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科普|真空到底是什麼?人類利用真空製作薄膜的歷史

2020-08-27 博頓光電

博頓導讀

我們有的客戶是以利用真空鍍膜設備來製作薄膜,所以在製作真空薄膜時必須理解的基本事項博頓君也有學習,希望能協助客戶最大限度的活用我們出品的真空鍍膜設備。今天分享人類利用真空製作薄膜的歷史,希望與大家共同探討學習。

真空是什麼?

到底真空是指怎樣的狀態呢?根據日本工業規格JIS解釋真空狀態是指「一定空間內的氣體壓力比大氣壓低的狀態」。使用某種方法把某個容器中的空氣排除,使容器內部呈空氣稀薄狀態也可以說是真空狀態。雖說終極的真空是指什麼都不存在的空間,但在地球上製造出來的真空,其實還殘留大量的氣體。比如說就算艱苦制出一個10-12Pa的空間,1L中還殘留這105個氣體分子。但是如果在大氣壓下,1L中存在1022程度的氣體。可想而知105已經是個非常小的數值。


利用真空製作薄膜的歷史

首先,我們來重溫一下真空和薄膜製作的歷史。

1852年,通過W.R.Grove的濺鍍現象(後述)首次發現真空中能生成薄膜。但上述的濺鍍現象僅是發現真空放電管的陰極會通過濺射被削減從而汙染管壁,而並不能用於製作薄膜。隨後的放電管的研究開發,都是以怎樣才能減少濺鍍現象為主題。但在不久後的1857年M.Faraday嘗試了真空蒸鍍(後述),因為這是以製作薄膜為目的而進行的,所以可以說是最古老的在真空中製作薄膜的方法。可是,因為當時的真空技術處於極低水平,要把這個方法實用化花費了很長時間。終於,在1930年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以油作為驅動能源的擴散泵(後述)的發明為契機,真空技術實現了高速的發展,而真空蒸鍍也因此成為了實用技術。

一直以來用化學手法製作的鏡片的防反射膜變成了用真空蒸鍍來製作,光學薄膜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如潛水艇的潛望鏡那麼複雜的光學部件,品質的優劣能直接影響到戰果,所以防反射膜是不可缺少的。那麼實際上的效果到底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潛望鏡一般是由15〜25個鏡片或稜鏡組成,所以接觸到空氣的反射面有30〜50個。假設反射面有40個,由折射率約為1.52的玻璃組成的話,根據空氣和玻璃的折射率不同,每透過1個反射面,光量就會減少到96%,而透過40面的話,光量就會減少到只得19.5%。而且,各面的反射光是為雜散光,會產生重影、耀斑等使鏡像的對比度降低。如果於各反射面鍍上單層的防反射膜的話,1面的透過率會提高到98.7%,透過40面後光量仍保持在59%,竟然是原來的3倍!再假設鍍上當時還沒被實用化的多層防反射膜,那麼1面的透過率會達到99.8%,透過40面後的光量能達到92%。

戰後,照相機等光學產業在日本非常興盛,從而使真空蒸鍍防反射膜的研究也非常盛行。尤其是1964年,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彩色電視直播為光學市場帶來了一個新的轉機。由於電視攝像機的鏡片構成非常複雜,為了提高透光率和使色彩的表現更自然,不惜運用龐大預算來投資設備開發,成功使電子槍蒸發源實用化,終於能實現多層防反射膜的蒸鍍。

在電能、裝飾等方面也會利用真空蒸鍍技術,作為新技術的代表,真空蒸鍍被研究於各種各樣應用方面。而且,真空技術的進步造就了超真空中進行的分子線蒸鍍技術(Molecular Beam Epitaxy:MBE)的誕生,並與等離子融合發明了一種名為Ion Plating的新方法。

另一方面,濺鍍技術於長期間一直在研究怎樣能防止放電管的陰極被濺射時產生的管壁汙染,這一研究可稱得上是濺鍍技術開發的障礙物。利用濺射現象成膜的應用研究,主要在美國進行,終於在1960年代開始作為實用技術被廣泛利用。之後研究一直活躍進行,現今濺鍍技術已成為非常重要的成膜技術。

上述的成膜方法主要是將形成薄膜的物質加熱蒸發,或是利用氣態離子的活動能量濺射之類的物理方法,所以也被稱為物理蒸鍍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VD)。相對另一方面,在原料中導入化合物氣體,利用其產生的化學反應成膜的技術則稱為化學蒸鍍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CVD的原理早在1930年代已被發現,但正式實用化是在1950年代後期的德國,利用此原理製作的碳化鈦膜被用作耐磨耗材料。1960年代,被運用於半導體外延生長,成為有力的成膜技術。初期,化學反應一般是利用熱能,並且是在大氣壓環境下進行,但由於需要基板溫度為1500℃的環境,所以用途被大大限制。之後開發出在減壓環境下進行的方法,處理溫度降低到800℃左右。CVD和真空的關係只限於把原料氣體導入器排氣到真空,除去不必要的氣體,但減壓CVD就和真空技術有著密切的關係。後來,利用等離子技術的CVD被開發,處理溫度下降到300℃,部分膜種還可以無需加熱就能製作。最近使用放電管、雷射等光促進化學反應的方法也被廣泛利用。


<END>



內容來源於網絡,由博頓光電整合編輯,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

我們轉載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

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博頓君,我們將及時處理。

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博頓君,我們將及時處理。


關於博頓

「博頓光電」是一家專業從事新型離子源及離子束裝備關鍵技術研發、設計和製造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

博頓光電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核心團隊在光電技術與微納加工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具備國內頂尖的專業技術研發與設計能力,主營業務與產品為:

  • 各類高端離子源設備產品:RF離子源、中空陰極霍爾離子源、IBF專用離子源、其他特種離子源
  • 離子束微納加工裝備產品與解決方案提供
  • 離子束薄膜沉積、刻蝕及表面處理工藝方案開發與服務
  • 面向光電細分行業的物聯網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服務

博頓光電致力於通過高端離子源核心技術及離子束裝備的國產化,在離子束微納加工核心部件與整機裝備細分領域取得突破、成為行業「單打」冠軍,打破國外壟斷,解決國內在高端離子源及離子束設備領域「用不上」和「用不起」的行業困局,從上遊核心部件解決精密光電行業的「卡脖子」問題,有力支撐我國精密光學、光通信、OLED、半導體等戰略性產業的創新和發展升級,帶動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能力與價值提升。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真空閥?真空閥的概述
    真空閥是指工作壓力低於標準大氣壓的閥門。真空閥是其工作壓力低於標準大氣壓應用於真空系統的閥門。真空閥(Vacuumvalves)不僅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材料耗用省,安裝尺寸小,而且驅動力矩小,操作簡便、迅速,並且還同時具有良好的流量調節功能和關閉密封特性,真空閥在大中口徑、中低壓力的擁有廣泛的使用領域。
  • 真空測量與常見的真空計
    測量真空度的裝置稱為真空計,真空計的壓強敏感元件稱為規頭。某些真空計可直接測量氣體總壓強,某些真空計雖然也給出壓強讀數,而實際測量的是氣體分子密度,測量結果與環境溫度有關。當容器中同時存在多種氣體成分時,容器中氣體總壓強等於各氣體分壓強之和。總壓強測量方法可分為直接法和間接法兩種。直接法利用液柱差、機械變形等原理直接測量壓強,包括液位壓強計、壓縮式真空計、彈性元件真空計等。
  • 看,這就是真空的樣子!首次讓量子真空本身,發生了顯著的改變
    看本文的圖示,這就是真空的樣子,科學家首次創造出光場與電子相互作用如此強烈的結構,以至於量子真空本身發生了顯著的改變。使用極短的光脈衝,中斷這種耦合的速度,比真空波動的時間快得多,並觀察到發射的電磁場發出有趣的振鈴,表明真空態崩潰,其研究成果可以提高我們對虛無本質(空間本身的真空)的理解,為利用真空漲落的光子學鋪平道路,其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期刊上。
  • 真空不空,真空裡到底有什麼?
    (八卦與銀河系)人類對「真空」的理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他曾提出真空是引力場的某種特殊狀態的想法。1930年,狄拉克提出真空是充滿了負能態的電子海。最後現代量子場論的觀點認為:真空是沒有任何場量子被激發的狀態,或者說真空是量子場系統的基態。
  • 真空的區域空間與相對真空的區域空間
    空間在阻礙真空的區域空間的產生。區域空間的真空要產生,需要構建邊界來隔絕外來物進入區域空間,同時,把區域空間存在的東西向外排出。目前可知的最小粒子為夸克。邊界的間隙小於夸克的直徑是對邊界結構的基本要求。連夸克也進不了邊界,才有可能阻止比夸克更大的物體。但是四大基本力的存在,它們對物體之間的距離是敏感的。
  • 科普文章:《真空學》
    作者:賀俊傑在過去,真空並不是一門學科,生活中也基本不用,只是在製造燈泡、真空管等才用一下粗真空,也就是低真空。所用設備也就是滑閥式真空泵或直聯式旋片泵,簡單的抽到5×10的零次方了不起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真空也派上了用場,成為了一門學科。特別是太空宇航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真空技術的發展。像太空人要在真空中訓練、太空飛行器的真空測試、太空人裝備的真空測試等等,都離不開真空的條件。試想,如果載人太空飛行器和太空衣有針尖千萬分之零點一的微漏,對太空人都是致命的。
  • 真空是空的麼?由於量子漲落,時時處處充滿虛粒子的產生和湮滅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 作者:上海光機所 上期「追光逐夢」專欄中,我們向大家展現了中國超牛的薄膜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這種薄膜技術到底牛在哪兒?」,接下來我們要透過真空看世界。
  • 專欄·薄膜丨大聲告訴你:那些需要知道的真空基礎知識
    製備現代薄膜材料,不管是物理氣相沉積技術(PVD),還是化學氣相沉積技術(CVD),都要涉及真空條件下氣相產生、輸運、反應、凝聚、沉積等過程。因此本文將對薄膜製備過程中涉及的真空基礎知識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 電子半導體行業真空應用知識
    均在蒸發,濺射,PECVD,真空幹法刻蝕,真空吸附,測試設備,機械手,自動化真空清掃等等鍵合工序裡所需用真空為(中高真空);清掃真空(粗真空);工藝真空(粗真空)。部分還有要求真空泵向被抽空間內的返流為零,以保護工件免受汙染。下面臺冠真空泵技術團隊工程師們,給大家分享電子半導體行業真空應用知識.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 真空濺鍍原理
    一般金屬鍍膜大都採用直流濺鍍,而不導電的陶磁材料則使用RF交流濺鍍,基本的原理是在真空中利用輝光放電(glow discharge)將氬氣(Ar)離子撞擊靶材(target)表面,電漿中的陽離子會加速衝向作為被濺鍍材的負電極表面,這個衝擊將使靶材的物質飛出而沉積在基板上形成薄膜。
  • 為什麼太空是真空的?
    太空幾乎是一個完美的真空,充滿了宇宙的空洞。簡而言之,地心引力是罪魁禍首。但是要真正理解我們宇宙的真空,我們必須花點時間來理解真空到底是什麼。那麼,什麼是真空,為什麼太空不是真正的真空呢?根據定義,真空是沒有物質的。太空幾乎是絕對的真空,不是因為引力,而是因為它幾乎是空的,這種空導致了極低的壓力。
  • 如何獲得科學的超高真空
    生活中也有很多途徑可以獲得真空,比如拔火罐,就是利用罐中的真空,造成局部的淤血。同樣的還有真空收納袋,馬桶抽,真空掛鈎等等。但這些手段只能獲得十分粗糙的真空,這對於科學研究是遠遠不夠的。在很多科學實驗中,空氣分子都是一個小「討厭鬼」。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在各種地方幹擾實驗的結果。因此高真空往往是很多科學設備的前提條件。
  • 真空離子鍍膜設備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真空離子鍍膜設備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D.M.Mattox提出的理論,且在當時開始有了對應的實驗;直到1971年,Chamber等發表電子束離子鍍膜技術;而反應蒸鍍(ARE)技術則是在1972年的Bunshah報告所指出,此時產生了TiC及TiN等超硬質的薄膜類型;同樣是在1972年,Smith和Moley在鍍膜工藝中採用了空心陰極技術。
  • 真空蒸鍍的技術原理
    在真空蒸鍍時,氣態粒子是由放千蒸發源中的蒸發材料產生的, 而蒸發源的加熱可以採用電阻法、高頻感應法、電子束轟擊、 雷射蒸發或放電法等。 一般真空蒸鍍設備的工作室為金屬鐘罩, 並備有手動的或液壓的提升機構。 底盤下面是由機械泵和擴散 泵組成的抽氣系統, 通過真空閥門對工作室抽真空。 氣體通 過針閥進人真空室, 底盤上有真空測試用的規管。
  • CVD真空鍍膜設備有哪些實例
    對於CVD真空鍍膜設備的工作過程可以定性地歸結為:反應氣體通到基材上後,反應氣體分子被基材表面吸附,並在基材表面上產生化學反應,緊接著形成核,再通過反應生成物不斷脫離基材的表面,同時沿著基材表面不斷擴散最終形成薄膜的過程。
  • 真空技術基礎詳解
    1643年,義大利物理學家託裡拆利演示了著名的大氣壓實驗,為人類揭示了「真空」這個物理狀態的存在。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尤其是在20世紀初,真空技術獲得了飛速發展,被廣泛應用於軍事及民用領域。同樣,真空技術也是薄膜製備的基礎。幾乎所有薄膜材料的製備都是在真空或者在較低的氣壓條件下進行的。
  • 真空閥門五大常見的連接形式
    真空閥門的種類繁多,且在真空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通常按閥門的職能、結構型式、驅動方式、材料和用途進行分類,但是真空閥門到底有哪幾種常見的連接形式?和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 常州真空包裝袋廠家介紹茶葉包裝用真空鋁箔袋怎麼樣?
    鋁箔袋是由多種塑料薄膜複合後組合以後通過制袋機做成的袋子,用來包裝食品、藥品工業品、日用品等。鋁箔袋又叫純鋁袋,鋁箔袋包裝通常指的是鋁塑複合真空包裝袋,此類產品適用於大型精密機械設備、化學原料、醫藥中間體的防潮、避光、真空包裝。多採用四層結構,具有良好的隔水、隔氧功能。
  • 利用量子漲落向真空傳聲;比竇娥還冤的動物學家
    利用量子漲落向真空傳聲 2. 未來,人類需要吃掉多少食物? 3. 比竇娥還冤的動物學家 4. 找到工作,遠離自戀 5.
  • 真空技術創新的先鋒-歐瑞康萊寶——訪歐瑞康萊寶真空公司首席執行...
    歐瑞康集團 六個領域的佼佼者  Andreas Widl博士首先向我們介紹了集團的整體情況:歐瑞康公司是瑞士上市的高科技集團公司,有著100多年的歷史。2008年,全球擁有19000多名員工;在35個國家擁有170個分支機構;年銷售額為47億瑞士法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