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83種中草藥會引起肝損傷,何首烏、大黃包含在內

2020-12-05 健康界

中草藥相關肝損傷(HILI)是由中藥、天然藥物及其相關製劑引起的肝損傷。近年來,隨著中草藥在全球的廣泛應用及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體系的不斷完善,HILI報導呈升高趨勢,中草藥相關因素引起的藥物性肝損(DILI)越來越受到關注。


9月13日,2020年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學術年會暨青年委員會會議上,來自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肝病科的南月敏教授以近年來國內外發表的幾項大型研究內容為切入點,向我們分享了國內外HILI的發展趨勢、影響因素、HILI臨床表現及分型、鑑別診斷、HILI與DILI的異同、診療原則和預防等幾個方面的重要內容。


根據亞太數據顯示,DILI在普通人群中發生率1/100000~20/100000,而HILI在全部藥源性肝損傷中的構成比為20%,佔據第二位。美國的草藥和膳食補充劑所致DILI也逐年提升,由2005年7%提升至2012年19%。


按照藥物肝毒性分類,2020年版《中國藥典》將83種具有潛在毒性的中草藥進行了分級,其中低毒性藥物佔據31類,中毒性有42類,劇毒藥物10類。在這83個品種中,病例報導最為常見的包括何首烏,大黃、補骨脂、雷公藤等。在中醫體系中,出現HILI相關報導較多的則為骨傷科的活血化瘀劑(主要成分含硃砂、大黃)、安神劑(含何首烏、五味子、半夏、大黃)、解表劑(含硃砂、柴胡、薄荷)。這些藥物多含有生物鹼、糖苷類、萜類內酯、蒽醌類和重金屬等活性成分,也是引起藥物性肝損的最主要原因。根據南教授在大會的報導,現整理如下表:

表1 中草藥肝毒性分類

除了藥物本身的肝毒性外,中草藥應用不規範、不合理聯合應用導致部分成分過量以及特異質反應也是引起HILI的重要因素。此外,合併皮膚病和骨關節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現HILI。


HILI相關因素

中草藥誘導肝損傷的主要機制有氧化應激途徑、細胞凋亡途徑和膽汁酸代謝途徑。



• 氧化應激途徑中藥物活性成分被CYP450代謝,產生DHR/DHPAs,致ROS過量,代表藥物有含有生物鹼類成分的何首烏、半夏、吳茱萸等中藥;


• 細胞凋亡途徑中,DHR/DHPAs激活BCL-2家族引起細胞凋亡;


• 膽汁酸代謝途徑中,GSH耗竭致其MMP-9滅活作用減弱,大量釋放入細胞間質致其降解增加,阻礙膽汁酸流動,引起膽汁酸淤積。


中草藥發生肝損傷潛伏期中位時間1~3個月,HILI的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可以引起目前已知的所有急性、亞急性和慢性肝損傷類型。


急性和亞急性HILI臨床表現無特異性且臨床表現差異較大,可僅僅表現為無症狀的肝臟生化指標異常,部分肝細胞損傷型表現為乏力、食欲不振、厭油膩、噁心、嘔吐等;混合型肝損傷的患者出現發熱、皮疹、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變態反應,嚴重者可合併腎損傷等多器官損傷


慢性HILI可表現為多種慢性肝病形式,包括肝竇阻塞症候群/肝小靜脈閉塞病(HSOS/VOD)、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肝內膽汁淤積、硬化性膽管炎等



相較於西藥,HILI在女性中的發病率高於男性(71% vs 51%),再激發陽性率及死亡率更高,且患者多以肝細胞損傷型為主。


《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中RUCAM量表用於藥物和肝損傷之間因果關係的評價。然而,與西藥導致的DILI相比,中草藥與肝損傷之間的因果關係判斷更加複雜,如存在配伍禁忌、聯合用藥、中藥製劑中添加化學藥成分造成藥物濫用等,HILI診斷難度更大。在此次大會上,南教授也給出了中藥藥源性肝損傷因果關係的評估方法和標準。


HILI因果關係的評估方法和標準


及時發現及停用可導致肝損傷藥物是防止HILI進展的根本措施。對於呈進展性肝損傷且伴明顯臨床症狀,應合理選擇抗炎保肝藥無對症支持治療。針對免疫特異質/嚴重膽汁淤積患者,應用糖皮質激素可能為重要救治措施。發生ALF/SALF的患者,則應考慮肝移植。


表 特殊DILI的治療

在會議的最後,南教授提到了HILI的預防。她認為重視中草藥的肝毒性,加強醫務人員的培訓及廣大群眾的宣教,提高對HILI的認識,同時應提高中醫醫師的中醫辨證論治整體水平。


其次,對已有肝損傷報導的中草藥應謹慎使用,嚴格限制劑量和療程,特別是對長期服用中草藥的既往有慢性肝病基礎的患者應定期檢測肝功能。


最後,對於既往出現HILI患者應避免再次使用與肝損中中草藥有相同或相似化學成分的中草藥。

相關焦點

  • 辛苦養生大半年查出肝損傷!醫生:這83種中草藥別再瞎吃了!
    ①像這位患者生活中亂用中草藥養生的人並不少,比如不久前健康時報就報導過類似案例。正是因為這類所謂的養生,一些重症肝損傷的患者,甚至面臨換肝的境遇。別再瞎補了!這83種中草藥會引起肝損傷!2020年版《中國藥典》將83種具有潛在毒性的中草藥進行了分級,其中低毒性藥物佔據31類,中毒性有42類,劇毒藥物10類,共83種。
  • 吃中藥養生,半年查出肝損傷!醫生:這83種中草藥別再瞎吃了!
    像這位患者生活中亂用中草藥養生的人並不少,比如不久前健康時報就報導過類似案例。正是因為這類所謂的養生,一些重症肝損傷的患者,甚至面臨換肝的境遇。別再瞎補了!這83種中草藥會引起肝損傷!2020年版《中國藥典》將83種具有潛在毒性的中草藥進行了分級,其中低毒性藥物佔據31類,中毒性有42類,劇毒藥物10類,共83種。在這83個品種中,病例報導最為常見的包括何首烏,大黃、補骨脂、雷公藤等。
  • 「中藥含馬兜鈴酸致肝癌」論文引爭議,專家:警惕藥物肝損傷
    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發生嗎?這些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都不能用了嗎?上海仁濟醫院消化內科茅益民教授在國內率先牽頭開展藥物肝損傷的相關研究,並創建了國內首個關注藥物性肝損傷的網絡平臺。他看到這篇論文後表示,「醫學界對這篇論文的爭議很大,研究只說明馬兜鈴酸與肝癌發生關聯,但不能說明具有因果關係,不過研究提醒我們對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要非常警惕。」
  • 馬兜鈴、天仙藤被《中國藥典》請出朋友圈,何首烏你為何還在?
    但是,還有一個常用中藥——何首烏,越來越多的關於其肝毒性的報導也應引起警惕。何首烏和肝損傷52歲的吳女士頭髮半白,擔心經常染髮會損害健康,她根據朋友推薦的偏方,在網上買回何首烏,在家煎水喝。喝了兩個月,近日,她經常感覺噁心、想吐,小便發黃,就到湖北省中醫院看病。在肝病科,吳女士被診斷為肝損傷。
  • 哪些中草藥對肝臟有養護作用
    白花蛇舌草、白芍、白頭翁、敗醬草、板藍根、半枝蓮、北野菊、蠶砂、柴胡、蟬翼藤、大黃、丹參、丹皮、淡竹葉、地榆、豆藤、橄欖、葛根、鉤藤、貫眾、旱蓮草、何首烏、胡黃連、胡麻仁、虎杖、黃柏、黃連、黃芪、黃芩、火炭母、金錢草、金銀花、殼葉巖、苦石蓮、昆布、荔枝核、連翹,蓮須、麻黃、木瓜、蒲公英、秦皮、青蒿、肉桂、桑寄生、砂仁、山豆根、山楂、石榴皮、吳茱萸、五味子、夏枯草、仙鶴草、仙靈脾、香茶萊、葉下珠
  • 都正故事|HLA-B*35:01何首烏致肝損傷易感基因再次得到臨床驗證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委託都正生物旗下子公司長沙都正醫學檢驗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都正醫檢」)對患者DNA標本進行檢測,確認患者攜帶何首烏肝損傷易感基因(HLA-B*35:01等位基因),再次證明HLA-B*35:01等位基因能有效預測何首烏肝損傷。
  • 警惕!藥物性肝損傷
    老兩口急忙上醫院檢查,大夫詢問了老張的病史和近期用藥後,告訴他這是服用降脂藥物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傷。  專家分析: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降脂藥物有3類:他汀類、貝特類及煙酸類。其中煙酸類藥物對肝功能的影響比較小,他汀類及貝特類降血脂藥,對肝功能會有一定影響,在使用前需要先查肝功能,再考慮能否服用。
  • 闢謠特工隊|生薑何首烏真的能生發嗎?
    其中,生薑、生薑洗髮水、何首烏等為比較火爆的防治脫髮產品,有生發、濃密頭髮之稱。然而,生薑塗抹頭皮、使用生薑洗髮水、服用何首烏等方法真的能生發嗎?服用何首烏可以生發嗎?先不談服用何首烏的生發效果,長期服用何首烏會導致肝損傷。在沒有遵照醫囑的情況下,擅自服用何首烏,是絕對不明智的行為。
  • 會有副作用嗎?中醫給出幾個回答
    核心提示:根據《藥物性肝損傷100例臨床病理分析》的結果顯示,在導致藥物性肝損傷的藥物中,中藥類佔到了百分之二十一。《藥物性肝損傷病人126例臨床分析》指出,引起肝損傷的藥物多數都是中草藥,尤其是治療皮膚病、腎炎或者風溼性骨關節等疾病的中藥材。 「我居然自己親手毒壞了我的女兒……」文文的母親痛苦不堪地說道。
  • 警惕藥物性肝損傷
    警惕藥物性肝損傷 2020-12-03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9種中草藥在水產養殖上的應用
    &nbsp現將水產魚病預防中常用的幾種中草藥介紹如下:1、大黃又名錦紋、黃良,別名將軍、生軍、馬蹄黃等,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莖入藥,其有效成分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黃酸、大黃素及蘆薈大黃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抗菌作用強,抗菌譜廣,有收斂、瀉下、清熱、解毒、破積、去瘀、增加血小板、促進血液凝固等作用。用於爛鰓病、腸炎病、出血病及白頭白嘴病等。
  • 吃錯中藥不但傷腎還可能導致肝癌,需警惕這89種中草藥!
    文章一出,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熱議,原本就臭名昭著的馬兜鈴酸再次走向風口浪尖。馬兜鈴酸是什麼?會給人體帶來哪些危害?哪些中藥中含有馬兜鈴酸?一一為您解答。30秒認識馬兜鈴酸馬兜鈴屬植物是常見的中藥材,這些植物含有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在我國,約70多種馬兜鈴屬植物被用作藥材,並被生產成不同的中藥製劑。
  • 小心這樣會中毒
    歷史上和民間還流傳了很多有關何首烏神奇功效的故事,與人參、靈芝、冬蟲夏草等一起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仙草」。何首烏,別名首烏、赤首烏、地精等,來源於蓼科植物何首烏的乾燥塊根,其藤莖首烏藤又稱夜交藤。其中,二苯乙烯苷類化合物是一種天然多酚(包括白藜蘆醇),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蒽醌類化合物中的單蒽核類(包括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等)具有神經保護、抑制色素沉積等藥理作用。作為常見的滋補類中藥,何首烏在藥品、保健品以及日化產品的開發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 29種中草藥在水產養殖上的應用_水產漁藥(漁藥百科)_水產養殖網
    &nbsp現將水產魚病預防中常用的幾種中草藥介紹如下:1、大黃又名錦紋、黃良,別名將軍、生軍、馬蹄黃等,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莖入藥,其有效成分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黃酸、大黃素及蘆薈大黃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抗菌作用強,抗菌譜廣,有收斂、瀉下、清熱、解毒、破積、去瘀、增加血小板、促進血液凝固等作用。用於爛鰓病、腸炎病、出血病及白頭白嘴病等。
  • 中草藥也和西藥一樣有毒副作用
    臨床數據還顯示,暴發性肝衰竭病人中有10%-20%因藥物性肝損引起,它已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嚴重公共衛生問題。  在諸多病人中,有一部分病人欽教授覺得很可惜,他們大都因跌打損傷、關節腫痛,相信民間偏方,私自採了草藥吃,結果誘發藥物性肝損。浙江山多,這方面的病人也特別多。前些天,他就遇到了一位用土三七治療腳扭傷,結果患上肝小靜脈閉塞症,出現肝腫、肝腹水的患者。
  • UCP2蛋白促進肝損傷引起細胞凋亡
    UCP2能夠引起線粒體質子漏,其活性可能受某些特定的激活劑如活性氧(ROS)、自由脂肪酸的調節,活化的UCP2導致線粒體解偶聯和膜電位降低。線粒體膜電位降低一方面能減少線粒體ATP的產生,另一方面膜電位降低引起的緩和性解偶聯(mild uncoupling)則能夠抑制線粒體ROS的產生。
  • 中藥藥源性肝損傷風險識別指導文件發布
    近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中藥藥源性肝損傷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簡稱《指導原則》)。這也是我國首個針對藥品全生命周期(臨床前、臨床試驗期間、上市後)的肝損傷進行風險識別和評估的指導文件。中藥因其本身複雜性、研究基礎薄弱、聯合用藥較普遍等因素,其肝損傷往往較為隱匿,肝損傷與中藥的因果關係難以釐清,加之人們對中藥存在「天然、無毒副作用」等認識誤區,研發者和企業對藥品不良反應尚未予以足夠的重視,中藥安全性風險防範與控制難度大。因此,亟須建立一套科學、客觀的中藥藥源性肝損傷評價與風險防控技術體系,從而更好地發現、規避和防範中藥藥源性肝損傷風險。
  • 保健品系藥物性肝損傷發病主因?對此研究團隊解答疑問
    我國華南藥物性肝損傷(下文簡稱DILI)發生率更高?「膳食補充劑」與保健食品是不是指代同一事物?保健食品及中草藥為何成為DILI主要誘因,這是近期國際醫學期刊《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在線刊登的《中國大陸藥物性肝損傷發生率及病因學》的研究結果所衍生出來的多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