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飼養的大象不如野生象健康。即便在動物園管理員的悉心照料下,這些大型陸生哺乳動物的壽命還是變短了且出生率也要低得多。
運動過少或飲食過量引起的肥胖症通常被認為是主要原因,但新的研究表明,圈養的亞洲象(Elephas maximus)的活躍性與野生象一樣。
相對而言,圈養亞洲象的脂肪反而更少,而且行走步數也可能更多。
圈養大象是否比野生大象更肥胖,這仍存在爭議。過去,有研究將北美動物園中近四分之三的大象歸為超重或肥胖,但上述結論通常僅基於視覺觀察,所以準確性堪憂。
儘管受到人類照料的大象的體重可能更大,但尚不清楚多出的部分是否就是脂肪,且即便有多餘的脂肪中,又有多少來自暴飲暴食或運動不足。而且,尚不清楚脂肪對健康的影響實際如何。
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的研究大象生理學的Daniella Chusyd希望以更直接的方式測量大象的脂肪含量。在阿拉巴馬大學期間,她選擇這一課題作為研究方向。
Chusyd解釋說:「我好奇,主要用於人類健康研究的方法是否有助於了解大象。」
為此,Chusyd和同事在美國和加拿大的9所動物園中為35頭亞洲雌象和9頭亞洲雄象的腳踝裝上了巨型健身足環。
然後,Chusyd「迅速成為大象最好的朋友」,當時她給大象餵食用重水浸泡過的麵包——氫同位素用於確定生物體裡的水含量。
她和同事們通過定期採集的血液樣本追蹤生體水量,最終能夠計算出大象的總脂肪含量。
近年來,一些科學家擔心圈養的大象進食過多且運動不足,有可能使它們面臨心血管疾病,關節疾病和生殖激素異常的風險。
但是,其中一些擔憂屬於過慮了。雖然圈養大象顯然不如野象健康,但其生育問題可能並非由缺乏運動或肥胖引起。
平均而言,動物園裡的雄象脂肪佔體重的8.5%,雌象為10%。從哺乳動物的角度來看,健康的脂肪含量在6%到31%之間。
將脂肪含量與亞洲象的其他健康問題進行比較,作者發現與期望完全相反。
在健身方面,被圈養的大象的行走速度與野生大象的行走速度一樣,每小時大約0.03至2.8公裡。
在生育率方面,實際上體重最輕的大象似乎最為艱難。不育的雌象身體脂肪最少,而且作者認為脂肪過低可能會干擾她們的生育周期,就像體重不足的人類女性一樣。
這並不是說肥胖沒有問題,只是說,低出生率不是肥胖的問題。
尚不清楚動物園中亞洲象的肥胖率是否比野生象高。畢竟,即使在人類中,肥胖也很難定義。
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來確定亞洲象中哪些脂肪不健康,以及脂肪的分布位置。
總而言之,圈養大象並不缺乏運動,它們的低生育率看起來也和肥胖問題無關。
該研究發表在《實驗生物學雜誌》上。
https://www.sciencealert.com/the-average-person-is-comparatively-a-lot-fatter-than-a-typical-eleph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