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和微光王曉峰:衍射光學元件及其應用

2020-12-05 OFweek維科網

  2015年3月17日,由OFweek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主辦,OFweek雷射網承辦的「OFweek2015先進雷射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在上海喜馬拉雅酒店隆重舉辦。北京潤和微光科技有限公司王曉峰在本次會議上發表了「衍射光學元件及其應用」主題演講。

  衍射光學元件(DOE:DiffractiveOpticalElements),是基於光波的衍射理論,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並通過半導體晶片製造工藝,在基片上(或傳統光學器件表面)刻蝕產生臺階型或連續浮雕結構,形成同軸再現、且具有極高衍射效率的一類光學元件。衍射光學元件薄而輕,體積小,還具有高衍射效率、多設計自由度、良好的熱穩定性和獨特的色散特性,是諸多光學儀器的重要元件。

潤和微光王曉峰

  會議上,王曉峰顧問重點講述了衍射元件產品類別及用途,並且介紹了分束元件、多焦點元件、平頂整形元件及特徵圖形元件在微加工中的應用。他說:"利用分束元件實現的二維點陣陣列在雷射體感和雷射測繪方面有重要應用,如果點陣中的點的數量足夠多,則能夠定量精確的測繪目標的表面信息,在3D列印方面也有重要意義。"

  在講到平頂整形元件在微加工中的應用時,他說,"高斯光束的能量分布方式為中間高邊緣低,在進行加工時,有相當一部分能量不能被有效利用。同時,為了保證加工的均勻性,光斑間的重疊要足夠大,從而影響加工效率的提高。平頂整形元件可將高斯光束轉換為客戶所要求形狀的平頂光束,光斑內能量均勻,從而可以大幅提高加工質量,減小HAZ,提高加工效率。"

  此外,他還介紹了多焦點元件在微加工中的應用,他說:「在封裝領域,雷射封裝方法是實現高精度、低溫、低應力、晶圓級鍵合封裝的最優方案。特徵圖形元件配合平頂整形元件將在該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更多現場報導,關注專題《OFweek先進雷射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專題報導》 

相關焦點

  • 雷射光束變換需求激增 衍射光學產品及其應用受重視
    隨著國內外市場對雷射光束變換的迫切需求,基於衍射光學的各類解決方案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重視,尤其在平頂整形領域,多焦點切割等方面應用擁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不僅如此,諸如分束、勻光、長焦深、渦旋光束、點陣、特徵圖形等元件及模塊在各領域也有重要應用。
  • 為什麼指標驚人卻鮮有應用?衍射光學元件解析
    當然,實際應用中還要涉及具體的衍射級數、基底材料、目標波長等要素,但這個傾向性是一定存在的,也就是能夠讓光強集中分布到指定的衍射級次上。而且衍射元件還有如下優點,首先是色散與折射元件完全不同,折射元件的折射率取決於材料本身,而衍射元件則是由臺階狀浮雕微結構對不同波長的分光作用引起,與材料幾乎無關。
  • 雷射衍射光學元件(DOE)實踐先行者
    惠州市億達科技有限公司(臺資企業) 國內樹脂類衍射光學元件生產的開拓者和先行者 專業製作光柵圖案鏡片已20餘年 1997年在臺灣成立,研發/生產/銷售,專業服務客戶。多款產品得到了業界的好評並得到了產業界實際應用。
  • 行業科普|光學原理:製作衍射光學元件的主要技術——雷射直寫
    博頓導讀雷射直寫是製作衍射光學元件的主要技術之一,今天博頓君為大家科普這一簡明的光學原理。技術簡介雷射直寫是製作衍射光學元件的主要技術之一,它利用強度可變的雷射束對基片表面的抗蝕材料實施變劑量曝光,顯影后便在抗蝕層表面形成要求的浮雕輪廓。雷射直寫製作衍射光學元件(DOE)是把計算機控制與微細加工技術相結合,為DOE設計和製作的方法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製作精度可以達到亞微米量級。
  • 行業視角|同濟大學在衍射光學元件實現輕薄計算成像取得進展
    近日,光學領域頂級期刊《Optica》發表了相關文章,該項目由同濟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共同合作,同濟大學頓雄博士為第一作者,文章展示了在衍射光學元件實現輕薄計算成像取得進展。當前光學成像系統都基於折射光學元件構建,為了實現高性能成像,通常需要複雜的光學鏡頭,導致系統長度長、重量重。
  • 電阻元件及其應用
    第一節 電阻元件及其應用    一、電阻基本知識    元器件族系Component Family    電子元件 Electronic component    被動元件 Passive component    主動元件 Active component
  • 編碼器元件及其應用
    編碼器元件是一種可替代炭膜電位器的新型數字式電子元件,有著良好的市場應用前景和發展空間。廣泛應用於家用電器、汽車音響、通訊設備、多媒體、音響、儀器儀表設備、數控工具機、醫療設備、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設備、智能控制、物聯網終端設備等,具有極大推廣應用的價值。
  • LBTEK微納光學元件了解一下?可接定製哦~
    LBTEK微納光學元件的製作是利用雷射直寫技術完成的,該技術適用於製備「渦旋波片」、「偏振光柵」、「平面透鏡」、「艾裡光束髮生器」、「勻光器」、「相位板」、「分束器」、「圖形發生器」等各種微納光學元件。
  • 探究3D傳感和近眼顯示應用的關鍵技術
    本課程內容精彩紛呈,涵蓋了微納光學的基礎理論和製造工藝,又從反射型微光學元件(MEMS微鏡)、衍射型微光學元件(DOE)、導波微光學元件、光學相控陣(OPA)、超表面等典型微光學元件入手,詳解其設計、製造、測試、評價參數和應用案例,同時針對典型微光學元件開設了建模與仿真分析實操課程。本課程旨在幫助微光學元件產業鏈上下遊相關人員了解技術背景和發展脈絡、提升專業技能。
  • 吉林大學王曉峰教授課題組構築全新太陽能電池體系取得突破
    葉綠素分子是自然界當中儲量最為豐富,對環境最為友好的功能性有機半導體材料,將葉綠素及其衍生物作為主要素材製備新型太陽能電池,既可以實現廉價可再生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又可以通過模仿天然體系的光能轉化過程,實現潛在的高光電轉換效率。這樣一種低成本、環境友好的太陽能電池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從而解決我國的能源與環境問題,從根本上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 夜視技術中的微光成像和紅外熱成像技術比較
    始於20世紀60年代的微光夜視技術靠夜裡自然光照明景物,以被動方式工作,自身隱蔽性好,在軍事、安全、交通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2 微光夜視技術及其發展 2.1 第一代微光夜視技術 20世紀60年代初,在多鹼光陰極 (Sb-Na-K-Cs)、光學纖維面板的發明和同心球電子光學系統設計理論的完善的基礎上,將這三大技術工程化,研製成第一代微光管。其一級單管可實現約50倍亮度增益,通過三級級聯,增益可達5x104~105倍。
  • 夜視技術中的微光成像和紅外熱成像技術對比分析
    2 微光夜視技術及其發展 2.1 第一代微光夜視技術 20世紀60年代初,在多鹼光陰極 (Sb-Na-K-Cs)、光學纖維面板的發明和同心球電子光學系統設計理論的完善的基礎上,將這三大技術工程化,研製成第一代微光管。其一級單管可實現約50倍亮度增益,通過三級級聯,增益可達5x104~105倍。
  • 中科院光電所在多焦點仿生複眼光學元件設計和製備方面取得進展...
  • 微光夜視與熱成像技術如何應用安防監控
    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現代高新技術幾乎在安防監控系統中都有應用或即將應用。其中微光技術和紅外熱成像技術在安全防範系統中也得到了應用。 微光夜視監控技術是用電真空和電子光學等技術,實現光子圖像—電子圖像—可視視頻圖像的轉換,在轉換過程中,通過對電子圖像的增強技術,來實現對圖像的可視增強,進而達到在有微弱光線下的一種夜視技術。
  • 2019電子元件行業百強
    浙江22新疆眾和股份有限公司新疆23深圳市長盈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廣東24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25杭州微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光通信行業的頭部企業長飛光纖在潛江建成國內首個預製棒和光纖智能製造工廠,實現了從單純的工廠製造向「智造+服務」模式的轉型,這將進一步帶動我國光纖光纜市場的發展和技術迭代。打鐵還需自身硬,每一家電子元件企業都需要通過提升內生動力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進而推動我國電子元件產業形成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產業優勢。
  • 黑夜裡的眼睛 論紅外成像和微光成像異同
    在現有的安防技術中,微光和紅外成像是運用最廣的夜視技術。而微光成像主要運用在反恐偵查,部隊作戰的夜視儀中、而紅外夜視成像主要用於監控攝像機的夜間監控較多。當然,二者也有穿插,諸如出現微光監控攝像機和紅外夜視儀等產品。  既然二種夜視技術都很優秀,那他們是否曾有過PK呢?今天我們就來一次觀點大碰撞,對比一下紅外成像和微光成像的區別和各自的優缺點。
  • 霍爾元件的應用與注意事項
    第二階段是從20世紀40年代中期半導體技術出現之後,隨著半導體材料、製造工藝和技術的應用,出現了各種半導體霍爾元件,特別是鍺的採用推動了霍爾元件的發展,相繼出現了採用分立霍爾元件製造的各種磁場感測器。4.測量微小位移:若令霍爾元件的工作電流保持不變,而使其在一個均勻梯度磁場中移動,它輸出的霍爾電壓VH值只由它在該磁場中的位移量Z來決定。圖6示出3種產生梯度磁場的磁系統及其與霍爾器件組成的位移感測器的輸出特性曲線,將它們固定在被測系統上,可構成霍爾微位移感測器。
  • 霍爾元件原理介紹及其應用
    霍爾元件之作用原理也就是霍爾效應圖2系表示3~5 端子之霍爾組件的使用方法,在三端子霍爾元件之輸出可以產生輸入端子電壓之大致一半與輸出信號電壓之和的電壓,而在四端子及五端子霍爾組件中,在原理上雖然可以免除輸入端子電壓的影響,但實際上即使在無磁場時,也有起因於組件形狀之不平衡等因素之不平衡電壓存在。
  • PTC半導體陶瓷元件特性及應用
    打開APP PTC半導體陶瓷元件特性及應用 灰色天空 發表於 2012-04-01 10:23:40   一、PTC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