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過去克卜勒星的過去的外來人

2021-01-18 百家號

看到過去克卜勒星的過去的外來人。如果你認為探測到幾十光年遠的軌道上的小行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想像一下試圖「看到」個別彗星在它們的恆星周圍變焦。嗯,天文學家在開發了Kepler數據集中的201,250個目標之後就做到了這一點。

自2009年以來,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任務一直在採集觀測數據,在天鵝座的方向上在天空的一小塊區域內肆無忌憚地直到它在2013年轉變為K2任務。總共,太空望遠鏡發現了超過2,500個確認的系外行星(和超過5000個候選系外行星),改變了我們對銀河系中外星世界令人難以置信的動物園的理解。在包括其他天文臺的發現之後,我們知道有超過3,500個外行星在那裡。

克卜勒通過觀察其視野中恆星亮度的周期性下降來探測系外行星。如果檢測到亮度略有下降,則可能意味著有一顆系外行星在其主星前方軌道運行 - 這一事件被稱為「過境」。雖然這些過境可以幫助天文學家了解系外行星的物理尺寸和周期例如,它們的軌道在運輸數據中的信息比最初遇到的情況要多得多。

在2月21日發表在「 皇家天文學會月刊」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一組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已經找到了證明個別彗星在兩顆星前過境的證據。他們在距離地球大約800光年的恆星KIC 3542116處發現了六次單獨的過境,並且在KIC 11084727處發現了一次過境。這兩種恆星都是相似類型的(F2V)並且非常明亮。

雖然其他觀測結果顯示其他恆星系統中有彗星活動的塵土飛揚的證據,但這是第一次發現個別彗星在克卜勒數據中留下自己的過境信號。事實證明,他們的過境指紋有點特別:

天文學家在他們的論文(arXiv預印本)中寫道:「這些過境點具有明顯的不對稱形狀,具有更陡峭的入口和更慢的出口,可以歸結為具有尾隨塵埃尾的物體通過恆星盤。」 「有三個較深的過境點,深度為0.1%,持續時間約為一天,三個過深幾倍,持續時間較短。」

換句話說,與系外行星的過境相比,彗星過境看起來很不穩定(或不對稱)。這是因為彗星的尾部有氣體和塵埃,可以追蹤原子核; 當彗星在它的恆星前面經過時,星光迅速被阻擋,但當它在軌道上漂移時,塵土飛揚的尾巴將起到星光調光的作用,逐漸讓克卜勒看到更多的星光。系外行星 - 或實際上任何沒有塵埃尾的球形物體 - 將在運輸信號中產生對稱傾角。系統地排除了這種獨特的傳輸信號的其他可能原因(例如星點和儀器誤差)。(有趣的是,1999年的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論文,這種不對稱的彗星運輸信號是由另一組研究人員預測的,這給當前的工作帶來了一些額外的確定性。)

但僅僅因為KIC 3542116有六顆彗星過境的證據,並不意味著有六顆彗星。其中一些過境可能是由同一顆彗星造成的,所以研究人員已經對衝了他們的賭注,寫道:「我們暫時假定這些是由於系統中有2到6個不同的彗星狀體。」

利用這些運輸數據,該研究還對這些彗星的大小進行了研究,甚至估計了它們的軌道速度。研究人員計算出這些彗星具有與哈雷彗星相當的質量,哈雷彗星是著名的短周期彗星,每隔74-79年繞太陽運行一次,最後於1986年從地球上可見。對於更深的過境(對於KIC 3542116和單一在KIC 11084727過境時,他們估計造成這些過境的彗星以每秒35至50公裡(每秒22至31英裡)的速度行進。對於KIC 3542116的淺而窄的過境,推斷的速度在每秒75至90公裡(每秒47至56英裡)之間。

他們寫道:「從這些速度來看,我們可以推測,對於更深的過境,相應的軌道周期是90天(很可能是更長的時間),而對於較短的事件,則為50天。」

但彗星在兩顆相似的F2V型恆星上被發現的事實讓研究人員停下來。這些恆星有什麼特別的東西意味著擁有彗星的可能性更大嗎?還是機會?此外,通過直觀地分析克卜勒數據集來識別這些彗星過境的事實表明,在存檔的克卜勒觀測中可能存在更多的過境。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發現,強調了外行星探索任務對探測其他恆星周圍環境的重要性,而不僅僅是為了發現奇怪的新世界。我很高興其他發現在克卜勒的過境數據和未來的系外行星搜尋任務,如美國宇航局的過境系外行星測量衛星(TESS),計劃於今年發射。

相關焦點

  • 超光速能讓人回到過去,卻無法改變過去的一切
    每當看到穿越題材的小說或電視劇時,我都有一種想穿越的衝動。想回到過去,改變自己曾做過的傻事;想去到未來,看看未來的自己是何模樣。
  • 我們能否回溯時間,看到過去的地球?
    正所謂昨日已逝不可追,過去發生的事情已經無法再親眼看到。就目前所知,時間不像空間那樣是可逆的,在空間中可以朝著各種方向移動,而在時間中只能朝著一個方向穿行。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永遠也無法看到過去發生的事情呢?尤其是在攝像機發明之前的時間呢?
  • 物理探秘之——人眼看到的一切都是過去的假像!
    由於人眼看到的魚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而是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所以,人看到的是「位置變高了的魚的虛像」!乙圖是「水中的魚」看「岸上的人」,由於光線從空中進入水中,也就是從上方的光疏介質進入下方的光密介質,魚眼逆著折射光線看過去,就會看到岸上的人的像,在真人的正上方!
  • 過去完成式:過去的過去
    一、過去完成式的理解過去完成時是最特立獨行的一個時態,俗稱「過去的過去」,意思是動作時間發生在過去(第一個過去),動作的狀態是完成(完成意味著動作是過去開始的,第二個過去)。因此,過去完成時一般不單獨出現,需要與一般過去時匹配使用,過去完成時的動作時間要早於一般過去時,總體含義是:到過去某個時間點已經完成的動作;經常與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等時間狀語連用。
  • 超光速能讓人回到過去,卻無法改變過去的一切,香蕉皮理論可證實
    每當看到穿越題材的小說或電視劇時,我都有一種想穿越的衝動。想回到過去,改變自己曾做過的傻事;想去到未來,看看未來的自己是何模樣。而你是否也曾有過和我一樣的想法呢?或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在現實生活中,穿越到底有沒有可能實現?
  • 康伯康嬸要離開《外來媳婦本地郎》了?廣東人從小看到大...
    回頭想想  小時候看《外來》的我們也只是小孩  20年過去了  我們長大了  康伯康嬸也變老了    雖然在接下來的《外來》劇中  可能很難看到康伯康嬸的身影了  但其實對於從小看到大的街坊們來說  他們早已勝似家人
  • 微小說 我想回到過去,回到有你的過去
    這是一片生機勃勃的大陸,所有的生靈都可以通過艱難的修煉化身為呼風喚雨,法力高強的妖精,前提是你能開靈智,是個活物。對於死物,好比石頭之類的是被天地所拒絕的,認為他們是死物,沒有心,成了精不是好事。總是加大難度讓他們死在萌芽狀態。
  • 讓未來到來,讓過去過去(深度美文)
    我們總是聽到別人說,人應該活在當下,那麼怎麼樣活著,才算得上是活在當下呢,很多人覺得,活在當下,就是不去回憶過去,也不去考慮將來,只快樂地活過現在,活過今天就可以。事實上,真正的活在當下並不是這樣,而是說我們要拋開那些我們無法決定的事情,排除那些我們無法幹擾的因素,只專注於我們可以決定,可以改變的事情。
  • 超過光速就可以看到過去的景象嗎?事實上沒那麼簡單
    大家都知道有一種說法是比光跑得快就可以看到已經過去的景象,這種說法是有緣由的,我們先來闡述這個理論。大家都知道光的傳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可達約30萬公裡/秒。雖然光速非常快,但是由於宇宙非常大,大到光都需要「走」好多年,於是就有了「光年」這個天體距離單位。
  • 過去、現在和未來
    這就是說,我們看到的第一束太陽光,是太陽在8分鐘前發出的,我們的「現在」,已成為太陽的過去。如果還有人在金星和火星上與我們一樣觀日出,由於金星和火星距太陽分別約1.1億和2.3億千米。太陽光到達金星需6分鐘,到達火星約12.7分鐘。當地球人說「太陽現在出來了」時的「現在」,對金星上的觀測者來說已是「過去」,而對火星上的觀測者來說則還是「未來」。
  • 速度超過光速會看到上一秒的光嗎?那是不是意味著回到過去?
    咱們先分析題目的後半段隱含的問題看到了過去的光不等於回到過去。看到過去的光不需要非得超過光速,看到過去1秒鐘的光也不需要超過光速。比如說我們看到遙遠的恆星發出的光都是幾年前的,而我們的速度並沒有相對於誰超過了光速,我們只是相對靜止於地球。
  • 心靈雞湯:不管過去如何,過去的已經過去,最好的總在未來等著你
    1.不要向任何人解釋你自己,愛你的人不介意,恨你的人不會信。2.我知道你正穿越擁擠人潮,向我走來,有一個你正在這世上的某一處,想到這裡,我的心就變得平和。也許我還不認識你,但我們都已不再糾結是否錯過了對方最美的年華,更不糾結愛過誰,為誰心碎過。我們都不完美,我們互相溫暖。請在你的路上等我,我們終會相遇。
  • 時間的奧秘:為什麼過去是過去,未來是未來?
    這不由得使人想起馬克思的一句名言: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科學與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在這裡產生了神奇的相遇。三,為什麼我們只能記得過去,而不是未來?時間為什麼會有方向性,是不可逆的?科學研究發現,時間與熱量的聯繫,非常密切,每當過去與未來的差別顯現的時候,都會有熱量參與在其中,而熱量是無法由低溫物體傳給高溫物體的,只有在有熱量參與的地方,才會有過去與未來的差別,科學家引入一個單位:熵。
  • 過去,現在與未來
    我們之中某個人所看到的事物,就是對於某個人而言的真實。某個人是你,也是他。以賽亞·柏林曾經引用說:「文明人與野蠻人之間的分野就在於,文明人知道自己的中心信仰的相對性,但是卻毫不退縮的捍衛它。」然而,我們也很容易發現,我們所認知的歷史或過去,都是由點組成的一條直線。一個點會決定下一個點,反覆、反覆、再反覆之後,承載著歷史的線條就這樣呈現在了我們眼前。   這樣的一條線,也許壯闊,也許扭曲,但就是這樣的一條線生成了我們的現在,而我們的現在則進一步生成著我們可以用手去觸碰的,下一個時間單位的未來。
  • 既然我們看到的星光都來自過去,為什麼無法看到宇宙大爆炸?
    畢竟現在沒法實地測量一下它們到底是否一樣(給沒有像我一樣提這種淺顯事實的人加分哦:-))。不過我在想,舉例來說,如果從那些原初物質中的粒子或者亞原子粒子的角度來看,時間會不會非常慢?大爆炸開始時,時間是如何運作的呢?
  • 超越光速就可以回到過去?不可能!但你會看到一種神奇景象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物體在空間中運動速度越快、它在時間中運動速度越慢,而這個在空間中運動速度的極限值就是光速,隨後很多人提出猜想光是信息傳播的介質,我們看到的任何信息都是通過光的傳播帶到我們眼中的,我們看到的人是因為他們身上反射的光,我們看到的星星其實是它們幾萬
  • 相對論允許回到過去
    起初,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是禁止向過去穿越的。經過10多年的努力,在他發表廣義相對論時,已經在理論中消除了對回到過去的限制。可是,如何讓人回到過去依舊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廣義相對論方程有很多的解,不同的解將會賦予宇宙不同的性質,只有在某些特定的解中,才能創造出可以返回過去的條件。
  • 過去是我們的過去,未來是我們的現在
    這樣的心情,美好得讓人感慨,酸楚得讓人心碎。現在二十多歲年齡段的寫手很多,也許是為生計所迫,也許是沉溺於某種感覺之中,大多都熱衷於穿越、言情、懸疑、架空等等類型。這些寫起來,當然會比現實題材容易,但仍然屬於消費品,屬於對現實的逃避,對自身的寫作也無大益處。而巫解這樣的寫作,才是現實社會的反應。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是幾十年的時間裡,都市蟻族都是一個存在的群體。
  • 為你讀詩|過去的早晨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木希地,ID:filmscree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過去的早晨每次去看牆腳的苔蘚顏色乾淨的陰影讓人舒服我們曾試著在自己身上尋找相同比例的明暗尺度一群白鷺飛過
  • 過去還是未來?
    我們能夠從這些過去的「我們」當中得到關於現在的我們和過去的「我們」的信息,這不僅取決於藝術品是什麼樣子,也關乎現在的我們選擇什麼樣的角度和方式予以觀看。所有的文明中,我們都可以找見有關人的藝術品,這些人在形象上其實並無本質性的差異,但它們構成了對歷史不同的詮釋方式。