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科普|光學原理:製作衍射光學元件的主要技術——雷射直寫

2020-11-03 博頓光電

博頓導讀

雷射直寫是製作衍射光學元件的主要技術之一,今天博頓君為大家科普這一簡明的光學原理。

技術簡介

雷射直寫是製作衍射光學元件的主要技術之一,它利用強度可變的雷射束對基片表面的抗蝕材料實施變劑量曝光,顯影后便在抗蝕層表面形成要求的浮雕輪廓。雷射直寫製作衍射光學元件(DOE)是把計算機控制與微細加工技術相結合,為DOE設計和製作的方法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製作精度可以達到亞微米量級。

雷射直寫技術主要用於製作平面計算全圖、掩模、微透鏡、微透鏡陣列、Fresnel微透鏡、Fresnel波帶板、連續位相浮雕的閃耀光學元件等,製作工藝己經逐漸成熟。雷射直寫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從直角坐標寫入系統到極坐標寫入系統,直至多功能寫入系統;從基片小尺寸到大尺寸,從平面寫入到球面、柱面以及曲面;從利用光刻膠材料到聚合物以及其他特殊工藝材料;寫入元件的特徵尺寸從幾百微米到亞微米;元件製作時間從幾天到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從製作二值圖樣到寫入連續浮雕輪廓;從光學元件到微電子、集成電路、集成光學器件等;從發達的國家到發展中國家,並已經應用到空間光學、光通訊、光學顯示等領域,為DOE和微電子、微光學、微機械器件的製作提供了一種新的製作設備。

發展歷史

在八十年代初期,只有少數幾個國家開展雷射直寫技術的研究工作。1983年瑞士RCA有限公司的M.T.Gale和K.Knop在二維直角坐標下利用雷射束在光刻膠上掃描製作了精密的透鏡陣列,這是有關雷射直寫技術報導中最早的文獻;

1984年前蘇聯科學院自動化和電工研究所V.P.Koronkevich等在極坐標內利用雷射直接在塗有光刻膠的硫化玻璃態的半導體或金屬上製作掩模,然後使用掩模製作kinoform結構的元件;

1989年德國Heidelberg大學C.Rensch等提出了二維雷射直寫光刻的掃描儀,掃描精度在亞微米量級,可寫入任意圖形,最小線條寬度為1微米;同年美國Texas儀器公司S.C.Babe報導己研製出五種型號的雷射直接寫入設備,寫入光斑大小分檔可調,自1微米至10微米不等,二維位移平臺定位精度可達0.25微米,利用該設備製作的平面全息圖用於產生非球面,波前誤差優於1個波長。

到了九十年代,雷射直寫技術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從研製高精密的設備到研究和發明新工藝、新材料,使雷射直寫技術的應用拓展到更多的領域。

1996年中國科學院光電子技術研究所微細加工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四川大學杜春雷等報導了在德國Erlangen大學光學研究所利用雷射直寫光刻方法和反應離子束刻蝕方法結合製作了8位相臺階Fresnel衍射透鏡陣列,實測衍射效率80%以上;98年杜驚雷等對報導了雷射直寫工藝中鄰近效應的影響分析,採用直寫數據設計預補償方法實現雷射直寫鄰近效應的校正。

衍射光學元件

衍射光學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簡稱DOE)是以光的標量和矢量衍射理論為基礎,用計算機輔助設計,通過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工藝等微細加工手段製作的一種新型光學元件。

它是以片基上多臺階浮雕結構或連續浮雕結構和極高的衍射效率為特點,具有許多傳統光學元件難以實現的功能。它可單獨或與其它類型元件混合應用於常規光學系統,校正光學系統像差,縮小體積,減輕重量,從而促進光學系統實現微型化、陣列化和集成化。它是光學與微電子學相互滲透 交叉的產物,成為光學領域中最具活力、最具發展潛力的光學器件。DOE應用十分廣泛 它在空間光學 光學通訊等領域上的應用開發,潛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迅速地受到了包括學術、科研、軍事、工業和商業等各界的重視。

基本原理

雷射直寫是利用強度可變的雷射束對基片表面的抗蝕材料實施變劑量曝光,顯影后在抗蝕層表面形成所要求的浮雕輪廓。雷射直寫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由計算機控制高精度雷射束掃描,在光刻膠上直接曝光寫出所設計的任意圖形,從而把設計圖形直接轉移到掩模上。

雷射直寫系統的基本結構如圖所示,主要由He-Cd雷射器、聲光調製器、投影光刻物鏡、CCD攝像機、顯示器、照明光源、工作檯、調焦裝置、He-Ne雷射幹涉儀和控制計算機等部分構成。

雷射直寫的基本工作流程是:用計算機產生設計的微光學元件或待製作的VLSI掩模結構數據;將數據轉換成直寫系統控制數據,由計算機控制高精度雷射束在光刻膠上直接掃描曝光;經顯影和刻蝕將設計圖形傳遞到基片上


<END>

文章轉自:「光電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僅代表作者及成果相關單位觀點,不代表博頓光電立場。

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作,我們轉載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

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博頓君,我們將及時處理。


關於博頓光電

「博頓光電」是一家專業從事新型離子源及離子束裝備關鍵技術研發、設計和製造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2019年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核心團隊在光電技術與微納加工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具備國內頂尖的專業技術研發與設計能力,在國內離子束技術與裝備產品領域處於第一梯隊,已開拓和積累了上百家行業典型客戶。公司主營業務與產品為:

  • 各類高端離子源設備產品:RF射頻離子源、中空陰極霍爾離子源、IBF 專用離子源、其他特種離子源
  • 離子束微納加工裝備產品與解決方案提供:離子束薄膜沉積、刻蝕及表面處理
  • 納米薄膜器件、光柵器件等納米光電元器件的工藝方案開發與服務
  • 面向光電細分行業的物聯網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服務

博頓光電致力於通過高端離子源核心技術及離子束裝備的國產化,在離子束微納加工核心部件與整機裝備細分領域取得突破、成為行業「單打」冠軍,打破國外壟斷,解決國內在高端離子源及離子束設備領域「用不上」和「用不起」的行業困局,從上遊核心部件解決精密光電行業的「卡脖子」問題,有力支撐我國精密光學、光通信、OLED、半導體等戰略性產業的創新和發展升級,帶動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能力與價值提升。

相關焦點

  • LBTEK微納光學元件了解一下?可接定製哦~
    LBTEK微納光學元件的製作是利用雷射直寫技術完成的,該技術適用於製備「渦旋波片」、「偏振光柵」、「平面透鏡」、「艾裡光束髮生器」、「勻光器」、「相位板」、「分束器」、「圖形發生器」等各種微納光學元件。
  • 行業視角|同濟大學在衍射光學元件實現輕薄計算成像取得進展
    近日,光學領域頂級期刊《Optica》發表了相關文章,該項目由同濟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共同合作,同濟大學頓雄博士為第一作者,文章展示了在衍射光學元件實現輕薄計算成像取得進展。當前光學成像系統都基於折射光學元件構建,為了實現高性能成像,通常需要複雜的光學鏡頭,導致系統長度長、重量重。
  • 雷射衍射光學元件(DOE)實踐先行者
    惠州市億達科技有限公司(臺資企業) 國內樹脂類衍射光學元件生產的開拓者和先行者 專業製作光柵圖案鏡片已20餘年 1997年在臺灣成立,研發/生產/銷售,專業服務客戶。產品範圍:光學測量光柵鏡片、全息鏡片、3D眼鏡鏡片、 煙花圖案眼鏡片,雷射圖案鏡片、雷射舞檯燈圖案鏡片、 特殊圖案雷射鏡片等光學光柵鏡片。 產品應用於:相機類閃光定位測量、體溫測量儀、校準儀、 紅外線測溫儀、軍事瞄準儀、各類方向定位儀器等; 企業LOGO宣傳、廣告促銷禮贈品、各類節日禮品玩具類等以及各類雷射舞檯燈等方面。 多款產品得到了業界的好評並得到了產業界實際應用。
  • 潤和微光王曉峰:衍射光學元件及其應用
    2015年3月17日,由OFweek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主辦,OFweek雷射網承辦的「OFweek2015先進雷射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在上海喜馬拉雅酒店隆重舉辦。北京潤和微光科技有限公司王曉峰在本次會議上發表了「衍射光學元件及其應用」主題演講。
  • 飛秒雷射的「妙手」之下,微光學元件實現功能多樣化
    刻蝕輔助飛秒雷射工藝主要分為溼法刻蝕輔助飛秒雷射加工和幹法刻蝕輔助飛秒雷射加工兩種。溼法刻蝕輔助飛秒雷射加工微光學元件主要包括三種方法(圖2):飛秒雷射加工輔助掩膜和無掩模的溼法刻蝕技術、飛秒雷射正置倒置液體輔助加工方式。
  • 光電器件微納加工技術——光刻工藝與雷射直寫
    微納加工技術指尺度為亞毫米、微米和納米量級元件以及由這些元件構成的部件或系統的優化設計、加工、組裝、系統集成與應用技術,涉及領域廣、多學科交叉融合,其最主要的發展方向是微納器件與系統(MEMS和NEMS)。 微納製造包括微製造和納製造兩個方面。
  • 衍射光學元件解析
    從衍射的基本概念不難看出,衍射限制了傳統波動光學的解析度極限,但從衍射光學角度來看,它可以作為波前復振幅調製的手段,應用於光學系統設計,讓衍射光集中到設計所指定的衍射級次上,有著連續光學元件所沒有的優勢。那麼,什麼是衍射光學元件?
  • 基於雙光束交疊法的5nm超高精度雷射直寫技術
    ;(c)基於光熱機理的雷射直寫技術。雷射直寫作為一種高性價比的光刻技術,在非真空的條件下,利用強度可變的(連續/脈衝)雷射束可以對襯底表面抗蝕劑實現無掩膜曝光刻寫,理論上可以在任意材料基底上進行加工。同時,由於雷射相干性高,穩定性好,能量可控等優勢,不僅可以在抗蝕劑上實現曝光加工,也可以高速移動以實現大規模製備,大大降低了設備和製造成本,是一種理想的可以用於半導體器件加工的新型光刻技術,目前被廣泛用於製備複雜光學衍射元件、高精度掩模板、微流控、光子集成等領域。
  • 一文了解雷射直寫技術在金屬微結構製備中的應用
    No.1雷射用於金屬微納製造的技術01雷射直寫+無電沉積利用雷射直寫金屬種子層雷射直寫界面熔覆轉印示意圖[Nano Lett., 6, 3, 413-418(2006)]04雷射直寫+實時轉印雷射轉印技術是一種不需要光刻和刻蝕步驟就可以在多種材料襯底上製備出金屬微結構器件雷射直寫技術
  • 探究3D傳感和近眼顯示應用的關鍵技術
    在針對光學相控陣的講解中,黃老師首先介紹了光源、調製器等主動微光學元件。隨後詳細講解了OPA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類型,黃老師比較了常見OPA的優劣勢,認為綜合來看SOI波導OPA是最有望在消費市場大顯身手的類型。
  • 光學元件及其測量技術
    隨著高功率光纖雷射,紫外雷射以及皮秒飛秒雷射的運用普及,對於核心的光學元件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將從材料選擇,亞納米拋光,離子濺射鍍膜等技術來闡述光學元件的製造與檢測。 引言 近年來,高功率雷射、深紫外/X射線學等領域的發展,不僅延伸了光學材料的選擇,也對光學元件提出了極精密面型和超光滑表面的加工要求,其表面粗糙度在亞納米,即埃級( )。另外,雷射損傷閾值大於40J/cm2的鍍膜技術以及吸收率低於0.15%的高功率元件有效提高了千瓦級以上的雷射器的可靠性。
  • 飛秒雷射直寫技術製備仿生微納結構表面及多功能應用
    然後,我們為大家呈現了大量的現有的製造策略以凸顯飛秒雷射直寫技術在製造微納仿生結構表面上的優勢。緊接著,我們還總結了一系列典型的自然界的仿生設計,如荷葉表面、豬籠草、稻葉、蝴蝶的翅膀等。通過飛秒雷射直寫技術製備的仿生微納結構及其典型的多方面的應用。基於界面化學和結構光學的相關理論,我們同時討論了這些微納結構的潛在應用並評估了採用飛秒雷射直寫技術進行製備微納仿生結構所面臨的挑戰和帶來的機遇。
  • 行業視角|逆向思維打造「極致」衍射光柵,推薦光學人收藏
    目前,光柵微結構的製作大多是藉助微電子加工工藝的方法利用刻蝕進行凹槽加工,而這恰恰也是光柵或者是衍射元件調製效率遲遲提不上去的主要原因。但是,物理學原理告訴我們,要想提高衍射效率和調製精度,就必須去打破這種「朵頤」臺階化的近似。這時,我們就需要新的加工手段、設備和工藝方法。
  • 雷射光束變換需求激增 衍射光學產品及其應用受重視
    隨著國內外市場對雷射光束變換的迫切需求,基於衍射光學的各類解決方案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重視,尤其在平頂整形領域,多焦點切割等方面應用擁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不僅如此,諸如分束、勻光、長焦深、渦旋光束、點陣、特徵圖形等元件及模塊在各領域也有重要應用。
  • 光學元件的選擇
    建立光學實驗裝置,或光學系統時,首先要根據光學原理準備光路圖。
  • Nanotechnology:採用熱掃描探針光刻和雷射直寫相結合的方法快速...
    來自IBM實驗室的Rawlings等人利用SwissLitho公司生產的3D納米結構高速直寫機NanoFrazor,結合其高分辨熱探針掃描技術和高效率的雷射直寫功能,製備出一種室溫下基於點接觸隧道結的單電子電晶體(SET)。
  • 光學元件的「考核面試官」丨流光E彩
    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聯合開設「流光E彩」科普專欄,講述生活中的光電科普趣事,傳播最生動的光電知識,展示最前沿的光電進展。生活中,如架在耳朵上的眼鏡、智慧型手機的攝像頭、單眼相機等,無時無刻不看到光學元件的影子。但是你知道嗎?這些光學元件為了滿足它們的使用要求,必須要經過嚴格的光學檢測。
  • 瑞士科學家開發出FMCW雷射雷達並行測量新技術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3D雷射雷達傳感技術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起源於2007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署(DARPA)自動駕駛挑戰賽,當時首次採用Velodyne的128線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大多數現代雷射雷達傳感器都採用脈衝式飛行時間法(ToF)的原理。脈衝式ToF雷射雷達的原理是通過傳感器孔徑發射出短脈衝或脈衝模式的雷射,並使用平方律光電探測器探測返回的光功率,從而計算出距離。
  • 行業科普|真空到底是什麼?人類利用真空製作薄膜的歷史
    可是,因為當時的真空技術處於極低水平,要把這個方法實用化花費了很長時間。終於,在1930年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以油作為驅動能源的擴散泵(後述)的發明為契機,真空技術實現了高速的發展,而真空蒸鍍也因此成為了實用技術。一直以來用化學手法製作的鏡片的防反射膜變成了用真空蒸鍍來製作,光學薄膜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