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技術發展司公布了「2020年開源託管平臺項目」的招標結果,工業和信息化部選擇Gitee來構建「面向中國的獨立,開放原始碼託管平臺」。
據悉,該項目由深圳市奧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源中國)牽頭,與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蘇州稜鏡七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共10家單位組成的聯合體中標該項目,聯合體將依託碼雲Gitee建設中國獨立的開源託管平臺。
開源成為數字時代的重要技術支撐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開源已成為實現支持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成為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支撐,並越發深刻地影響著整個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格局。
數據表明,開源技術支撐了90%以上的網際網路產品,推動了一大批小而精的創新型企業發展壯大。
Gartner早在2015年就預測,未來三年內95%以上的主流IT企業和組織將會直接或間接地在其關鍵任務方案中使用開源軟體和技術,開源已經成為數字時代最重要的技術支撐之一。
開源模式已受到不少國家政府和科技巨頭的廣泛重視。美、歐等國家和地區十分重視開源生態打造,在政策制定、政府採購、技術指導、平臺支撐等方面全方位推動。
2016年工信部印發的《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提到:「發揮開源社區對創新的支撐促進作用,強化開源技術成果在創新中的應用,構建有利於創新的開放式、協作化、國際化開源生態」。
此次項目中,國家也展現出了開放的心態,並沒有選擇以政府身份自建,而是對於碼雲Gitee和民營企業的技術水平表現出充分信任,意味著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建設已經卓有成效,有了良好的信息技術發展水平,民營企業現在也有能力、有底氣去承擔國家級項目的責任。
開源產業是未來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的重點,也是不斷提升我國信息技術創新水平的重要基礎。所以,發展開源是我國提升信息技術產業水平的必經之路,一個關鍵的環節和必要的選擇。
走向開源的全球科技巨頭
2018年以來,全球科技巨頭持續加碼開源領域。
10月26日,微軟宣布75億美元收購開原始碼託管平臺GitHub的交易完成,微軟副總裁奈特·弗裡德曼將出任GitHub的CEO。
10月29日,IBM宣布將以每股190美元的價格收購開源解決方案提供商紅帽(RedHat),收購溢價超過60%,交易總價值約340億美元,創下了開源領域的最高收購記錄。
此外,2018年下半年以來,知名代碼託管平臺GitLab完成1億美元融資,躋身獨角獸企業;開源廠商SUSE被瑞典私募股權投資公司EQTPartner以25億美元收購。
科技巨頭們通過收購開源平臺強化其壟斷地位,在此背景下,加強開源生態建設對我國核心基礎技術自主可控意義重大。
Gitee開源社區能否成為代替GitHub的方案?
在知乎的相關問題下,@碼雲Gitee親自回答,「到底碼雲與GitHub的區別在哪裡」這個問題。
首先,在語言的使用上,當然中文交流更暢快、更有效率。
其次,國內IT行業有自己的特點,天然決定了對開源軟體的需求也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小程序這個東西,只有國內有,做個開源的小程序託管在碼雲比GitHub明顯更有優勢,因為關注著都是國內的開發者;又或者說做個用平板練毛筆字的開源項目,當然也是更多的適合本土環境。
然後,開源不僅僅是大項目,像OpenStack、Tensorflow這樣的大廠大作,確實有GitHub就夠了,但是這樣的大型項目畢竟不是普遍情況。現在編程越來越普及,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和貢獻開源項目,去做一些有意思的東西分享出來,那麼從受眾、交流便利度、訪問速度等方面,碼雲都有優勢,並且也在不斷地優化用戶體驗。
作為持續投身國內開源建設的碼雲Gitee,成立七年來,為超過500萬名開發者和10萬家企業提供了服務。平臺上託管的開源項目超過了1000萬,其中匯聚了眾多國內知名的優秀開源項目,是國內首屈一指的代碼託管平臺,同時也是世界範圍內規模第二大的代碼託管平臺。
但是其相對於全球著名開源社區GitHub還有很大的差距,GitHub去年11月報告稱GitHub在全球擁有1億個存儲庫和大約3100萬開發人員。
Gitee表示,發展開源是中國提高信息化產業水平的唯一途徑。他們指出,碼雲Gitee是7年努力的結果,他們不認為自己是Github的替代品,而是認為「世界應該是百花齊放,燦爛無比」「這麼多年的不懈努力得到了認可,我們整個公司都為之興奮,同時也深感肩上的使命重大,我們也必將更加勇敢地前行。」
Gitee會在中國替代Github,解決卡脖子問題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