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地球自轉 6年出現一個「減速度」

2021-01-10 中國科學院

  地球有時轉得快,有時轉得慢,但總體在「轉慢」。我國科學家在全球首次發現,在6年周期振蕩信號中會出現一個「減速度」。

  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與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專家合作進行了這項研究,相關論文已在國際地學著名期刊《地球和行星科學通訊》上在線發表。

  這個給地球「減速」的力量來自哪裡?研究它又有什麼意義?日前科技日報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專家。

  50年減少了0.05毫秒 

  以太陽為參照物,地球自轉一周則需要24小時,即一天,天文學家們不稱其為「一天」,而叫「日長」。他們發現,每日的「日長」並不是同樣長短,這說明地球自轉速率不是固定不變的,不同階段有快有慢。

  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根友介紹,作為一個天文學經典課題,分析地球旋轉「快慢」,是為了解地球本身。正是地球內核轉動,影響其自轉速度,專家們從結果到過程,去反推地球內部物理現象和地球表面的物質分布。

  即使以年計,這種變化可能是在毫秒級,連「瞬間」都算不上,幾乎很難察覺,但在精密測量時,這個量已經很大了,0.1毫秒產生的位置誤差在赤道上可達0.5米,產生的無線電波測距誤差可達30公裡。

  劉根友說,針對國際機構發布的長達50年的日長觀測數據,中科院測地所團隊通過頻譜分析發現,存在一個振幅約0.12毫秒的6年周期變化,振幅在減小,1962—2012年總共減少了大約0.05毫秒。

  衰減與地球內部能量耗散有關 

  地球自轉速率(日長)的變化非常複雜,在時間尺度上,我們可將日長變化總體上分為季節變化、年際變化以及年代際變化。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例如,在世紀尺度、甚至數萬年尺度上,地球自轉速率的確存在長期非常緩慢的減少現象,其主要與地球表面的潮汐摩擦有關。

  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段鵬碩博士介紹,6年信號的振幅變化特徵及其物理激發機制問題,在國際上長期以來沒能得到很好的解答。目前國際上有人認為6年周期剛好是太陽活動周期的一半,試圖利用太陽活動來解釋日長6年信號,而我們發現日長6年信號也存在衰減現象,日長6年信號的衰減主要與地幔與液態外核邊界處存在的能量耗散效應有關。

  段鵬碩說,我們的研究表明日長6年信號與地球內核的運動存在本質上的關聯,它的變化直接反映地球內核的動力學信息。由於地球內核遠在數千公裡深的地下,了解它的運動變化特徵十分困難,然而,日長6年信號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直接了解內核運動的窗口,因此研究它很有意義。

  可定量推測地球深部磁場信息 

  「日長存在一個6年的周期變化,2000年最先被國外專家利用傳統小波時頻變換技術在日長的觀測數據中探測到;而我們利用標準小波變換方法首次探測到了日長6年信號的衰減現象。標準小波變換方法是基於傳統小波變換發展而來的。」

  段鵬碩說,我們的工作表明日長6年信號本質上是固體內核的本徵擺動,由於我們解釋日長6年信號及其衰減現象所用的模型是三層地球模型,理論模型結果與觀測結果的吻合進一步表明了地球內部的結構的確是三層結構,並且內核與地幔之間的確存在很強的引力耦合作用,這對於了解內—外核邊界、核幔邊界處的形狀信息、內核密度和地幔密度信息等具有重要意義。

  最為關鍵的是我國專家找到了表徵日長6年信號衰減現象的品質因子Q值與核幔邊界電磁信息之間的定量關係。通過對日長6年信號衰減現象的精確分析,可以直接定量推測地球深部(地幔—液態外核邊界)的磁場信息,這是一種新的定量估計地球內部磁場的方法,這種方法是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的。

  劉根友研究員說:「這與老百姓生活很遠,但人類必須了解我們生活的星球,這是永恆的研究課題。」

(原載於《科技日報》 2017-12-28 5版)

相關焦點

  • 千百年來只一面對著地球 誰給月球自轉踩了剎車?
    雖然可以更加清晰地欣賞月亮,但一個令人遺憾的事實是,你始終只能看到它有玉兔和月桂樹的那一面。  不管你是否注意過,千百年來月球只有一面對著地球。另一面,始終背對地球。  難道月亮的另一面太醜,不願示人嗎?
  • 1972年至今,一共出現了24個閏秒,原因是地球自轉變慢
    由於地球自轉速度減慢,今天上午7時59分這一分鐘,將包含61秒,而非通常的60秒。據介紹,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和國際地球時間局根據地球自轉變化的情況宣布:全世界在英國格林尼治時間2012年6月30日23:59:59將增加一秒,記為23:59:60,然後才是第二天的00:00:00。
  • 地球自轉加速!科學家: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地球自轉最快的一年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5日報導,英國科學家發現地球自轉出現加速!在過去的2020年,地球自轉無論是單天還是平均,都是有記錄以來最短的,其中2020年7月19日那一天,比標準的一天縮短了1.4602毫秒!這是怎麼回事?
  • 地球自轉為何出現搖擺?人類要負責
    北京時間9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在自轉的時候會搖擺不定,目前科學家找到了這一怪異現象的具體原因:人類需要對地球自轉搖擺偏移負責。自1899年以來,地球自轉軸已偏移了10.5米。目前科學家研究量化發現了地球自轉「搖擺」的第三個成因——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轉暖。
  • 地球自轉了45億年的時間,那麼地球自轉的動能來自於哪裡?
    我們地球有45.5億年的歷史,目前每23小時56分4秒自轉一圈,在赤道處的自轉線速度高達460米每秒;根據轉動動能公式進行估算,地球自轉的動能高達2*10^29焦耳,相當於2500萬億顆廣島原子彈釋放的能量。如此高的能量,那麼地球的自轉動能來自於哪裡呢?
  • 地球自轉為50年來最快:2021將飛逝而過
    參考消息網1月14日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5日報導,2021年將飛逝而過,因為地球自轉速度為50年來最快。報導稱,官方數據顯示,現在時間的流逝比過去半個世紀的任何時候都要快。報導稱,這是因為幾十年來,地球完成一次自轉的時間略長於24小時,但從去年開始,地球自轉的時間已經略短於此。據報導,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原子鐘一直以超高精度記錄每日時長。它發現在過去50年裡,地球完成一次旋轉所需的時間很少短於24小時(86400秒)。然而,在2020年年中,這一長期存在的趨勢被逆轉了,現在一天的時長經常短於86400秒。
  • 一直說潮汐力在減緩地球自轉,為什麼現在地球自轉卻加速了?
    但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並不是一個不變的常數,這也是為什麼我要用「大約」的原因。 今天我們主要說的是地球的自轉周期,它為什麼會出現波動? 以往我們常說,由於太陽、月球對地球的潮汐制動效應,會減少地球的自轉動量,地球的自轉速度會一直減小,周期一直加長。
  • 前所未有 地球自轉速度50年來最快
    但科學家們卻驚訝地發現,地球近來自轉速度特別快,以至於一天的時間變短,在2020這一年中就有28個自1960年以來最短的日子,估計2021年地球自轉速度還會更快。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5日報導,2020年是過去50年來地球自轉最快的一年,一天的時間就比正常的24小時要短。而且地球自轉的速度還在加快,2021年或將成為「史上最快的一年」,平均一天的時間將會比以往快0.5毫秒。
  • ...時間,閏秒,地球自轉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媒體)--科技改變...
    其實隨著地球自轉變快,每日時間真的正在變短。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地球正以50年來最快的自轉速度旋轉,而一天24小時正是以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來定義的,這也導致隨著地球自轉速度的增加,一天的時間將變得更少。根據原子鐘的數據顯示,自1960年開始記錄以來,2020年至少有28天比以往任何一天的時間過得更快。
  • 2020年地球自轉速度異常,而變化可能才剛剛開始
    地球正轉得越來越快。NASA  科學家近日發現了一個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實則反常,更有可能與某種深層原因有關的現象——2020年地球的自轉速度加快了。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有好幾天的長度都是有史以來最短的。  地球的自轉速度是一天長度的決定性因素。通常來說一天大約相當於86400秒。原子鐘出現後,科學家掌握了更為精準的計時工具。
  • 科技史上1月2日「傅科擺」地球自轉說
    魏源編著《海國圖志》刻本出版1851年1月3日,法國物理學家傅科設計了一個大擺證實了地球的自轉。傅科所用擺的長度為67米,擺錘是質量為28公斤的鐵球。擺在重力和懸掛線的張力作用下,在其鉛垂位置附近作振動。由於傅科的實驗直接驗證了地球自轉,因此被授予榮譽騎士五級勳章。1852年1月24日,法國物理學家傅科試製成功世界上第一臺陀螺儀。
  • 地球自轉
    一、知識梳理1、地球自轉的運動特徵  自西向東轉,即沿著緯線方向自轉的前方為東方,自轉的後方為西方。在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為逆時針方向;在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為順時針方向。線速度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減直至為0 除南北兩極點外,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相等。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為恆星日,為23小時56分4秒,太陽日為24小時。
  • 地球自轉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關於地球自轉的原因,現在還是停留在各種假說之中,並沒有科學的證實,或許,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在以後會弄明白這一點。有人說,地球自轉是由於太陽系早期形成時的慣性,這種慣性一直保持到了現在。按這種說法,太陽系所有的行星都應該是往一個方向自轉。但是,當其它行星都按著逆時針方向旋轉時,金星卻按著順時針方向旋轉;其它行星都是斜著身子轉,天王星卻橫著身子轉。
  • 誰給月球自轉踩了剎車
    來源標題:誰給月球自轉踩了剎車  1月份,月球將在天幕獻上「專場演出」。1月初的超級月亮之後,1月31日月全食又將上演。雖然可以更加清晰地欣賞月亮,但一個令人遺憾的事實是,你始終只能看到它有玉兔和月桂樹的那一面。  不管你是否注意過,千百年來月球只有一面對著地球。
  • 如果地球的自轉速度加快4倍會怎樣?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地球在自轉,不同地區的自轉線速度不同,緯度越高速度越慢。赤道的自轉線速度最高,達到時速1674公裡。相比之下,在北緯或南緯60度的自轉線速度僅為赤道的一半,時速為837公裡。如果把地球自轉速度加快每小時一公裡,赤道上的海平面就會上升幾釐米,因為水從地球兩極轉移到那裡。事實上,地球過去的自轉速度要比現在快。4億年前,地球上的一天為21.5小時。而在40億年前,地球剛形成之後不久,那時地球的自轉速度是現在的4倍,一天僅有6小時。這不禁令人好奇,如果現在地球的自轉速度加快4倍,達到40億年前的水平,那麼除了一天時間變得更短之外,還會帶來什麼影響?
  • 地球自轉加速 2021年或成史上最快一年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月5日報導,目前,地球自轉的速度正在逐漸加快,平均一天的時間將會比以往快0.5毫秒,2021年有望成為「史上最快一年」。  報導稱,如果地球自轉速度繼續加快,為了與地球自轉的時間保持同步,世界各地的時鐘可能都需要重新調整,或將首次出現全球時鐘中刪除一秒的場景。
  • 如何證明地球是在自轉的?科學家做出實驗,出現神奇現象!
    如何證明地球是在自轉的?科學家做出實驗,出現神奇現象!從小我們就知道地球是一個橢圓的球體,在太陽系當中,圍繞著太陽做公轉運動,同時它的自身也是在不斷轉動的,這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當中的常識,但是,也有很多好奇心比較重的小夥伴對地球的思考和猜想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為什麼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卻感覺不到地球的轉動呢?
  • 是什麼力量使地球自轉了46億年?用科學來解釋
    有了角動量的概念,我們就有了一個分析旋轉物體的利器。然後我們回到46億年前的太陽系:太陽系此時即將誕生,我們的太陽系此時還是一顆正在急速縮小的超新星,它即將要爆炸了。在漫長的太陽系形成過程中,太陽、地球、太陽系的其它行星,還有小行星等所有天體,各自在這場角動量分配戰爭中得到了一部分屬於自己的角動量,恆星和行星開始穩定的公轉和自轉,太陽系才逐漸成為現在穩定的樣子。地球為什麼在46億年一直轉個不停?
  • 研究發現:地球自轉速度為50年來最快
    原標題:研究發現:地球自轉速度為50年來最快參考消息網1月6日報導英媒稱,地球的自轉速度比以往更快,所以現在一天的時長比規定的24小時稍稍短了一些。現在,全世界的計時人員都在討論是否需要刪除一秒鐘來說明這一變化,以使時鐘的走速重新與地球自轉保持一致。
  • 地球自轉速度達到 50 年來最快
    地球自轉速度達到了 50 年來最快,今年的時間可能過得比過去 50 年都要快。根據《每日郵報》的報導,因為地球自轉速度變快,現在每天也過得更快了,一天 24 小時會提前半毫秒結束。現在負責計時的科學家們正在討論,是否應該刪除一秒鐘來讓時鐘與地球自轉速度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