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的諧音

圓周率
3.14159……圓周率自從被發現以來就有不少人試著去記住它。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的祖衝之,和兒子一起利用同樣是中華財富的詩詞進行了有趣的巧記——山巔一寺一壺酒,可謂一段佳話。當然,圓周率並不是祖衝之首創,在他之前已有古時候的「徑一周三」即3;王莽新朝時的3.1547,東漢張衡精確到的3.1466等等。

另一說法
當然,還有著另外一種和酒徒有關的表述,更是利用諧音描述了圓周率的前30位:山巔一寺一壺酒(3.14159),兒樂(26),我三壺不夠吃(535897),酒殺爾(932)!殺不死(384),樂而樂(626)。死了算罷了(43383),兒棄溝(279)。

巧用諧音
人們之所以主動地去使用諧音,往往是看中了它自身所包含的趣味性,這樣一來生疏的知識或者內容就可以變得朗朗上口,也便於記憶。這樣一想,當年初學英語的時候,課本上標滿了中文諧音來輔助記憶。

正月不剃頭
當然,意外的諧音也會貽笑大方。正月不能剃頭的習俗就是很好的例子。民國《掖縣誌》記載: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清朝「留髮留頭」的抗爭中,思舊成了死舅,反成了不剃頭的一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