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全球變暖可致地球傾斜角度改變

2020-12-05 科學網

 

《新科學家》雜誌網站8月20日報導稱,一項新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對地球運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海洋變暖對地軸傾斜角度的影響遠比人們過去預想的要嚴重,在研究地球運動時必須將此因素考慮在內。

 

地球圍繞地軸旋轉,其傾斜角度為23.5°。但由於地球質量分布情況並非一成不變,因此地軸的傾斜角度也不會永遠固定不變,而是隨著質量分布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就如陀螺,當一端的重量高出另一端時,陀螺的旋轉軸就會發生偏移。氣候變化對地軸偏移的影響早已為科學家知曉。例如,受北美、歐洲和亞洲的大量冰原影響,地球北極點以每年大約10釐米的速度向西經79度方向移動。

 

最近,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菲利克斯·蘭德爾的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對地軸傾斜角度的影響遠比過去認為的要嚴重。冰川融化後大量淡水注入海洋會造成地球傾斜。據蘭德爾估計,目前格陵蘭冰層融化會導致地軸以每年2.6釐米的速度傾移,並且這個速度在未來還會加快。

 

蘭德爾的研究小組估計,因溫室氣體排放而引起的海水變暖,也會造成地球傾斜。為此,他們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所作的中度預測,即在2000年至2100年間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會增加一倍,進行了模擬研究。結果發現,隨著海水變暖,海洋會不斷擴張,越來越多的海水將被推到海洋大陸架淺區。在下世紀,將使地軸北極點每年向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方向移動1.5釐米。

 

蘭德爾指出,雖然這種影響還相對較小,地球極點還不會因此而瘋狂地漸行漸遠,但這種運動在研究地軸偏移時必須加以考慮。而跟蹤地球兩極的運動有助於在未來幾十年限制海平面的總體上升水平。

 

德國波茨坦地球科學研究中心的邁克·託馬斯表示,該發現顛覆了人們以往的觀念。過去曾認為,海洋溫度變化引起的海平面升高不會引起地球質量分布的變化,也不會影響兩極運動。託馬斯同時強調,兩極運動並不能作為測量海平面上升的信號。因為導致兩極運動的因素很多,如地殼和地幔的運動、厄爾尼諾的周期性影響等。

 

氣候變化不僅會影響地球的自轉角度,也會影響地球的自轉速度。蘭德爾和同事此前的研究曾表明,全球變暖將導致地球的質量向更高緯度堆積,導致地軸附近質量增加,進而會加速地球自轉速度。

 

更多閱讀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 地球傾斜可能會加劇南極洲冰塊的融化
    近日,據外媒報導,一項研究表明,地球傾斜可能會加劇南極洲冰塊的融化。隨著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水平的上升和全球變暖,南極洲的冰將變得更容易受到天文周期的影響,特別是我們地球的傾斜是圍繞其軸線旋轉的。
  • 全球變暖和小冰河誰真誰假,地球未來到底變暖還是變冷?
    一個是變暖一個是變冷,到底哪個是真的,這讓人們陷入了困惑。自1979年日內瓦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首次提出全球變暖的說法以來,大量的研究結果證明地球變暖的速度越來越快。從化石燃料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到畜牧業養殖所產生的甲烷,溫室氣體的產生機制也越來越明確。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從地質角度看全球變暖
    【編者按】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有關全球變暖的爭論愈演愈烈,至今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政治與生態話題。「復旦通識」組織「全球變暖」系列,邀請不同高校相關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圍繞全球變暖這一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與討論,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如何面對這一可能即將席捲全球的危機。
  • 地球是越來越冷,還是越來越熱?地球冰川期與全球變暖
    未來的地球是會越來越冷,還是會越來越熱呢?未來的地球是會更熱,還是會更冷,這取決於兩股力量的對決勝負,這兩股力量就是冰川期與全球變暖,前者是地球周期性運動所導致的,屬於地球行為,後者是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屬於人為因素,那麼最終是地球行為佔據主導,還是人為因素能夠取勝呢?先說說地球行為吧。
  • 全球變暖改變地球運作 90%生態環境已慘遭破壞
    全球變暖正改變地球運作  至少90%生態環境遭破壞現象緣於此  南極企鵝數量銳減、歐洲植物開花時間提前、美國河流流量變化……在研究人員眼中,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現象其實可能有著共同解釋:全球變暖。
  • 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若不重視人類將滅絕
    近幾年,全球變暖的話題備受關注,全球各個國家也一直在採取措施應對,然而目前所做的還遠遠不夠。有報導稱,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據BBC報導,《自然》雜誌(Nature)7月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這一物種或將於2100年滅絕。研究指出,北極熊依靠北冰洋上的海冰覓食,而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區尋找食物、哺育幼崽,這或將導致北極熊的數量大幅下降。最早到2040年,許多北極熊可能會面臨繁衍問題,致使一些地區的北極熊開始滅絕。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黃恩清、田軍:從地質角度看全球變暖
    「復旦通識」組織「全球變暖」系列,邀請不同高校相關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圍繞全球變暖這一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與討論,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如何面對這一可能即將席捲全球的危機。
  • 最新研究: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研究指出,北極熊依靠北冰洋上的海冰覓食,而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區尋找食物、哺育幼崽,這或將導致北極熊的數量大幅下降。最早到2040年,許多北極熊可能會面臨繁衍問題,致使一些地區的北極熊開始滅絕。而若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保持現狀,到2100年幾乎所有北極熊都將滅絕。
  • 最新研究:融冰加劇全球變暖 長遠或致額外增0.43攝氏度
    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在線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的研究論文稱,融冰加劇全球變暖,從長遠來看,全球極地和山區的冰雪融化可能會導致全球變暖額外增加0.43攝氏度。
  • 最新研究:融冰加劇全球變暖 長遠或致額外增0.43攝氏度
    (中國新聞網)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在線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的研究論文稱,融冰加劇全球變暖,從長遠來看,全球極地和山區的冰雪融化可能會導致全球變暖額外增加0.43攝氏度。該論文指,眾所周知,冰蓋的消失會影響氣溫,例如通過改變返照率(地球表面反射的陽光量),雖然導致氣溫升高的機制已為人們所熟知,但尚不清楚不同的冰蓋和反饋機制對全球氣溫變化的影響有多大。論文通訊作者、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尼科·伍德林(Nico Wunderling)及其同事採用一個簡化的地球系統模型,結合不同的二氧化碳濃度水平來進行估算。
  • 最新研究:融冰加劇全球變暖,長遠或致額外增0.43攝氏度
    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消息,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在線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的研究論文稱,融冰加劇全球變暖,從長遠來看,全球極地和山區的冰雪融化可能會導致全球變暖額外增加0.43攝氏度。
  • 全球變暖是騙局?科學家預警:全球變暖正改變中國氣候格局
    在某問答平臺看到這句話時,突然覺得非常適合回答全球變暖到底是不是騙局。前段時間,科學家推測,在未來一段時間太陽活動可能進入了極小期,太陽黑子以及太陽耀斑的程度可能不如從前。因此很多人認為,全球變暖可能只是一個騙局,地球要進入小冰河期。雖然不否認太陽活動的減少讓地球不再享有往日的陽光,但全球變暖的事實依然不能改變。
  • 西媒:全球變暖或致西班牙南部變成沙漠
    原標題:西媒:全球變暖或致西班牙南部變成沙漠核心提示:即便能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把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地中海地區的生態系統也可能發生最近一萬年來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其後果可能是西班牙南部變成一片沙漠。
  • 地球怎麼「發燒」了 全球變暖
    美國有關機構的記錄顯示,自從1980年至今,全世界範圍內的平均氣溫呈明顯上升趨勢,全球地表溫度平均每隔10年就會上漲約0.2度,從1980年至今全球氣溫平均上漲約0.8度。儘管最近在歐洲地區出現了嚴寒的天氣,但這並不能說明全球變暖的趨勢已得到改變。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溫不斷升高呢?針對全球變暖的問題,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溫室效應」。
  • 地球為什麼會是傾斜的?傾斜角度是如何產生?看完長見識
    科普一下,我們的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其實也在公轉,並且自轉軸和公轉軸還不是垂直的關係,兩者之間的夾角竟然有66.5°;自轉軌道與公轉軌道也不重合,也有些23.5°的夾角。雖然這個傾斜的角度讓地球有了四季的變化,但是這個傾斜角是如何產生的呢?還是地球原本就是這樣?
  • 科學家預測「全球變暖」將停止,地球要開始變「涼快」了
    關於「全球變暖」這個話題可有幾個年頭了,好像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讓我國越發重視看待環境問題。近幾年還出臺了很多環保政策,如機動車限號、尾氣排放檢測、秸稈焚燒禁止,過年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等等。只要是對環境有很大影響的行為幾乎都進行了規範。咱們言歸正傳。近期有相關專家表示,地球變暖將要停止,地球接下來要開始降溫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小編這邊也去查詢了一些資料,在這簡單說一下,僅供參考。
  • 英媒:全球變暖或致秋天提前落葉
    原標題:英媒:全球變暖或致秋天提前落葉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英媒稱,由於氣候變化,樹葉在秋天可能會更早掉落,而不是像人們之前認為的那樣會更晚。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1月26日報導,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的康斯坦丁·措納及其同事研究了從1948年到2015年近4000處地點的六種溫帶樹種(包括普通橡樹)的秋季落葉數據。隨後他們進行了兩項實驗,以研究二氧化碳和陽光在樹木落葉期所發揮的作用。
  • 全球變暖可使熱帶雨林變草原——雨林消失的自然原因
    最新研究稱全球變暖曾導致遠古雨林毀滅2008年9月,美國研究人員在伊利諾州一處煤礦發現一系列巨型遠古雨林化石,繼而認定先前全球氣候變暖毀滅了地球最早出現的雨林。伊利諾州發現的化石來源於地球最早出現的熱帶雨林,距今大約3億年,包含多種現今已滅絕的植物物種。
  • 地球工程 應對全球變暖最後的猛藥
    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在一份名為「恢復我們的環境質量」的報告中提出二氧化碳排放正在改變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需要認真探索人工幹預對抗氣候變化的可行性,並建議每年花費50億美元在熱帶地區安置反射性材料,以及利用增加雲層等手段來應對氣候變化。這是全球第一個正式應對氣候變化的研究報告,也是第一次在政府層面提出的大規模人為幹預氣候變化的設想。
  • 地球工程:削弱太陽輻射,減緩全球變暖
    編者按:隨著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氣候變化問題越來越突出。極地冰冠和高山冰川都在不斷融化,動物們正在改變遷徙模式,植物也在改變活動周期,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正在經歷著更加嚴峻的考驗。面對氣候變暖問題,科學界也提出了不少解決方案,包括在大西洋建造巨型強防止暖流到達並加熱冰川,以及建立大型人工島來解決沿海城市面臨的威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