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細胞早期進化時間表揭曉

2020-11-10 上海卡替生物技術

通過分析數千個基因的重複,研究人員重建了導致真核細胞產生的進化事件,這些細胞是你肉眼所能看到的幾乎所有生命的前兆。從簡單的細菌細胞到複雜的真核細胞的進化時間表與以前所認為的不同。這項研究是由巴塞隆納IRB和烏得勒支大學的比較基因組實驗室合作完成的,發表在近期的《自然生態與進化》雜誌上。

真核細胞早期進化時間表揭曉

生命進化中最重要和最令人費解的事件之一就是複雜的真核細胞結構體系第一次是如何形成的。幾乎所有肉眼所能感知到的生命形式,如藻類、植物、動物和真菌,都是由稱為「真核生物」的複雜細胞組成的。生物醫學研究所(IRB巴塞隆納)和巴塞隆納超級計算中心(BSC-CNS)的ICREA研究員Toni Gabaldón和烏得勒支大學的Berend Snel的小組之間的一項合作研究得出結論,第一個包含線粒體的細胞(被認為是增加真核細胞複雜性的關鍵一步)已經呈現出真核生物的複雜性--類似於結構和功能的複雜性。這個場景在一些考古學基因組中觀察到的複雜性跡象和線粒體在觸發真核細胞發生中的作用之間起到了橋梁作用。

「線粒體的獲取被認為是真核細胞複雜性發展的關鍵的第一步或最後一步,」Gabaldón解釋說,「我們的發現表明,這確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事件,但它發生在細胞複雜性已經增加的情況下。」

複雜性是生命多樣性的前奏

在地球生命歷史的前半部分,唯一的生命形式是相對簡單的細菌細胞。第一作者JulianVosseberg解釋說:「真核細胞更大,含有更多的DNA,並且由每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有各自的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說,你可以把細菌細胞比作帳篷,而真核細胞則更像是有幾個房間的房子。」

生物體如何以及何時用帳篷換房子仍然是個謎,因為沒有中間形式。進化的一個重要時刻是線粒體的起源,線粒體是真核細胞的組成部分,作為它們的「發電站」。線粒體曾經是自由活的細菌,但在進化過程中,它們被今天真核細胞的祖先所吸收。研究人員試圖如基因複製那樣,在這些遺傳變化的基礎上重建進化事件,這可能是導致細胞複雜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進化路徑重建的生物信息學

「我們可以利用當代物種的DNA來重建進化事件。我們的基因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它們在那一段時間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它們仍然與遙遠的過去相呼應。」Vosseberg補充道:「我們可以從各種有機體獲得大量的遺傳物質,我們可以使用計算機來重建數千個基因的進化,包括古老的基因複製。這些重建使我們能夠發現重要中間步驟的時間。」

來自烏得勒支大學的共同作者BerendSnel說:「科學家們沒有這些事件的時間表,但是現在我們已經成功地重建了一個粗略的時間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研究人員採用了Gabaldon's實驗室開發的現有方法來創建一個新的協議,從而產生了新的見解。這表明,許多複雜的細胞機器甚至在與線粒體共生之前就已經進化,包括細胞和細胞骨架內部運輸的發展。Snel說:「共生並不是其他一切的催化劑。我們在更早的時候觀察到了基因複製的高峰,這表明細胞的複雜性在那一刻之前就已經增加了。」

Gabaldón說:「我們的研究表明,獲得線粒體內共生體的祖先宿主在動態細胞骨架和膜販運方面已經發展出了一些複雜性。」這可能有利於與包括線粒體祖先在內的其他微生物建立共生關係,最終形成整合。


更多信息: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2020). DOI: 10.1038/s41559-020-01320-z

相關焦點

  •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有什麼區別
    關於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你有了解過嗎?那麼,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到底什麼是原核細胞,什麼是真核細胞,一起來看看吧!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  原核細胞是組成原核生物的細胞。進化地位較低。  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膜,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細胞較小,沒有成型的細胞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  原核細胞沒有核膜,遺傳物質集中在一個沒有明確界限的低電子密度區。DNA為裸露的環狀分子,通常沒有結合蛋白,環的直徑約為2.5納米,周長約幾十納米。
  • 地球生命的誕生之:從原核細胞到真核細胞期間經過了漫長的20億年
    我想,從早期大氣和海洋的組成來看,生命起源是必然的化學結果。後來,當進化具備歷史的複雜性以後,偶然性才得以發揮作用) 考慮到有關穩步進展的傳統信念,沒有什麼比早期生命的進化更為奇異的了——因為,在那麼長的歲月裡,並沒有發生什麼。最古老的化石是約35億年前的原核細胞形成的。
  •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是生物圈的兩個最重要的細胞類群。(如圖1)圖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基本特徵的比較:特徵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大小 較小1-10um
  •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概念:(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 原核細胞、古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根據這種結構的差異,我們可以把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這一概念最早首先由20世紀60年代著名生物學家H.Ris提出。這不僅對細胞生物學,對整個現代生命科學都是具有深遠影響的,以至後來整個生物界被劃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
    一、分類依據 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本質別: 有無以核膜為界的細胞核 2、大小 :原核較小 ,真核較大 細胞核 :原核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有一個環狀的DNA分子,分布區域稱為擬核 真核有成形的、真正的細胞核,有核膜和核仁
  •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對比
    比較項目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大小較小較大主要區別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有擬核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常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種類分類常見生物記憶技法原核生物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藍藻放一(衣)只(支)細籃(藍)子真核生物真菌
  •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答辯題目及解析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答辯題目及解析1.原核生物與原生生物有什麼區別?【參考答案】原生生物:指單細胞真核生物,如眼蟲、變形蟲。原核細胞:無細胞核,有核糖體,細胞壁由多糖和蛋白質組成,DNA不和蛋白質結合所以沒有染色體等。包含生物:細菌、支原體、衣原體、放線菌、藍藻等。
  • 解題妙招:「三看」「八個不一定」判斷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
    原核細胞和病毒都無染色體,因此不能發生染色體變異,C錯誤。病毒無細胞結構,既不屬於真核細胞也不屬於原核細胞,D錯誤。原核細胞只有一種細胞器——核糖體,D錯誤。答案:C【模型解法】1.解答圖示題的關鍵是根據圖示信息,準確判斷某細胞是屬於原核細胞還是屬於真核細胞。
  • 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體系
    真核細胞指具有真正的由核膜包圍的細胞核的細胞總稱。真核細胞是遺傳信息量大、結構複雜的細胞,原始的真核細胞在早在12億~16億年前的地球上就已經出現了。現存的真核生物種類繁多,既包括大量的單細胞原生生物,又包括全部多細胞生物(一切動植物、大部分真菌)。真核細胞在內部構建成許多精細的具有專門功能的結構單位。這些由生物大分子構成的基本結構體系,尺度均為5~20nm,它們構成了細胞內部結構精密、分工明確、職能專一的各種細胞器,並以此為基礎保證了細胞生命活動具有高度程序化與高度自控性。
  • 早期生命演化的漫長過程:從原核到真核要多久
    (原標題:從原核到真核,漫長的早期生命演化) 科學大院
  • 原核細胞的增殖方式是什麼
    原核細胞的是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原核細胞是組成原核生物的細胞。這類細胞主要特徵是沒有以核膜為界的細胞核,也沒有核仁,只有擬核。進化地位較低。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 【光明日報】中國「創造」世界首例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
    【光明日報】中國「創造」世界首例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 2018-08-03 光明日報 顏維琦 齊芳 黎子承 單染色體真核細胞的「誕生」打破了教科書中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界限。  記者了解到,釀酒酵母三分之一基因與人類基因同源。人類的過早衰老與染色體的端粒長度直接相關,端粒的縮短還與許多疾病相關。與天然酵母的32個端粒相比,SY14酵母的單條線型染色體僅有2個端粒,為研究人類端粒功能及細胞衰老提供了很好的模型。周金秋副所長提到,如果能將癌細胞的端粒變短,便可以在癌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 我國科學家成功創建世界首例人工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時隔八年,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與國內多家單位合作,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染色體的真核細胞,取得了合成生物學領域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這一成果今天(2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自然生命體分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含有多條線型結構的染色體,而原核生物通常僅含有1條環型結構的染色體。
  • (新華全媒頭條)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戴俊彪認為,這一結果表明,自然進化而成的現有真核生物(至少釀酒酵母)染色體數目與功能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決定關係,染色體的數目可以進行人為改變,同時對細胞生長不造成顯著的影響。這顛覆了「染色體的天然三維結構決定基因表達」的傳統觀念。
  • 厭氧衣原體基因裡藏著真核生物進化的秘密
    與相對簡單的原核細胞相比,真核細胞的細胞結構更複雜。幾十年來,複雜真核細胞的進化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現在普遍接受的假設是:兩種原核生物(一種古菌和一種細菌)在大約20億年前的缺氧環境中結合併共生在了一起,形成了真核細胞。
  • 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研究新時代
    50多年後的今天,我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宣布首次人工創造出有生命活性的單染色體真核細胞,開啟了合成生物學研究的新時代。人類能否創造生命?此次突破意義何在?人造纖維、人造衛星、人造材料……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只要是人造的東西都是沒有生命的。人類真能「創造」出生命嗎?
  • 圖表:中國「創造」世界首例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
    圖表:中國「創造」世界首例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
  • 海底深處的厭氧衣原體基因裡,藏著真核生物進化的秘密
    與相對簡單的原核細胞相比,真核細胞的細胞結構更複雜。幾十年來,複雜真核細胞的進化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現在普遍接受的假設是:兩種原核生物(一種古菌和一種細菌)在大約20億年前的缺氧環境中結合併共生在了一起,形成了真核細胞。
  • 醫學英語特訓: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基本結構及細胞骨架結構組成
    主講:影像解剖、基礎生理學、病理學、免疫學及醫學相關英語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基本結構及細胞骨架結構組成   英語也許只是個工具,卻很重要。因為,只要醫學英語下對了功夫,就可以遠遠甩開同級別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