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π」是真的算不盡嗎?

2021-01-12 網易

2017-10-28 15:43:53 來源: 未來元素資訊

舉報

  

  根據定義,圓周率π是圓的周長與其直徑的比值。換言之,π等於圓的周長除以直徑。反過來,圓的周長等於π乘以直徑。無論圓的大小,π總是同一個數。

  在1761年,德國數學家約翰·海因裡希·蘭伯特首次證明了π是一個無理數,即無盡不循環小數,它無法用兩個整數的比值來表示。這意味著,π的小數位將會無限延續下去,小數點後面有無限多個不循環數字。因此,π沒有一個精確的值。就算計算機再怎麼先進,計算能力再怎麼強大,也無法算盡圓周率,不會算到π的最後一位,因為π根本就沒有最後一位。

  

  至於π的意義,它在數學和物理學中普遍存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常數。別的不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會用到π。我們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就能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或者扇形的周長和面積。

  人類對於π的研究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利用割圓術計算出π介於3.1408和3.1428之間。後來,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衝之計算出π介於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個紀錄直到一千多年後才被打破。由於割圓術的局限,數學家轉而利用無窮級數來計算圓周率,例如下面這種公式:

  

  

  為了儘量多的計算出π的小數位,就需要藉助收斂速度更快的無窮級數以及計算機。截止2016年,人類已經把π的小數位計算到了22萬億位。

  那麼,精確計算π有什麼意義呢?畢竟,只要取到π的小數點後數百位,就已經能夠獲得極高的精度。其實,現在有些科學家通過計算π來作為評價計算機計算性能的一方面。

  總之,無論怎樣計算,圓周率是算不盡的,而世界還是會照常運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圓周率算不盡還要算?科學家認為它藏著宇宙奧秘,內有天機
    眾所周知,圓周率是數學和物理學上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它用希臘字母π來表示,是一個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我們用π來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問題。但你知道π是怎麼被推算出來的嗎?為何有人說它與宇宙奧秘息息相關呢?
  • 為什麼圓周率算不盡還要算?科學家認為它藏著宇宙奧秘,內有天機
    眾所周知,圓周率是數學和物理學上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它用希臘字母π來表示,是一個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我們用π來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問題。但你知道π是怎麼被推算出來的嗎?為何有人說它與宇宙奧秘息息相關呢?
  • 「圓周率」能算盡嗎?真相是它算不盡,也不能破解宇宙規律
    而最近,「圓周率」在網上可是熱度不斷,很多人都在探討這串毫無規律的數字為何不會被算盡,被算盡後會對現代數學、對宇宙產生什麼影響?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這串神秘的數字。首先,來介紹下,這串偉大數字「圓周率」。圓周率代表的是圓的周長和直徑之比,用希臘字母「π」表示,它是一個數學常用數。
  • 明知圓周率算不盡,科學家為何依舊堅持?31萬億位真的有意義嗎?
    明知圓周率算不盡,科學家為何依舊堅持?31萬億位真的有意義嗎?現在科學的很多研究都是基於數學的,很多學科的發展也需要依賴於數學。每一次科學理論出現之前,都需要經過多次的數學計算之後才可以得出。可見數學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但是,有一大困惑卻一直難以解開,那就是圓周率的計算,我們明明知道圓周率是不會被算完的,為何科學家們還在一直堅持呢?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如果有一天他被算盡了,會發生什麼後果?
    圓周率π是世界公認的無理數數列,也就是說圓周率是算不盡的。而在國內,最早研究圓周率並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是祖衝之。祖衝之是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他當年首創「割圓法」第一個將圓周率後的小數位確定到了後7位數。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若哪天它算盡了,將會導致多嚴重的後果
    這是因為眾議院認為,數學跟自然科學是教育之中有趣也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學習跟π的知識是其中一種迷人的方式。π也等於3.14,所以這一天是最合適不過的。圓周率指的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來說是用希臘字母π表示。這是一個在數學以及物理學普遍存在的數學常熟,π也等於圓形的面積和半徑平方之比。
  • 在家用芝麻算圓周率π=3.14159,可行嗎?
    你知道嗎,芝麻不但能做香噴噴的芝麻餅,還可以用來算圓周率π=3.14159!歷史上的數學家和科學家提出過非常多計算圓周率的方法,比如割圓法、級數展開法等等。今天我們介紹一種在家用一把芝麻就能動手操作的實驗方法,來測量圓周率的值。
  • 圓周率與普朗克尺度相互矛盾嗎?
    圓周率已經被證明是無理數,是無限不循環小數,不可被算盡;在現實世界中,物質是否真的無限可分,這個目前人類還沒有答案,至於普朗克尺度,那是指現有理論所能生效的最小尺度。圓周率的數值是圓的周長與其直徑的比值,並且在1761年由數學家約翰·海因裡希·蘭伯特證明了:圓周率是一個無理數。並且這一性質不僅適用於十進位(小編之前就在悟空上見過好幾次,有人認為圓周率算不儘是因為用的是十進位),在二進位、十六進位等等下,圓周率都是算不盡的。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假如哪天它算盡了,會有多嚴重的後果?
    3.1415926535這個數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這就是圓周率,我們以前經常用來背誦比賽的數字。不過就算計算到了小數點後這麼多位,它還也只是一個近似值,真正的圓周率是一個算不盡的數字,也就是說它小數點後面的數字是有無數多個的,我們完全不可能把它全部給計算出來。
  • 算不盡的無理數圓周率,如果算盡了會怎樣?學者:世界將天翻地覆
    > ,開創了圓周率計算的幾何方法(亦稱古典方法,或阿基米德方法),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π值。π的近似值,也得出精確到兩位小數的π值,他的方法也被後世稱之為割圓術。世界上第一個將圓周率小數點後的位數精確到7位的是我國的祖衝之,大約在公元5世紀下半葉,比歐洲早了近千年。越到現代,圓周率小數點的位數被計算出來的就越多,即使是算不盡,也有人不斷地在這方面做出努力,為什麼π如此重要呢?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有多嚴重?
    2019年3月14日,谷歌宣布圓周率現已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但我們都知道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只可能無限接近於最後的數值,但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有多嚴重?但開創通過理論計算圓周率近似值先河的人是古希臘大數學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還是一位物理學家,他最有名的一句話是:「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在中國,約出現於公元前2世紀的《周髀算經》中記載了「徑一而周三」,即圓周率π等於3,發展到漢朝時期,數學家張衡(78年~139年)得出圓周率約等於3.162。
  • 全世界都在算圓周率,算圓周率到底有什麼用?算盡了會怎樣?
    ,圓周率,也就是π,是圓周長與直徑的比值,這個比值的有趣之處就在於它是一個無理數,無限,且不循環。在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之後,科學家早已利用反證法證明了圓周率是一個無理數,也就是說無論怎樣計算,十萬億位也好,百萬億位也罷,你永遠也算不盡。因為如果圓周率算盡了,就等於證明了真正的圓形是不存在的。什麼意思呢?
  • 圓周率π是怎麼算出來的,用程序怎麼算
    下午在看一個算法的時候,突然看到了一個關於圓周率的問題,如果問你圓的周長怎麼算,你肯定毫不猶豫是2πR,但是π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 超級計算機有沒有可能把「π」算盡?聽專家說完,算是明白了!
    超級計算機有沒有可能把「π」算盡?聽專家說完,明白了!數學是由一些簡單的數字和符號組成的科學,雖然看著簡單卻十分複雜。而且裡面含有許多和自然匹配的規律,像圓周率。一個簡簡單單的數,就使得多代數學領域的人,花費多年光陰去研究。
  • 圓周率永遠都算不盡,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發生什麼可怕事
    文/行走天涯圓周率永遠都算不盡,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發生什麼可怕事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所以以至於圓周率後的小數點如今已經計算到了31.4萬億位,但是距離圓周率的終點數值依舊還有相當漫長的一段距離,那為什麼科學家一直致力於計算圓周率後的小數點位數呢?
  • 人類四千年前發現了圓周率,π中到底隱藏著什麼?或揭開宇宙奧秘
    早在公元之前,人類就發現了一個神奇的數字,那就是圓周率π。Π是在數學和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常數,是計算圓的面積和周長必不可缺的一個常數。為什麼說π是一個神奇的數字呢?首先,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它是一個永遠算不盡的數字。
  • 【圓周率日】你還記得π嗎?
    今天是圓周率日你還記得π嗎?記者在淮安街頭進行了街採聽聽淮安的小大哥、小大姐們都怎麼說▼▼▼關於π,你了解多少呢?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69399……  圓周率(Pi)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希臘字母π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π也等於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是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值。
  • 圓周率π的計算曆程
    我國第一部《周髀算經》中,就記載有圓「周三徑一」這一結論。在我國,木工師傅有兩句從古流傳下來的口訣:叫做:「周三徑一,方五斜七」,意思是說,直徑為1的圓,周長大約是3,邊長為5的正方形,對角線之長約為7。這正反映了早期人們對圓周率 π 和√2 這兩個無理數的粗略估計。東漢時期官方還明文規定圓周率取3為計算面積的標準。後人稱之為「古率」。  早期的人們還使用了其它的粗糙方法。
  • 科學家用超級計算機計算圓周率,到底有什麼意義?真能算出來嗎?
    科學家用超級計算機計算圓周率,到底有什麼意義?真能算出來嗎?相信大家多少都知道點圓周率,作為一個常數,因我們無法估量它的正確值,所以就用一個字母π來代替,圓周率被發現的時候轟動了整個數學界,它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
  • 明知圓周率數不盡,科學家依然堅持算31萬億位,真的有意義嗎?
    可見數學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但是,有一大困惑卻一直難以解開,那就是圓周率的計算,我們明明知道圓周率是不會被算完的,為何科學家們還在一直堅持呢?古人們在幾千年之前就已經發現了圓的周邊和直徑的比值,我們將其用一個符號π來表示,古巴比倫認為應該取3.1255,埃及則認為派是3.1605,甚至在生活中的很多建築物都應用到了π這個比值。一直到公元前250年,阿基米德把派這一數字精確到了3.1408和3.1429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