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π每個人都能背上幾位數,山巔一寺一壺酒(3.14159…),它太重要了,幾乎在數學、物理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
圓周率π是一個無理數,因此3.14159…小數點後面的數字是無限不循環的,也可以認為它們的出現是「隨機」的。
數學家發現,任何一個數字的組合,總會在3.14159…小數點後面的某一位開始依次出現,其中就包括了你的電話號碼、生日、銀行卡密碼。例如,自然常數e(2.71828)的數字組合271828就開始出現在圓周率小數點後的第33789位。
數學家們通過不懈的努力已經將圓周率算到了小數點後的31.4萬億位,這正印證著250多年前圓周率π被證明是一個無理數,因此那些總是幻想著某一天將圓周率算到盡頭會發生什麼的人,大概要失望了。
圓周率π代表著歐幾裡得空間(平直空間)中圓與直徑的比值,也表示著歐幾裡得空間中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
實際上人們已經習慣於歐幾裡得空間的平直性了,總是潛意識地將平直空間作為最接近現實世界本質的模型。
非歐幾何的發展告訴人們,彎曲空間同樣具有與歐幾裡得平直空間一樣的邏輯自洽性,再加上不同形態的非歐幾何數量更多,因此在它發展的早期階段,一些偉大的數學家就深信非歐幾何也許比歐幾裡得幾何更接近於現實世界。
果不其然,天才的愛因斯坦成功地將引力幾何化,以婀娜多姿的黎曼幾何定量地解決了引力問題。這告訴人們,現實宇宙處處存在引力,因此現實宇宙的空間形態一定是非歐幾何而不是歐幾裡得幾何,人們最容易接受的歐幾裡得幾何反而是最不真實的。
這時候你會發現,我們經常念叨的圓周率π,在現實宇宙中也是最不真實的,因為無處不在的引力場總是會通過空間的扭曲使圓周率π發生變化。
例如一張二維的馬鞍面(薯片狀的二維面),會使得圓周長與直徑的比值π增大,同時使三角形的內角和小於180度;一張二維球面,會使得圓周長與直徑的比值π減小,同時使得三角形的內角和大於180度。
而引力的強度,在空間中各點總是可以不相同的,這就意味著現實宇宙空間中的圓周率π在空間各點的數值一般也是不同的。這時,你發現了嗎,圓周率π真的成為了一個變量。
再仔細想想,圓周率π無理數的性質可能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例如π 可以在馬鞍面上變為4,它就是一個正數(有理數);也可以在球面上變為1/2,它則是一個分數。
在愛因斯坦轉盤上,圓周率π就是一個隨著轉盤半徑而發生變化的量(參考上圖)。
人們最容易接受的、印象中的量,往往是最不現實的,這就是科學的魅力,也是圓周率作為變量而帶給我們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