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藥物性肝損傷
對於自我藥療的患者來說,選擇安全性相對更高的非處方藥(OTC),並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服用,是減少發生藥物性肝損傷的有效手段。 降脂藥吃出肝損傷 老張是一名退休工人,退休後運動少了,身體發福了,腰圍也增大了好幾圈。既往體健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查體時被診斷為高脂血症。
-
「中藥含馬兜鈴酸致肝癌」論文引爭議,專家:警惕藥物肝損傷
上海仁濟醫院消化內科茅益民教授在國內率先牽頭開展藥物肝損傷的相關研究,並創建了國內首個關注藥物性肝損傷的網絡平臺。他看到這篇論文後表示,「醫學界對這篇論文的爭議很大,研究只說明馬兜鈴酸與肝癌發生關聯,但不能說明具有因果關係,不過研究提醒我們對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要非常警惕。」
-
亂吃藥易引發肝損傷,哪些藥不能隨便吃?服藥期間,需注意什麼?
但「是藥三分毒」,藥中的很多成分都需要肝臟進行代謝,如果亂吃藥,很有可能會吃出肝損傷,導致肝衰竭。據統計,藥物性肝炎在我國是導致肝衰的主要原因。哪些藥物對肝臟的損傷比較大,不能隨便吃?減肥類的藥物不能亂吃,容易引發自身免疫性肝損傷。
-
藥物性肝損傷的診治方法|指南共識
導讀 藥物性肝損傷(DILI),是指由各類處方或非處方的化學藥物、生物製劑以及傳統中藥、天然藥、保健品、膳食補充劑及其代謝產物乃至輔料等所誘發的肝損傷,亦稱藥物性肝病。
-
2019年抗結核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發布!|指南共識
2019年抗結核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發布!
-
保健品系藥物性肝損傷發病主因?對此研究團隊解答疑問
我國華南藥物性肝損傷(下文簡稱DILI)發生率更高?「膳食補充劑」與保健食品是不是指代同一事物?保健食品及中草藥為何成為DILI主要誘因,這是近期國際醫學期刊《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在線刊登的《中國大陸藥物性肝損傷發生率及病因學》的研究結果所衍生出來的多則討論。
-
我院開展「2020腫瘤藥物治療安全年」腫瘤藥物性肝損傷病例演講比賽
2020年4月,由天津市抗癌協會中西醫結合腫瘤治療專業委員會、天津市抗癌協會癌症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天津市中西醫結合抗癌聯盟共同發起「2020腫瘤藥物治療安全年」主題活動,啟動腫瘤藥物性肝損傷管控項目(協作組)、腫瘤藥物性心臟損傷管控項目(協作組)、腫瘤化療藥物副作用管控項目
-
模板丨藥物性肝損傷研究也能發在4分+SCI期刊?
這是一項針對抑鬱症患者使用抗抑鬱藥的藥物性肝損傷研究,也是一項回顧性研究,於2020年1月發表於Pharmacopsychiatry雜誌(IF:4.34)。這篇論文的題目為「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Treated with Antidepressants: 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抗抑鬱藥治療的抑鬱症患者藥物性肝損傷:一項回顧性多中心研究)」。
-
哪些藥物最易導致肝損傷護?年售百億的保肝藥物究竟怎麼用?
引起藥物性肝損傷的常見藥物 國外研究顯示,藥物性肝損傷(DILI)佔非病毒性肝病的 20% ~ 50%,暴發性肝衰竭的 13% ~ 30%。我國普通人群 DILI 的年發病率為 23.80/10 萬,高於西方國家。
-
這些藥物易對肝臟造成損害,需要謹慎!
(圖片來自網絡)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場所,許多藥物在肝臟代謝後被清除。但有些藥物本身或其代謝產物對肝臟有毒性,或引起肝損傷,或產生藥物性肝病,所以,對肝病患者來說,在應用藥物時更需慎重。甲氨蝶呤短期引起可逆性膽紅素和ALT水平增高,長期應用可引起肝纖維化,遷延不愈,導致肝硬化;阿糖胞苷小劑量可引起淤積性黃疸。
-
警惕|83種中草藥會引起肝損傷,何首烏、大黃包含在內
中草藥相關肝損傷(HILI)是由中藥、天然藥物及其相關製劑引起的肝損傷。近年來,隨著中草藥在全球的廣泛應用及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體系的不斷完善,HILI報導呈升高趨勢,中草藥相關因素引起的藥物性肝損(DILI)越來越受到關注。
-
藥物性肝損傷七成來自西藥!
藥物性肝損傷七成來自西藥! 1古時候,一個鄉村的夜晚。 一個宵小之輩,因和村裡的一戶人家結怨,就摸黑來到這戶人家的院子了,在一口井裡下了毒,害死了人。 「西醫粉自媒體」混淆是非,說中國藥物導致的肝損傷三成來自中草藥! 他們動不動就拿馬兜鈴酸說事,他們列舉了一系列中成藥:龍膽瀉肝丸、八正散等等,說這些藥裡面有劇毒物——馬兜鈴酸,千萬不能吃。 其實,他們根本什麼都不懂,因為這些藥裡面根本不含馬兜鈴酸!
-
藥物性肝損的「照妖鏡」或將問世!
藥物引發的安全性問題一直受到各方廣泛而高度的重視,藥物安全性評價技術和方法更是各國學者研究的熱點。藥物性肝損傷(DILl)是最常見和最嚴重的藥物安全性問題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
辛苦養生大半年查出肝損傷!醫生:這83種中草藥別再瞎吃了!
②表格來源:醫學界除了藥物本身的肝毒性外,中草藥應用不規範、不合理聯合應用,更是導致了肝損傷情況的發生。俗話說是藥三分毒,無論中藥、西藥都是如此。300餘家醫院2萬餘數據顯示,我國藥物性肝損傷遠高於西方國家。
-
一種新基因測試可預測藥物性肝損傷風險
他們的研究發表在2020年9月7日的《自然醫學》上,論文確定了一個「多基因風險評分」,該評分顯示了一種藥物,無論是已批准的藥物還是實驗藥物,何時會產生藥物性肝損傷(DILI)的風險。這項研究是由來自辛辛那提兒童醫院、東京醫學和牙科大學、日本武田製藥公司以及日本、歐洲和美國其它幾個研究中心的科學家聯合進行的。這一發現為解決困擾藥物開發者多年的問題邁出了一大步。
-
國內外各種藥物性肝病評價標準對比
在已上市應用的化合性或生物性藥物中,有1100種以上的藥物具有潛在的肝毒性,日益引起重視的食品添加劑、中草藥以及保健藥亦可導致肝損傷。隨著新藥的不斷問世並應用於臨床,藥物性肝病的發生率及危害亦相應增加。目前,藥物安全性問題不斷引起社會、醫學界及藥物監管部門的關注,藥物性肝損害的相關論文逐漸增多。
-
服藥別擅自加量 當心吃成「藥肝」
有些藥物的過量、錯誤使用,會給肝臟帶來危害,也就是藥物性肝損傷。 這些人群要特別注意 各類處方或者非處方的化學藥物、生物製劑、傳統中藥、天然藥、保健品、膳食補充劑及代謝產物乃至輔料等誘發的肝損傷叫做藥物性肝損傷。這些人群要注意: 1.
-
抑鬱症:若服藥治療,該如何科學地管理服藥?怎樣才能擺脫藥物?
很多患者在服用精神類藥物時,看過我很多文章,但仍舊是雲裡霧裡的人還有很多,今天再給大家科普下,請大家遵循這樣一個科學的服藥方案是比較靠譜和正確的。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藥的同時,我們要建立三個思想,讓這三個思想成為我們服藥過程、背後的意義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