎嗅網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的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不僅影響別的國家探索太空,而且萬一地球有「危機」,出路就這樣被堵死了。他認為,如果地球低軌道的太空垃圾密度足夠高,將產生級聯碰撞。一塊碎片被碰撞產生多個碎屑,這些碎屑又會與其他的太空垃圾繼續碰撞,產生更多的碎屑。這會讓低軌道區域布滿太空垃圾,從而使低空衛星在這一區域很難存活,甚至會影響人類發射更高軌道的衛星。
  • 馬斯克搞太空葬禮,死在火星上是什麼感覺?
    文/夕揚被稱為「矽谷鋼鐵俠」的馬斯克曾說過:「我希望死在火星上。」按照馬斯克的計劃,可以在有生之年登上火星,永眠火星自然也不是難事!短期內長眠火星還有些許困難,但是把自己葬在太空已經可以實現。(來源:SpaceX)6月24日,SpaceX公司發射了第三枚中型獵鷹火箭,將24顆衛星送入太空,其中一顆最為特殊,裡邊裝了152個參加太空葬禮的骨灰盒。SpaceX公司並沒有直接包辦太空葬禮的業務,而是由專門的太空喪葬公司Celestis承接。
  • 不承認地球法律!太空狂人馬斯克宣誓火星主權
    郵件內容是關於星鏈服務的條款,其中第九項條款無意中揭示了馬斯克的太空野心。該用戶在社交媒體上提供一張截圖,認為馬斯克已經在為火星殖民地制定了法律框架,並聲稱只有馬斯克才會幹出這種事。美帝政府在地球內部進行長臂管轄,也不敢大放厥詞說火星歸它管。馬斯克居然宣稱火星是「自由星球」,不受地球法律約束,而且還像模像樣地搭建了一套火星殖民的法律框架。
  • 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佔資源位置、最壞能「鎖死...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成為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他認為,如果地球低軌道的太空垃圾密度足夠高,將產生級聯碰撞:一塊碎片被碰撞產生多個碎屑,這些碎屑又會與其他的太空垃圾繼續碰撞,產生更多的碎屑。這會讓低軌道區域布滿太空垃圾,從而使低空衛星在這一區域很難存活,甚至會影響人類發射更高軌道的衛星。最嚴重的後果,是影響幾代地球人探索太空的能力,把人類徹底「鎖死」在地球上幾百年。
  • 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最壞能「鎖死」地球人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成為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將產生級聯碰撞:一塊碎片被碰撞產生多個碎屑,這些碎屑又會與其他的太空垃圾繼續碰撞,產生更多的碎屑。而在這一過程中,衛星跟太空垃圾沒兩樣,同樣會給正常工作的太空飛行器,帶來不小的威脅。
  • 美國批准柯伊伯計劃,將發射3000多顆衛星引公憤,太空垃圾太多了
    不過,如今地球周圍的人造衛星越來越多,天文學家們也都擔憂不已,這是怎麼回事呢?美國批准「柯伊伯計劃」引發公憤在去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批准了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將陸續發射約1.2萬顆人造衛星上天,已經讓天文界極力反對,在今年,又再次批准了亞馬遜的「柯伊伯計劃」,更是引發了天文學家們的公憤。
  • 幹垃圾不是dry waste?來,是時候學學垃圾分類的英文說法了!
    不僅是上海,後續也會在其他城市大力實施垃圾分類,也將是今後學生日常學習考試的一項試題。所以,現在是時候學學垃圾分類的英文說法了!這個世界對我一點也不友好沒人關心我吃啥卻天天關心豬吃啥?!所以,垃圾分類你學會了嗎?來,是時候學學垃圾分類的英文說法了!
  • 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最壞可能「鎖死」地球人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成為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但令人擔憂的是,在如此龐大的衛星系統中,即使是正常的失敗率,也會導致大量不良太空垃圾的產生。這會讓低軌道區域布滿太空垃圾,從而使低空衛星在這一區域很難存活,甚至會影響人類發射更高軌道的衛星。
  • 馬斯克:死在火星上一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提到馬斯克我的一反應大家應該都知道是特斯拉老闆還兼顧SpaceX等,剛開始的時候馬斯克並不是做現在的行業,而是成立了一家PayPay,是一名了不起的企業家,但是從小的時候,馬斯克就開始了解火箭怎麼製造,甚至精通天文地理,也是化學奇才,雖然天賦異稟最初並沒有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但是他內心有想法
  • 為避免淪為太空垃圾,它決定提前燒毀衛星
    地球上每一種生物的存在都會產生廢棄物,自然生物的廢棄物通常可以通過分解作用重新進入大自然的物質循環中,而人類所產生的一些廢棄物則無法藉由大自然的力量來進行分解,比如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除此之外,人類在太空中也留下了許多暫時無法得到處理的太空垃圾,之前就有研究指出地球周圍的太空垃圾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了。
  • 不吹不黑,特斯拉上天對他們的產能來說沒有意義
    老實說,筆者從來都沒有想過把汽車送上太空這件事兒,因為一般的內燃機汽車都是需要空氣才可以進行燃燒做功的,但是後來我想了想,其實也不是不可以,解決了引力問題的話,電動車其實是可以去別的星球耍耍的,畢竟人家不用電。
  • 馬斯克:我終於把特斯拉弄上天了
    馬斯克不改初心,砥礪前行,然後就遇到了更多更重大的失敗。Jason-3回收失敗。現在有人告訴我們,那個全人類都只認識了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的太空,沒啥意義,別費錢了吧。我們還要失去更多麼?船舶、汽車、飛機、太空飛行器,都讓人類的身體得到了極大的延伸,然而,如果思想不願意延伸起來,又怎麼會有未來呢?
  • 科技創新 | 鹽結晶再也無法「添堵」了
    想要把堵塞物從管線中除去實現解堵,需要用什麼樣的辦法?為了解決這個「添堵」的難題,工藝研究所迅速組織技術骨幹成立攻關小組,開始了探索之旅。既然是鹽結晶在「作怪」,那怎麼才能除去呢?這也是本次科研攻關的關鍵所在,解堵方式多種多樣,有超聲波解堵技術、機械解堵技術、強磁防垢技術等等......但到底哪一種適合我們的問題,依舊是一個需要探索的問題。
  • 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佔資源位置,最壞還能「鎖死」地球人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成為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不僅影響別的國家探索太空,而且萬一地球有「危機」,出路就這樣被堵死了。他認為,如果地球低軌道的太空垃圾密度足夠高,將產生級聯碰撞:一塊碎片被碰撞產生多個碎屑,這些碎屑又會與其他的太空垃圾繼續碰撞,產生更多的碎屑。
  • 和美軍越走越近的馬斯克要去太空「掃垃圾」,為什麼我們要警惕?
    11月7日《商業內幕》雜誌報導,《時代》雜誌近期採訪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營運長、伊隆·馬斯克最依仗的重臣格溫·肖特維爾。談及這家公司正在研製的不鏽鋼火箭「星船」時,肖特維爾忽然說,它可以用來幫助人們解決太空垃圾的問題。她說:「火箭殘體和死衛星威脅著空間環境」。
  • 除了送跑車上太空,馬斯克還送什麼東西上太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眾所周知,spaceX公司是一家私營的航天公司,而在他在航天公司這個行業也算是數一數二的,但是作為這樣一家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公司他們的領導者,馬斯克。但馬斯克的思想或許我們還是看不透。怎麼個看不透法呢?曾經在他的帶領下這個公司把一輛跑車送上太空,當時這件事情引起世界轟動。
  • 在太空中看地球近軌的垃圾,真是太多了
    但是實際上,我們在網絡和電視上看到的地球照片和現在真正的地球有著非常大的差別,如果讓你看到我們的地球現在的模樣,恐怕你可能不敢相信。那麼如果在幾十年前如果談到太空垃圾,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是很清楚太空垃圾具體是指的什麼,難道太空中除了隕石和星球以外還會有垃圾嗎?然而現如今太空垃圾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太空中的垃圾也被人稱為軌道垃圾,其中包括了被廢棄了的衛星和探測器上面掉落的漆面以還有碎片以及液體材料,也有太空人們所丟棄的沒有用的東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