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是一個常數,人們稱之為圓周率,通常用希臘字母π表示。1706年,英國人瓊斯首次用π代表圓周率,他的符號並未立刻被採用。後來,歐拉予以提倡,才漸漸推廣開來。現在π已成為圓周率的專用符號,關於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地區或時代的數學水平,它的歷史是饒有趣味的。
在古代,實際上長期使用π=3這個數值,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都是如此。到公元前2世紀,中國的《周髀算經》裡已有「徑一而周三」的記載。東漢的數學家又將π的值約為3.16。真正將圓周率的計算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首先應歸功於阿基米德。他專門寫了一篇論文《圓的度量》,用幾何方法證明了圓周率與圓直徑之比小於22/7而大於223/71。這是第一次在科學中用上、下界來確定近似值。第一次用正確方法計算π值的是魏晉時期的劉徽,在公元263年,他首創了用圓的內接正多邊形的面積來逼近圓面積的方法,算得π的值為3.14,我國稱這種方法為割圓術。直到1200年後,西方人才找到了類似的方法。後人為紀念劉徽的貢獻,將3.14稱為徽率。
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時期的祖衝之利用劉徽的割圓術,把π值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得出π的值介於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在當時是世界首次。祖衝之還找到了兩個近似分數22/7和355/113,用分數來代替π,極大地簡化了計算,,這種思想比西方早一千多年。
1.圓周率表示( )
A.圓的周長
B.圓的面積與直徑的倍數關係
C.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係
2.關於圓周率π說法正確的是( )
A.π是直徑和圓周長的比
B.圓周長是半徑的π倍
C.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
D.π=3.14
參考答案:
1. C
2.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