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太陽的「鏡像」!距地3000光年,科學家發現新的恆星系統

2021-02-08 騰訊網

藉助先進的天文望遠鏡,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遙遠的行星和一顆恆星,它比迄今為止觀察到的任何一顆系外行星-恆星對都更像太陽-地球系統,這顆名為KOI-456.04的遙遠行星與地球有許多相似之處,研究人員希望這可能意味著那裡的環境適合生命生存。

馬普學會將這顆恆星和它的行星描述為地球和太陽的「鏡像」,它們離地球大約3000光年,大約是17636000000000000英裡遠。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已經成功地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即存在於太陽系之外的行星,科學家們通常對尋找與地球相似的行星很感興趣,因為這使得那裡可能存在生命。

首先,KOI-456.04圍繞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這顆被稱為克卜勒-160的恆星實際上會發出大量的可見光,這是大多數系外行星的恆星不會發出的。克卜勒-160也非常接近太陽的大小,它的半徑只比太陽大10%,它的表面溫度只比太陽低300度,這在天體物理學中幾乎沒有。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大多數系外行星的恆星往往是小而暗淡的,並且大多發射紅外輻射,它們屬於「紅矮星」的恆星分類。

就生命而言,這是一個問題。許多紅矮星被認為會釋放出輻射,任何靠得太近的行星都會被輻射炸飛。但是,由於紅矮星比太陽更冷、更暗,行星需要離太陽相對較近,才能獲得科學家認為可能導致生命的熱量,這也導致了其它問題:一顆行星離它的主星越近,它就越有可能受到引力的嚴重影響,從而導致猖獗的火山活動,這對任何新生生命都是致命的。

簡而言之,一顆可能存在生命的類地系外行星需要圍繞一顆類型正確的恆星在一個非常特定的距離上運,只有距離足夠近才能獲得光和熱以及一些火山活動,但距離又足夠遠,才能不被引力破壞或撕裂。天體物理學家稱之為「宜居帶」,因為它可能意味著適合液態水存在的條件,這對於我們所知的生命的出現是至關重要的。

這就是為什麼KOI-456.04如此有趣的原因,它滿足了這些要求,而且行星本身是巖石的,在大小上與地球相對相似。KOI-456.04和地球的另一個相似之處是它的公轉周期,也就是它的一年有多長。研究人員認為這是378天,比地球的時間稍微長一點。研究人員表示,這意味著KOI-456.04可能獲得了與地球相同的光量,大概有93%的相似度。

更重要的是,KOI-456.04小於地球的兩倍大小。對於研究人員來說,這似乎是一個關鍵點,因為幾乎所有體積小於地球兩倍、表面溫度可能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通常圍繞紅矮星運行,而不是像克卜勒-160這樣的太陽恆星。KOI-456.91相對於許多其它被認為可能適宜居住的行星來說是比較大的,但是這顆比地球小兩倍的行星和它的太陽類型的主恆星的結合使它如此特別和熟悉。

然而,系外行星在性質上差別很大。有些可能很小,有巖石,就像我們的水星,或者是巨大的氣態巨星,像木星。順便說一句,根據馬克斯·普朗克協會的說法,大多數被探測到的系外行星都是氣態巨星,它們就像我們的海王星,大約是地球的四倍,換句話說,這可能不是我們所知道的生命出現的理想條件。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鏡像地球」,距離3000光年,上面可能也有「人」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宇宙中去尋找和地球相似度極高的星球,其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1400光年之外的克卜勒452b了,不過近年來的研究卻表面,克卜勒452b已經渡過了最佳宜居期,它如今的生態環境已經和地球差距很大了。
  • 科學家可能發現了地球和太陽的「鏡像」星球
    如果我們能在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周圍找到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呢?這難道不是外行星獵人的真正獎賞嗎?今天,位於哥廷根的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MPS)報告說,它領導的一個項目發現了這一點:一顆類地、可能是巖石的行星,名叫KOI-456.04,圍繞一顆叫做克卜勒-160的恆星運行。
  • 距太陽系最近恆星系統內發現一顆類地行星
    科技日報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張夢然)本周英國《自然》雜誌在封面位置刊登了一項天文學重要發現,一顆小型巖石行星繞比鄰星運行,而比鄰星正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新發現的行星被命名為比鄰星b(Proxima b),質量約為地球的1.3倍,其表面溫度理論上允許液態水存在。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距太陽系僅4光年多一點,因此也是人類研究最深入的低質量恆星之一。
  • 距地212光年,望遠鏡發現奇怪星球,科學家稱之為「失敗恆星」
    據報導,近日,來自美國和荷蘭的科學家團隊,聯合在距地球212光年之外的地方,發現了一顆「失敗恆星」,這顆恆星被命名為BDR J1750+3809,暱稱「埃萊格斯特」,那麼,它究竟是有哪些失敗之處呢?褐矮星它由於沒有點燃自己,所以它一點都不明亮,截止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也僅僅找到了幾顆褐矮星,其中最大的一顆是來自距離地球1500光年外的獵戶座,那裡有一對雙褐矮星,其中最大的那一顆,質量大約有太陽的5.5%左右。
  • 科學家稱太陽有"孿生兄弟" 距地球46光年
    東方網1月8日消息:據《紐約時報》和美聯社報導,本周,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天文學協會會議上,眾多的科學家在經過多年的觀測和研究後發現,太陽有個「孿生兄弟」。  這顆被命名為斯果匹埃18的星,距我們的地球46光年,它比太陽質量只多1%,直徑略大一點,其他相近的指標還很多。
  • 最新研究:距地球最近的恆星系統或存在類地行星
    德國《明鏡周刊》報導稱,歐洲南方天文臺(以下簡稱ESO)將在8月底公布一項發現,一顆在我們臨近星系新發現的行星可能具有適宜生命生存的條件。新發現的這顆「與地球相似」的行星還未被命名,它圍繞著比鄰星運行,而比鄰星屬於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統的一部分,該星系距離太陽系僅有4.2光年。
  • 新發現最多產恆星工廠:每年誕生3000顆恆星
    >距地球128億光年的HFLS3星系:背景是該星系的天空,左上為該星系的一張混合圖;右上圖為VLA望遠鏡對一氧化碳分子釋放的無線電波檢測圖譜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在距地球128億光年處發現宇宙最為多產的恆星工廠,並將該星系命名為HFLS3。
  • 科學家稱首次在系外行星發現水 距地球100光年
    英媒稱,科學家們在1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說,他們首次在一顆遙遠行星的大氣層中發現了水,為太陽系外存在這種支持生命存續的關鍵要素提供了重要證據。   據路透社9月11日報導,科學家們在代號為K2-18b的行星大氣層中發現了水蒸氣。K2-18b是數百個「超級地球」之一。
  • 地球有了兄弟?NASA發現首個可能宜居的類地行星,距地球100光年
    此次發現是由NASA的運輸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所發現,之後,科學家又使用NASA的Spitzer太空望遠鏡確認了這個名為TOI 700 d的行星,並且對行星的潛在環境進行了模擬,以進一步確認它的環境。TOI 700 d是迄今為止,在恆星的宜居帶中發現的僅有少數幾個地球大小的行星之一。
  • 距地球1840光年,引科學家關注
    如今發展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資源問題,人們也一直在盡力改變,其中利用最多的就是太陽能,但是人類目前利用太陽能的方式比較落後,為此科學家提出一種使用太陽能源的高級方式:戴森球,那麼什麼是戴森球呢?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比人類更高級文明已經出現?距地球1840光年,引科學家緊張關注。
  • 距太陽系僅12.5光年,發現兩顆酷似地球的系外行星!
    蒂加登是一顆紅矮星,距太陽系只有12.5光年。藝術概念圖,兩顆新發現的行星環繞恆星「蒂加登」天文學家確信他們在銀河系發現了兩顆酷似地球的行星。這兩顆行星排在擁有潛在適居環境的系外行星的前19名。新發現的行星環繞白羊座的恆星「蒂加登」(Teegarden),距太陽系只有12.5光年,其中一顆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系外行星。研究論文主執筆人、哥廷根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馬賽厄斯·切赫梅斯特表示:「這兩顆行星與太陽系的內側行星非常相似。它們的質量略大於地球,處在所謂的適居區,允許地表存在液態水。」
  • 天文學家發現恆星和行星與太陽和地球驚人地相似
    天文學家在重新檢查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存檔數據後發現一顆可能適合居住的系外行星及其恆星,它與地球和我們的太陽比任何已知的行星對都更相似。系外行星及其恆星,它比任何其他已知的行星恆星對都更類似於地球和太陽。
  • 更神似的類地行星!發現一「恆星-行星」系統與「太陽-地球」如雙胞胎
    當我們提到類地行星時,它們實際上有多像地球?由於多數類地行星的母恆星屬於紅矮星,與太陽相差甚遠,整個系統實際上無法和太陽系比擬。不過最近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新的系外行星,不只大小跟地球差不多,連母恆星溫度、大小也都跟太陽非常接近,仿佛第二個繞著太陽轉的地球。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距地球約22光年,與地球相似度約85%
    通過不斷的探索努力,科學家在距地球百光年的範圍內發現了不少的超級地球,其中有一些跟地球的相似度非常高,比如距地球22光年外的格利澤667C星系,就有一個跟地球相似度高達85%的超級地球。格利澤667C是一個三星系統,所謂的三星系統,就是指這個星系有三顆恆星。
  • NASA 發現宜居星球,距地球約 100 光年
    IT之家1月7日消息 1月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行星獵人」(TESS)衛星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名為TOI 700d,距地球約100光年,該星球上可能存在液態水,這也是TESS發現的第一個潛在宜居星球。
  • 歐洲學者發現三顆類地行星距地球22光年—新聞—科學網
    溫度適宜或存液態水 這顆代號為「格利澤667C」的恆星位於距地球22光年以外的天蠍座。2012年,一些觀測人員已經發現了Gliese 667C這顆紅矮星,並且判定有一顆行星處於這顆紅矮星的宜居帶內。進一步分析後發現,「格利澤667C」恆星擁有至少6顆行星,這些行星均被認定為「超級地球」,即環境與地球相似、質量通常為地球2倍至10倍的行星。讓研究人員興奮的是,這6顆行星中有3顆位於該恆星系統的「宜居地帶」內。一般而言,每顆擁有行星的恆星都有一片宜居區域,處於這一地帶的行星由於與恆星距離適中,表面溫度不高不低,可能存在液態水,從而為生命繁衍提供了必要條件。
  • 570光年外!科學家親眼見證了恆星系統的死亡
    近日,距離地球570光年的地方,天文學家親眼見證了一個恆星系統的死亡!據消息稱,距地球約570光年的一顆白矮星----WD1145+017,它的質量約為0.6太陽質量,溫度約為15900開爾文。但是五年前,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寫了一篇關於白矮星的論文,表明這裡發生了一些不尋常的事情。
  • 國家天文臺發現銀河系自轉最快恆星 距太陽3萬光年
    銀河系自轉最快恆星原標題:最新發現!迄今銀河系自轉最快恆星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研究團隊基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數據,發現了一顆迄今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其自轉速度約為540千米/秒,比目前銀河系中自轉速度第二快的恆星約快100千米/秒。
  • 距地20萬光年大麥哲倫星雲發現「隱藏寶藏」
    距地20萬光年大麥哲倫星雲發現「隱藏寶藏」   距離地球20萬光年的大麥哲倫星雲是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其中恆星形成區的明亮星光如同萬花筒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距離地球大約20萬光年的大麥哲倫星雲處發現了新的恆星形成跡象,作為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在前者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拉長狀外觀,並圍繞著銀河系,其中的氣體雲發生摺疊坍縮後演化出新的恆星。
  • 第二地球克卜勒452b,距地1400光年是地球的1.6倍
    而克卜勒452b就是人類目前發現最接近地球的一顆行星,不管是體型體型還是在恆星系中的位置都非常相似。所以克卜勒452b有著第二地球,它是地球1.6倍,距離有1400光年,人類現在可過不去。 第二地球克卜勒452b有多大:地球的1.6倍     克卜勒452b由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發現。在為期4年的任務期間,克卜勒望遠鏡始終盯著天鵝座附近的一小塊天區持續觀測。新發現的這顆行星,就位於克卜勒的觀測視場之內,屬於天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